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 介:十二五以来,西湖区教育局将“信息化带动战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强化顶层设计,构筑组织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围绕“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增进共享”的思路,探索和形成了“四轮驱动”的区域智慧教育推进模式,全面开启了“以教育信息化助力西湖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强教之路。
内容导图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坐拥西湖和西溪,人文荟萃、风景秀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与全国绝大多数县区一样,在区域智慧教育整体推进过程中,西湖区也一直面临着硬件标准配置与特色应用、装备配备与应用绩效、区域推进与学校自主、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等诸多矛盾,区域教育信息化究竟应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十二五以来,西湖区教育局将“信息化带动战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强化顶层设计,构筑组织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围绕“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增进共享”的思路,探索和形成了“四轮驱动”的区域智慧教育推进模式,全面开启了“以教育信息化助力西湖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强教之路。
四轮驱动,构筑智慧教育新生态
“机制.平台.数据.特色”,这是西湖区在区域推进智慧教育中的四大策略。通过这四个“发力点”的相辅相成,西湖区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统筹均衡,挖掘特色实践应用,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基础+特色”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一、机制驱动:装备应用“高绩效”,促进技术教学深融合
2011年前后,交互式电子产品迅速成为教室多媒体更新换代的首选,西湖区的中小学也是这样。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覆盖率,就达到全区普通班级数的89.1%。在当时,单套交互式多媒体的价格是普通多媒体的三倍,可现实中,交互式多媒体依旧只是发挥了投影与幕布的作用,课堂上实时互动的应用难觅痕迹。那么这样的高配置与高投入,究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需求还是学校之间的盲目跟风?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又如何才能发挥预期的辅助、支撑抑或是变革的作用?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绩效,成为教育信息化亟需关注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湖区基于区域装备及应用实际,全面实施“教育技术装备教学应用绩效评估工程”,构建了“配.训.考.研.融五位一体”的技术装备教学应用绩效评估机制。
1.合理配备。依照关注绩效、强化自主的教育技术装备配置思路,架构了“够用.适用.适度超前”、“标准+特需”的配置机制,学校自主选配,以合理的配置来保障装备的应用绩效。
2.培训领衔。教育信息化“应用”是关键,切实强化应用能力建设,构建了“区域引领,企业支撑,校本落实”的培训机制。一是,在区域层面,制定评估项目教学应用培训指导纲要,组建“讲师团”,指导和参与各校应用培训。二是,在设备采购招投标中,明确中标单位承担培训的内容和培训职责,充分发挥厂家的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实施装备软硬件功能应用的技术培训;三是,在学校层面,依托校本培训,将通识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团队合作与个体实践相结合,确立“技术必须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理念,保障教学所需的应用培训成效。
图1:区域装备学科应用讲师团下校培训
3.考核跟进。在学校设备应用绩效评定上,实施了专项评估、随机考核、以考促用、以用定级的激励机制。相继实施了交互式电子产品、录播系统教学应用等相关考核评估项目。在考核内容上突出装备的校本培训情况及教学应用成效,突出考核评估内容与教学应用促进的紧密结合。
4.科研提升。立足从实践中来、从应用问题入手,构建技术应用的科研机制,设立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评审专项,引领学校、教师以研究的视角,强化技术应用、增进学科融合,科学地推进各类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研究和实践。
5.应用融合。注重技术支撑辅助教育教学的应用氛围营造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通过专项活动的推进,架构多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展示、拓展载体,强化发掘技术优势与学科知识本位需求、教师教学应用需求相协同的融合策略和整合机制。
在技术助力课堂变革的大背景下,“配.训.考.研.融”五位一体的教学应用绩效评估机制,把握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关注了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绩效,让已有配置的装备“用起来”,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作用。
二、平台驱动:课堂录播“区域化”,助力城乡教师共发展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堂同样如此:一堂课上得怎么样?执教者可能感觉不全面,但旁听者就非常清晰。录播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本人”转化成了“旁观者”,做到了“当局者清”。
区内一所知名学校的校长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她说:学校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后,有位老教师对她说:我教了近一辈子的书,自己到底是怎样上课的,以前还从来就不知道,凭着感觉自我评价,但是,现在对着自己的录像课,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自我观摩,这感触还真是不小,许多的口头禅在上课时要多留意啦。
