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广州市越秀区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越秀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问题导向,融合应用,模式创新,有力支撑了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越秀区先后被认定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东省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广东省第一批“...
越秀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以来从未偏移的城市中心,全区面积3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7万人。越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在越秀”是广州市城区最闪亮的名片,全区现有区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共95所,在区属公办学校幼儿园中,百年老校(园)13所,区属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5所、广州市示范性高中2所,广东省标准化学校达100%,教育教学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越秀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问题导向,融合应用,模式创新,有力支撑了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越秀区先后被认定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东省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广东省第一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越秀区通过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策略,积极探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途径,积极打造高品位、现代化的越秀教育。
一、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1、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1)高标准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均衡配置
越秀区采取区域统筹方式,较早实现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均衡配置,100%学校建设数字校园,100%班级实现班班通,100%学校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100%中小学、幼儿园以10000M带宽高速接入互联网;开展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工作,全区教师建立起个人实名制网络学习研修空间,积极开展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综合云服务,为区域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系统全面融合、数据充分共享、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2)区域化推进教育管理服务应用
越秀区紧密结合教育管理业务需求,采取“私有云+应用”部署方式,建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分散的业务整合一起,形成区域大数据平台,为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按需提供立体学区管理、教师干部管理、教学质量分析、教育科研管理、公办幼儿园招生报名、小升初电脑派位管理、优质数字资源等20多项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通过云端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仓库自动实现应用数据的互通共享,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图1:越秀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3)规模化开展网络教育创新应用研究
建设了越秀区师生慕课平台,为师生提供免费网络课程学习。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广州市高中网络教研活动,校际、区际间的网络互动教学、网上教研、专递课堂等创新应用研究。组织学校参加粤港两地“一课两讲”教学研讨、广佛同城教育活动、广清学校互动交流。鼓励学校开展了智慧课堂等新环境,实践STEAM、人工智能等新课程,可视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模式应用研究,有效推动了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成就“学在越秀”品质。
2、存在问题
越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仍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急待实现区域教育发展高位再出发,提升“学在越秀”品牌;(2)尚没有很好地解决校际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不能满足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要求;(3)针对教育信息化2.0两高的发展目标,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性不强;(4)班级教学下的个性化精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尚未形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解决方案
1、核心价值与整体设计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其核心价值就是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
越秀区采取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策略,围绕“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核心,以大数据支撑的教育公共服务应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为两翼,教育公共服务应用支撑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实践促进教育公共数据服务,构建信息化支撑的政府教育供给方式和基于开放共享数据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创建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方式和课程形态,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整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越秀教育发展高位再出发。
图2: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
2、组织机制保障
越秀区编制了《越秀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健全了高效管理、协同工作、应用激励三大机制,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策略的有序实施。越秀区建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区领导为组长的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了教育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并常态化开展工作;组织制定了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汇编,保障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了学校特色应用支持机制,开展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培育。区教育局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技术有效融入教育业务,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2.0,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路径与措施
