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西安新知小学2005年建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拥有41个教学班级,2089名学生,128名教职工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小学。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力求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深化、学习、应用现代教育理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方式,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的教学方...
前 言
西安新知小学2005年建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拥有41个教学班级,2089名学生,128名教职工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小学。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力求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深化、学习、应用现代教育理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方式,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以家校融通,合力并举等方式创造高品质、高起点、高定位的学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未来人才。学校通过14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实践,始终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两大主题,推动了新知团队及课程的发展,推动着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推进,是学校成为了有知名度,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学校信息化发展历程
2005年建校起,实现班班网络通达、班班教学多媒体设备齐备。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2周岁,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100%达到标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普及达到100%。
2010年起,学校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数字校园的打造。将原有班级教室及部室的多媒体设备升级为多媒体应用交互式设备。为所有教师配备教学用笔记本电脑,搭建学校资源库,投资30余万元建立全区第一间标准化录播教室,实现录播、同步的实施转播系统、在线直播。
2013年学校在2005年建立的网站基础上开发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进行认证,实现学校宣传与家校、社会互动的桥梁。目前拥有用户22000余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互联网思维,将所有校园育人环境通过H5、二维码技术实现电子化介绍
2013年学校投资20万元新增两间常态化录播教室。
2014年起,学校投资80余万元升级学校网络,实现固网、无线网络全消无死角全覆盖,同年提升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等级,实现实名认证与行为管理。
■iPad进课堂实践历程
2015年起,在前期硬件建设的充分的基础上,开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应用教学尝试。以三个教学班为试点,学生采用于BYOD形式的自带苹果iPad设备、使用学校免费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学习资源,教师经过多方培训,开展全学科介入的iPad进课堂教学应用。实验开启前,学校通过调研、宣传得到全体家长同意,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实验全过程对学生视力进行长期监控,保障实验课程内容,稳步推进。
2016——2018学年,通过不断实践、探讨、研究、反馈以及学生视力监控提供的数据保障,在原有3个实验班的基础上,逐年递增iPad实验教学班级,配备学校业务能力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纳入研究小组,进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iPad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至今学校已经形成年级平行班,iPad教学班与非iPad教学班对半,借助互联网环境iPad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与应用。在校内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环境下iPad应用课堂翻转模式的教学经验、基于移动端APP引入教学的方式,基于网络化远程教学应用的实践积累,基于互联网的班级管理及家校沟通的有效手段在校内全面推广普及。做好校内实践推广的同时,学校多次在市、区级赛教活动、教学展示活动中将iPad教育教学应用经验进行展示,以谋求学者、专家的指导与肯定。2016年、2017年先后在西安市信息技术助理数学、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得到专家的支持与褒奖。学校iPad实验组6位教师的iPad课程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部优、省优,10余名教师获得市优荣誉。多名教师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创新课”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多名教师在西安市举办的“微课“大赛中活动一二等奖。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在省市级评比获得好成绩。
2018年,学校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iPad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显著,被评为西安市新城区信息化应用“创新示范”学校。同年,学校被评为西安市信息化应用“创新示范”学校。
■学校iPad进课堂规划、应用
实施背景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学工具也逐步走向现代化。iPad作为一个专门的教学移动平台,将进一步推进教学信息化,使教与学不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教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将成为一种趋势,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总体来说,iPad在课堂上的应用,对改变传统课堂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看客;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随时准备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新的信息技术终端和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整合,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轻便的电子书包 现在的课业确实让孩子负担过重,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了沉重的大书包,不管对身体还是思想来说,都算沉甸甸的“包袱”。2007年以来,为了解决学生书包重的问题,电子书包应运而生,它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网络学习资源、以信息终端为载体,覆盖备课、上课、辅导、测试和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平台。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用携带大量教材和教辅资料,只需带一台笔记本电脑或专用阅读器,书包重量大大减轻。平板电脑的出现,以其简易的触摸屏使用,图像和声音兼备等特点,成为最佳的电子书包。笔者看到学生的课桌上只有一个iPad,非常整洁。
2.课堂形式生动有趣 iPad进入课堂无疑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数字教材的多媒体化,给教学增添了无限趣味,一改以前多媒体课上学生只能“围观”的窘态,人手一个学习终端,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配合专门开发的软件,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借助iPad丰富的功能,教师能准确方便地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对其进行评价,这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一些变化,成为课堂作业的评价者。
3.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课上,我们看到学生操作熟练、训练有素,和教师线上互动非常娴熟。看得出来,iPad课堂学习对他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了。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他们对于信息的感知和获取特别敏感。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将成为未来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将iPad等教学终端引入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中,如果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端正信息道德的主渠道,孩子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原驻民”,就不会在享受信息盛宴中迷失方向。
