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体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师生共同成长

单位名称:上海市闵行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    介:上海市闵行区于2012年实施《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目的是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索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推进闵行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

301210146o3o.png

图1:项目案例结构导图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然而,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本身固有的规律,教育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许多区域和学校在建设和应用推进中遇到了较多困难。闵行区作为先行先试和规模较大的实验区,在破解困难中一路前行,取得了一些经验。

2013年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来华探寻上海学生PISA考试独占鳌头的秘密。他在观察蔷薇小学的教学、教研以及和学校管理团队深聊之后,发现上海的秘密其实“没有秘密”:就是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及时地给予教师专业的支撑与指导。弗里德曼的“秘密论”,其实说对了一半。因为,蔷薇小学及其所在的闵行区,除了坚持将传统的教育规律付诸于日常实践之外,正推进着一项全新的变革: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

一、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于2012年实施《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目的是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索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推进闵行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

五年来,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在各方协同努力下稳步前进,创建了较好的数字化学习生态,教学应用有序推进,项目成为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的整体优化和快速发展。至今项目已覆盖85所中、小学,占区域3/4,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约2500人、学生25000多人。至

2018年项目将覆盖全区108所中小学。

二、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的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的能力观、知识观、学习观也发生着改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现代

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构建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然而,传统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要求和

知识单元顺序,逐个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相近的、线性的,学习方式单一,知识结构缺少灵活性,这既不利于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迁移所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地探索、获取所需新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虽然学习者的预备能力、学习风格各异,但是教学是以教师讲课的速度、传授知识的数量和方式为依据展开的,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索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能够从个人的预备能力出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个人学习风格的学习资源,通过相对灵活的、差异化的路径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传统学习环境下,由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手段的限制,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落实。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汇聚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相对灵活的学习路径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的需求也逐步凸显。因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新型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能够培养学习者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1. 建设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优化数字化学习途径

全区进一步完善了校校通网络体系。全区学校接入带宽2.5Gb,

每所试点学校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其中实验班级100%无线网络覆盖,

20所学校已完成无线校园全覆盖。参与实验的学生先后通过多种途径配置了人手一机的终端系统。

image002.jpg

图2:近四个学期学生数字终端数量配备情况

通过研发和整合,构建了区、校两级平台支撑体系。区域层面搭建基础支撑体系和数据汇聚平台,形成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教学服务支撑体系。学校层面既有区域平台通道,又有学校自主平台,在遵循区域制定的规范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校特色与创新发展。闵行区数字化学习项目基于网络平台和资源贯通学习全程,优化数字化学习途径,为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提供充要条件。

实验小学通过“阅读+”,开放阅读内容,体现学生读的意识、读的能力、读的自觉,充分尊重个性阅读。蔷薇小学的百草园、食之堂、男生女生学堂,融合生活的课程,实现“易教”“易学”“易融”。闵行二中基于WIKI开发数字化课程,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建构与管理,课程建设丰富多彩。罗阳小学“BYOD+”码书,整合原有“六艺课程”,实现资源和工具的深度融合,云端学校初露端倪。

图3:闵行区电子书包支撑平台架构.jpg

图3:闵行区电子书包支撑平台架构

闵行区电子书包支撑平台主要包含硬件层、数据层、支撑平台层、

应用层、接入层和用户层。其中支撑平台和应用是闵行区电子书包支撑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中心、数字学习门户、学习管理系统(LMS)、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个性化测评系统、导学本系统。此外还预留了其它接口,作为系统扩展的通道。

2. 创建教与学资源生态系统,建立共建与共享机制

开展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建设供给侧改革,坚持“有买有建,以建为主”的原则,实质性地推进区域数字化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通过政府采购、教师自建、教学生成等多种形式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基本完成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试点年级的导学本、教学资源素材和题库建设,满足师生在电子书包应用中的基础性需求。

为优化教育资源品质,提升资源的规范化、系统化,建立了闵行区教育资源统一知识点体系。以教学进度和学科知识点为标尺,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科开发系列化的微课资源,同时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拓展微视频的运用范围,帮助学生系统地、渐进式地开展自主学习。这些微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和学校课程的特色化。

