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支持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单位名称:上海市闵行区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课堂教学改进,任重道远。2013年开始,闵行区教育局以“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育的资源满足与过程干预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多元化满足资源输入、技术化实施迭代干预、规范化实现证据输出。数据驱动(见右图:《闵行课堂教学改进的数据驱动模型》),学习者的局部与整体学习活动(甚或“...

一、内容导图

课堂教学改进,任重道远。2013年开始,闵行区教育局以“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育的资源满足与过程干预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多元化满足资源输入、技术化实施迭代干预、规范化实现证据输出。数据驱动(见右图:《闵行课堂教学改进的数据驱动模型》),学习者的局部与整体学习活动(甚或“发展趋势”)得以“多元化”“清晰化”地呈现,对“办老百姓满意的闵行教育”、提升教育内涵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image001.jpg

为助推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闵行区充分利用“网络”和“现场”的各自优势,构建了O2O混合式的课程教学评价及其教研的支持系统。

image002.jpg

二、正文叙述

2012年9月闵行启动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转变”项目;2013年9月启动“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 ”。 两个项目从此相互呼应,不断完善。针对并旨在解决内涵发展中的如下问题:

1.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如何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新课堂资源与教学环境,为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

2.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克服纯经验判断的教学,通过及时精准的学情把握,开展智慧互动、差异指导和伴随式评价,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帮助?

3.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如何摆脱被动应对式的学习,通过自主与教材及其资源互动,进而在课堂上更深度地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为深度学习建立支架?

4.借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打破“黑箱”,使得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得到有“实证”的自我观照、同伴互助和专业指导?

“《闵行区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愿景美好、成效显著,但是成本太高。最突出的成本问题是: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外出教研,很多情况下,都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2014年1月15日,闵行区“两会”上,区人大代表、金汇高级中学教师安莉的大会发言,反响强烈;

“‘办老百姓满意的闵行教育’、提升教育内涵,要用证据说话。规范化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是实现闵行课堂教学改进的数据驱动智慧。” 2014年11月28日,闵行区首届教育学术节闭幕式上,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德妹提出了“数据驱动”期望;

“课堂教学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改什么?怎么改?’的初始视域里,可视化的服务资源、科学化的支持手段等基本‘输入’,需要满足。” 2015年12月29日,“‘闵行区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总结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的“专家点评”,点明了闵行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的工作抓手……

闵行课堂教学改进,任重道远。

闵行区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全国示范区。研讨中,向来喜爱信息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闵老师发现:借助O2O“线下需求与互联网结合”的运行优势,实现教师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相结合,可以化解安莉老师所说的教师进修“交通不便”。于是,闵老师的团队尝试“020混合教研”。

(二)筛选经验与证据,闵行的老师们爱上了O2O

闵老师是闵行学科教研的总“教头”。于是,他的团队采用“局部试点→全面推广”。最终,“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的 “020混合教研”,逐渐被演化为一种闵行教研的常态方式。闵行的老师们爱上了O2O。

1.课程教学调研“O2O”

闵行课程教学调研系统的后台设置了调研所需的项目。教研员进入调研现场后,借助手机,启用预设的“基于规准的调研工具”,就可以进行观察、访谈、核查和判断,还可以选择材料拍照或录音,以此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的佐证。系统平台可自动进行数据汇聚,生成可视化的各种图表,进行交叉分析,显示不同指标间的数据联系。

丰富的线上功能和数据呈现,为教研员现场教研提供了专业判断和指导的技术支持:聚焦于观察、取证;与学校教师、管理人员进行更充分的面对面交流;在进行分析指导时,可调用汇聚的数据加以比对。

2.教研协作组及主题教研“O2O”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是教研员发挥研究、指导、培训、管理的主要形式。闵行的O2O的主题教研,首先将实体教研组转化为有带有教师业务信息的网络协作组,这样就使得所进行的教研活动有了“因材施教”的基础,促使不同学历、经历、职称、专业称号的老师获得差异发展。

