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柯桥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市北部富庶的宁绍平原。柯桥教育,作为“柯桥实验”试验区、“轻负优质”示范区、课程改革先行区,一直以改革著称。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开创智慧教育的新时代?这是柯桥教育人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近年来,他们以创建“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为契机,遵循“应用驱动”和“机...
内容导图
柯桥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市北部富庶的宁绍平原。柯桥教育,作为“柯桥实验”试验区、“轻负优质”示范区、课程改革先行区,一直以改革著称。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开创智慧教育的新时代?这是柯桥教育人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近年来,他们以创建“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为契机,遵循“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采取“边试点、边建设、边应用”的策略,走“上设备,搭平台,学技术,用技术”四位一体的“柯桥道路”,构筑了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五力”,开创了柯桥智慧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一、机制力:协同发展,纵深推进
机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基本方针。柯桥区采用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组建一支懂技术、懂教育、懂管理的信息化领导队伍,结合平台应用机制,实现研讨活动常态化、智慧课堂网络化,大力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辅以考核评价机制,监督、引导、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努力促进区域智慧教育的协同发展。
1.创建研究性组织,形成教研协同新机制
智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持续、深入的推进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对象进行多层次的协同。为此,柯桥区确定了“一中心,三队伍”的组织模式,以保证智慧教育的纵深推进。
何谓“一中心”?柯桥区校校都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设主任一人,专门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培训及应用,切实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何谓“三队伍”?①各校成立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组织开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合年度区级优秀教研组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学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协同。②区级建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者联盟,它由每校5-8人组成,采取平时自主研修、学期定期研讨、年终提交课例三结合的策略,为引领融合研究凝聚主导力量,推动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师之间的协同。③区内构建“教学助手”应用共同体,以“教学助手”平台为纽带,把深入研究该应用的学校联合起来,用柔性的手段推进学校研究,推动教师发展中心与各学校之间的协同。
在漓渚镇中心小学,他们创新组织“一中心,三队伍”,与“名师工作室”协同配合,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应用。中心主任与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骨干一起,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优势,带领学校青年教师,互帮互助互学,快速推进“教学助手”的应用。
2.落实全方位考评,形成评价促动新机制
(1)达标考核,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为确保教师能积极应用技术优化教学,并最终走向应用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柯桥区颁布了《柯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标办法》,对教师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出了实践层面的考核要求。比如要求教师用新媒体、新技术上好一堂课,做好一个课前导学的微课,每月网上观课评课一次,把个人空间建成一个活跃空间等。计划分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晋升挂钩,目前全区已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教师通过了考核。
(2)评先评优,优化学校智慧教育推进氛围
为了更好地营造智慧教育氛围,柯桥区将考核和激励制度结合,推出一系列智慧教育创新激励机制和评先评优活动。在教师层面,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微课、优课、专项论文、教师空间、名师工作室等评比活动,以优秀个案为引领,指导教师智慧发展。在学校层面,每年开展“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先进教研组”、“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学校”评比,结果与学校年终岗位考核挂钩,对先进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推动各校不断完善智慧环境建设,为教与学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助推智慧教育大发展。
3.抓实多维度推进,形成创新应用新机制
(1)依托平台,强化应用机制
柯桥区平台贴近一线需求、倡导“应用为王”。十个特色应用实现了与教师学习、教学、研修的完美衔接,增强了师生获得感。基于平台,柯桥区积极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智慧课堂”研讨活动、每年一次的“智慧课堂”观摩活动和优秀课例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快速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步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一天一课,注重反馈机制
为持续促进课堂变革,在“年年观摩”、“月月研讨”的基础上,柯桥区还推出了“天天展示”活动。他们采用日历排课的形式,每天安排一节基于移动终端的创新课堂,由各校教师轮流执教。公开课通过平台直播,供区内老师观摩、交流,同时邀请学科专家进行线上指导。“天天智慧课堂”是学校智慧教育发展的双眼,能看到各科课堂的技术应用现状,有助于督促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指导他们逐步迈向融合创新的标准。
