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互联网+时代城郊小学依托信息技术变革之路

单位名称:成都市机投小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学校经过近3年的摸索,逐渐探索出一条在互联网+时代城郊小学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变革之路。学校以项目开始推进,项目组成员不断增加、最终全员参与的方式在学校推广,依托教育信息化进行的教育变革有深度、有广度,并不断向区域内外学校进行辐射,为教育公平的实践之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内容导图

image002.jpg

 

2015年秋。“金校,今年小一新生估计每个班在52人左右哦。”教务主任分班时忧心忡忡。没有办法,机投片区地处城郊,学龄儿童严重超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达到50%以上。大班额、教师平均年龄高达40岁左右、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三座大山,沉重地摆在这所百年老校和管理团队面前。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让城郊的孩子享受到优质个性化的成长资源?如何找到一个支点去撬动教师重新出发的职业热情?如何让教育改变社区生态?一连串的问题,扣问着每个教育者的良知!

2018年夏。“亲爱的来宾,你们好!我是机投小学六年级4班的敬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每天艺术馆的三国韵主题展。”2018年7月14日的机投小学热闹纷繁,全国新教育主题展示会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孩子们成为了会场的主角:机小学子介绍每天艺术馆的作品的自信与大方,在科学技术与美术学科深度融合课堂里的大胆与创新,在数字童书馆里的痴迷与沉醉,在创客空间里的投入与专注。

孩子们自信大方、张弛有度,给来宾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专家在现场感言:这所学校从哪里看都不像城郊学校啊!中央电化教育馆韩骏副馆长在听完学生汇报和介绍后也说到:机投小学校可以作为城郊小学数字化应用的示范基地。

三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机投小学三年的信息化变革之路。

变革之旅

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策略和毅力。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城郊小学变革尤其如此:

一、立足根本,积极创新的变革。

成都市机投小学始建于光绪34年,是成都市城郊地区第一所九年义务制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基于儿童成长的需要提出了以“责任•爱• 自由”为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以丰富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孩子们去发现并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围绕这一目标,机投小学以“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为主旨,经过近3年的摸索,逐渐探索出一条在互联网加时代城郊小学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变革之路。

  

image003.jpgimage004.png

二、建章立制,科学推进的变革。

2016年,机投小学引入在线网络学习社区,开始了学习空间变革,将课堂教育教学向课前、课后无限延伸,逐步实现学生时时处处可学习的空间变革。2017年,网络听评课系统进入学校决策视野,并以项目深推进,全员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截止目前,全校共有数字美术组、平板实验组、知识建构组等6个项目组,统称为数字实验组,项目深研究组员共计19名,泛参与的教师超过全校教师数的一半。

三、引进外脑,高位实践的变革。

2016年9月,学校与北师大相关项目组达成协议,正式启用师生网络学习平台,2018年3月签约成为省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基地,2018年4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校级大数据中心,2018年5月在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建立了脑科学实验室。

四、技术支撑,协同发展的变革。

(一)让孩子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培养高阶思维有抓手

从2016年4月起,机投小学依托在线学习社区,老师们开展了在线读-写-创-评-改的读写课程,涵盖语文、英语、美术、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在线学习社区的广泛使用,使每一次教学过程都能展示学生的作品,把学生的作品展出来已经深入每一次教学过程;每一次的展示都能让每一位学生、老师、家长甚至专家进行点评,以此带动学生间的批判创造;每一次点评都能从知识技能的传递逐步过渡到以创作、分享、交流展示为主的新型学与教方式。目前,为了学生的批判创造而教,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image005.png

“金校,今天检查教学常规,鲁老师的作文批改没有上交。”教务主任周艳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表示。“鲁老师自从加入数字项目组以来,语文教学常态运用一对一平板做得非常好,你再看看是什么原因?”话音未毕,鲁老师端着平板笑意吟吟走进来,“周主任,我的作文的读写改创都是在平板上完成的,这样可以及时看到孩子们修改的情况。”