3.课堂教学研究“O2O”

上课及听评课是最重要的教研活动。传统上课及听评课,大量的老师,无法参与观课,评课。闵行区课堂教学研究O2O,物质基础是全区中小学已建立了可直播、录播的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云录播平台及其功能,为课堂教学O2O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学业质量研究“O2O”

对学业质量的研究,不仅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研究,也指包含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标库的研究、包含具体试卷双向细目表的试题研究。从学业质量管理的流程来看,闵行学业质量研究O2O的基本样态是:个体命题(集体磨卷)+网上阅卷+网上数据报告+现场质量分析+文本与数字化分析报告。

O2O混合教研的重要实证取向存在于:在线研讨和现场研讨,相互呼应,相互助推;任务驱动和学术争鸣,促成线上线下教研持续互动;研讨证据自然留存,保证在线研讨具有反思实证价值。

(三)闵行的O2O系统有智慧:满足输入、及时干预、规范输出

闵老师引导闵行的老师们爱上了O2O,那只是表象。与此关联的若干系统建构,充满着巨大的数据驱动智慧。

1.四大教育教学业务系统,满足输入

(1)学业质量“有据可依”,建设与应用“学业质量分析系统”

从学生发展视角,优化学业质量分析系统。设置问卷调查子系统,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等;优化命题子系统,实现多维目标评价;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找更多学业关联。学业质量分析系统的升级和优化,保证开展基于证据的学生需求判别和教学问题诊断,能找到教和学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区间”,使得教学改进“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课堂评价“定量定性”,建设与应用“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

闵行“云录播”由网络直播系统、LICC课堂评价系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反馈系统等构成。“云录播”系统里的每一节课,都可以下载由机器自动生成的教学S-T数据记录图,记录以时间为自变量,将教师的行为时间和学生的行为时间呈现在一个二维空间形成的分析图形之中。至2017年12月10日,闵行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上,累计完成评课任务6309 人次、形成课例10953 个、日均上课申请48.6人、专家1279 人。云录播系统,让教师不再囿于独立场景、专业权威,在同行的评估和对话中,实现真实的课堂改进。

(3)教师研修“无处不在”,建设与应用“教师网络研修系统”

教师网络研修系统是为了支持教师无处不在的研修而建立的。教师可以自主发起研修话题,邀请研修伙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专业领导者(教研员、教研组长)也可以建立研修小组,共同研讨典型问题或难点问题。教师网络研修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突破了被动式研修的模式,让教师能基于实践在网络社区里找到课堂改进的技术、技巧和方向。

(4)教育技术“案例借鉴”,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应用系统”

2012年开始,闵行区《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探索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推进闵行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五年来,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创建了较好的数字化学习生态,教学应用有序推进,促进了区域教育的整体优化和快速发展。至今,该项目已覆盖区域内的3/4中小学校。

“云录播”等四大“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闵行区教育局通过举办“互联网+教育”学术节、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导;开展基于“真问题和真需求”的课堂改进行动等,师生“查找”或“发布”等基本输入得以满足,保证了“改进”实现的真实依据。

2.创造性使用CIPP评价,识别有效数字,迭代干预

迭代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云录播”等四大“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保证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信息输入。但是,海量信息“鱼目混杂”的有效甄别、“经验”遇见“实证”的自然筛选等,需要科学的引导策略贯穿始终,实现迭代干预。

闵行使用的CIPP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项指标,突出指向“改进”。

(1)背景评价

参照CIPP理论,2013 -2017年,区域教研人员和教育管理者结合学生学习行为,参照教育心理学相关量表,开发了学生“学生学习风格与策略”、“学生阅读习惯与行为”、“学生背景”、“学科学习”等四套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学习感受、学习风格、学科素养等。

(2)输入评价

主要采用“电子书包”资源系统和“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信息化平台,在线记录与管理教学行为,收集过程性资料,分析与评估教学水平和进度。

