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空间 助推教育教学变革

单位名称: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七台河市第五小学始建于1980年,地处市中心区,濒临市政府和桃山公园,是一所花园式学校,也是百姓心目中的名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2400多人。七台河市第五小学作为我市首批信息化试点校和黑龙江省“网络空间人人通”试点校,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教学的运用探索和研究,以推进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的普及与规模化应用为...

01.jpg

七台河市第五小学始建于1980年,地处市中心区,濒临市政府和桃山公园,是一所花园式学校,也是百姓心目中的名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2400多人。七台河市第五小学作为我市首批信息化试点校和黑龙江省“网络空间人人通”试点校,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教学的运用探索和研究,以推进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的普及与规模化应用为重点,以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为核心,加快研究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学校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空间已成为我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素养提升、助推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2009年以来,我校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成为课堂常态,彰显了多元自主课堂的魅力。伴随着课改的推进,一些制约课改的深水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学生学习资源有限,探究性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深度不够;网络环境不完善,教师备课资源单一;师生互动、课堂反馈效率偏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不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我校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成立团队: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微机教师组成的“市五小网络空间先锋队”和以冯慧敏老师为首的“慧敏工作室”两支团队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开拓者。

2.推进方式:校长以及主抓学科的主任亲自尝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微课制作等实践操作,以点带面、以先促后的方式推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网络学习空间的注册和应用工作,进而实现全员跟进。信息教师的技术培训只是辅助,教学管理者的榜样示范和严格督导作为主导,再由冯慧敏等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引领,以及团队的共同研讨,网络学习空间利用“我的书房”,以学定教的教学范式出现端倪。

3.教学范式:经过五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不懈的追求实践,我校已经初步探索出“以学定教---互动生成---研讨提升---课堂评价”的教学范式。让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学习有机融合,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成了学堂。

课前学生在家里利用电脑、Pad或手机,一边在空间浏览同学们上交的家庭作业,一边在讨论区里针对作业答案各抒己见、争执不下。这里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上传的微课,教师与学生在评论区的互动交流......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学习有机融合。课前的微课和数据分析,课中学生的互动交流、学习成果拍照、学习网址的下发、课后学习效果测试等。

02.jpg

网络空间课流程图

运用技术,课堂资源丰富了;学生互动的渠道多元了,线上线下合二为一。网络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展示”提供了平台,真正达到了空间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高效,空间让“以学定教”和“学以致用”和谐统一。

4. 应用成效:2015年,学校为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实现了千兆到校园的网络环境,学校对师生进行了网络空间应用的全员培训,以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网络空间支持下教与学方式的策略研究》课题引领,开展第五小学“空间教学进行时”活动,即将所有学科的授课教师排成课表,教师每天按课表展示自己的网络空间课,力求达到空间教学常态化。

03.jpg

“以学定教”教学范式的实践应用

 教师学习热情高涨,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教师能灵活运用平板电脑上空间课的人数由最初的团队增加到80多人。教学中,学案、微课、PPT交相呼应,文本、图片、动画、视频浑然一体,实现了课堂的深刻变革,参与、互动、颠覆、创新成为课堂新生态,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乐园。

近几年我校教师在空间教学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央电化馆举办的全国互动课堂大赛和浙江省教育学会的组织的“两岸三地”智慧好课堂均获得一等奖,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十七届教学成果大赛上做新技术展示示范课,多次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大赛上获奖。在“省教育学院研培人员信息化素养全员技术领域培训班”做观摩教学。 “黑龙江省网络空间人人通启动会议”现场做观摩课,还多次“送教下乡”展示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主题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显著提高,课堂上学生互动和反馈效率大幅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通过问卷调查,100%的学生喜欢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95%的学生喜欢用平板电脑上课。50%的学生能够坚持网上阅读,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学生学习新路径

我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提出的“三个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1.利用空间资源,开展多样化学习

网络空间拥有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我校教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录制了大量的微课,有的学科已经形成微课程,为学生开展周末假期自主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教师空间、班级空间随时会更新任务学习单这里有各学科的辅助课件、重难点的突破技法、微视频等助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成为学生抓薄弱学科、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创设了“同伴互学,微课助学,精准帮学”的学习策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发布在班级空间请老师检查指导,或寻求同学帮助,使自主和合作学习在假期也成为可能,让学习的方式更多样。

