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互联网+教育”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深度探索着、实践着、收获着,以“适度超前、率先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城乡同步、均衡发展”为基础,整体推进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以“强化应用、内涵发展”为核心,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内容导图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 “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
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
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
……
“互联网+教育”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深度探索着、实践着、收获着,以“适度超前、率先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城乡同步、均衡发展”为基础,整体推进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以“强化应用、内涵发展”为核心,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一、电子书包1:1移动学习环境,让个性化教与学成为现实
“用智慧课堂的电子书包做题,不用等待老师漫长的批改,立刻就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自己不太会的,自己看看微课和老师同学们讨论讨论,做做练习,一个知识点就这样简单搞定了”威海市第十中学初中三年级一班的戴骏午说。在环翠区,像戴骏午一样,部分课程在智慧课堂应用电子书包上课学习的学生共有四千余名。
环翠区从2013年率先搭建教育无线网,实现城乡学校无漫游登录,2014年正式开展电子书包应用与探索,目前,全区共有18所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专题培训活动50余场、区域交流展示活动70余次, 经过科学、有效的推进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教与学方式实现了一定变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学习绩效得到进一步提高。经典课例在山东省电教馆、中央电教馆等主办的比赛中上百次获奖,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和社会普遍认可。
(一)打造RMT共同体,实施三个“1+1”电子书包应用实验模式,协同共享、捆绑评价让教研便捷高效
“我们老教师在应用骨干团队的培训中,收获太大了,原先我花了20年研究怎么提高批改计算题的速度,现在好了,用手机一扫描,计算题立刻批改完毕,还能在线给学生出课前检测题,哪个知识点会了,哪个还不了解,一目了然,备起课来太方便了!”从教30余年的威海市古寨中学徐晓宁在环翠区教师发展论坛上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环翠电子书包应用骨干团队即“教研员+应用骨干+实验教师”(Researcher+Mainstay+Teacher)RMT应用共同体,教研员负责从学科教学角度进行深度引领,区域骨干教师主要进行电子书包应用亮点的培训推广,实验教师协同进行实验、反馈等工作。RMT电子书包应用共同体,有机结合、注重互动、捆绑评价,有效推动了电子书包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在此背景下,环翠区从区域层面整体统筹、优质高效推进,逐渐构建了经典实用的三个“1+1”电子书包应用实验模式。第一个“1+1”是规划+目标,基于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坚持大计划、小目标推进策略,将年度计划细化到月、周,精准化推进和评价;第二个“1+1”是构建+实践, RMT团队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的迭代化构建,最终形成体系化、操作性强的学科教与学模式;第三个1+1是提升+推广,区域互动教研平台每学科均设有总结提升板块,供教研员、骨干教师、实验教师进行多层面、可互动的及时积累经验,学科团队和实验学校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二)以课题为引领,以赛促应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方式让个性化学习无处不在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环翠区先后确立了“中学数学电子书包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小学英语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策略研究”“电子书包环境下多元化评价策略探究”等研究课题,并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进行深入探索,先后形成《基于电子书包的3S模式》《初中数学的六程式教学》等百余项优秀研究成果,广东、青岛、临沂等省市分别走进环翠区进行观摩研讨,共同探究更优质的电子书包环境下教学策略。
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大赛、微课程大赛等活动。其中电子书包教学大赛集中展示每年教学成果,采用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线上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教研员和学校推荐的精品课例参与线上评比,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搭建泛在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注重微课、在线数据反馈等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每次互动观摩点击量均达近万次,教师微课制作、课堂检测设计、数据分析、分层个性推送等电子书包课堂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年来,环翠区的电子书包实验工作,成果丰硕。在中央电教馆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共有133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24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55个)。《基于电子书包的英语课堂设计》《整合平台,打造教育新生态》经验做法发表于国家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语言文字报》等,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威海日报各级媒体多次跟踪报道。
二、新型1:1“泛在化”在线学习环境,让实时学习成为现实
统一路小学英语学科牟春林老师在教学笔记中这样写道:“到微机云教室上英语在线课,简直太棒了!老师讲一遍,孩子不会的可以立即进入教材哪里不会点哪里,还能够能够推送给孩子经典的英语原声片段,孩子可以像语音室一样进行听读训练,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了,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主练习和英语讨论中,虽然课前准备微课和资源辛苦点,但是这样的课堂好组织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一)整合平台,搭建1:1新型 “泛在化”学习环境
与其他区域类似,学生计算机购置费用在教育信息化支出中占到较大比例,但是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环翠中小学共有81间专用计算机教室、4550台学生计算机,按照每天开设6节课计算,一周可以开设2430节课。而实际调研数据显示,全区用于信息技术课每周350节课,用于电脑绘画等校本课程64节课,共有效利用414节课,计算机教室使用率17%、闲置率83%,造成资源浪费。
环翠区在进行电子书包实验和推广的同时,逐步尝试将学生计算机搭载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电子教室等软件,转变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新型1:1 “泛在化”学习终端,把计算机教室的闲置时间转变为混合式学习的实验时间,全区4000余台学生计算机全部面向师生开放,进行信息技术1:1环境下学科教与学的实践。
