单位名称: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体育东路小学秉承“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未来大都市杰出人才为目标,积极顺应时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建智慧生态的校园,助力学生最好的发展来破解难题。短短几年间,创造了与广州中央商务区相匹配的好教育,三所学校均成为深受社会和家长喜爱的现代化品牌学校,被誉为广州C...
始建于1990年的体育东路小学,于2010年和2014年在广州中央商务区开办了两个新学校,由于地域和家庭背景的原因,家长对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政府标准化的投入,创造更公平、更优质、更个性的素质教育,倾力满足大都市中心区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高层次需求,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难题。
体育东路小学秉承“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未来大都市杰出人才为目标,积极顺应时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建智慧生态的校园,助力学生最好的发展来破解难题。短短几年间,创造了与广州中央商务区相匹配的好教育,三所学校均成为深受社会和家长喜爱的现代化品牌学校,被誉为广州CBD的教育新地标,成为广州国际大都市好教育的示范窗口,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样板学校。
体育东路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相信,人是自然界最美丽的造化,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优秀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个理念引领下,学校一直探索以回归育人本原的教育,回应大都市中心区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高需求,助力每一个学生全面、优质发展,学有智慧,学有所长,为缔造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为了创造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定位:1.呵护个性,尊重“每一个人都不一样”;2.保障公平,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3.多元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下图较好地呈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图1 体育东路小学素质教育追求
要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单靠传统的校园环境是难以做到的。体育东路小学秉承教育信息化强校的办学传统,以创建智慧生态校园,进行教育的变革来创造更好的素质教育。
体育东人深知,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教育+科技,而要遵循学校里师生生命成长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
因此,体育东路小学用绿色、生态、人本的方式,智慧地以信息技术带动学校“环境—课程—学习”重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生态校园。
技术创新环境:为生态校园赋能
体育东路小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借鉴岭南园林建设精华,以清雅的竹韵庭院、怡人的书院式教学楼、园林式的运动场、舒适别致的各色功能场室、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展览、一应俱全的学习设施,营造校园良好生态环境。
在生态怡人的校园里,学校以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多网融合、无线覆盖、多元终端应用的网络环境,引入全景课堂互动平台、V校、机器人等平台工具,创建科学混合实验室、中英文语言实验室、AR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室、创客实验室、未来课室等独具特色的智慧学习实验室,用新技术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底层支撑,让技术就像空气一样弥散在校园里,营造了数字化的学习生态,为智慧校园赋予新的功能和力量,让学生浸润在智慧学习生态中。
技术创新课程:让学生享受智慧学习生活
在智慧的学习环境中,老师们善待每一个孩子,倾注关爱与智慧,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发挥天赋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他们依托技术,开展研究,发挥自己的特长,重构学科课程,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创造了许多新型的学习范式,让学生享受智慧生态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促发深度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情境一:混合探究学习,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科学科老师聚焦学生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重构教材,开展项目学习。利用科学混合实验室,将混合式探究与STEM结合起来,融合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如图2所示。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究活动中发展高级科学思维能力。
图2 科学STEM 项目学习模式
看,四年2班的同学们正凝神望着屏幕上老师展示的一幅生活场景图:这个房间正在装修,现在要装上两盏灯,如果你是屋主,你想怎么装?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
随着司徒老师抛出的情景问题,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实验室瞬间像炸开的锅, “我觉得首先要几个灯泡。”“还要电线和开关。”“但没有电,灯泡也不会亮。”……一番头脑风暴后,同学们开始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实验记录观察。
在第一轮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分组动手连接电路,验证实验设想的可行性,最终只有3个小组点亮了灯泡。实验的失败让孩子们感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为什么有的小组成功点亮小灯泡,有的却失败了呢?”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一番争论后,司徒老师亮出了这节课的秘密武器:虚拟电路实验软件。同学们借助实验软件的反复尝试,发现了电流对电灯的影响,重新设计电路连接图,最终所有的小组都点亮了灯泡。
下课了,一位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电灯,兴奋地说:拿回家改装升级,说不定在下个月的科技节中可以展示一番呢!
