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撬动学校整体变革的关键点。随着全球步入教育信息化时代,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课程建设载入“互联网+”快车道,创造性架构出融合国家、地方、校本三个层级,涵盖“天地和美、人文雅美、科技智美、生活趣美”四大领域的“互联网+课程”体系。通过“互联网+场馆课程” “互联网+创客课...
【摘要】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撬动学校整体变革的关键点。随着全球步入教育信息化时代,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课程建设载入“互联网+”快车道,创造性架构出融合国家、地方、校本三个层级,涵盖“天地和美、人文雅美、科技智美、生活趣美”四大领域的“互联网+课程”体系。通过“互联网+场馆课程” “互联网+创客课程” “互联网+大统整主题课程”的实施,重构课程环境,创新课程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遇见最美的童年。
【正文】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肇始于1957年,创建之初便秉承“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确定了以书画美育为特色的办学目标。2007年,学校以课题形式提出“美的教育”办学主张,确定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美,千学万学学做美人”的核心理念。在近十年“美的教育”研究中,学校取得优异办学成绩,成功地由一所学校发展成一个教育集团,成为广西基础教育高品质学校。
2014年,柳南区实验小学构建了“美的教育”课程体系。借力“互联网”平台,学校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学科融合,学习方式多元的本校课程体系架构思路,确定了“两轴、三级、四域”的课程总体框架:以项目式学习(PBL)、活动性学习、整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建立了融合国家、地方及校本三个层级,涵盖“天地和美、人文雅美、科技智美、生活趣美”四大领域的统整课程体系,延伸出辐射三个校区6000多名学生的145门精品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人文、艺术、科技、创新、身心等素养。
图1:“互联网”平台下的“美的课程”体系
一、“互联网+场馆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场馆中遇见最美的童年。
为了将孩子们的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正式拓展到非正式,学校努力营造泛在、交互的课程生态,开发了“阅读与戏剧、小主持人、点点墨香、卡魅、机器人创客”等场馆课程,建设了“阅读馆、录播厅、墨香阁、卡魅工作室、科技馆”等28个特色场馆,为学生重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场馆中遇见最美的童年。
图2:“美的课程”特色场馆
场馆掠影:“在线同步”演播厅——圆你明星梦
145门精品课程中,“小主持人”课程总是最为火爆。每次学校“企微平台”选课系统一开放,“小主持人”课程的人数就会即刻爆满。为了给这些拥有“明星梦”的孩子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学校打造了一间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的多功能“在线同步”演播厅,引进“奥威亚”教学系统,搭建“异度云”直播平台,聘请柳州电视台专业主持人范浩老师到校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集团三个校区辐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需求。
图3:互联网+场馆课程
每周三下午,范浩老师以演播厅为主教室,同时给一主二辅三个教室里的120名孩子上课。孩子们通过视频直播,能清晰地观察范老师的仪表姿态,学习他的发音方法。同时,范老师也可以通过各个教室的分屏画面,即时指导各个教室的同学开展课程学习。
“互联网”平台下的“在线同步”学习,真正打破了时空界限,促进了课堂与课程的变革,为实现教育公平,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课程理念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互联网+创客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创造中遇见最美的童年。
柳南区实验小学开设的“互联网+创客课程”以“培养学生有较强思维能力”为旨归,将国家课程中的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中的“二十四节气食育、花卉种植、卡魅、3D打印”等课程有机融合,并通过项目化学习“1122”模式加以推进,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科技、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图4:项目化学习“1122”模式
创客掠影1:二十四节气食育+创客——创意无限
“二十四节气食育+创客”,即以国家课程健康教育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食育”课程为支撑,通过美术、信息技术、文明广西、3D打印、卡魅等多个学科相融合,引导学生围绕“二十四节气食育”中某个小主题课程内容展开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图5:互联网+创客课程
以四年级研究项目“创作一个独一无二的收纳罐”为例:
九月的柳南区实验小学,桂子花开,香飘十里。几十棵桂花树上,密密层层的桂花缀满枝头。“二十四节气食育”课程老师充分利用这一鲜活的课程资源,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赏花,摇花,制作桂花糕,酿制桂花酒……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桂花乐”课程实践。