资源的建设、应用、分享是个生态系统,通过有效激励,可以获得良性循环。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深入推进电子书包项目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闵行区设计了数字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案,根据闵行区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构建了云平台、制订了上传下载及应用分享的激励机制,每学期根据平台数据由区教师奖励基金会实施激励(每年安排80万奖励基金),对项目实施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学校给予表彰和重奖。

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和策略,项目初步满足教师和学生对适切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基于项目的数学化教学和研究;区内教师正在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文化意识和内驱力。

1.png

表二: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资源共建共享积分规则

表二: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资源共建共享积分规则.jpg

3. 创立智慧教学研究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深入推进电子书包应用,闵行区85所学校成立了16个校际共同体小组,以利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学院教研中心和技术中心联合开展系列化研讨活动,组建4个项目中心组,整合区内中小学、高校、企业等专业机构的信息技术力量,提供项目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支持服务。每学期举办6次数字化教学区级研讨和师训活动,每次活动由单个实验学校承办。研讨活动通过现场听课、教师说课、专家评课等方式展示实验学校应用成效,以加强各实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启发,发现存在问题并现场研讨解决。

至今,已举办60多次区级以上数字化教学研讨活动,数百场校际互动共同体研讨活动。

4. 建构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和学方式如何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与学?闵行区的经验是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通过问题导向,推进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本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一系列初见成效的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设备的介入,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给课堂结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都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在闵行区跨度达到5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项目组从区域层面顶层设计、实验学校试点,开展了区域教学应用跟踪与模式提炼的实践研究。各试点学校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多元化探索,并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应用模式。

图4:区域教研活动流程图.jpg

图4:区域教研活动流程图

为了进一步加强闵行区15000名教师的专业发展力度,每学期开

展多次项目培训,专门建立“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目前已实现教师研修网、课堂教学云录播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在建)、个人空间等平台统整。其中,教师研修网作为内容和业务管理系统主要负责教师一系列业务活动数据的记录和采集;课堂教学云录播系统实现在线和录播课堂教学评价功能,同时提供教师对精品课教学的观摩和研究;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承担中小学各学段基于“绿色指标”的学业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汇总各系统信息,与上海市学分银行数据贯通,全方位记录教师的研修业务数据,并加以汇总和分析;个人空间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交流和协作研修、资源分享的平台。

图5: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结构.jpg

图5: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结构

5. 建立了多种区域推进机制,保障项目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教育信息化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类利益相关者,关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流程。总体来说,项目推进规划有高度、实施有步骤、组织有协同、机制有突破,使得项目能够有序发展和持续推进。建立各司其职、分项负责的组织和保障体系。管理方面成立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决策、经费保障等,由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区级层面成立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和工作组、各实验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组,分别负责区校两级层面的项目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估。教研方面,以教研室为核心力量研究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技术方面,借助教育内、外部力量解决技术及软硬件体系中的问题。机制方面,主要建立了:

(1) 调研机制。专家组定期对实验学校进行调研及指导,形成研究-实践-互动-指导的策略,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正确实施。

(2) 评估机制。项目实施中各类评审、监理、验收、审计、自评、第三方绩效评估等措施到位,项目纳入区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3) 研讨机制。定期组织区级、校际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

(4) 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小组会议,总结阶段工作,分享优秀经验,改进不足处。

(5) 简报制度。每月以简报形式发布项目研究与发展情况。

(6) 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为学校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主要成果

1. 形成了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应用

在部分学校,电子书包的使用完全实现了常态化、个性化,信息

化已经深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与教育教学及管理高度融合。

2.png

图6:近四个学期区域常态化应用数据开展情况

项目组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开展了区域教学应用跟踪与模式提炼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多种教学模式。学科特征、学校特征、学生特征等方面都在各个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得以彰显。如闵行二中的“三步五环”LEMON课堂教学模式、古美高中基于“白板+平板“的翻转课堂模式、金汇实验“爱特”课堂八步作文教学法、田园外小“三步四式五性”教学模式、江川小学基于Moodle 的“导问、导学、导思三螺旋学习模式、闵行中学基于毕博的“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助学” 模式等,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学习)已经全覆盖的罗阳小学,信息触手可及,校园内二维码随处可见,学校空间不再受局限。罗阳小学“BYOD+”码书,实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个性整合,实现了学习场景的无缝切换以及虚拟与现实、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顺畅过渡,电子书包使用完全实现了常态化,基于