针对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策略制定了两翼并进的具体实施路径,由区教育信息中心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同推进,从技术与教研两方面同步开展大数据支撑的教育公共服务应用和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的实施。
图3:实施路径
1、大数据支撑精准、共享的教育公共服务应用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本地教育资源服务和教育教学支持系统,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有效实现教育数据、数字资源、优秀师资、信息红利的共享,为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开放式的教育公共服务,助力区域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1)大数据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一平台、两主题、三基础库、四空间”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格局,实现区、校教育教学应用集成、数据梳理和抽取,共享教育发展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通过数据的关联及处理,实现教育数据的结构分析、对比分析、发展分析,借助可视化呈现,提供20多项师生发展大数据统计视图,对学区办学、教师“区管校聘”、教师结构性缺编、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中走班排课、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挖掘影响校际及教师专业发展差异的因素,及时诊断、预警、改进跟踪,为教育教学发展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和协同服务,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打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可视化大屏,清楚掌握各学校教师学科、年龄结构情况以及高中选课、适龄入学儿童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优化2019年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职员计划,为学校补充中学物理和小学语文、数学等紧缺学科教师。依据大数据精准分析,2019年上半年越秀区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交流轮岗28人,充分激发学校和教师个体活力,有效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实施,促进学校师资配置均衡发展。
图4:大数据可视化支撑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教学质量监测服务,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智能化分析,形成区域、学校、班级监测分析评价报告,为学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学习分析和分层教学。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三级长李典初打开办公室电脑登录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校高三学生学业情况监测数据分析展示在他面前,基于知识点的小题分析、基于全数据的学情分布、基于学生错题的纵横对比跃然屏幕,他感觉到对全年级各学科教学底气更足了。通过学生学业大数据分析,级组教师精准制定优秀生、临界生等个性化辅导的“一生一案”,有效增强了高三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5:教学质量监测服务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广东省民生服务办事“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共享数据应用,多项教育民生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为群众提供“互联网+教育”便民数据服务,落实为基层服务减负。
(2)大数据促进数字资源均衡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数字资源云服务,将第三方特色资源及教师生成性资源进行智能采集与统一编目,52万份素材资源、5000多个微课视频资源、3万多个教育视频动画资源、1653万篇教育教学论文、78万册电子书、12门慕课课程不断动态更新,同时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为全区师生提供个性资源订阅;平台根据用户特性、资源内容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个性化的优质资源推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资源应用与教学教研业务的深度融合。
图6: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智能个性化推送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应用于“互联网+教育帮扶”实践,向新疆疏附县、贵州罗甸县、西藏林芝市、清远市清城区等对口帮扶地区学校远程开放优质课例、课件和资源10万余条,每月开展优质课实况教研直播,年均100余节,对口地区每年受惠教师8000多人次,有效实现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外辐射。
图7:新疆疏附县、广东清城区教师在线观看越秀优质课同步直播
(3)大数据支撑教师网络空间应用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教师提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在个人空间定制热门资源、学科资源、学生发展数据、教师发展数据、教育快讯、教研资讯等服务,参与学区、学科研训和互动学习活动。教师网络空间根据教师空间应用情况对教师进行画像,向其智能推送个性化资讯、学科资源、进修课程和应用服务,支撑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提升,支持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列晓东老师制作了全系列高中物理力学微课资源,放在个人网络空间开展“高中物理力学网络空间”教研教学应用。学生在列老师的个人网络空间中灵活选择微课资源及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推送的力学学习资源,及时回顾课堂知识,参与线上互动交流。列老师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快速知道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与学生、其他物理老师开展力学互动研讨,让备课更精准,课堂更高效。“高中物理力学网络空间”的应用,既促进了列老师等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拓宽学生眼界和增加学科趣味性。
图8: 教师“高中物理力学网络空间”应用
2、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2015年越秀区获批准承担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智慧教学”促进区域教学方式变革与发展》研究,2019年开展广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教学示范,越秀区鼓励不同层次学校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学校特色化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1)个性化学习空间应用模式实践
越秀区在云山小学、署前路小学、中星小学等学校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以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空间,建构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艺术等学科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教室实现课堂管、教、学、研、考、评智能一体化,满足学生智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越秀区云山小学谢玉妃老师准备明天上语文习作课《学写发言稿》,她备课前在学习空间推送在线问卷,了解学生对习作学习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写一份《发言稿》在学习空间交流。谢老师根据调查数据和学生课前写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准备了微课等学习材料,在课上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空间互动、评价功能,在教师引导、资源辅助、同伴互助中扎实掌握习作方法。课后,谢老师将优秀习作推送给全班学生,请学生完善习作并在学习空间继续交流、互评。谢老师在反思中说道:“智慧课堂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结合应用让我的备课更精准,让我的课堂更高效,个性化学习资源和空间互动评价工具使我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上大大提高。”
