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改薄之力,构建信息化课堂教学新范式

单位名称:福州市宁化小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学校以“成全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成全每一个孩子,成就每一位教师”为办学宗旨,将教育信息化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由外部“输血”改变为内部“造血”,走出一条内涵式的“改薄”之路。

1.jpg

2012年前,福州市宁化小学还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校。校舍破旧,设备简陋。多媒体教室的一台液晶投影机,是学校最贵重的仪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教师观念的落后,信息化认识的匮乏,随迁子女占60%的生源结构,低效单调的教学模式,带来教学质量的年年落后。

image002.jpg

昔日的福州市宁化小学

2012年,福州市宁化小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政府对新宁小投入近4000万重建校舍,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校舍,学校的内涵又该如何提升呢?恰逢大数据时代的悄然到来,促进了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变,对学校的建设及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经考虑,新校长洪丽玲以“成全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成全每一个孩子,成就每一位教师”为办学宗旨,将教育信息化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由外部“输血”改变为内部“造血”,走出一条内涵式的“改薄”之路。

image003.jpg

如今的福州市宁化小学

可是,如何以信息化为切入口,引领学校整体工作发展?技术如何撬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观念又如何更新?因为渴望飞翔,所以有了奋斗。因为勇于打破固有的模式,所以才能获得新生。

停驻思考,探寻春风吹来的方向……

参访福州市屏东中学,遇见了智慧课堂。遇见总是个美丽的开始。那时专家云集一堂,Hiteach平台、IRS反馈器、智慧课堂……新名词、新理念扑面而来。

学校立即组建了一支以校级干部领头、年轻教师为主力的实验队伍,先试先行。可是,信息化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次巅覆。当用惯了黑板、拿惯了粉笔的老师们与各种尖端的教学设备亲密接触时,发生了各种“不适”:观念的被迫裹挟、使用设备的手忙脚乱、备课焦点成了如何突出技术。大家一度陷入了迷茫……有的老师打起了“退堂鼓”,有的老师索性收起了设备。“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洪校长如是说。可是路又在何方呢?就在这时,洪校长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老师一同进行教改实验。她还常与实验教师互动自己的实践感言,老师们也畅所欲言。

image004.jpg

洪校长给实验教师做培训

image005.jpg

校长洪丽玲进行示范课展示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校本培训力度,请进了台江区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们来给大家传经送宝。实验教师们深深感到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学习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为更快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制定了一系列研究措施:校级领导亲自试水,分年段、分学科,做好实验研究的领头工作;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定点、定时、定专题研究;制定实验教师奖励机制,允许实验班制定个性化作业;实验教师在期末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奖励;实验教师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权利。

一个难得的机会宁化小学成为了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实验校。该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有序列地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帮助教师在探究中获得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信息化教育的“新常态。”课题引领,问题探究,实验教师们如同在黑暗中寻到了一缕光芒,有了方向,更加有了干劲,怀揣着憧憬,一群人携手行走在巧借信息技术平台搭建智慧课堂的道路上……

image006.jpg

福州市电教馆馆长傅瓒评课

满树繁花的那个日子,台湾中央大学王绪溢博士团队、福州市电教馆馆长傅瓒、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共聚宁小,研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构建有效的智慧课堂。观摩了两节常态试水课之后,王绪溢博士和傅瓒馆长的点评让我们茅塞顿开。傅瓒馆长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字字珠玑,引人深思。王博士有力地指出了当时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专家们的引领让老师们犹如醍醐灌顶,在迷茫中坚定了信心。

切磋琢磨,行走在春花烂漫中……

之后的日子里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成了大家行走在科研路上的姿态。单周实验教师定期的集备,聚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问题的提出,关注教与学的策略;隔周一次的教学研讨,紧扣研究主题。学校教研活动也改变了旧有的听评课模式,采取了观——思——研的教研模式,听课者分坐课堂四周,融入课堂其中,从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媒体使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评价教学,提高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教师也日益融入到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形成师生共享、生生合作、交流的互动局面,就这样一直尝试着、观察着,思考着……一场场的“头脑风暴”,一次次的思想冲击,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就是这样,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步步地稳健推进宁小教育信息化工作。