对教师个体是这样,对学校整体更是如此。西湖区实施了“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有的共同体学校相距数十公里,如果要到对方学校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一节课,路上的时间将是听课时间的数倍,对正常教学秩序也带来极大地影响。依托区域录播系统,尽管教研活动的现场感减弱,但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一位农村的共同体学校的校长这样说:区域录播系统建设为共同体学校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老师们足不出校就能全程参与城区学校的所有教研活动,教导处不用经常为老师外出忙于调课,老师们的时间、精力,学校的交通费支出都得到了极大的节约。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区情,以及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西湖区以“录播系统区域一体化部署工程”为抓手,搭建资源共享、名师共建、师资提升的智慧教育载体,助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图2:录播系统区域一体化部署示意图
1.科学谋划,精心布点。在试点建设和应用的基础上,出台了《录播系统区域一体化部署实施方案》,按照主动性原则、统筹性原则和保障性原则,充分调动学校建设的积极性,落实学校申报、区域统筹的部署策略和“以奖代拨”的经费保障机制。
2.突出应用,强化整合。一是,强化过程监管,突出应用核心。以应用方案为基础,增强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实施区域统整,凸显整合成效。配置建设“西湖教育汇智网”,将布点建设的录播教室与区视频平台汇整;三是,落实应用评估,提升配置绩效。制定并实施了《录播系统教学应用绩效评估方案》,切实提高装备配置的应用绩效。
3.课题引领,共享智慧。以区级《基于录播系统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为引领,构建录播应用内容的课题立项倾斜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课题的研究,组建相同、相近研究内容的区校一体的录播应用课题研究群;同时引导学校基于录播课堂视频案例,深层次开展课堂数据切片式挖掘应用,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诊.共诊.引诊”,共享教学智慧。
依托录播系统区域一体化部署,促进技术环境支撑的城乡教师协同发展,在资源汇聚、网络共享、案例应用、教学共研等维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呈现了课堂教学实录的“原生态”,构建了课堂观察与研究的“资源池”,赋予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三只眼睛”,搭建了课堂教学研讨公正的“展示台”,架构起了校际、城乡学校间协同教研的“高速路”,促动了名师由“学校人”向“区域人”的转变,形成了名师引领带动的“辐射点”。
三、数据驱动:应用系统“智能化”,积淀教育管理大数据
“学霸”们都有他们各不相同的学习“秘籍”,但“错题本”肯定榜上有名。可“错题本”到底怎么做,得有题目、有错解、有正解、有思路分析,要想做得好、发挥出作用,并不简单。西湖区一所农村中学,依托系统平台,收集、汇整学生学习历程数据,给每位学生、每门学科都生成了个性化的“错题本”,其中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该题全班的得分率、自己的成绩趋势等。很关键的是,这样一份细致的学习记录,不用学生手动抄写,全部是学校大数据平台自动整理,学生和家长登录后就能轻松获得。
图3:数据支撑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确实如此。建设智能化的区域数据汇集平台和应用管理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教师研训历程、积淀学校资产装备等数据,为教育管理和决策奠定精准的数据基础。
“原先校长想知道学校装备配备量、资产设备值,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在平台中点点,学校装备总量、总资产值,甚至某一台电脑、设备,是配置在哪个教室、哪一年购买的、哪家供应商供的货都一清二楚。”一位学校的校长,在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设应用交流活动中如是说。教育装备投入量大,但资产数据值却比较模糊,西湖区实施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提升教育装备“建.配.管.用”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一是,以规范标准为基础、便捷互动为前提、区校一体管理为宗旨的建设思路,进行平台架构;二是,按照试点引领、分层实施、区域统筹的推进策略,规范资产建账、新增报废、日常管理、预算实施等流程,构筑区校一体的装备资产数据库;三是,建立装备平台数据在年报数据审核、装备采购支付等维度的应用机制,保障装备数据的精准度。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全区装备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功能,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各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配置成效,有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积淀了区域装备管理的大数据。
图4:数据支撑的教育装备管理
教育装备管理需要大数据,教师的研训、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和辅助。西湖区依托研训系统,涵盖教研、科研、培训三个层面,网络化管理区域教师业务数据,积淀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档案大数据。依托微课系统,为学生构建视频学习、问题交流、作业评价等载体,记录学生学习的足迹,生成学生学习历程大数据。在学校层面,立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也构建了众多的针对性强、实效性足的教育应用和管理系统,辅助支撑起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用需求。
四、特色驱动:拓展教育“无边界”,引领学校发展特色化
当音乐课遇到语文课,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一堂名为《鸭子拌嘴》的区域教研课,将音乐和文学融合在同一课堂中,动感的乐声让孩子们雀跃并沉醉其中,欣赏完之后,孩子们又用课本剧把音乐表现出来,用文字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不仅如此,数学、科学、美术,也都能“自由搭配”,形成学校很有特色的“无边界”课堂,上课不仅仅局限于四十分钟,教室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甚至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打破了知识的界限,变得更加整体,更加灵活。
能让课堂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离不开老师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练就的“绝活”,智能手机的同屏互动、ipad的增强现实、电子白板的实时交互……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学校通过不同设备、不同技术、不同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也培养了一大批学以致用、玩转课堂的高手!