2.整合空间功能,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探究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我校充分开发空间功能采用“三步法”,开展“准探究”式“微研究”模式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我校采用“三步法”,开展“准探究”式“微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师生在空间中进行“微研讨”

结合教材学习内容,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主题,主题确定的尽量小些、离学生近些。教师将这一主题抛到班级空间的专门栏目中,师生共同研讨如何进行研究、研究什么内容、用哪些方式研究等等。学生们随时随地到空间中发表见解、互相讨论,确定出调研方法与研究小组。

第二步:学生分组进行“微调研”

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有的借助网络搜集文字及音视频信息;有的进行调查访谈;有的对身边实物、实景进行照相录像等等。学生们边调研边思考,寻找问题答案。然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利用班级的音视频设备,将调研所得制作成微视频或PPT,上传到班级空间中,班级内或小组内再次进行共享交流,共享调研成果、交流研究思考,使学生思想在网络交流中进一步提升。

第三步:形成调研“微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观点的不同,自发结合成不同观点的小组,各组学生合作确定出问题结论,并再次用微视频或PPT的方式将研究结论呈现出来,展示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传送到班级空间中,学生进行共享与讨论。最后,教师将这些“微成果”用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最终结论。

04.jpg

微研究案例《找春天》

采取“三步法”进行“微研究”,让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助力下,使学生的交流、展示更加便捷和充分,使学生的合作研究效果更好。这一学习模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小学生敢于从接受式的学习走向探究式的学习,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实践创新的学习,从个体单一的学习走向合作互助的学习。

采取“三步法”进行“微研究”,在网络空间的助力下,线上与线下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发展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三、充分挖掘网络空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态化”的研究和探索,如何让网络教研能够常态进行,切实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使教师工作更便捷,而不增加负担,解决教师不愿用的问题。同时使管理交流更及时,解决因管理人员少而管理不够深入的问题。结合教学、教研、学习、管理工作实际,实现“教学、学习、教研、管理”的信息化。

结合以上需求,学校于2012年着力推行个人空间建设,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个人空间,45位班主任除了建立了“个人空间”外,还要建立“班级空间”,鼓励教师们在空间里设计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栏目,充分利用和挖掘网络空间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网络空间应用分为三种模式:

(一)教师备课的应用模式

主要包括:电子教案,上传课件,同伴资源,同伴互助,我的备课本、教学反思等。

(二)教学管理的应用模式

主要包括:教学检查,通知公告,计划总结,管理记录,教研一览等。通过管理平台,学校教师将自己日常工作的全部都在网络中完成,不再额外增加教师工作量,教育管理者将学校日常工作也在平台中完成,教师和管理者,只需做好常态工作,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化应用中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同时,教导处通过平台后台数据分析,智能地管理,让教育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和便捷。

(三)教师教研的应用模式

主要包括: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计划总结,听课记录,教学文章,成长档案、资源库、微研究等。

1.网络集备和网络教研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这一优势条件,结合学校实际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个人自备、课堂教学研讨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将我校特有的“先研后上”的教研方式,做到更精细。具体操作如下:

主备教师要将教学设计上传到教师个人空间,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由主备教师梳理出大家研讨时发现的问题及困惑。主备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后,进行课堂教学,同年组教师开展集中听课活动,听课后授课教师写出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写出听课体会,并将反思和体会上传个人空间,全校教师共享反思和体会,在互听互评互助过程中,使整个年组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共同进步。

我校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也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05.jpg

网络空间应用——“网络集备”案例

2.远程集备和远程教研

06.jpg

远程教研

我校的共同体学校是新建小学、十九小学、安乐学校三所比较偏远的小学校,为了促使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和我校教师一同成长,我们将空间对这三所学校开放,让三所学校的教师和我们一同进行集备和教研,真正拓宽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找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好方法,切实为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助力。

四、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搭建起家校共育桥梁

我校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空间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与联系,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因其有手机端的优势,学生和家长的注册率达98%以上,使用率达95%以上。我们把网络空间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延伸,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1.“管理”作用

