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浙江省桐乡市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2017年5月,中央电化教育馆“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在浙江桐乡启动,意味着该项目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区开始试点。桐乡依托“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探索的同步课堂双师教学,打破了城乡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用互联网来构建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和双师教学,破解了农村学校发展...
内容导图
桐乡市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居沪、杭、苏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举办地。近年来,桐乡作为浙江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市),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发生了由信息化辅助教学,到数字化校园改造,再向智慧校园迈进三次重大转变。与全国绝大多数县区一样,在区域智慧教育整体推进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出现一个普遍的问题:硬件设施逐年改善,但是位置偏僻、生源流失、骨干教师外调、质量滑坡……。如何生存?又如何发展?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难题。
2017年5月,中央电化教育馆“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在浙江桐乡启动,意味着该项目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区开始试点。桐乡依托“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探索的同步课堂双师教学,打破了城乡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用互联网来构建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和双师教学,破解了农村学校发展的难题,让乡村学校的学生接受了有质量的教育,助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技术优势
“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采用的全景学习平台是拥有专利技术的教育信息化专业工具,拥有如下技术特点:①低带宽传输,矢量传播技术能够在带宽20k/s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清晰的音视频直播,适合大规模传输与分享,可有效支持远程实时教学和教研。②共享互动技术,可实现远程上课现场化互动。全景共享互动技术把传统教学里常用的 “爬黑板”交互方式,成功引入信息化教学,解决了教学的交互难问题;③ 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伴随式自动采集并生成专用的全景格式文件,所生成的文件界面清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内容可检索,为教育大数据的客观自动生成和分析提供了基础;全景格式文件本身具有保密功能,且这种保密功能是在文件生成时自动形成的,无需个人专门加密,文件在非发布状态,没有个人密码无法打开,符合国家在信息化安全方面的要求;④低成本优势,全景课件文件占用存储小,等时长的课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平均为视频课件的1/20,不仅有利于传输,对将来海量教学数据的存储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平台设备要求低,一个信息化教室的基本设备仅需一个电子白板和一个麦克风,且为跨设备平台使用,并无需专门的使用培训,可大幅减少在设备、培训和信息存储等方面的费用,节约教育信息化资金。
二、积极实施,开启跨区域同步教学桐乡实践
1.发挥区域优势,选定优质教学资源学校
浙江桐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此次项目在桐乡试点,受到了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浙江省教育厅、桐乡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项目选定了北京101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上海嘉定区丰庄中学、上海嘉定区丰亭小学为辐射引领名校,而桐乡市教育局分别选定了两种类型学校,即具有较强师资力量与办学水平的同步试点学校桐乡求是实验中学、春晖小学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乌镇中学、洲泉镇永秀小学四所学校列入了首批试点学校。涉及试点班级10个,7个学科共有12位教师参与了项目试点(详见表1)。
桐乡先后成立了市、校二级工作小组,学校组建了教务组和学科组,教师们依托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开展同、异步教研及同步课堂活动,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育理念辐射推广,推动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实现跨区域教师、教学资源共享,探索跨区域同步“双师教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表1
2.借助跨区域教学平台,开展同步教研教学活动
图1.同步教研教学教学示意图
跨区域数字平台的建立,缩短了名校与普通学校的物理距离,也缩短了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思想距离。同步课堂以定时课堂为主。试点期间,通过跨区域教学平台,资源学校和试点学校的老师利用微课、同步课等形式,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或一位名师六个班级,或一所学校同步几所学校开展共计近百次同步课堂活动。受教学生在名校名师的引领下,打开了另一扇学习的窗口,闻到了来自区域外的教育清风。同步教研则分为定时教研与同步课堂后的随堂教研, 开展共计150多次教研活动。定时教研定时间、定主题开展,事前参与老师提前得之教研主题,准备内容,教研时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探讨。随堂教研指同步课堂结束后的深入分析研讨,名师指点平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难点,理清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让参与研讨的老师获益匪浅。
图2.学生分别在上数学和语文同步课
3.建立教学交互系统,探索实施精准教学
通过跨区域教学平台,以同步教研,同步课堂为载体,以各试点学校骨干教师及授课实验班为基础,建立了教学交互系统,采集了同步课堂反馈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生成数据,交流授课实效与利弊。参与该试点项目的所有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横向之间的学情数据分析后,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找到解决的策略。通过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持续采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给出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渗透不同区域师生理念交互性与融合性,促进资源资源学校与试点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开拓试点学校学生眼界,拓展其学科的深度,广度与高度,增强试点学校教师对区域外教育理念的接受力与学习力,最终提升试点学校教学质量。
图3.四年级某试点班语文数学学科质量统计表
三、主动创新,形成跨区域同步教学桐乡经验
1.形成跨区域双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桐乡市跨区域同步教学双师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就是由资源学校的名师执教课堂,本地课堂教师为助教老师,协助主讲教师,学生借助平板上的“全景学习平台”进行跨区域的学习。“同一课堂+两位教师”新型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有课堂由一位教师执教的传统,实现了“技术+终端+网络+平台+资源”五位一体的信息化境教学,用现代化技术撬动教与学方式变革,让教学与时俱进。简单地说,同一课堂由两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数学同步教学中,助理教师春晖小学张金秋老师相对有了充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后进生,课堂上她尝试走近学困生,一些学困生得到了成功转化。春晖小学403班学生在上海名优教师带领下学习语文同步课《颐和园》,课堂上助教教师劳国芬协助上课教师辅助教学,学生在线发言高达2000多次,师生互动频繁,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较好。永秀小学401班的学生有两个周老师同时上课,孩子们可乐啦!线下的周老师悉心辅助教学活动,全力配合同步课的进行;线上的周老师开展跨区域同步教学示范课。全景平台上的跨区域同步课堂离不开我们的“双师”协作!课后,孩子们都说:“今天真好,有两个周老师给我们上课!”