鲁老师正是利用在线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作文教学。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在网上创设了专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实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以及与学生互动交流,掌握了写作的第一手信息并时刻反馈、点评。这样一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指导,及时调整自己写作思路。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之间也是一个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从别人的作品或点评中得到启发。这样的学习方式,摆脱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让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加有效与便捷。其实在机投小学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数学老师任娟在执教《我们一起去游园》一课时,让学生课前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挖掘知识的形成、探索知识之间的关联、发表自己的结论与观点、搭建知识建构的“脚手架”。这样一来,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课堂。老师归纳课前学生观点放进课堂,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思维在课中不断的碰撞,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与认知。最终孩子们在共同知识建构中完成学习任务。孩子们在课前、课中发表的观点、参与的讨论等思维的痕迹都留在了网络平台上,任老师和孩子们课后继续在网络学习社区上进行讨论、交流、学习。这样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办到的。

 image006.png

在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数据

四年级学生李洁,因为得不到及时有针对性的点评,写作积极性日趋低迷,陷入写作的瓶颈期。后来,她看到赵超老师在在线网络学习社区发起了发表作文的圈子,跟着老师的节奏,开启她“多写点”、“写细点”的小探索。李洁在看同学、老师的点评时,心底自信的种子开始萌芽,写作热情迅速攀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点评也不仅限于老师、同学、其他家长,还出现了本校内其他老师的表扬和来自校长的鼓励留言,甚至还有来自北师大专家的激励……这样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学习,在给予李洁信心的同时也教会了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习作,写作水平也有长足进步。

 image007.png

一年级数学老师张喻,两个教学班人数加起来不过90人,但每个讨论帖的阅读量都轻松破千,回复数也保持在几百条。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不仅是学生,家长也在反复浏览、多方评论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想象的。以前单元检测后,张老师会请家长陪孩子一起分析错因、寻找改正方法,但效果不理想。现在张老师通过在线网络学习社区,让孩子们把错题分析写在网络学习社区上:正确率高的娃娃高兴分享自己的成功,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一份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正确率低的娃娃则大方的将典型错题拍下来总结经验供同学们借鉴。家长们也不再等待老师的唯一评价,而是主动地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image008.pngimage009.png
image010.png

张瑜老师的数学课程社会化学习正在发生

image011.png 

家长结缘在线网络学习空间

官老师在教授《学步》一文时,让学生在在线网络学习社区上打写自己对课文的预习笔记,提前分享、评价自学心得。而在课堂上学习时,官老师仅仅用短短20分钟简单交流课文内容和文章写作特点,然后用20分钟自主阅读两篇类似文章,再打写读后感,竟然有23个人当堂提交了作业。而这当中不乏有文字多达5、6百字的同学,也不乏感悟深刻的文字。

积极倡导广泛阅读,独立思考,静心创作、互相借鉴、及时分享,解决了传统课堂上看不到所有学生阅读思考的痕迹,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创作水平、交流能力,真正做到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家长们通过课堂内习作、课堂外分享的方式,拥有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新渠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不再各自为政,开始某种程度的协作、融合,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image012.png

官秀老师《学步》一课文章批改

每个人都有思维的闪光点,不同的思维碰撞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网络学习空间把各种不同思维展示分享出来,对学生而言,不仅仅看到了自己的思维,还看到了其他更多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反思,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修改,完成了思维的自我升维。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弥补了城郊结合部的师资、家庭等资源不足的缺陷,落实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二)让孩子站在课程的正中央——培养完整思维有平台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面对迅猛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够促进完整的人的成长,以迎接未来的挑战?2016年机投小学结合地处三国文化核心区域优势,开展了“三国韵”统整课程。该课程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内容,从一至六年级开发出不同年段的“三国”系列课程内容,语文紧紧围绕三国人物、故事、文化从听读说写,美术紧紧围绕三国人物从卡通画、版画、中国画等方式推进,把技术做为学习的支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这种基于项目学习进行统整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完整的思维成长。