将班级获得的荣誉和学生获得的荣誉。在空间里展示。这里的展示不是一层不变的,每个月要更新,要给每个孩子机会,激励孩子只要努力有进步就会榜上有名。这些信息都要通过这个平台传递给家长,抓住孩子的表现,牵动家长的心,关注班级,使其成为管理班级的一种机制,一种手段。

2.“共育”作用

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阶段性需要,推送相关资源,把班级管理、活动的一些文字、图片、资源分类发表,每个来访的家长和学生都可以交流、互动、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通过“班级公告”发布班务动态,包括每周主题班会的内容、班级开展的活动等,通过“班级通知”,将周末作业、教师寄语、温馨提示、甚至家庭教育的方法等一些内容及时发布,学生、家长均能看到,既提醒了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又能了解班级近况,有效拓宽了家校联系的途径。

07.jpg

网络空间应用——“家校共育”案例

3.“提素”作用

开展每日一读和每日一练等活动。

每日一读:包括预习读、重点段落感情读、段落背诵和读日记。将孩子在家读的录音或视频上传到这里,教师直接通过听孩子录音或视频了解孩子们在家读文的情况,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家长监督的实效性。不光老师能听,家长能听,同学之间可以互听互评,激发兴趣,提升同学们的朗读能力。鼓励家长让孩子多积累一些名篇名句。读日记,能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们日记写到什么程度,让同学们评议,好的地方借鉴。达到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每日一练: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书写能力,学校在三年以上的班级开展“钢笔字天天练”的活动,并在此及时展示,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关注下,孩子们每天都会钢笔练习写字,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我们学校开展了“过五关•提素养”活动,“五关”即阅读过关、写字过关、计算过关、写作过关、科学素养过关。让教师在空间中完成此活动,将家长和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扎实训练学生的五项童子功,共同提高学生的素养。

网络空间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使用,极大地缩短了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使网络空间成为家长与老师民主自由的思维碰撞地,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使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家校合力育人的效能得到了更大程度地发挥

四、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推进策略

一是多维培训,提升能力。教师是推进空间建设的主体,每年要从多个维度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空间应用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聘请专家和到省内外进行专题培训,我校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并与市级培训相呼应做到市、校联动,从而提升教师应用网络空间的能力。

二是课题牵动,团队支撑。为了立足整体,全面提升教师空间应用能力,学校成立了以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年度关注”课题《网络空间支持下教与学方式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团队,课题组在校长的带领下由各学科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每周定期集中交流,会后由学科主任带着学习任务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三是严肃考评,以先促后。 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工作评价制度,保证研究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并将研究工作和教师评级晋级、资金发放年终考核挂钩,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主管校长定期检查网络学习空间的培训笔记及空间建设情况,公布统计数据,进行阶段表彰,颁发证书。

四是开展活动,助力空间。以活动促教学,经常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展示、评比活动,及时交流做法和经验,尽快提升我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水平。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几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网络空间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并加以完善。展望未来,五小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会以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为依托,深化应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向更高方向迈进。

专家点评:

在第五小学探索利用网络空间助推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过程中,省市领导、专家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省教育厅信息化处门处长来到学校,对第五小学的利用网络空间助推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他们的做法非常典型,很有实效。我校教师在“省教育学院研培人员信息化素养全员培训技术领域培训班”做观摩教学后受到来自全省各地市专家的一致好评,大家的评论如下:

第五小学能创新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能结合中国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地探索。在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来创新育人的方式、教学的模式,很接地气,很有实效。

七台河市第五小学能够结合学校实际,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从而构建了教师、学生、课堂、家长应用为主的四维一体信息化应用模式,推进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互动生成----研讨提升----课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微研究”,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老师们充分研究教材、灵活设计教学,并利用各自的特长合作进行微课制作,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展现和提高;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化条件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善于并乐于开展合作性学习,能将自己的理解、认识讲给别人听,形成了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课堂变得充满欢快与智慧。

学校借助常态教研与管理平台助推网络教研和集体备课,利用网络空间让课堂插上智慧的翅膀,将自己传统的备授课网络化、数字化,教师不改变授课方式、工作方法,从真正意义让信息化应用变得简单、直接,让信息化应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实现信息化应用常态化。

第五小学在信息化应用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践行了“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元化”现代课堂理念。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