情境二:绘本配音,体验互动学习乐趣
在语言实验室,二(4)班的同学正在上绘本配音课,这是语文老师团队基于语言学习实验室,结合低年段学生特点,开发的中文绘本配音课程。该课程借助绘本配音支持系统和配音互动即时反馈系统,包括绘本阅读、配音学习、动画创编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在配音系统支持下,开展故事赏析、模拟发音、合作配音、创编故事、创编动画等互动体验式学习,如图3所示,学生在语言实验中学习语言。
图3 语文绘本配音互动体验式学习模式
二(4)班的小尹同学是个非常喜欢朗读的孩子,但是她的朗读在情感和节奏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天钟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配音学习。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绘本电子书、有声电子书、有声动画等阅读资源,津津有味地品读着绘本故事,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大兔子、小兔子的说话。
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音准、语气、语调,钟老师把配音任务包发给了孩子们,通过互动即时反馈平台,孩子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语言表达的情况,同时根据配音资源可以反复练习。老师根据反馈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很快同学们就掌握了说话的技巧。
最高兴的时候来了,同学们三人一组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大兔子、小兔子、旁白)投入地开始配音,有的在教室前面手舞足蹈地排练起来,有的对着电脑津津有味地开始配音,小尹同学一板一眼地模仿着大兔子说话的语气……老师发现她说话的情感丰富起来了。
情境三:BYOD,让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老师的引领下,BYOD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也成为学生的伙伴,各色适合学生的工具、平台、资源、微课、APP……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用APP软件创编自己的乐曲,用imove制作课外阅读展示成果,用IPAD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学生还在班级空间开展了故事打卡活动、分享读故事体会……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时间、空间。
你看,英语科组老师初步建构了英语BYOD话题学习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英语BYOD话题学习模式
步入六年级了,林老师经常采取话题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听说能力,有了IPAD和全景课堂互动平台,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话题学习也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If you can travel to any country in the world,where will you go?”
“I will go to Finland.”
六年级的同学们即将毕业,林老师设计课程《Travel abroad》时,切入点放在了毕业旅游上,这不就是同学们这几天课后常谈的话题吗?预习时,几个女同学看到标题就跃跃欲试,毕业旅游之前得先练练口语。同学们通过平台上提供的世界地图、旅游书籍以及林老师推荐的短文,熟悉相关旅游目的地、巩固制作Travel Plan的知识和初步构思的Travel Plan思路。课上,结合文本的微视频和思维导图,同学们很快就构思好了“My Graduation Trip”,并构建了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整理自己的旅行计划,创作成自己的imovie。出国旅游一定要注意文明礼仪,课程结束前,林老师还细心地提供了“Good Manners when Travelling”的微视频,这回大家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基于BYOD的英语学习更加生动、深入,而基于BYOD的数学学习则有利于学习思维的培养。
你看,数学科老师们通过五步概念教学模式,见图5。借助全景课堂互动平台,构建学生自适应学习系统,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途径,通过数据分析,给予学生精准的指引、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在探究、互动、协作中,形成科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个性化深度学习。
图5 数学BYOD概念教学模式
情境四:网络空间,开辟家校育人新天地
体育东路小学在信息化探索中坚持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体育东小学APP”,在解决高效管理的同时,着力为学生创设网上学习、分享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网络,让学生在非正式的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不断超越,找到最好的自己。APP平台与数字互动班牌连接的“成长足迹”、“最好的自己”、“班级在线评比”等栏目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栏目,学校还把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书香语艺节做到互联网上,伴随着各大节开展的“我的运动展示”、“玩具DIY视频秀”、“陀螺挑战赛”、“个人语艺秀”、“故事秀” 等各种展示平台,学生踊跃参与兴趣、专长展示,分享个人独特体验。这个学习空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展览馆和激励场,单是在去年田径运动会当天,家长和孩子们就有超千个有关运动的专题分享。
图6家校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课内基于BYOD的深度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基础上,学校智慧地把BYOD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学习和活动,让学习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用技术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和能力,信息素养显著提高,同时带动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地发展。学校在市、区的学业水平抽测中一直表现优秀。特别是确保了校内学生的发展水平均衡,班与班之间差距小,即便一个年级有13个班,在区域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班与班的平均分差距都能控制在三分以内,全校学生的平均优秀率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更均衡、优质的教育。无边界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的时空、广度、深度大大的拓展,孩子们各有所好,各展所长,各美其美,各得其所,百花齐放。