图1 柯桥区天天智慧课堂活动
二、领导力:强化引领,辐射全区
柯桥区教学质量一流,全区近8000名教师早已习惯了“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方式,如何推动他们将技术融入教学,实现课堂转型?以往的做法大多是领导推门听课、组织教研组开设公开课等方式,但往往收效甚微。如今,柯桥区以“局长网上巡课”和“专家调研反思”为抓手,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1.局长巡课常态化
遵循“覆盖全区教师、融合技术应用”的原则,柯桥区教体局何其洪局长每周“巡课”,一般在课前40分钟确定巡课的学校、科目和老师,教师在学校录播教室里授课,教学过程通过“优课平台”全程直播,局长、教研员、技术专家通过远程观课,并在课后分别点评反馈。“巡课”还带动了校长们对本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关注,形成区域领导力至学校领导力双层促进机制,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柯桥区还择优将教学视频和评课视频共享到“优课平台”,形成了很好的研训一体化资源,可供其他老师观看借鉴,十分有利于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图2 局长网上巡课
实验小学的董利民老师是一位近50周岁的女教师,她说:“本来以为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再学教育技术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但自从局里开展了‘局长巡课活动’,要求一线教师一定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上课,自己还是硬着头皮向年轻同事学习了教学助手软件,试上了几节课之后,收获很大。其中的互动功能、作业即时评价、精准统计功能我觉得还是很方便实用的。”最终,董老师不但开设了区级公开课,还顺利评上了高级职称,其精心设计的课例还荣获了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课堂比赛二等奖。董老师激动地说,这是她参加工作30年来取得的最高荣誉。
2.调研反思专业化
调研反思是明晰现状、探寻问题、优化领导力的关键手段。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协同企业技术专家对下属学校进行定期的技术应用调研。调研组专家在听取学校汇报的基础上,分组对各班的课堂应用情况进行现场巡查,课后再与老师们进行座谈交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了解老师们课前、课后的技术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帮助老师们解决他们在教学应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记录老师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利于产品的迭代升级。真是“技术指导及时,问题解决有效,产品优化可望”。
“我们以前认为要在学校里推广一种新媒体新技术,教师们会有抵触情绪,最后会不了了之,但通过专业人员这种接地气的调研反思和蹲点培训,我们学校教师很快适应了新技术和教学的融合,学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和‘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还被省教研室吸收为首批‘浙江省精准教学实验学校’,足以看出信息技术对学校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华舍中学的劳建洪校长如是说。
三、环境力:实现“三通”,迈向“智慧”
优化教学环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交互方式单一,评价结果静态,学习过程不易记录。为补足这些短板,柯桥区搭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积极建设智慧校园,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多向交互和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1.搭建多功能“适用性”平台
柯桥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采用实体映射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省、市、区、校、班六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并汇聚打通了十个特色应用。如:用于家校沟通和移动学习的“家校帮”,支撑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的“教学助手”,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的“学科资源”,服务教师线上研修的“名师工作室”和“天天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课程的“优课平台”、“空中课堂”和“微课平台”。
图3 与柯桥平台互联互通的十个特色应用
柯桥平台集“资源平台、教研平台、学习平台和数据中心”于一体,起到了汇聚优质资源、方便教师研修、转变学习方式、沉淀应用数据的作用。平台使用简单方便,深受师生喜爱,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纷纷在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间。湖塘小学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自从有了这个平台,我女儿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在这里,有照片,有文字,有老师和同学的点评。更可贵的是在这个平台上,女儿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作业和课后作业,还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批改和指点。所有的一切,都为女儿的成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钱清镇中心幼儿园的孟素萍老师则是一个空间应用的好手,她常态开展基于空间的教学活动,去年寒假,她利用个人空间面向全省开出公益课堂,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成为一个全省有名的“网红教师”,目前她已是之江汇教育广场省级讲师团成员。2017年柯桥区的教师空间活跃度位居全省第三,有26位教师的空间被评为省级特色空间和精品空间,绝对数量居全省第一。
图4 教师个人空间应用情况对比
2.建设生本化“学科味”教室
为适应新高考,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柯桥区积极开展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建设,建设中紧抓“以生为本”的宗旨,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方针: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达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开展选择性学习。目前,柯桥区已累计投资4千万元,创建了30个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预计到2020年,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的建设,将覆盖到全区每所中小学。刚刚承办过“第三十二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柯桥中学,近年来,依托新建的创新实验大楼,结出了创新教育的累累硕果。该校学生在登峰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项目中屡获殊荣。