 image013.png

“三国韵”课程结构图

    在这一课程整合过程中,语文老师徐俊和美术老师白静,将思考融入实践,她们在共同执教的班级里开展了在语文课上畅读三国、回家打写三国、在美术课中用笔墨勾勒三国。在文学和艺术双重熏陶下,孩子们将文不能穷之处,现于画笔端;画不能尽之处,写在文字中。文画和鸣,相辅相成。

 image014.png

徐俊老师“三国浅唱”课程圈子

 image015.png

数字美术空间学生创作

 image016.png

白静老师“数字三国”课程圈子

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依赖于教师“教”的能力,更依赖和学生“学”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一般能力,以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一些学科能力。基于脑的学生核心学习能力测评和提升可以快速、高效地评测学生学习的核心学习能力的长板和短板,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剖面和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训练套餐,可以在线追踪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进步情况,因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学生核心学习能力的系统测评和个性化提升,并且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从2018年5月起,机投小学开展了基于脑科学的学生核心学习能力测评和提升,有望解决学生学习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image017.jpg

脑科学测评

  

image018.jpg

image019.jpg

脑科学训练课堂

无论是基础课程的重构,还是学校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均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其中融于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个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重构的核心抓手。分科教学让人变得专业,跨学科的学习让人变得完整。我们需要将分散的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基于项目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统整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三)让学生站在评价的正中央——观察教与学的方式有手段

2017年9月机投小学开展了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质量诊断项目,为便于观课老师及教学专家的点评,公开课通过网络进行全国范围内直播。而第一位“吃螃蟹”的罗娟老师和她的学生却并不知情,课后得知这一情况的罗老师很忐忑,金校长则十分淡定:“不告诉你是为了让你和学生都有平常心态,精准课堂的测量也从侧面反映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以及改进方向和空间,这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很有帮助。” 罗老师也通过课堂测量反观自己的课堂,找到不足,结合专家及老师们的点评,及时找到突破点,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改革。

到目前为止,通过网络听评课系统,机投小学已针对36名骨干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常态教与学的观察,从三个维度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些数据报告分析了教师的教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广度、深度)如何,学的有效性如何,还给出了教师围绕学生学的研究设计与教的能力素养项目分值。

image020.png

远程课堂诊断系统

夏慧是刚到机投小学任教的新老师,初次面对课堂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在师傅的鼓励下还是站上了三尺讲台。一周后,迎来了行政随访课,夏慧更不能掉以轻心。铃声响起,没有人来,五分钟后,还是没有人来,没有人打扰的课堂让她轻松自如的上完了一节课。可是,课后她却收到了一份厚厚的报告,报告中不仅精准的给出了她整堂课的数据,还有老师和专家们的点评及建议。

  

image022.pngimage023.png

课堂评价

通过平台自动完成的ST打点,描绘ST曲线,成为课堂观察的重要参考数据,有助于矫正教师的学生观和不良的教学习惯。

 image024.jpg

S—T量表分析图

 image025.png

教学分析饼状图

 image026.png

网络听评课系统使用情况统计图

2019年3月,机投小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数字化德育评价,学生的德育评价是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数字化德育评价系统可以更便捷更规范的管理学生日常行为。

   

image027.pngimage028.pngimage029.png

手机app电子化德育数据

  QQ截图20200929110247.jpg

德育评价卡片

  

image031.jpgimage032.jpg

德育评价操作步骤


变革之效

截止目前,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献课达到21人次:其中全国展示精品课3节,省级4节。教师外出各级各类讲座达到16人次,2017年11月,学校还受邀参加201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峰会发言,2017年12月在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QQ截图20200929110712.jpg

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课堂观摩活动

现场上课一等奖——耿云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学生的变化:2018年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分会场在机投小学拉开帷幕,参观接待点的所有解说由学生(供56名)担任,近200名学生参与了现场课展示和汇报表演,来自全国的专家们亲眼目睹了机小学子表达的自信与大方,思维的大胆与创新,学习的投入与专注。 

