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助力“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

单位名称:天津市和平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    介: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继续保持领先位置,2013年,和平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核心理念,着眼于探索培养学生成年后仍然有效的,在与今天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仍可适用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按“需”办学,使和平教育在教育转型过程中追寻“不一样的精彩”,为学生的幸福人生...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辖区面积仅有9.98平方公里,但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教育就是其中一张靓丽的名片。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型的学校50余所,教职员工5000余人,在校学生5万余人。拥有天津一中、耀华中学等享誉全国的历史名校,师资力量雄厚,基础教育30余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继续保持领先位置,2013年,和平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核心理念,着眼于探索培养学生成年后仍然有效的,在与今天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仍可适用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按“需”办学,使和平教育在教育转型过程中追寻“不一样的精彩”,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了推进“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的发展,和平区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奠基未来”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让今天的努力具有未来的意义。基于这一价值观,和平教育通过搭建智慧学习环境,开展新型教学方式,传递教育智慧,启迪学生智慧,用智慧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变革的趋势,培养出会观察、会分析、会思考、会表达的创新人才,以今天的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智慧环境,支撑未来

“奠基未来”教育文化所追求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全区师生提供智慧化的教育环境,

和平教育采用混合云的建设模式,以私有云为主,以公有云为辅。基础性设施由区里统筹建设,共性的系统服务由区里主导建设,个性化的应用由学校自主建设。采用区校协同的方式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1.构建网络环境,促进均衡发展

为满足智慧教育需要,借助技术手段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平教育统筹经费将全区各单位校园网组建成可管、可控、统一认证、统一出口的教育城域网。同时,为了便于教师跨校交流,学生虚拟走班,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搭建了覆盖主要教学区和主要办公区的无线校园网,将无线校园网组建成无线教育城域网。全区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人手一号,跨校区、跨学校同一账号自动漫游,上网行为可管、可控。此外,以和平区三大强势优质中学为龙头,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划分为三个学区片,借力信息技术,探索学校联盟和学区化办学的新模式。我区公办初中招生采取学区片内随机派位的方式进行,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均衡。

2.搭建基础平台,做好数据融合

为进一步构建智慧化的教育管理环境,为“奠基未来”区域文化体系服务,和平教育按照“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一套资源”的建设模式构建了开放、融合、服务为主要特征,形成了标准统一、类型丰富、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的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该平台以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为基础,通过构建区级教育共享数据中心系统,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标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提供开放的教育数据服务;通过构建数据清洗与整合系统,实现全区数据的集中管理与互联互通,持续改善和提升教育数据质量,保障全区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相关性和及时性;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各类服务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实现各类接入服务的统一授权、安全认证、单点登录、集中管控。此外,为促进教育数据服务的有序开放与共享,构建了数据服务大厅,规范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构建应用服务大厅,规范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集成、开放、使用、升级、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持续丰富与优化。

目前,通过和平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借助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打通了10多个应用系统,建立了学生、教师、学校基础数据库,实现了6万余名师生在平台里无缝漫游。借助云平台,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二、智慧教学,指引未来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核心理念在于增强未来意识,把握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对教育的要求,立足当下,研究未来;面向未来,决策现在,设计和创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未来世界积极健康、主动发展的创造者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智慧教学优势,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和平教育朝着更开放、更民主、更多元、更超前、国际化的方式发展。

1.开展一对一互动教学,助力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纸质学习的限制,个性化教学、虚拟化教学成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翻转式、游戏式、线索式、碎片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我区在多所学校将平板电脑、抢答器引入课堂,实现了一对一互动学习。教师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融合,体现了“小本儿,大容量”的高质轻负的教学理念。此外,还组织学校加入海峡两岸网络合作学习、游戏化自主学习等项目,探索如何借助平板电脑开展网络化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新模式。

2.研发物联网种植,开展农业实践

鉴于和平区地域狭小,学校空间不足,没有地方开展农业实践的难题,我区自主研发了“物联网种植架”及其配套课程《物联网种植》。这套种植架有三层高,每层都分为水培和基质培两种种植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和电能的转化提供运转动力,利用各种传感器发送数据到后台控制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PC机查看和远程观测种植架上的植物生长状况,并在后台管理系统配置植物养护控制指令。“物联网种植架”把农田由平铺转化成立体,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学生在方寸架子间种植,为农业实践提供了可能性。

三、智慧课程,服务未来

实现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不仅要制定规划,做好“奠基未来”教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还要夯实载体,构建“生本、多元、面向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智慧化学习环境。

1.借力优质资源,搭建生态应用环境

2015年,全面完成“和平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规模化应用,不仅实现了国家、市、区、校四级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站式学习交流空间。通过建设“和平区微课程资源平台”及举办“和平区微课程大赛”,“和平区一师一微课”大赛、“精品微课”大赛等,征集优质微课资源近5000节,不仅实现了中小学全学科、全学段所有知识点的覆盖,同时完成了与和平区网络学习空间的对接,初步形成了我区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从“制作”、“收集”、“整理”、“评定”到“应用”于一体的生态应用环境。

2.开展课程实践,引领智慧课堂

随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革命性的创造变化,才能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我区将机器人课程作为新高三学生选修模块,近5000名学生接受相关学习。在多所学校开设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近百名中小学生参与到机器人竞赛的训练和比赛之中,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机器人大赛,屡创佳绩,为我区和天津市赢得了荣誉。此外,为了进一步挖掘区本特色课程,打造本区精品课程,树立区域教学品牌,依托本区优势师资力量,编写了《五大道》、《小洋楼》等区域特色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

四、智慧评价,预见未来

实现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不仅要重建课堂,深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也要做好综合素质测评,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为学生、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工具,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开展学业成长分析,做好过程性评价

为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跟踪,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我区开发了学生学业成长分析系统,对全区所有中学进行了近100次区域性质量检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共对约60万人次的学生进行了过程性的跟踪分析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区教研员基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分析与指导已经成为工作常态。

2.实施网络阅卷,优化评价方式

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评价方式,我区引入了网络阅卷系统,有效将试卷扫描与网上评卷有机结合,优化网络阅卷流程,打通平时测验和区级监测,解决了实效性及阅卷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考务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

五、智慧发展,引领未来

实现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既要做到队伍为先,为实施“奠基未来”教育文化提供保障,也要做到科研引领,推动“奠基未来”教育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1.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和平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研修、竞赛与指导,在对全区所有教师开展技术应用专项培训的基础上,借助校本研修,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开展培训、做课、评比等活动,在各校内部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友好的竞争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走进每一个课堂,成为和平区教育教学新常态。随着应用的深入与推广,我区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也屡屡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获奖比例呈逐年递增形式。此外,在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创设并搭建了以领军人才为龙头,领军带两名、两名带首席为基本工作模式的“和平教育优秀人才网络交流平台”,将教师的个性学习、互动体验、生态管理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梯次结构。

2.科研引领,助推教育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大力提升各级干部、师生的信息素养,借助专家智库的力量,组织学校加入未来学校项目,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借助科研项目,促进区域信息化水平提升,推动“奠基未来”教育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提高。借力信息技术,助推我们的教育事业朝向更开放、更多元、更超前、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施智慧教育,不断开创和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的步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