“云资源、云课程、云评价、云传媒、云管理、云环境”的云端学校正在形成。

闵行二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是开发和实施

以基础普及为目的的数字化学习基础课程,如古典诗词写作软件应用、几何画板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英语在线写作课程、Xmind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Google Earth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形成数字化环境下多途径、多手段、多工具、多方式的学习模式;二是开发和实施以实践提高为目标的数字化学习实践课程,如拾荒式搜索、概念图、印象笔记、词条制作、数码笔应用等数字化学习指导课,开发了各学科的微视频基础型课程和包括一组一品、生活课程、叁三课程等数字化校本微课程;三是开发和实施以创新发展为目标的数字化学习创新课程,如数码音乐编曲、数字绘画、动画创意设计、微电影创作等主题性微百科创作课程,创建了包括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信息科技综合创新实验室。学校也由一所普通高中升级为上海市信息化特色高中,实现了学校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2. 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信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那所被弗里德曼称为“上海的秘密”的蔷薇小学,数字化已经深

度融入师生日常,“易教(Efficient Teaching)、易学(Easy Learning)、易融(Effective Communicating)”的现代化数字校园,正努力实践着“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个性化创新发展”的办学目标。“易百科”,让课程无处不在,让教师无处不在;“易选课”,课程管理更加便捷与高效;“易活动”,开展数字化支撑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易学堂”,诊断发展性自我学习;“易评价”,形成性评价落在实处。

基于APP的开放学习,学生可以自定义内容、难度、节奏、速度。

“讯飞语音输入法”让低年级学生写作文不再担心;“纳米盒”听写可以随机选择词语,自定义听写速度,自主校对检查,自主录音反馈;

“我爱朗读”,通过初读、合作和展示,使朗读更具个性和魅力!“口语100”,让学生的英语发音更规范、学习更有驱动力;“洋葱数学” 系列微视频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有趣!

经过几年的跟踪研究,参与电子书包项目项目的学生在信息化能力、自主学习、创造思考、反思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和有效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发现:

(1) 学生是否使用电子书包,在技术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两个模块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即与未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小组相比,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操作信息技术;较强的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和使用能力。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学生,其信息化能力会受到使用年限的影响。分析表明: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学生,男生和女生在技术应用态度、技术操作技能、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和安全道德四个模块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在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均未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2) 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小组和未使用电子书包的小组在自主学习、创造思考、反思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和有效参与这五个模块均存在显著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P值(Sig(双侧))<0.05,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在自主学习、创造思考、反思性学习这三个模块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P值(Sig(双侧))

<0.001)。即与未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小组相比,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强的创造思考能力;有更强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更强的自我管理和有效参与意识。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学生,男、女在自主学习、创造思考、反思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和有效参与这五个模块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均未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3. 开辟了基于数据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路径

通过项目实践,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电子书包的优越性和可用性,

认识到电子书包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有助于素质教育开展的作用。已试点学校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普遍认同电子书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对电子书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变得愈加肯定。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教师业务数据汇聚,探索了教师相关业务系统的集成整合方案,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创建了基于教师全维度专业发展数据的分析平台,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数据挖掘体系,提高了分析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的科学制定。建立了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指标体系,首创使用IBSTPI教师能力标准、能力胜任模型和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同时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信息化系统案例,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标提供实证性研究。以信息化的方法有效整合系统资源,消除信息孤岛,融“记录、分析、诊断、发展”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数据的生产、应用、挖掘、回馈的循环体系。创立了基于“标杆”实现自我激励;基于“群体专业发展度”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基于“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测评个体教师专业发展达标度;基于大量业务数据发现个体发展“短板”,从而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改善了教师个体、学校和管理层的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支持服务。在连续三届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数字化课例评比中,闵行区共有180多个课例获奖,其中一等奖有35个,每年均有10多位教师受主办方邀请到现场执教或说课。2015学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项目活动中,闵行区推荐了42节课参加评选,其中30节获得市级优课,

