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入选年份:2016年
简 介:为了让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学校率先在全省开展“送教上门”的探索,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内容导图
一、 送教上门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力的增强,国民对特殊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特殊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特殊教育的制度政策和保障措施的出台和特殊教育“全纳教育”、“零拒绝”思潮的掀起,特殊教育正向服务对象的广度和服务质量的深度发展。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明确指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近几年都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我校也积极加入了“送教上门”的改革大军。
二、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基本情况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地处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是全市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于1998年10月建成招生。办学19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体特教人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形成以招收听障、视障和智障学生,举办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实施康复教育和“送教上门”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529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301人),教职工86人。
为了让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我校率先在全省开展“送教上门”的探索,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5年1月玉溪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37个实验区之一,“送教上门”实验区工作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调配合、市县区联动的工作格局。
目前,我市送教上门学生已达301人,其中:红塔区41人、江川区28人、澄江县23人、通海县16人、华宁县34人、易门县22人、峨山县21人、新平县69人、元江县47人。送教队伍由玉溪特校老师、普校老师、残联康复员组成,发放生活费补助约75万元。通过送知识、送技能、送康复、送温暖等,残疾学生及其家庭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实惠,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 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保障措施有力。
政府重视,保障措施有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对象千差万别,情况复杂,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仅靠教育部门是做不好的。玉溪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国改实验区为契机,从政策、队伍、资金及组织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推动玉溪市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市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先后下发文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送教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有力保障“送教上门”工作顺利开展。
——2013年11月19日,玉溪市教育局、残联、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玉教基[2013]46号),全面启动6到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明确了“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送教主体、服务原则、实施要求及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经费保障要求。
——2015年10月27日,《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教育、财政、编制、人事等10余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教师(特校教师、普校教师)和康复员通力合作的送教模式,高点定位,高位推进“送教上门”工作。
——2016年3月31日,玉溪市教育局、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聘任玉溪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送教上门”专家组、教师和康复员的通知》(玉教函〔2016〕30号)文件,聘请了234名由省内外专家、特校教师、县区残联康复员、中心校教师组成的送教团队。
——2016年11月9日,《玉溪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玉溪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送教上门”实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按照就近的原则,调整选派中小学教师参与送教工作。
——2017年5月9日,经玉溪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2017年5月24日,《玉溪市财政局 玉溪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玉溪市“送教上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玉财教【2017】62号)文件, “送教上门”资金规范使用有据可依。
2、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送教提供师资、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撑。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70人,所有教师参加过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特殊教育专业院校毕业44人,专业化水平达到62%。学校拥有较强专业康复设备,教师具有丰富的康复训练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先后和云南华夏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泽宜心理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另外,玉溪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设在市特殊学校。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送教上门”骨干单位,能为送教上门提供师资、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撑,为实验研究、专业培训、心理康复提供指导。
为送教提供师资、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撑
3、做好医学、教育评估,夯实送教基础。