智慧课堂在宁小的沃土上,落地、生根、发芽。宁小开始跻身于同行的视野之中。2016年11月1日上千人共聚宁小,研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构建全新生态课堂,分享宁小的一些研究初探。福州日报、福州新闻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均做了报道,引起了极大的赞誉。年轻的语文老师张玉烽幸福回忆道:“我当时上的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没想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评。听课的老师都被我呈现出的这样的课堂模式所震撼。”刚毕业一年的数学老师高丽说:“ IRS反馈器的使用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课堂,都有机会站起来表达。而智慧的老师则能即时在课堂上通过条形柱状图看见学生的思考,而非只是得到答案。”老师们开始品味着智慧课堂带来的不一样的味道,成长着、幸福着。

image007.jpg

高丽老师在区级研讨活动中执教《积的变化规律》

image008.jpg

宁化小学的课堂变革引起了各媒体的关注

新模式、新生态,呈现了不一样的新课堂。原来学生看不见的思考过程可以这样在课堂中呈现;原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要阵营,而是学生作为参与主体进行交流和分享;原来团队合作的力量是那样强大,教师上课可以那样轻松。工具开始撬动了课堂,技术开始隐身于课堂。信息化与传统教学开始真正产生了“化学反应”。一场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革命在宁小酝酿、发生着。

image009.jpg

VR学习世界

image010.jpg

Hiteach平台应用下的TBL智慧课堂学习模式

崭新的课堂形态只有总结成模式时,才可以得到复制和推广。经过反复试点,宁化小学的智慧课堂——Hiteach平台应用下的TBL智慧课堂学习模式(简称“一四三”模式)就这样孕育诞生了。一个目标即借助Hiteach平台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四个流程即运用数据分析学情,确定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策略,精准定位教学;展示分享经验,精致内化学习;诊断学习效果,提供协助补偿。三个策略即策略一:教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且有助于知识概念获取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策略二:课中教师应推动并关注师与生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实时了解全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据以调整教学内容;策略三:课后教师则需精确诊断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适当的协助,实现个性化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一四三”智慧课堂模式如春风吹遍了宁小,老师们纷纷将模式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既体现了学科的“灵魂”,又融入了智慧课堂的信息化“元素”,更多的老师行走在了智慧课堂的幸福道路上。

image012.jpg

蔡敏副校长执教《杨氏之子》

image011.jpg

陈惠书记执教《三角形内角和》

不知什么时候信息化成为了宁小的代名词。慕名而来的学校、同行纷至沓来,经验在分享中升华。福州市宁化小学不遗余力地将实践的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与同仁们进行交流研讨,话智慧共成长。洪丽玲校长常常向来访者分享宁化小学智慧课堂从理念的“变”,教与学方式的“变”,再到教学评价的“变”的探索历程;陈惠书记示范课《三角形内角和》展示如何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HiTeach的平台,大量地使用了点答器、平板等设备,有效地利用统计数据,精准教学;蔡敏副校长示范执教《杨氏之子》,诠释“一四三”模式,成为了Hiteach平台应用下的TBL智慧课堂学习模式的典型范例。宁小人开启了智慧课堂的新篇章。

融合创新,向春深处漫溯……

在数字化时代,强调跨学科的STEM教育与强调创造的创客教育正悄然改变着教学。学校不再将课题的研究学科局限于某个学科,而是多学科的融通,求同存异。其中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学科,还有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等技能学科,借鉴STEM教育理念,以某一项目为引领,设计解决方案,力求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但课题的目标又都指向如何借力信息化努力探索学生“无边界”的学习模式。

image013.jpg

学生正在进行虚拟创客活动

虚拟创客,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语文、音乐、美术的跨学科学习,以“创作动画”作为学习项目,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们按语文老师的提示捕捉角色的个性特点写下了动画故事;美术课上跟随美术老师一起收集或制作了故事中的人偶、道具,以及合适的背景图等;音乐老师又在音乐课上帮助孩子们选择背景音乐;信息技术老师教给孩子们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操作技能。在跨学科通力合作下,孩子们才有了完整的动画创客作品,人人都成了小创客。2017年4月25日,林文娟老师参加了2017第二届醍摩豆(TEAM Model)智慧课堂团队竞赛,孩子们利用“虚拟动画创客软件”制作动画,给创作好的动画作品加特效,让孩子们明白改变环境给动画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从而迁移了解习作中环境描写带给故事情境的奇妙改变。别样的课堂、别样的风景,得到在场专家的好评。