图9: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和交流
云山小学李妮霖同学深有体会:“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同学们在空间里十分感兴趣地去学习,老师通过空间给我们推送微课等学习材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
(2)项目式学习课程重构模式实践
越秀区在农林下路小学、东山培正小学等学校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项目式学习课程重构和STEAM学习实践,提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模式”,用项目式学习重组教材、重建课堂、重构教与学方式,利用智慧课堂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有效支撑项目式学习和STEAM学习过程的开展,从单个学科的小项目课程,拓展到跨学科的大项目课程。
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黄学珍老师以语文、科学教材相关内容为基础,设计了四年级《走进田园热爱乡村》项目课程,以“你喜欢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为问题切入,学生在平板电脑自主选择群文学习,提出小组“一米菜园”项目任务。学生们通过探究文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借助项目框架查阅资料,在小组合作设计“一米菜园”、动手种植的过程中,亲身拍摄微电影、撰写田园生活体验报告,并以PPT、思维导图形式在智慧课堂平台及课堂上分享、交流,汇报自己双手创造的美好。黄老师说:“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智慧课堂为项目式学习有效赋能,促进了学生新时代信息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图10:《走近田园热爱乡村》项目课程学习及“一米菜园”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初二学生走入学校智慧科创室,今天STEAM科创课的项目主题是“传统走马灯”。同学们在老师团队的指导下先在平板电脑上查阅走马灯资料,利用MR混合现实深入了解走马灯背后的热力学原理;然后一边设计走马灯造型架构,设计绘制图案,一边反复计算和模拟,找到合适功率的热光源;最后利用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把各零部件制作并组装起来,安装好电路和灯泡,便完成一盏盏各具创意的走马灯作品。
图11:MR混合现实技术支撑STEAM项目式学习
(3)课程超市模式实践
越秀区在东风东路小学、云山小学等学校开展课程超市应用,结合学校特色,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艺术、体育和科技为重点,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主题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新学期到了,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姚希盈同学在“课程超市”平台中仔细浏览着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学选修课列表,最终用小手在自己心仪的美术线描画课程上点了一下。周四下午,小姚同学与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走进美术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描绘着大小、形状不一的花瓶以及花瓶上互有遮挡、主次分明的纹饰。经过一节课的动手实践,小姚同学完成了两个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花瓶图案,她拿出小平板将作品拍下来,分享到“云学习空间”,同时给自己欣赏的其他同学作品点个赞。下课铃响了,小姚同学看着自己的作品获得4星好评,开心地离开美术室。
图12:课程超市个性化选课
四、成果与创新
1、实施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公共服务大平台的大数据应用,为越秀所有学校提供统一的、基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消除了原有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为政府和教育管理者进行学校均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协同服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选择以及个性化资源定制,促进区域教育大资源的高效应用,缩小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有效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大数据分析服务,支持越秀区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和学科结构的多项决策,助力架构区域集团办学、立体学区等的科学布局,支持在教育集团和立体学区内,实现场室设施共享、学生管理、师资调配和教研共训等统一管理。现在越秀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数达92.6%,比2017年提升了4.2%,满足了越秀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秀区连续三年在广东省区县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公共教育指标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主流媒体参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方式,细化评价广州市各区人类发展指数,越秀区教育指数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
图13:越秀区教育指数和优质教育资源指数位列广州市第一
师生享受到海量、适切的数字资源服务,年均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使用约28.5万条资源,有效支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和新教学模式实践。2015-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映越秀区学生学业整体表现较好,校间差异小学业成绩高,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良好。
图14:越秀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情况(数学):校间差异小学业成绩高
图15:越秀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情况(科学):校间差异小学业成绩高
初中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均衡发展,中考成绩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广州市前列,2019年,越秀区中考七科总平均分超过600分,高于广州市平均分555分, 75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市30%,56.22%的越秀考生达到616分(提前批最低投档线),87.59%考生达到广州市普通高中最低投档线,充分显示了越秀教育的持续领先和优质均衡。
2、组织智慧课堂常态应用,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特色发展
越秀区已有35所中小学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建设了智慧课室192间,有16800名学生和820名教师参与到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实践,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智慧教学常态。
图16:越秀区中小学智慧课堂应用情况
其中,东风东路小学、东山培正小学、农林下路小学、云山小学等传统信息化品牌学校形成了规模化、常态化的智慧课堂普遍应用,第七中学、十六中实验学校、署前路小学、文德路小学、中星小学等信息化特色学校开展了持续化、特色化的普及应用,第十中学、第三十七中学、第八十二中学等信息化应用基础较薄弱的学校也实现了探索式教学应用,区域智慧教育特色明显。