应用规划与策略
西安新知小学秉承:承古开新、不断创新的理念,十四年办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社会满意,家长认可,学生喜欢且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本着学校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原则,学校尝试在校内开展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进课堂研究,并做未来几年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建立良性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教师双发展,探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效益,面向未来教育、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目标五年一个阶段,形成实验研究、经验分享和模式推广、教育均衡的全新教育格局。并在随后的几年,全校全面推广实施。
发展规划
一、学习引领,理念更新。
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引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互联网应用,掌握移动终端及APP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大数据等新的教育理念,并能结合已有的教学方法,将互联网及iPad引入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及教师应用层面,从而突破已有教学模式的禁锢与束缚,将课堂无限延展,将学习的过程更加清晰可控。
二、构建环境,试点尝试。
在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的前提下,提升教师应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使用互联网应用及学生学习数据积累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并掌握iPad设备使用的方法,能够借助网络实现有效沟通。基于应用平台以及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iPad开展教学,通过已有的教学方法优化以及学校构建的虚拟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的结果指导开展教学。通过网络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借助互联网及家校沟通更加透明化,从而让学生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三、形成经验,推进建模。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开展,实验组各科教师总结iPad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总结提升课堂教学及课下使用iPad开展学习的模式,将已有的教学方法与互联网应用,iPad使用过程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固化为基本的应用模式,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集中研讨展示,从而形成经验为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四、逐步推广,反思提升。
借助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与建议,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应用,改进iPad互联网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更加开放的平台,开展iPad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吸纳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完善iPad进课堂的工作推进,不断反思提升,优化教学的模式以及应用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有效的推广实践。
领导机制 分工策略
为全面落实“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进课堂”实验工作,结合学校成立的领导小组,进行具体的分工及责任划分。刘岚校长作为组长从学校课程建设与教科研的全局出发,确定iPad进课堂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并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培训体系中建立相应机制策略,从人员、物品、资金给与整体的政策倾斜。给实验组提供学校制度上的保证。杜娟利副校长作为副组长,全面督导iPad进课堂教学的推进,在学校教务工作的日程中,进行人员及工作的协调。以保证工作内容有效实施。各组员分别负责不同职能部门,王龙主任在后勤保障及设备管理上给与支撑。李琳主任从课程落地实施,人员工作考核及相应的制度建设上给与支撑。王琦主任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规划和以此项工作相配套设备配备及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及此项工作的推进宣传工作。马建奎老师、田甜老师、刘博老师、包喆老师作为学科负责人,在学校各部门及校长引领下,有效落实iPad进课堂的研修工作,并有目的的将iPad进课堂向iPad课程方向进行推进。
推进步骤
iPad进课堂实验项目自2015年起开始推进实施。分三个阶段,在2020全面推广。鉴于此项工作为实验性课程建设与研究,在2015年学校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预设结果为能够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能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并能开展前瞻性学习的教师团队,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积极主动开展自学能力新型人才。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尝试开展工作
自2015年年初起,定期委派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优秀教师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学习,以友好学校:上海市嘉定实验小学为考察基地,重点考察基于互联网环境下iPad进课堂的研究成果。并在学校现有的班级确定教师业务素质高,信息技术能力强的班级开展iPad进课堂研究。在家长中广泛征求意见,以谋求家长对于此项工作意义的认可。建立视力追踪制度,以校医室为主要只能部门,对家长关心的学生开展此项工作是否会对视力影响进行一年期的跟踪调研制度。形成反馈意见。2015年4月起,开始实验性研究为期一年。
第二阶段:逐步推进,不断总结,提升队伍建设
2016年3月——2017年9,教师在有效环境下,正常开展实验。学校做资金和物品保障,学生通过自带设备进入学校,使用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入,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及课下学习应用。学校实验年级全学科进入实验教学。
2016年5月起,在常态化应用iPad教学的基础上,每学期实验组全校公开教学邀请上级教科研专家进行指导,利用多方资源,委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关工作的理论学习,从而让实验组的教师成为种子,带动更多教师参与,从新一年级入学开始,建立平行班与iPad教学实验班的并轨招生。同时做好家长调研工作,以得到家长支持。遴选有经验,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实验小组进行工作推进。
第三阶段:形成结果,多元展示,全面推进普及
2018年9月——2020年9月全面推进落实,目标在学校发展规划中,2020年学校将由48个教学班级,2000余名学生,iPad实验班级 班级为24个,参与教师60人以上。形成iPad教学的多元化开展,将iPad进课堂纳入学校课程建设,形成iPad课程。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推进,第三个阶段将会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在全学科全面推广iPad教学。并在学校常规化的教学比武及公开展示中,要求全员参与展示iPad在课堂中的应用。
■现阶段实验结果分析
经历三年的实践,通过教师及家长的反馈,能够欣喜的看到。基于互联网环境下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让孩子的学习过程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数学课堂,基于翻转模式下教师导学内容通过网络下发,借助微课、导学案、课前测试内容,通过学生完成的情况,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孩子们在课前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全部用数据化形式展现出来。每一个孩子出现的问题,每一类问题出现的孩子总数都在课前让老师一目了然,在上课之前,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课堂中,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定量索取,定制化教学成为可能。从课堂到课外,学生们自己完成微课:新新思训成为学校固定栏目,视频内容转化为成为码书,让孩子用微课教孩子,孩子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快乐。