image014.jpg

《设计酸奶机》——STEM课程项目活动

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科学课基于教材又跳出教材,引导孩子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科学骨干教师叶宏亮以《冷热和温度》的学习内容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围绕“学生如何清晰、准确收集温度变化的数据”这一难题展开研究,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研究的科学实践项目——设计酸奶机。六七名学生围成一组的课桌上摆着待加热的水和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学生认真观察水温变化的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水温变化的规律,从而发掘学生在科学建模、数学思维上的潜能,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在跨学科的融合中得到全面发展。叶老师将新媒体新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堂,努力搭建平台,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为科学课注入了新活力。

image015.jpg

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抽象的音乐生动化、直观化

年轻的音乐老师周肖禹与信息技术的“初恋”多少有点青涩。在音乐课上,她借助希沃5平台,带着学生在希沃白板上画旋律,色彩艳丽的旋律线不仅可以任意拖拽,根据手的轻重不同,线条的粗细也会有所不同。她还将孩子们即兴表演的过程用手机拍下他们的表演,即时上传分享。通过拍摄微视频,学生唱歌的姿势、表情以及歌声的状态都能够直观的反馈继而即时的调整,这样的改变既活跃了课堂,激发学生表现的动机,又打破了以往音乐课堂只能老师评价的单一性。信息技术让课堂无限“生长”。在2017年12月1日台江区第一届智慧课堂团队赛中,刚毕业两年的周老师执教的唱歌课《老爷爷赶鹅》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守望追寻,采撷一路花香……

image016.jpg

小组合作学习呈现课堂新生态

如今宁小学子以活泼泼的生命样态,行走在爱学的路上。在润物无声中,创造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化圈”。学子们少了些青涩迷茫,多了些自信、大方;少了些 “要我学”,多了些 “我要学”;少 了些被动的服从,多了些自我的管理;少了些一成不变的参与,多了些对学习方式的运用自如。

image017.jpg

近年来我校课例获奖汇总图

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一位位教师迎着信息技术的浪潮,践行着一次次有益的尝试,涌现出了一个个的典型课例。我校骨干教师推出的课例在“一师一优课”,部级获奖2节,省级获奖10节。有8节课在省“三优联评”中获奖。2017—2018年,选送课例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评选中,一等奖7节,二等奖4节,三等奖6节。

学校先后被评为“台江区信息技术试验基地校”“福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辐射带动着区域内的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信息化特色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作为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省电大、福州市教育研究院的校长培训基地,福建省师大课程中心骨干教师国培基地,福州市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州市闽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实习见习的基地校。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班学员和高校见习实习同学的观摩与研讨。学校的影响力在南来北往的学习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信息技术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推动教育的变革。福州市宁化小学借力信息化的引擎踏上了教育现代化的之路,成为了成功改薄的典型案例。化蛹成蝶,生命更加坚强,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唯有背负重荷,依然执着前行,才能绽放绚烂一季的精彩。

优秀案例专家点评:

福州市宁化小学带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如何深度融合?教师观念如何更新?课堂教与学如何改变?”的思考,以“创建智慧课堂”为契机,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学校踏上了“改薄”的快车道。

他们采取了校长带头、强化意识;骨干铺路、先行先动;专家引领、促进成长的做法。通过科研引领,采用了多学科、多方法交叉融通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多姿态地开展深度探究,应用“观—思—研”的教研模式,摸索出了“Hiteach平台应用下的TBL智慧课堂学习模式”(简称“一四三”模式)。

通过努力,她们将一所薄弱校(全校没有一位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改变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强校(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0人占学校17%),仅去年一年,该校教师就推出了十几节优课,其中部级获奖2节,省级获奖10节。虚拟动画创客教学参加了全国第二届“两岸好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2017—2018年,选送课例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评选中,一等奖7节,二等奖4节,三等奖6节。

学校辐射带动着区域内的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信息化特色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的案例成果显著,可操作、可复制,值得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