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依托学分管理,行政驱动的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覆盖的数量型、学历提升型、知识补偿型的教师教育已脱离了时代。以点名为代表的培训管理受到刷手机的教师安静地抵触;长周期的课程,建设完成就面临不修改就淘汰的窘境;以班级为主的培训单元无法适应个性化学习;线上线下培训对培训组织、资源的新要...
依托学分管理,行政驱动的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覆盖的数量型、学历提升型、知识补偿型的教师教育已脱离了时代。以点名为代表的培训管理受到刷手机的教师安静地抵触;长周期的课程,建设完成就面临不修改就淘汰的窘境;以班级为主的培训单元无法适应个性化学习;线上线下培训对培训组织、资源的新要求;各类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等不支持教师个体的知识管理;培训和教学“2张皮”,培训成果无法迁移到教学等,是当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若何使教师发展更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长效化、智慧化,实现真实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嘉定区教育学院探索以教学实践能力为重心的发展途径,进行互联网+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重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在教师专业能力真实提升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中学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等文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等可操作性日益加强。嘉定区教育学院结合上海市教委提出的“1+5”教师培训,应用数据技术,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梳理。在制度层面,加强区域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作用的发挥。建立了《嘉定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数字素养学校建设等级标准》等文件,在信息化项目设置上,确保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申报、实施。在教师培训管理上,制订《嘉定区教师培训十三五文件汇编》等材料,确保项目和原有业务的无缝对接,提高了项目执行力度。
在嘉定区政府及教育局支持下,建立《嘉定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职责》、《嘉定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对项目实施中涉及到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行业数据脱敏等建立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学校、教研组、个人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发布的权责。建立了以教育局局长牵头、各行政科室负责人、学校一把手参与的《嘉定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确保在教师精准培训项目的组织保障。
数据支持下的教师精准培训,以区教师培训和管理平台、区教师教研平台等为主,每年平台经费投入不少于180万,实际使用不少于120万,课程开发等费用另计。项目和教师培训、教研等组织、管理活动等深度融合,实现对常规工作的全线程支持。利用平台运行数据,加强对培训课程设计、制作、实施、反馈等的管理,提高细节质量,促进应用深入。
嘉定区教育学院探索互联网+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以个体为主,融合资源整合、学习培训、能力诊断、管理评价四位一体的学习社区,通过教师、课程、培训、能力发展的大数据分析,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建设“专业评估—需求诊断—课程推送—在线学习—教学教研—培训管理—能力认证”的“在线成长”体系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挖掘教师隐性需求、无损提取需求;如何评估教师的能力差距;如何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提取关键教学能力;如何锐化课程目标,使其对应具体、微小的专业能力;如何智能的推送课程和工具,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如何确保教师需求、课程目标、绩效评价的一致性等。这系列问题是互联网技术无法单独解决的,但却是互联网+改变教师培训模式,实现深度融合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一是教师专业能力数据化描述。在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业务的融合中,迁移数据技术中的产品数据描述(Product Data Description)到教师专业能力数据描述中。从关注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出发,将教师专业能力从“教学技能”升级为“育人素养”,通过对教师育人素养能力的数据化图谱华,夯实互联网+与教师教育的数据和技术基础。
教师育人素养图谱以现行的《中学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等文件为基础,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等,建立以教师育人专业能力为根(root),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主分支,建立树形结构的数据图谱。通过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分形和细分建立接近无穷生长和微分的能力分支。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以低成本、可复制、可扩展的模式实现了教师育人素养图谱的数据化。在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嘉定区教育学院基于育人素养能力数据图谱的区域教师精准培训案例受到与会同行的关注和认同。
在各类标准的基础上,教师育人素养图谱注重和教师教育业务的融合。以现有的“慧研修”教研、“嘉学院”培训应用为例,培训课程目标、学习资源编列数据中,均包含某一项具体的育人素养图谱数据。如资源APP“幕布”,它绑定的相关能力数据是教学能力-实施能力-教学媒介的熟练操作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术素养-应用移动设备软件。通过这个数据,能关联到对应的微课程《适应手机的文本、视音频处理》,还可以关联到应用“幕布”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而关联到教学设计、评价设计等。育人素养图谱是建立资源、课程、学习等业务数据链接的核心。结合教师个体的数据,能够实现对教师个体的能力数据描述,进而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培训提供可能。
另一方面,和各类标准的规范性、方向性、指导性相比,教师育人素养图谱更注重能力的细分和关联。在整体结构上,育人素养图谱依托标准,但在具体的能力描述上,最求精微的划分。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教师育人素养图谱庞大的数据体量不再是难以处理的问题,而是优势。在诊断、课程目标设定等环节,保持能力维度的微小、不可再细分是可以极大降低诊断的难度,提高诊断的有效性。借用医学上的诊断概念,在病症的确认指标上,只有做到细分,直至找出显著差异,才能实施诊断。在“应用智能手机支持学习”的诊断中,将教师应用智能手机支持学习的能力进一步锐化为技术素养,再将技术素养细分为认识智能手机、安全使用软件、文本和音视频处理、学科类型学习软件、协助学习类学习软件、开发学习内容6个维度。在课程上,按这六个维度和差异层级,设置了约14门课程。通过12道答题,可以快速诊断教师在应用智能手机支持学习的技术素养上的差异,推送相应的课程。通过诊断,教师只需在14门课程中选择2~4门课程进行学习。通过能力的细分,提高了诊断的实效性,指导课程目标设置的精微。教师在减少培训负担的同时,专业提升更明显。从发展角度,在保持能力分支完整和可回溯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教师教学行为和专业能力在各类教学情境下建立数据链接,便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分析和整理,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师培训活动的基础。