(二)自主研发在线学习实时系统,上课状态一目了然
为掌握全区4000余台学生机“1:1教学环境”的使用情况,环翠区自主研发了计算机室开放应用区域平台。
环翠区计算机教室开放区域平台
通过平台,可以实时记录、动态显示每台学生计算机上课的信息,在计算机管理层面,可以准确的定位故障计算机;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实时了解计算机教室的使用情况;在区域信息化层面,搭建学校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区域内各学校实验信息共享,所有运行信息实时汇集至区域大数据库,区域层面可进行动态调用和分析,为区域信息化建设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三)拓展家庭应用,打通“泛在化”学习环境构建 “最后一公里”
经统计:环翠区乡镇学生家庭上网微机普及率为72%,城区学生为91%,全区总体情况为82%,学生家庭微机总数超过3万台。
环翠区尝试引进人人通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家庭账号,在家里也可以一键同步登陆,访问丰富学习资源、观看微课、进行在线检测和讨论、整理错题库等操作,有效利用现有家庭设备构建了家庭1:1自主学习环境,巧妙地实现了家校学生1:1学习环境的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全区此项目实验教师累计上传资源3568个,下载使用资源18620个,教师累计登录使用次数近10万次,其中使用最多的教师高达2428次,学生累计使用90余万次,深受师生、家长认可。
三、自主 “个性化”翻转课堂模式,让深度学习成为现实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伯雪老师切身的感受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实惠。伯老师说:“传统的讲授型课堂学生能学到多少呢?传统的数学课堂第一次课堂是这样的:教师主宰课堂,大讲特讲后,问学生“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课后生完成课外作业。第二天老师一批作业是心也疼肝也疼,第二次课堂讲评,讲评之前先批评学生,再讲。周而复始学生渐渐的厌倦课堂,差距越来越大。翻转课堂模式,对于练习课或者习题课第一次的课堂是这样的:组内互教,集体答疑→定时作业,个别释疑→公布答案→同伴互助→集体矫正。第二次课堂这样:梳理知识,拓展研究→定时作业,个别释疑→公布答案→同伴互助→集体矫正。两次课堂比我们的传统两次课堂要高效很多。”
2014年开始,环翠区尝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与探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研讨和培训,分别从资源平台建设、评价体系设计、翻转实施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校进行课堂模式优化,涌现出了河北小学《3S+个性化翻转教学模式》、北竹岛小学《翻转课堂三剑客》、威海十中《自主双课堂“六+六”模式》等一批实验典范。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开设 “三剑客”微课程板块,按照学科、年级、册别形成序列,构建微课程体系。每个微课程由自主学习任务单、资源前置性微课、课堂学习任务书三部分组成,已有10个学科、近1000个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具体可操作的支架……
环翠区翻转课堂实验,将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把学生从知识的背诵者、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深度实现了学生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荣成市、文登区等分别进入环翠区典型模式学校进行交流研讨,威海市北竹岛小学、河北小学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全国翻转课堂活动中进行示范展示,《推“翻”模式“转”变方式》等经验做法在《英语周报》等期刊媒体发表;《扁鹊治病》等十余节翻转课堂课例获得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课例展示活动一等奖。
四、基于“数据”的教学实践,让教与学更精准有效
(一)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教学
环翠区从2014年尝试将“线下”教学过程迁移到“线上”,区域范围内开展基于“数据”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实现了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教学。
一是实施基于前测数据的精准备课。通过智慧平台和电子书包等终端的有效应用,进行课前线上检测,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情,进行精准化备课。
二是基于环翠在线的教学检测。教师可以实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辅导,或者进行精确的资料推送,极大解决了个性化辅导和个性化资源推送的教学需求。
此外,环翠区还进行了《基于数据的分层作业》《基于数据的多元评价》等专题探索实践,进一步基于数据优化了教育教学。
(二)基于数据的有效教研
环翠智慧教育及电子书包在线系统,能够全方位的记录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区域内各学校线上检测等数据进行分学科汇总,教研员能够动态掌握区域内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研活动。环翠区先后针对电子书包及混合式学习汇聚出现的教学难点,进行线下教研70余次,高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优质发展。
(三)数据支撑下的教育管理与决策
环翠区充分挖掘智慧教育云平台、电子书包系统、云录播等教育应用动态数据,进行区域视角下的数据分析,为区域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先后基于“环翠计算机在线平台”的大数据汇总,实现了区域云计算机教室规划,基于“智慧平台”学生选修学案mooc慕课大数据分析,筛选了优质mooc学案进行了区域展示。
教育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环翠区的区域教育品质,推动环翠教育不断朝着一流管理、一流应用的数字化教育模式迈进。下一步,环翠区将继续加大基于数据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教育信息化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内涵、特色、和谐发展,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环翠教育信息化其他材料您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了解
环翠教育信息化
专家点评:
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坚持以“适度超前、率先发展”为目标,以“城乡同步、均衡发展”为基础,以“强化应用、内涵发展”为核心,全面促进了区域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路,率先完成“计算机达标”“校校通”“班班通”“远程教学观摩评估系统”“智慧区域教育”等信息化工程,优质网络、多媒体及资源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师生,率先优质完成 “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在机制建设中,通过强化督导提升质量、设置机构科研引领、交流展示典范带动等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高位发展;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中,围绕电子书包1:1移动学习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新型 “泛在化”在线学习环境构建、“个性化”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以及基于“数据”的教学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多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