群体推动:建立多方协同机制
为了让智慧生态校园和谐发展,学校积极借助“外脑”,常年聘任优秀专家指导,汇聚各方资源,调动师生、家长积极性,协同创新。学校特别重视从四个方面做好创新主体——教师的协同创新,成就教师专业成长:一是观念先行,用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用新技术带动教师转变观念,变革课堂教学。使智慧学习有温度、有先进性。二是领导班子带头,组建创新应用先行团队,与先行团队并肩作战,共同攻关,创造成功经验,吸引、感召教师自愿加入到创新应用行列。以渐进孵化的方式,逐步扩大研究共同体,孕育良好的智慧学习生态。三是制定了必要的研究机制和研究指南。学校制定了研究团队每月、每学期的学习、研讨、分享的具体方案,建立了技术创新项目研究激励机制,制定了《智慧学习四维观察评价指标》,引导智慧学习的研究,分别为老师、学生和家长制定了《体育东“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应用指南》,以确保研究可持续推进。四是努力促进教师发展、研究推进、学生成长三者的良性循环。把技术创新和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引领、帮助教师在智慧学习研究中,把自己个人的优势与学生的优势、技术的优势融合,通过优势汇聚,找到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使教师有克服困难,持续研究的动力,在研究中成为教有所长、教有智慧的老师。目前已有38位教师在创新实验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获得区级以上课题立项。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学校共有8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课,28节省优,56节获得市优。
体育东路小学在“让学校里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本着对学生生命真挚的关怀,对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重构,创造了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智慧校园。因为,理念的创新和多方合作机制的创新,在院校、校企、家校的共同推动下,在智慧生态的校园里,用简单的技术,校本的学习重构,创造了更加丰富的、个性的、深度的、自主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们发现,以绿色、人本、现代、高效、系统、和谐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生态校园,让体育东路小学学生的成长更加优质、个性、多样,让老师的发展更加自主、迅速、智慧,让学校的教育更加健康、现代、卓越,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取得卓越成果。学校的研究成果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 “互联创未来”项目城乡协作联盟活动优秀组织奖。智慧学习成果先后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中展示。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试点实验学校,《中小学管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媒体也先后对学校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品牌进一步确立。
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帮助每个孩子为缔造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是体育东路小学不懈的追求,为此,学校将持续根据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应用最新的技术和资源,用生态学的原理,持续智慧地优化智慧生态校园建设,重点强化数据驱动学习,完善自适应学习系统,大面积提升教师技术创新应用水平,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使体育东路小学成为优质化、信息化、现代化、国家化的未来学校。
专家意见(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
体育东路小学20多年来,不断传承与创新,坚持走教育信息化强校之路,成为一所社会享誉、家长赞赏、学生喜爱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之路之所以能够走得坚实、持续向前,源于学校有先进的教育追求,把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教育信息化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多样化发展服务。因为高度重视人的发展,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关注技术,更注重人文、情感和自然生态,创造性地提出智慧生态校园的构想,这在当下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之下,无疑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正因为智慧+生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富有内涵,能够持续发展。正因为智慧+生态,教育信息化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带动了学校素质教育在均衡化、个性化、优质化、现代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也正因为智慧+生态,激发了师生的内在动力,学校的教育变革能够良性循环。其中,BYOD自带设备的使用,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智慧选择,有效地支撑了学生的个性学习和泛在学习。
本案例的创新之处在于回归素质教育的本原,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建议对智慧和生态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