22节获得部级优课,获奖率居全市第一。

4. 初步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和评价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状况,“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线”,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交互与生成中实现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面对个性化学习需求,古美高中建立了智慧学习平台,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智慧互动,课后借助校本作业辅导系统巩固学习。龙柏中学等学校从学生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出发,再造学习流程,基于过程,用数据诊断分析,教学评价更精准。花园学校实施信息化评价,学生练什么,课前有调研数据;练得怎么样,有录像比较分析;以评价有效促进教学。大数据分析,助推精准教学。

闵行区数字化学习平台自建成以来已经运行四年有余,目前已经

积累了大量的使用行为数据,闵行区已经初步在教师课堂教学活跃度、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负担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挖掘与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警公式,实现了学生学习个性化指导报告和预警。

基于精准评价的个性化内容推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实时反馈、

资源共享、个性化等特性,使得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已初步完成基于题库的个性化测评、学习行为的统一记录与分析,初步实现了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内容推送、根据学生学习访问行为的个性化推送,基于个人学习记录的个性化学习辅导等功能。

图7:学习态度与学习参与度关系图.jpg

图7:学习态度与学习参与度关系图

5. 促进了区域整体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践证明,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发挥了信息技术作用,有效促进了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

(1) 通过电子书包项目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区域内蔷薇小学、罗阳小学、古美高中等一批学校在电子书包项目实施中,找到了各自学校发展突破口,以电子书包项目为抓手,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整体上教育质量和教育面貌有了长足进步,促进了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

(2) 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学校内部、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改善了区域内难以短期解决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状态,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共享。

(3) 通过区域性电子书包共同体活动,促进了各类学校的日常

沟通交流,提升整体教育水平。电子书包项目成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了区域教育的活跃度与影响力。

五、展望未来

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信息化论坛上被作为先进案例予以介绍。闵行区参与了国家电子书包系列标准和新闻出版行业数字教材系列标准等工作,并承担了相关的国家课题2个,上海市课题2个。项目获得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项目组共接待了国内20多个省市100多次区县以上层面的电子书包项目考察交流代表团来访,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各自的经验得到了分享。

接下来,闵行区的电子书包项目还将深入发展。闵行区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闵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尊重师生差异、提升教育内涵,构建一个适合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闵行区基础教育教学体系。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即“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形态,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的有效途径,是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实施“个性化教育”是闵行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


专家点评

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是国内同类型项目中持续实践最长、覆盖面最广、区域联动性最强的项目之一。经过五年的实验,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以下几个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区域联动协同推进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机制

项目通过各项机制建设,有效的把学生及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研究专家及教育信息化企业有效的组织在一起,构建了智慧教育的推进路径。有效的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通过外包服务解决底层技术问题,专家合作机制解决创新发展问题,教研共同体机制解决数字化学习中教研员、教师的合作问题,区域协同推进机制解决各管理部门的协同推进问题,创设性的提供了智慧教育的区域样本。

2.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学校教与学方式有效革新

区域建立基本的教学指导原则,尊重各校的差异与特色,各学校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得以彰显。如闵行二中的“三步五环”LEMON课堂教学模式、古美高中基于“白板+平板“的翻转课堂模式、金汇实验“爱特”课堂八步作文教学法、田园外小“三步四式五性”教学模式、江川小学基于Moodle的“导问、导学、导思三导学习模式、闵行中学基于毕博

的“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助学” 模式等,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3.实验学生取得成长,素养提升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参与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的学生获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模式的革新,合理的分配了学习时间,提升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的时间,各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跟踪研究数据来看,学生的信息化能力、自主学习、创造思考、反思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和有效参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4.初步建立大数据,探索基于数据的过程性分析与个性化指导基于数据的评价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闵行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建立了有效的数据采集渠道和采集平台。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者跟教师都有了更好的数据积累。在学习者的过程性评价、教师的针对性评价、学校办学的评价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应用。

总体上,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教学模式、学生素养提升、大数据过程性积累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区域性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尤其可贵,在服务外包,整体推进,协同教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经验。

在未来的教研实践中,建议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理论提升。重点在基于电子书包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素养提升、创新性学习模式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