图5 构建学科教室
3.打造个性化“智慧型”校园
近年来,柯桥区全面启动建设智慧校园软硬件环境,校园访客系统、智能闸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慧校园平台都已实现全覆盖;在普通教室建设方面,实现了全区中小学教室电子白板系统和“教学助手”客户端全覆盖,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交互系统。在智慧校园中,老师们的手机已普遍应用于教学和学习,手机中都安装了家校帮APP。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互动试题”、“抢答”等形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可以通过“随堂拍照”、“随堂直播”等形式现场捕捉学生的课堂生成,完整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智慧教室建设方面,柯桥区共下发2000多个移动终端,建成100个智慧教室,为满足网络教研需要,全区共建成48个精品录播教室、20个常态化录播教室,配备了20套移动录播设备。部分学校还试点建设了走班选课系统、电子班牌系统、智慧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呈现出鲜明的学校个性。
图6 2017年柯桥区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展示会
四、团队力:协作共创,区域深化
借鉴创新推广理论,培养引领智慧教育的本土团队,可增强区域自身的造血和发展能力,柯桥区通过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积极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促进了团队的智慧成长,激发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在柯桥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具影响力的包括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智慧教师高阶研修班和名师工作室。
1.团队教研,深化应用
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是学校钻研技术应用的专业团队,负责推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了让团队骨干更有话语权,柯桥区定期组织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每月一次的智慧课堂研讨活动,采用一活动一主题的形式展示各校智慧课堂研究的最新进展。又如开展天天智慧课堂学科专家线上点评活动,邀请团队骨干参与授课或点评。他们通过这些区域性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应用,引领全区教育技术应用智慧共享,协作共进。
在校级层面,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活动也丰富多彩。如钱清镇中的余旭红老师经常组织本校教师进行HiTeach智慧教室的应用培训。3年来,他们通过分层、递进、帮扶培训,基本实现了全员掌握HiTeach智慧教室的应用。每逢团队承担天天智慧课堂授课任务,全组成员总是一起研讨,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技术应用亮点挖掘和校内专家点评等工作。不少教师正是在这样的团队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柯桥区智慧课堂的明星教师,引领并指导着其他教师的专业成长。
2.智慧研修,培训引领
配合“天天智慧课堂”活动,柯桥区成立了智慧教师高阶研修班,吸收“天天智慧课堂”活动中每月的冠、亚、季军选手参加,基本上每年一届,一届30人左右,委托专业机构承办,为智慧教育培养骨干力量,堪称是柯桥区智慧教育的“黄埔军校”。“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课堂上的对话、互动与思考”、“TBL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讨”、“培养学生高阶认知的要素与方法”、“建构主义、学习金字塔...”这些都是每年智慧教师高阶研修班的培训课程。通过常态化的专项培训、“技术与学科融合”专项研讨等活动,使学员们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并积极承办各级新媒体、新技术调研、论坛、教研等活动,让教师们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3.名师引领,专注成长
创建网络名师工作室,可促成“名师引领常态化”,从而实现“名师引领,团队成长”的目标。柯桥区目前有名师工作室100个和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174个,每个工作室是由一个领衔名师和若干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是一个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发展共同体。各工作室领衔人需要带着自己的团队,建立自己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并按要求开展活动。每年9月,教体局组织专家对各工作室进行网上考核,并配套激励机制。
华舍中学成立了以特级教师周学东为导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积极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总结出基于网络的“五步课例研修”;由柯桥区青年名师章铁英引领的网络教学资源研发团队则依托柯桥区微课平台,帮助每位老师学会做微课,并使用“教学助手”进行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青年教师赵志良在这个团队中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他说:“参加工作10年了,按照论资排辈的规则是还没有机会参加各类业务评比的,没想到加入这个团队后,学习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的方法,尤其是能熟练运用移动终端进课堂后,接待了不少外地考察团来校听课。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今年被评为区优质课一等奖,是教育技术的应用让我有了长足的进步。”
图7 名师引领,研修提升
五、教学力:多维探索,融合创新
1.需求导向,变革学习方式
当下,柯桥区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的变化,源于变革传统教与学的需求。在柯桥区的多所学校,都可以看到教师们正在使用适合教学需求的技术引导学生们学习,学生们也正在逐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以往,面对错题只能询问同学或者任课教师,难以快速解决问题。柯桥区实验中学推行“晚八点微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找到“微课”对应的知识点订正错题,既快速有效,又促进自学,真可谓事半功倍;鲁迅外国语学校采用“云课堂”平台,通过实时互动的远程学习,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稳步提升;柯桥小学创客班的学生利用“空中课堂”开展线上学习,老师则通过实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作;漓渚镇小一年级学生在家长帮助下用自己的“个人空间”上传剪纸、绘画作品。可见,学生空间正有力助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学生空间也成了孩子们分享快乐、展示个性的大舞台。