教师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角和受益者。嘉定区教育学院在关注教师培训各类学分完成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感受。以和苹果合作的“学科教学变革力”培训为例。培训前设计了前测,关注教师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模块;每次(半天)培训结束,安排对教学活动、内容安排、讲师表现等进行测评,当天反馈给课程设计方、培训讲师,对教学进行微调;培训1个月后,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应用、长效支持、提供在线资源等。通过关注教师在培训中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通过点名等方式来监督教师培训,更能促进教师真实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态度、行为的表现是培训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真实体现。嘉定区教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开发教育学院等合作,积极推动实施专业能力微认证。专业能力微认证是背向设计(Back Design)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能力微认证依托教师育人素养能力,确定培训目标,进而对培训任务进行评估,关注教师的态度、行为、能力是否和培训目标发生一致性的改变;以促进改变为具体目标设计并实施培训任务;评价培训效果。能力微认证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师在某项具体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估。具体的教学工作可以是如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评估等。这项核心能力要求是具体的、明确的、相对独立。在实施中,坚持微认证的能力必须是细小精微、可用指标进行量化。以 “跨学科教学能力认证”为例。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对学生提出了“跨学科能力”的要求。嘉定区教育学院邀请密歇根大学的跨学科教学专家傅静博士领衔开设了《跨学科小学教师培训》、《跨学科中学学教师培训》课程。课程围绕教师对于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案例、课程设计等,开设了学习者与学习、跨学科教学与设计、STEAM教学评估等模块。教师在完成培训后,可以递交培训成果:《基于理解的活动设计》和依据设计进行的教学活动视频片段供认证。教师在认证中需要对自己递交的作品和教学视频按量表进行自评,项目组专家再进行打分。“跨学科教学能力认证”缝合了培训成果和教学应用的间隙,实现依学而培、因需而训、能力固化。微认证允许教师按自身的发展节奏,利用非正式学习方式,在在线和离线、入境和离境中自由转换。而对于培训组织者,关注教师在认证材料中体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变化来给与认证,实现了培训绩效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致性。
教师认为自己是被动的培训者还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之一。他们更需要的是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学习”。近年来,嘉定区教育学院致力于打造5P教师培训模式。5P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和精准培训(Precision Training),采取线下+线上网络培训、移动培训、集中和分散培训模式相整合的方式,提供培训资源或服务,给予教师“私人订制”的学习体验。5P模式是建立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设计师的角色转化基础上的。通过5P教师培训,促进培训者与培训教师的共同学习,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智慧互补,从而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态。
预防性强调培训设计,针对会可能出现的偏离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关键点预见问题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预测性指的是由培训组织和管理者依托数据分析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教师教育能力水平的数据,确定培训对象现有和应有水平之间的差距及形成原因,预测出培训目标、课程内容。
个体化指关注教师个体在不同学校、教学情境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供随时可以找到的解决方案、优秀案例、相关工具等。个体化强调教师个体知识、能力管理体系的创生。如教师“长板”能力的培养。
参与性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促进个体在活动中积极参加并承担一定的义务,使之成为培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嘉定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率先启动“人人为师,网上答辩”的社群式运营方式,利用CCTALK等软件,进入“嘉学院”网络社群,观看网络直播课程、线上互动、作业分享等。
精准培训是指满足个体需求的培训,应用数据挖掘、行为捕捉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进行管理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培训模式。
2018年嘉定区《数据支持下的教师精准培训案例》代表上海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案例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受到与会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课题《互联网+”教师自适应发展社区建设实践研究》获2017年度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立项。《“互联网+”教师全渠道培训模式新常态》入选《2018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蓝皮书》。《标准引领高效推进区域学校信息化建设》等论文,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依托数据支持下的教师精准培训,嘉定区教育学院在2017~2018间承担了浙江丽水、江苏常州、云南德庆、云南楚雄、江西铅山等教师培训任务,共2300多人次。
嘉定区教育学院下一步将继续思考如何完善教师育人素养能力数据图谱的大数据描述明确专业化的标准和边界;通过丰富能力微认证项目探索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自适应发展社区数据、教师教学行为等数据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挖掘个体发展需求;通过移动APP尝试实现基于现场的新形态课程;通过组织设计等探索互联网+下的校本研修组织等促进真实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