这232名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病因、身体状况千差万别,大部分智障伴随肢体残疾、脑瘫、癫痫、自闭症等症状,家庭状况和家长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在注册学籍以后,我们按县区、就近原则编班,选拔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教老师担任班主任,选派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协助,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进行运动、感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结合家庭期望,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并取得家长支持和认可。坚持与家长沟通,不断调整送教目标,细化送教内容,把各项教育融入到康复训练中。
做好医学评估、教育评估
4、创新工作思路,确保送教质量。
在“送教上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 “三合一加”的模式,即系统整合、医教结合、普特融合、互联网+送教上门。
互联网+“送教上门”结构图
1、 系统整合。一是以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组成玉溪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二是整合教育、残联、卫生等部门资源,形成专家为指导,形成特校老师→县区康复员→中心校教师→志愿者组成的送教工作队伍;三是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形成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县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加强“送教上门”指导。
2、 医教结合。根据“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残障特点,医学、教育专业结合,通过教育、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法,对其进行补偿与补救性服务。送教队伍优先安排具有医师、教师、评估师资格并有医教结合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班主任,同时拟聘请医院康复科医生共同参与,负责组织实施医教结合送教工作。医教结合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一口径送教的实用性欠缺,为送教对象提供更加切实的急需的服务。
送教图片展示
3、 普特融合。特殊教育学校与县区普通学校合作,特教、普教资源共享,进行送教服务。例如,针对认知能力正常,有学科教学需要的脑瘫、肢残等送教对象,由特校康复医师、乡镇康复员进行康复送教服务,由本地中心校教师根据学段,提供学科教学服务。
4、 互联网+“送教上门”。开发专业的“送教上门”网络平台,丰富送教形式。2016年玉溪特校与上海师翊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专业送教平台,2017年4月送教上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们采购150台平板配发给送教教师及康复员,借助送教平台,班主任和县区、乡镇康复员、教师运用终端设备,进行送教工作管理、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对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家长,使用网络进行远程送教。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将极大程度丰富送教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云南省玉溪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公共服务平台
四、 主要收获
通过“送教上门”实践,主要取得以下经验:
1、 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各方通力合作的送教上门工作格局。
我市“送教上门”工作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县区教育、残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管理,各部门将“送教上门”纳入部门工作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支持。
2、 基本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送教上门”工作队伍。
“送教上门”工作主要由市特殊学校、各县区教育及残联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以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各县区普校教师及残联康复员为主的工作团队。各县区普校教师及残联康复员由各县区教育及残联部门选派,特教教师由市特殊教育学校选派,并签订“送教上门”责任书,颁发聘书。270多名来自全市7县2区的教师和康复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每一位送教的老师对孩子和家长都极其尊重和关心,耐心细致。老师们专业的工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式,换来的是家长们欣慰与感激的泪光。
3、 搭建起互联网+“送教上门”工作平台。
2017年4月我校与上海师翊合作开发的送教上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把采购的150台平板配发到各县区送教老师及康复员的手中,并分县区进行了培训。通过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送教上门管理和服务平台,利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推送送教上门的各种信息,使送教工作变得更加灵活、便捷、高效,进一步创新送教形式,拓宽送教渠道,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更好的得到康复和教育。
互联网+“送教上门”结构图
4、 学生在身体康复、知识技能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所改变,得到一定的补偿。
成功案例
例如:小方同学,女,11岁,彝族,家住元江县龙潭乡作吉上寨,患有肌营养不良症,遭受多年病魔的摧残,全身的肌肉已经严重萎缩,关节挛缩严重,心智及各领域的发展都明显滞后。评估结果显示:该同学为肌营养不良症致一级肢体残疾,智力轻度落后,需进行运动康复、认知训练服务,并需辅以文化课教学。家长有一定文化,基本能配合送教,有在送教人员指导下进行家庭训练、辅导的能力和意愿。根据以上情况,实验组明确为小方同学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内容为按摩、运动康复、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学科教学等。并确立了以示教为主,辅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的思路。每一次按摩、训练都细致示范给家长,并详细讲解,要求家长当场掌握。通过送教团队的努力,小方同学由第一次见她时惊恐、自卑、无助,慢慢找回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病情有所缓解,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还学会了写字、看儿童绘本、画画、唱歌。家长也在送教团队的鼓励下改变听之任之的态度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类似小方同学的成功案例还很多,这里不一一不赘述。
五、 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市“送教上门”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由于送教对象的差异性较大,“送教上门”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提高机制还有待完善,“送教上门”教师的待遇、表彰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保障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 “送教上门”工作在教材、康复手段、心理矫治、辅具器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家长自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因素等对“送教上门”缺乏正确认识,和积极的参与,在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送教效果还有待提高。
4、 送教对象量大、路远难走、语言不通、经费保障等因素,一定程度制约着送“送教上门”工作。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