 

image040.png

全国新教育实验2018年研讨会机投小学分会场

李光曦老师《彩虹的秘密》

2018年8月,随着校级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在机投小学建成,五个维度的两类数据(实时数据、阶段数据)在这个数据罗盘上呈现得一清二楚:近年的学生成长数据、教师发展数据、教学行为数据、校园环境数据、校情运营数据。通过学生时光轴等的数据呈现,学校自2015年进行信息化教育变革以来围绕学生的一切发展变化有了存储、显现的平台。数据的可视性和交互性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

 image041.png

大数据中心首页

 image042.png

数据管理中心页面

 image043.png

学生时光轴页面

 image044.jpg

数据可视化,让学生站在成长的正中央

2017年的6月,官秀老师带的2017届1班的孩子们毕业啦!他们每个人都领到一本特别的毕业纪念册。这本纪念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首小诗,每一页精心的编辑都让他们想起最后一个学期,在在线网络学习社区上走过的故事:忆个人成长——忆同学师长——忆家园亲友——“告别童年”诗歌创作——自主编辑个人毕业相册。孩子们的心灵之门被打开,创作激情被激发,于是有了他们自认为做得最精美的毕业纪念册。

已经是区内某名校初一学生的敬杨,在给母校的留言中写道:感谢您,母校,是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磨砺了我,让我从胆怯到大方,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望。廖鑫阳是学校数字项目组第一批课程改革的孩子,已经进入初二,在创客课程方面持续了小学的发展势头,市级多次获奖。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孩子,取决于留什么样的孩子给世界。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让你,站在未来的正中央。

image045.png

官老师毕业学生纪念册

机投小学在互联网+时代城郊小学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变革之路引起了市、省、全国的关注:自变革开展以来,学校承办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项目推进会、现场工作会9次,2018年4月全省年度技装电教和管理信息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14次,来自湖南、吉林、海南等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家领导到校参观学习。

 image046.png

金校长应邀参加2017中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峰会发言

 QQ截图20200929112054.jpg QQ截图20200929111901.jpg  

2018年4月全省技装电教和管理信息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image051.jpg 

2018年12月省自导式教学研讨会在学校召开

  QQ截图20200929121117.jpg

2018年9月崇州电教馆及崇州七一实验小学到校交流

  QQ截图20200929121149.jpg  

2018年10月成都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魏祥明莅临我校

QQ截图20200929121222.jpg  

2018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责任督学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一行70余人到校交流

QQ截图20200929121320.jpg

2018年6月中央电化教育馆韩骏副馆长莅临我校

QQ截图20200929121355.jpg  

2018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一行莅临我校

QQ截图20200929121444.jpg   

2018年6月海口市美兰区教育信息化研修班一行50余人到校交流

  QQ截图20200929121512.jpg

大邑县教育局杨元彰副局长一行


变革之思

回顾学校的信息化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与发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已迈出重要的步伐,但在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一是在城乡结合部如何更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育成。二是如何进一步运用数据来精准教学。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带给教育许多的契机和困难。我们坚信,通过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建成完善的基于学习空间(网络、物理)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环境;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重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全面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专家点评:

成都市机投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城郊小学,具有“大班额(学生个性化学习困难)”、“教师年龄结构不良(年老教师专业热情不高,对教育新技术、新手段普遍较排斥)”、“课程资源较匮乏”的三大典型城郊小学难题。为解决这三大难题,机投小学勇于面对挑战,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以“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学习的正中央”为主旨,紧跟时代变革的主旋律,以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课堂”这一实践主阵地,通过课程重构、课堂空间变革、学与教方式变革、评价变革以及建立数字档案等手段,始终坚持对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训练、课程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挖掘,丰富了课程资源。不仅初步解决了大班额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难点问题,更加在互联网+时代快速转型,产生了新的契机和变化。经过近3年的摸索,逐渐探索出一条在互联网+时代城郊小学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变革之路。学校以项目开始推进,项目组成员不断增加、最终全员参与的方式在学校推广,依托教育信息化进行的教育变革有深度、有广度,并不断向区域内外学校进行辐射,为教育公平的实践之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刘雍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