技术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发酵是神奇的,因此,西湖区坚持“最好的应用在学校,最有效的应用在教师”这一信息化推进理念,以“引领带动特色”、“改革激发特色”、“坚持成就特色”三条路径的架构,强化学校信息化特色建设的引领,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校一品”创建行动。
1.管理无障碍。从办公平台到业务系统,从数据中心到资源应用,各网络平台互相紧密配合,实现区域教育教学管理无障碍。如求是教育集团推出“教师发展诉求管理平台”,教师将自我职业规划、奖惩情况等资料录入系统,管理层按需实施归类,最大限度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诉求,并给予针对性的支撑。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开发了一套联合备课系统“西湖耘网”,教师基于网络,开展自主备课、联合备课、远程协同备课,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2.课堂无边界。古荡一小以实体学生社团为基础,实施“网络社团”项目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省府路小学基于屋顶实体生态园,融合物联网和传感技术,构建了校园科学实践研究、社团综合体验的“数字生态园”,建起了支撑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字课堂; 保俶塔实验学校以机器人社团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3.评价多元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教师、家长、学生多维度的交互式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九莲小学开展基于“漫学园V校平台”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依托平台和多终端应用,将交流、展示、考评、群组协同以及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评价等功能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更加客观和立体;三墩中学开展基于“极课大数据”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注重发挥教学反馈的诊断、激励功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推进分层教学和适应性教学,构筑精准评价的新实践。
4.沟通零距离。依托技术支撑,师生、家校间通过网络联系越来越紧密。如育才外国语学校与阿里巴巴携手,推进基于“钉钉”的校园3D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效率,促进了师生理念和行为的转变,构筑起适切的智慧校园;学军小学,依托“数字童年”平台建设,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信息进行整理和保留,汇聚成“数字足迹”,形成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数字档案。
图5:智慧教育“一校一品”创建行动
多方共融,助力区域教育现代化
西湖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如此生机勃勃,原因在于,构筑了一个“顶层设计、区域统整、队伍优化、深度融合、引领带动”的支撑体系,给予了“四轮驱动”强劲的动力,构筑起西湖智慧教育的新生态,有效助推区域教育的现代化。
一、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不断提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技术与教育教学双向融合的实践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一把手工程”的地位已经确立。区域教育信息化职能机构的建设与保障,信息化工作科学谋划与区域推进,使西湖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学校的“单兵作战”升级到区域层面的“整体部署”。
二、信息化建设机制持续完善。把握教育本质,立足区域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构建和逐步完善了区域公共信息环境建设的统整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培训、技术装备应用绩效评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暨量力而行,又适度超前,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信息化助推成效逐渐彰显。西湖区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夯实了高标准的信息化环境,率先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形成了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师生信息素养逐年提升;凝练了高水准的区域信息化格局,适切学校需求的应用特色精彩纷呈。2015年西湖区顺利通过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考评。
四、信息化建设经验辐射拓展。近年来,西湖区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有2个案例获评省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案例,2个案例成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经典案例;成为省首批“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先后入选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化大会应用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教育装备协作发展论坛等7次全国性展演;协办了两期中央电教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修培训;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工作考察团参观指导;探索实施了西湖区与青海德令哈市,基于录播系统的远程互动课堂项目建设,依托西湖区教育资源网与贵州镇远县、新疆阿克苏市等地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远程共享,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西湖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西湖区在“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技术助推教育均衡,以应用催化教育创新,构筑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西湖智慧教育。
专家点评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重点任务,杭州市西湖区围绕这一工作部署,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将教育信息化列入全区教育改革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机制.平台.数据.特色”四轮驱动的区域智慧教育推进模式。
具体工作中,确立了教育信息化“一把手工程”的地位,统筹管理层面,实现了协同推进统一领导、发展规划统一制定、基础设施统一配置、项目资金统一安排等工作机制的创新;应用体系层面,构建了区域一体化录播系统、名师网络工作室、教师研训系统、装备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汇集平台,服务教育精准管理,汇聚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案例应用、教学共研等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层面,以“基础+特色”为目标,实施教育信息化“一校一品”创建工程、“区、校、企”三级培训工程、应用绩效评估工程、问题驱动科研工程等举措,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引领区域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
杭州市西湖区在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区(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