图17:越秀区智慧教育特色品牌学校
近年来,越秀区共举办了100多场智慧教室创新应用模式研讨活动与课例观摩展示会,130多节智慧课堂课例在全国获奖。其中,朝天小学承办广东省2018年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同一堂课走进越秀”,全程互联网直播,累计点击观看人数超45.2万人次;东风东路小学承办了广州市智慧课堂观摩现场会。
3、实现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走向个性化自主学习
越秀区基于智慧课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融合应用,其中个性化学习空间应用模式、特色课程超市模式在区内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多次举办现场观摩活动推广项目式学习和网络学习空间等新型教学模式,连续两年承办了教育部2016年、2017年第1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教学观摩现场会,连续两年承办了2017年、2018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广东广州班专项培训”,承办了2018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面向未来的智慧学习——2019广州“智慧教育”学术研讨会。学校出版了系列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案例专辑。
技术赋能的教学,实现了学生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获得教师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习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以多种方式发展自我。国家义务教育监测中,越秀区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业表现处于水平Ⅲ(良好)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广东省和广州市均值,多个学科处于“校间差异小,学业成绩高”区域,因材施教效果明显。
图18:四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表现处于水平Ⅲ(良好)及以上水平比例对比
近三年,越秀区学生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共获得全国奖项9个、广东省奖项112个,电脑机器人活动获得广东省奖项27个,连续三届App Inventor应用开发全国中学生挑战赛均有学生获特等奖或一等奖。
图19:越秀区近五年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获奖情况
4、开展网络空间创新实践,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
通过“区域学校指引,教师自发组织”的方式,越秀区基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满足教师自身信息化需求的空间主题活动和网络学习空间研修,形成一批体现教师个性和学科特色的空间应用典型示范案例。目前全区约有80%的教师定制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开展教与学的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教师信息素质显著提升,每所学校都有名师、每个学区都有骨干,区域名校长和名教师分布逐步均衡,正高级和特级教师人数居广州市之首。
图20:越秀区名教师学科分布情况
近5年,越秀区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523件,省级奖励975件,市级奖励1973件。
图21:越秀区近五年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获奖情况
在连续四届教育部主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越秀区教师晒课数和获部级优课数均位居广州市前列,连续四届荣获广州市最佳组织奖。
图22:越秀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奖情况
越秀区通过“一核两翼”策略的实施,实现精准化的大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应用和多样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缓解校际教育数字鸿沟,切实满足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实现中心城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区域教育持续高位均衡优质发展,逐步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
五、下一阶段设想
1、深化大数据在智慧教育深度发展的应用
越秀区将继续探索智慧教育应用新模式,开展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实践,利用大数据支撑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协同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创新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向深度发展。
2、推进大数据在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
越秀区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准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和发展教师、学生创新、协作、分析能力,引领师生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技术变革,助力区域内教育创新人才成长,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六、专家点评(华南师范大学穆肃教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二条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第四条原则指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化“一核两翼”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深入地体现了这两条原则。
该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向区域教育公平的实现、优质教育的区域内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围绕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和国内领先的定位出发,进行了科学和系统的基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实际应用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等的应用,建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创新供给手段,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上卓有成效。
该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学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变革,探索建构了基于智慧课堂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尝试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模式,形成了丰富的教与学案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得以精确呈现,促进了教育治理和教学决策的科学化系统化,促使教育教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实践证明,“一核两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动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的变革,在全市、全省、全国都产生较大的辐射影响作用。
该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形成的大量案例,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常态化教与学模式,可以供其他地区和学校学习借鉴,相关案例与实践模式也值得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