图4.双师课堂教学流程
2.开展不同区域协同联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跨区域同步教学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本地区的名校、名师引入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课堂,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区域资源共享,以同步教研和同步教学为主,开展同课异构、联合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项目的实施既有大区域实施,又有小区域实施,桐乡不仅是资源接收方,可以学习吸收上海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又是资源提供方,为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提供优质资源。如初中数学同步课,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吴玥霞老师通过全景学习平台给地处农村的乌镇中学学生上同步课,助教老师乌镇中学汤国良在课堂上配合吴老师,时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农村孩子在名师的指引之下,课堂表现活跃,学得开心,收效很大。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在乌镇中学取得了师生共赢的良好成效,该校李云卿教师虽不是试点班级的教师,但他积极参与同步课堂、同步教研等活动,在资源学校吴玥霞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17年嘉兴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农村薄弱学校的变化与发展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学校管理层及教师队伍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的内驱力,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区域教育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氛围,区域教育生态得以优化。这是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红利,更是优质学校优质资源辐射薄弱农村学校师生的最佳诠释。
3.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式,翻转课堂初显成效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形象概括。但是跨区域同步教学改变了农村教育环境,将传统课堂的教育环境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同步教学对教师原有教学方法和技能带来挑战,要求教师掌握技能、灵活运用,成为设计者和组织者。3月13日,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402班的学生,在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史冬梅老师开展了跨区域同步课《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同步课堂上,本地助理教师张金秋有意识走近了学弱生,跟学弱生一起听课,在他们学习碰到困惑的地方及时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课后一位学生高兴地对老师说:“张老师,今天的课堂我完全听懂了,数学其实也并不是很难”。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显示,参与试点的学生非常喜欢同步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跨区域同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网络技术、平板电脑和大屏幕显示等电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3月22日,桐乡市洲泉镇永秀小学401班的学生,与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傅蔷老师进行同步课堂《加法交换律》的学习。利用分享资料工具,学生用符号、数字、图画、字母等来表达并拍照上传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分享学习成果,让同步课堂变得更加互动,更加丰富。
4.提升教师与学生信息化能力,铸就智慧教育基石
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是以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要开展跨区域同步教研或教学,农村教师不仅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教师通过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开展网络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名校名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平台,利用网络,实现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利用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信息技术教育。4月10日下午,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与桐乡市乌镇中学两所学校开展了同步课堂,学生熟练操作平板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上传分享,两地学生网上交流互动频繁。同步课堂构建了信息化学习环境,通过营造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了学生信息化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强化信息意识,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网络互动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桐乡探索的同步“双师教学”模式,具有集资源生成、示范、培训为一体的混合式同步示范课堂和同步资源共享特征;创建的“同步教研、示范课堂、实验授课、课后研讨”的推进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优势,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应用效果,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2018年12月13日,中央电教馆“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总结交流会在桐乡举行。今年5月8日,桐乡出席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动员会并作了经验交流。5月29日,桐乡出席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启动会并作了跨区域同步教学项目的经验交流。
四、勇不止步,探索跨区域同步教学桐乡升级版
桐乡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工作机制,从而形成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应用典型经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1.依托跨区域同步教学,深入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进一步探索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教与学),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构建借助平台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跨区域同步教学,探索课后教学辅导的有效延伸。
借助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开展课后教学辅导的有效延伸,探索教育服务新模式,打破课后辅导的传统壁垒。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帮助和指导,实现跨区域同步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3.通过跨区域同步教学,积极开展网络援疆试点项目。
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矢量技术),充分依托浙江桐乡优质名师资源,将名校名师资源输出到新疆基层学校课堂,构建教研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协同提升,既发挥名师名校的引领作用,又提供资源短缺地区学校教师“做中学”的平台,调动和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解决新疆阿克苏地区师资不足问题,有效提高新疆阿克苏地区教师教学素养,保证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中小学开齐课、教师上好课,通过同步教研、示范课堂引领等环节,协助沙雅地区基层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