(3)过程评价

以包括“基于标准→明确任务→确定内容→设计任务→设计规则→判断表现→获取数据→分析运用”的实施框架,开展各学科表现性评价案例研究。例如,教研人员采用“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对教师课堂进行跟踪反馈。仅2017年,云录播平台开展“100%+10%+10%”课堂教学视频实证活动,积聚近8000节视频课例。与常态课堂的教学评价比较,“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成绩、问题及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4)结果评价

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闵行把考察目标“记忆、理解、应用”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拓宽纸笔测试范围,考察包括推理、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CIPP评价综合运用过程中,关联着影响教育教学因素的系统环节,有效数字的识别与筛选,有助于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

(三)师生成长电子档案,实证输出

作为发展证据,闵行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的数字化输出,主要指向促进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发展。

1.《闵行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输出指向“核心素养”

该档案立足对学生成长数据的日常化的采集和监测、对学生成长数据的个性分析,旨在引导并有效干预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常态化。对每位学生来说,电子成长档案就是一张全面的综合素质动态发展图,老师和家长能更直观地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潜在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单就学生学业成绩“区级”统测的关联性数据,据2017年12月10日统计,闵行区的该系统里有:学生数181027、教师数19239、班级数5192、考试数(区级)2319 、学科数46、知识点1060、学生成绩数(总分)18881611条。由此,学生家长最关注的自己孩子的每次区级统测成绩,及其一定范围的数字参照,都可以一目了然。

有了身体素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公益活动、阅读信息等数据,使得评价体制导向从单一分数转向多元评价。为此,近年来,闵行“两会”上,学生家长“问责”教育的现象基本消除。

2.《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助推教师个性发展

该系统中,将教师业务档案中的主要信息划分为:发展规划、师德修养、教育实践、研修经历等四大领域。据2017年12月10日统计,闵行的该系统中,有16795位教师的档案信息。其中,荣誉称号记录15653、年度考核数据48025、个人特长数据5716 、公益活动11302 、阅读书籍43208、辐射课程3959、专业荣誉7810、个人获奖31710、指导学生获奖61979条。

教师尊重事实地形成数据,管理部门科学准确地使用数据,教师专业成长自觉形成。

(1)数据的形成

“闵行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系统”通过科研评审系统、教研研修网、教师学分银行等,采集与收集数据;同期,各业务部门的最终数据产生,通过后台汇总推送到档案管理与档案分析系统,体现出区域协同、业务部门协作的管理理念。

(2)数据的反馈与使用

从区域层面,通过对全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解本区教师的整体发展情况;采集教师的研修需求,对区域教师培训等决策进行数据支持;区域通过系统数据,形成对学校绩效评估与分析的实证参考。

从学校层面,通过本校教师情况与区域平均水平以及校际之间的差异度对比,学校可以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在教师培养方面的长处与短板,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证据。

从教师层面,通过个人成长空间与研修系统的结合,完成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历的记录,形成有迹可循的教师成长轨迹,为教师的未来生涯规划与研修需求提供导向性分析。

三、专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教授)

闵行的O2O混合式教研和培训,解决了两个现实问题:一是让“很忙”的教师能够方便而又有深度地参与教研培训活动;二是让教研、培训过程的信息数据得到沉淀,实现“经验“和”实证”的结合,有针对性地服务教师。

以教师为权威的“现场教学”的典型表征是:“你只有跟着老师才可学习”或“你只有到学校上课才能学习”。但是,互联网的知识共享性,已打破了这样的壁垒,逐渐演变成“你如想要学习就能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2O混合式教研和培训的深层价值是明显的。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我们已进入“人”“机”“互联”的崭新时代,信息技术能够支持这份教育理想的有效要求;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能是教育的辅助支持,新技术惠及教育的价值,不仅源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对技术的思考及其智慧应用。因此,发挥数据内在驱动力的必须理解前提下,优化工具使用,关注所采集数字的信度与宽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