语文课堂上,对所学课文的背景材料,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完全获取,课内理解课文更加轻松自如。就连作文也转成为孩子最喜欢的课程内容,有了背景知识的扩充,有了语音输入方法,孩子们只需要把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流畅的说出来,就能转变成文字,再通过APP修改后打印下来。原来连排两节的作文课,现在一课时基本能够完成,另外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虚拟教学平台,指导孩子进行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让文章在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语文老师、作文、孩子都已经喜欢上这样的方式。
日积月累课前预习的英语、语文有声分享,让孩子们朗读水平以及英语的发音在不断的练习过程变得更有感情,更加纯正。基于此,学校将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的成果拓展到全国最大有声平台“喜马拉雅”,以老师牵头开设栏目:语文老师带你一起爱上古诗文朗诵栏目,我做小主播——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栏目,开播两年固定收听用户达到五万人。I love reading 365 day栏目也即将上线。这些都是在强大的iPad进课堂基础上衍生的学习内容。
科学课堂 科学实验的观察、科学内容的验证过程都使用iPad进行,虚拟实验,拍照功能记录观察过程,电子化的观察报告,微视频应用。科学课程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过程,通过iPad APP制作,通过平台分享,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科学分析实验报告并汇编成册。
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们的变化,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互联网,iPad在其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在新知,提倡玩中成长。孩子们、老师们感受到的就是在玩中学,学中成长。这些变化,只是开端,未来随着研究的过程不断深化,随着研究过程不断细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iPad进课堂将会有更多的应用途径方法,取得更多的成果。
西安新知小学
2018.10.30
■2018-2019研究思考 续写
进入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迎来新的变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思考深度。技术的运用让高效课堂成为可能,变成现实。整个变革的过程也让每一位教师清晰的认识到:技术是驱动未来教育的引擎。
互联网、无线互联的应用引发整个社会的变革,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固有模式。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从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变革为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打破了学习的围墙,让学习的边界无限扩充到整个世界。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教育的未来创造着无限可能,以人为本的核心,真正成为未来教育的着力点。未来已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策略,帮助出生于互联网数字时代的一代,为未来做好准备,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所有人必将身临其中……
信息化手段下的教与学走到今天,其实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深刻的认识。西安新知小学为什么会选择“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进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个主题,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这源于学校对于未来教育、智慧教育的前瞻分析与未来预见,并为此不断努力、追求、探索。自2005年建校,一直以高品质、高规格办学,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新少年为宗旨,14年矢志不渝,坚持教育创新。注重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五年一个阶段,实现从投影、幕布“点对面”的应用到交互式白板“点对点”教学互动,教学效益不断增加。移动智能产品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开放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何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于是2013年规划实施,2014年全面完成校园无线互联网覆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进课堂实践研究”项目正式开启。
经过五年的不断实践与创新,我们逐渐形成了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基本样态:基于互联网环境,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打通学科边界、融通知识体系,线上线下拓展学习空间,依据大数据分析、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策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的教学式。五年间,发挥教师团队优势,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深入学习前沿教育理念,深刻理解翻转教学模式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以提升教师能力为起点,坚守“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教师开始”的信念,践行“变革学习的方式要从学习空间的变革开始”,将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用互联网做纽带,完全融合串接起来,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可能,真实感受“让最好的你与世界站在一起”。
五年来,不忘初心,实践尝试,我们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目标。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源动力;
关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让知识变得灵活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思考的外延,敢于质疑,重新认识世界,具有批判思维;
关注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激发,以问题为导向,乐于尝试、敢于创新;
关注学生知识的重组、思维的重建;
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变化与提升,用数据洞悉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干预与指引;
关注学生科学合理的运用工具,通过团队合作、积极探索。
我们尝试变革现有的教学结构:
从教学过程的时空入手,在互联网的保障下实现学习过程的优化;
从教学过程的内容分析,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发现实验内容的最优化结果,并让更多的教师接受;
从教学教程的实施入手,应用微课、前测、大数据,指引课堂教学。通过开放性问题、学科知识融合、拓展知识泛化,让学习成为有意思的事情,并持续发生。
五年来的尝试,我们让更多成熟的老师寻找到职业生涯的新突破点。许多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主动加入这个项目,为新教学模式注入更多实践经验,加快了实践研究的速度。学习并接受思维可视化、PBL、翻转教学、微课等全新理念,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印证: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我们关注到更多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尝试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后,教的过程变得轻松。在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策略应用,加速迈向成熟教师的脚步。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的业务指导,得到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的支持与肯定。2016年、2017年,面向全市“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进课堂教学研究”数学专场、英语专场观摩课、研讨活动相继举行,学校形成的经验得到推广,也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关注与肯定。
面向未来的教育,学习场域不断扩大,学习的空间也从真实的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应用于教学,我们阶段性的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来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时代将会开启另一种学习样态的提升。教有法而无定法,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未来我们将会继续深化研究,以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以教师面向未来的教育出发,不断提升教育方法,让科技为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寻找技术变革教育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