2.家校联合,实现多元评价
为实现对学生全面的评价,柯桥区采用“家校互通”模式,实现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共享,携手推进多元评价。以“家校帮”为例,它已经成为连接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桥梁。
传统的作业反馈往往只能看到结果,而不能呈现过程,“家校帮”则解决了这个短板。通过“家校帮”,家长可以看到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孩子的完成情况,并可以评论、点赞。家长将孩子的任务探究过程和成果拍照上传,教师进行评价指导,有助于家校教育经验的共享,这极大地缩小了家校间的距离,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之中。
家长代表刘洋反馈:孩子在“家校帮”中可以方便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作业和课后作业,尤其是英语的口语朗读作业,即使我们不懂也没关系,孩子只要把语音作业提交上去,就能得到老师的评价和指点。假期里孩子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程进行兴趣能力培养,为孩子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体验,真是一举多得。
图8 柯桥区学生基于学习空间的自主学习
3.深度应用,加速专业发展
深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区域层面,柯桥区积极推进基于“优课平台”的课例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评课,为促成老师们的深度反思创设研修环境。学校层面,如华舍中学实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组织教师进行“线上预设”,即教学设计的上传,之后进行“线下磨课”和“移动观评”,促进教师的“智慧反思”,最后对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数库整理”。他们还充分利用回放、放大、定格、比较等技术手段为老师们的深入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他们通过“区域-学校”两级的网络评课,使评课行为公开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反思;也使评课行为普及化,在传统教研活动中缺少话语权的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省教坛新秀张幼琴老师,是漓渚镇中心小学第一个拿起平板执教公开课的,她对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借助技术她从课前导学精准定位学习起点,课中展示充分呈现学习过程,课后多元评价共享学习经验,将本校的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提升到了新高度。在2017年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场会上,张老师执教了一年级语文儿歌诵读课《孙悟空打妖怪》,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五力”的共同作用,推动了柯桥智慧教育走向新的高度。目前,柯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应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和学校空间,“教学助手”和“家校帮”得到了普遍性使用,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基于云平台的学校教学新模式已基本形成。严格的达标考核和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使老师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2017年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柯桥区从“优课平台”择优选送100节课参赛,共有69节课获全国大奖,其中8节获一等奖,占浙江省获一等奖总数的三分之一。三年来,云平台上已积淀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如“优课平台”上的优课已超过3000个,“微课平台”中的微课数量近3万,学生通过学习空间开展学习正在成为常态,学习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并积累了庞大的学习数据,2017年柯桥区学生空间活跃度位居全省第一,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柯桥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推进了柯桥区的智慧教育进程,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柯桥教育正在阔步迈向现代化。
专家点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育人模式必将发生变革,需要创新出教育新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
柯桥区围绕云平台促进教学融合创新,将智慧教育列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实践中“五力”并举,突破了柯桥教育难题。建立了一中心、三支“常态化”队伍的多主体协同推进的智慧管理模式,实现统筹管理、协同创新的机制;开展了多层级以应用驱动为主的智慧环境建设,建成了集“基础教室、智慧教室、录播教室、创新实验室”等面向不同功能场景的多层级环境,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智慧教师高阶研修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考核、常态化网上巡课、系列评优评先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现由应用技术优化教学走向转变学习方式;夯实智慧教学实践,以应用为常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以教学反思为载体,多维度实践智慧课堂。通过“管理-环境-教师-教学”四个方面的建设,为区域智慧课堂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生态化建设方向。
绍兴市柯桥区为推进智慧教育在环境建设、教师发展、应用深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区(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未来的柯桥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梳理汇聚并丰富完善各类应用软件,积极构建柯桥教育大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在区域层面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生态大体系,努力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