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第一小学
入选年份:2016年
简 介:学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洛浦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县内有维吾尔、汉、回、满、哈萨克、蒙古、藏族、羌族、瑶族、彝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24.12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8%。全县共有中小学122所,学生44292人。
洛浦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36年7月,位于洛浦县多鲁路,地处洛浦县中心地带。学校总占地面积约64亩,学校总建筑面积20795.48㎡。运动场面积7148㎡,具备足球场、篮球场、标准跑道。绿化面积2468.73㎡,硬化面积17686㎡。各教学班电子教学设备覆盖率100%,现有两间学生机房,同时可以80个学生统一上课,一间教师备课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给配备了一台电子教学设备。此外,今年秋季学期我县委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给每位在职专任教师配备了一台高配置台式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4名,其中在编教职工104名、男20名,女84名;专任教师96名;本科学历37名,大专学历64名,中专3名;党员31名。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2017名。
学校在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已配齐了图书室、语音室、微机室等诸多教学室,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教学条件,扩充师资力量,为学生们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加优秀的环境。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互动、快速传递,便利创新与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范畴的实现,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
我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校长助理希尔扎提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新思维-----信息化建设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长远发展谋划新篇章。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破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
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工具应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可以降低双语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双语教学,不仅有效提升了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就成为我校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上非常紧迫的工程。自2013年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校先后配备了(模式一:电脑+电视,模式二:电子白板,模式三:触摸频一体机)三种模式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率为100%。学校紧紧抓住这次信息化建设的机遇,以融合创新为支点,以建立机制、分层培训、实践应用为抓手,建成人人学习、人人会用的信息化双语教学环境,用技术的力量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地提升。
二、新挑战----“信息化建设+管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管理考核建立新机制。
建立机制,规范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应用到人、管用、有效。
一是领导表率,引领带动。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信息化建设的一开始就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校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另外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采取承包责任制,由校领导负责抓好骨干教师,每名骨干教师再承包教师,一级带一级,层层落实培训,确保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二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多次向老师宣传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要性,组织老师听信息化教学的示范课,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主动学习。
我校组织计算机老师利用星期天给中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对中年教师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互联网的应用性来激发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为了研发资源,学校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并在校内共享。先后建立了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易于共享获取。
三是订立制度,科学管理。学校制定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国语教学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严格要求老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及资源平台授课,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实行周统计归纳,月总结评比,年曝光奖惩制度,与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挂钩,激发教师学以致用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信息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无可比拟的应用地位,取得了实际成效,真正惠及教学。
三、新突破----“信息化建设+教师”为国语教师培训打造新模式。
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师队伍,我校按照“领导班子要带头、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的原则精心组织培训,通过参加“国培”、“区培”、“县培”、“校培”等方式,使每一位老师都能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提供教学支撑的能力。重点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优和展示活动,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浓厚氛围。
一是重视体验性课程的培训。打造任务驱动、案例支持、团队常态研修等多样化网络研修模式。针对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问题,实施“‘民汉双对接’混合式研修培训”;针对校本研究中的困难,实施“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为提升一线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双语教学环节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培训。每周在校内进行监控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课后进行细致认真的评课,教师们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以全员教师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主线,实施“任务驱动”小中高段师训活动。突出了“目标导向”和“评价激励”,促使教师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指导案例研究,优化和提升“优课”水平。这些“变输血为造血”的研修模式,推动了学校师训网络双语资源的增加。近两年,全校教师贡献县级优课110节、区级优课48节,逐渐形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建设机制。
三是重视规划设计。学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目标。制定了每周2小时的校本培训任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信息化设备及资源平台应用培训,以现场演示、实际操作、分享感悟为主,并及时解决老师们在应用时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校本培训效果。构建了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全学科、适应不同层级发展需要的新型师训模式。
四、新起点----“信息化建设+课堂”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对于我校来说在于协助学校双语教学研究、分享双语教学资源、构建高效双语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这一主线,创新融合,智慧应用。
一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改革创新。结合“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平台”等资源应用,指导教师熟练应用平台资源进行备课、上课。大力整合力量开发校本教材,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等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是巧用平台资源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平台,教师们可以自制或下载课件,借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标准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读音与书写,有效解决了孩子们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困难。教师成为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评比和科研活动。学校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如开展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设计的教学竞赛,让部分教师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学习。同时鼓励教师积极上传自己所做的课程资源、教案,参与各类网上晒课,提高成就感。
五、几点体会
一是让信息技术走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有效地解决了我校国语师资短缺、水平不高、教学资源不足、课程开发质量不高的问题,对全面提升学生双语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二是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教师社区模块的应用,使我校教师和全疆优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互动交流,沟通学习,及时解决教学法、业务经验方面遇到的问题,老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进步明显。标准化双语教学平台弥补了我校没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环境、教师发音不准的问题,填补了双语模式一教学教师辅助教材短缺问题。
三是随着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的应用,使授课变得容量大、效率高,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理念,使抽象问题变得直观生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肯学、乐学、善学。学生学习的面貌变了,学生学习自觉了、自信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四是虽然我校的电教管理人员少,负责所有电教设备管理、维护,各个电教功能室的管理、应用、维护,还有远程教育,48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管理、维护,三至六年级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的各种信息化培训等都由两个教室承担,工作量大、任务重,使得网站建设的速度过慢。但,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均衡发展,最后实现教育强县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学校优质的管理保障体系、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催生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原定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整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应用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应用实效的指导思想,深化建设和应用管理。从而引领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全力助推学校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