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陕西安康市石泉县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作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优秀单位的石泉县,针对学校校本研修缺少载体,网络研修缺少平台,传统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少,成长缓慢的问题,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基于“...
图1 内容导图
随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传统教师培训培养模式在县域教师培训层面呈现出一些不协调之处。一是组织教师外出培训零散,与县情结合不紧密,培训机构安排什么,教师培训什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二是教师培训参与度不够,被动接受,培训所得仅在学校内部分享,教师培训返岗后的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三是集中全县教师参加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业务培训,成本大、工学矛盾突出。四是优质培训课程资源乡村中小学教师无法反复观看,利用率不高。五是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没有融合,教师后续跟进研修落得不实,成长缓慢。
作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优秀单位的石泉县,针对学校校本研修缺少载体,网络研修缺少平台,传统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少,成长缓慢的问题,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基于“线上引路、线下实践、跟踪指导、达标提升”教师“领航课”模式,开展“三环四步五定”教学实践,引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和校本研修深入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图2 “教师领航课”流程示意图
一、科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在十二五期间就完成了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通网络的建设任务,完成了教师初级应用普及的培训和能力提升的培训,随着融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现有网络带宽已经满足不了应用需求,也满足不了网络安全的需求,加之各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分散在各校的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不能互联互通,为解决以上问题,该县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和录播平台,提升了学校的网络带宽,统一了网络出入口,统一了上网行为管理,集成了全县各校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的统一管理,为教师“领航课”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教育城域网和录播平台平稳运行,建立了“县电教中心技术骨干包片、片区技术骨干包校,学校技术人员包校”的县、片、校三级技术服务支持体系,组建了县级技术服务队,开展信息技术强校、弱校结对帮扶工作,由教育信息化技术力量较强、运维水平较高的学校帮扶技术薄弱学校,主要帮助结对学校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受帮扶学校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合理规划校园网络,规范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解决网络和设备终端故障。同时,每周定期对教育城域网和录播平台进行巡检,为“领航课”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精心实施线上专业引领
图3池河小学组织教师线上观课
该县从“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中遴选骨干教师组成学科团队,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成员分工,由学科教研员牵头,承担线上示范课、线上点评课的引领示范任务。围绕全县年度校本研修任务,细化研修专题,安
排遴选领航示范教师,学科团队发 挥集体智慧,参与领航课例打磨,形成凸显月专题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精品课。
线上领航课按照“线上观课、专家评课、互动答疑”程序开展。领航课教师在基地学校上课利用城域网实时传播,学科教师在学校通过网络即可在线同步观课。课后由名师结合课例组织议课,根据校本研修主题进行点评。学科教师通过钉钉等平台线上提问,团队成员线上即时答疑解惑。这种线上培训方式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大力减轻人力、物力、财力负担和工学矛盾问题,老师足不出校,即可享受县域优质培训资源。更可贵的是,这些培训资源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并可切片研讨,研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图4 专家线上评课
为着力解决教师“工学矛盾”问题,提高研训质量,文理两科分段分科实施领航课,按照“三环四步五定”模式进一步推进成果的转化应用,“三环”即线上观课、交互议课、线下实践等三个环节,“四步”指基地传课、专家评课、同行议课、集中展课,“五定”即定主题、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
三、创新实施线下反思实践
在线上观课、交互议课规范实施的基础上,以校为单位实施线下实践,着力结合校情、班情、学情,积极开展仿课活动,吸纳领航课融合应用的优点,仿效领航课的研修模式,推进研课磨课活动,抓实课堂融合应用和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融合应用能力。
图5池河小学组织教师进行线下议课
同时围绕研修主题,开展全员课堂教学融合应用达标活动,通过线下实践,全面检验研修成果。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采用录像课的形式,按照“专家点课——学校磨课——组长荐课——专业估课——集中展课”的流程进行。
专家点课就是根据学校上报分工表中教师任教情况,按照学校专任教师数比例,随机进行点课,被抽中的教师自选本学期教材内容以录像课的形式参加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图6池河小学组织教师进行仿课活动
学校磨课就是学校以达标活动开展全员课堂教学融合应用评估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磨课活动,通过反复打磨,被抽中的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录制一节能体现自己教学水平的“融合应用课堂实录”,一学年一个教师力争磨出一节融合应用的典型课例,通过磨课活动锤
炼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技能,逐步形成教师的教学特色。
组长荐课指的是学校课改领导组织教师对点中、经学校打磨后的录像课进行署名点评,点评由“融合应用的优点、存在不足和改进建议”三部分组成。
图7 课堂教学达标评审会
专业估课。由师训教研中心、电教中心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分组对学校上报的达标课按评价标准进行量分,分数计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估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之中,按一定比例评出“优”课,并推荐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
集中展课。对评估“优”课第一名进行集中现场展示,对承担展示课的教师除颁发县级公开课证书外,并给予所在学校课堂教学加分奖励。
图8 集中展课活动
同时,县师训教研中心、电化教育中心每学期组织教学名师进行课堂教学视导,摸清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送教下乡,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视导评估摸“底子”,教学新秀录课照“镜子”,教学名师线上领航引“路子”,送教下乡建“模子”的教师培训体系。
四、工作成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领航课”研训模式已经在该县广泛应用,四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师培训培养模式的更新,该模式实践四年来,共推出示范课、研讨课、展示课等类别2200余节课例,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模式中成长起来,截至2018年,68名教师在近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获奖,24节课例荣获部级优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700余人,约占全县教师总数的43%。同时,该模式获得陕西省第十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五、应用价值
1. 真正做到了对教师进行菜单式培训,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教师研训更有针对性,这种常态化的研修活动同时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且减少了培训成本。
2. 转变了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双提升。
3. 将研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成为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了校本研修工作纵深发展。
4. 本土的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真正起到了传、帮、带作用,推进了教育扶贫。
5. 激发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热情,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推动了教师队伍适应时代发展的进程。
联系人:许启军 1389156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