在一棵棵沁香的桂花树下,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出现在孩子们脑海:桂花用什么材质的容器储存保质效果最佳?储存桂花的容器外观应如何凸显其背后的文化?围绕这一探究主题,孩子们纷纷上网搜索与食品储存和桂花文化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适当取舍和重新建构,运用这些信息进行“桂花收纳罐”的个性化设计,再借助“卡魅”或“3D”技术把各自的创意变为成品。最后,大家把创意的过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与老师、同伴共享研究之乐。
“小小桂花收纳罐”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信息化推动生活现代化和健康化的过程。当学生的无限创意都变成现实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的时候,他们就在“互联网+创客课程”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遇见了自己最美的童年。
创客掠影2:花卉种植+创客——探索无穷
“花卉种植”课程的实施又是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呢?学校将三角梅、一串红、龙吐珠等花卉分片种植,再让就近的班级分区领养维护,各班老师带领学生以劳动课程为载体,融合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开展“花卉种植”的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土地的情怀,引导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科学创新的方法。
譬如:五年级学生以“STEM+花卉种植”为主题,探究花卉生长与土壤、气候、养料、灌溉、栽培等因素的关系,并亲手尝试制作了鱼花共生瓶;六年级学生则以“如何实现花草智能浇灌”为主题,在科学和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出能自动感应降水量及土壤干湿度的智能化喷灌系统,实现了学校花草的自动灌溉。
借助“互联网”平台,孩子们在平常的花卉种植中体验到技术的日新月异,时代的飞速发展;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互联网+大统整主题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发现中遇见最美的童年。
《刘三姐歌剧》是柳南区实验小学“美的课程”体系“人文雅美”领域下开发的大统整主题课程。此课程以艺术化形式将国家课程中的语文、音乐、美术以及地方课程中的“文明广西”等多门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并贯以“大统整”思想。围绕特定的主题,课程教学以联课的方式展开,在满足学生各类艺术学习愿望的同时,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拥有感和自豪感。
围绕《刘三姐歌剧》这一主题,五年级的老师们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思维,带着三百多名学生经历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发现之旅。
联课一:“思维导图”理思路。思维导图课程老师周俊呈为全年级近400名学生上大课,他利用思维导图工具(Mindnode MAC),指导全年级学生梳理音乐剧编写的整体思路,学写音乐剧。
联课二:“微课学习”助探究。为了让学生认识“音乐剧”,音乐老师陆春燕、伍雯菲、邓莹制作了三个“微课”,以分组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关于音乐剧舞台设计、人物表演、道具制作等知识,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图6:互联网+大统整主题课程
联课三:“自带设备”远足游。老师们分组带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自带信息化设备开展“游美”亲子远足探寻活动,体验壮族舞蹈、服饰、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
联课四:“雷达图、问卷星”多元评价。大课教学,师生共同排练展演,创编音乐剧。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运用“雷达图”和“动态过程记录”技术进行多元评价,整体反馈学习过程。
柳南区实验小学大统整主题课程,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互联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每一个”孩子都与最美的童年相遇!
【自评】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美的教育”核心办学理念指导下,搭乘“互联网+”快车,建构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美的课程”体系,整体推进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达成,在柳州市乃至广西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1.课程体系目标清晰。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为课程使命,源于校情生情,基于新时代小学生素养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求,构建“天地和美”“人文雅美”“科技智美”“生活趣美”四大课程领域,共开设了145门学校课程。
2.课程实施技术创新。借力“互联网”平台,重构数字化课程环境,在跨学科课程统整、创生多样化课程形态上微创新,确保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智慧生长。
3.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十年磨一剑”。在2007年由黄萍总校长提出“美的教育”办学主张十年后,2017年,她的专著《遇见最美的童年》《美的教育 美的情怀》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美的课程”研究成果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