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课堂

单位名称: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虽然看不到灿烂的微笑,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他们仍然可以如花朵般在春天怒放。这里有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每个人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他们虽然感受不到桃李满天下,嘉树下成溪的幸福,但他们仍将生命化作盲聋孩子的眼睛、耳朵,指引着孩子们人生的方向。

01.jpg

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虽然看不到灿烂的微笑,听不到花开的声音,但他们仍然可以如花朵般在春天怒放。

这里有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每个人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他们虽然感受不到桃李满天下,嘉树下成溪的幸福,但他们仍将生命化作盲聋孩子的眼睛、耳朵,指引着孩子们人生的方向。

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本着“点亮希望,拓展潜能,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全新的育人环境,给全校287名听、视障学生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开发潜能、育残成才、点亮他们的幸福人生。

浩瀚的星空,苍茫的宇宙,落叶缤纷这些词语仅仅用手语去表述很难让听障学生体会语言的所描述的意境,对于视障学生很难感受出这种美丽的画面。而传统课堂教学就只能是完成教师的教,学生只能被动的学,枯燥、难懂、灌输,有限的手语表达、枯燥的口头描述,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不快乐,不主动。

问题一:如何补偿听障、视障学生缺陷?

问题二:如何实现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为了让这群特殊的孩子能够在网络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把这群特殊的孩子带入未来,我们认为就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新环境,促发学校教育的深度革新,用未来的视角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与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建立软硬件体系,学校为听障部和视障部高中的班级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安装了电子书包系统,开通了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的引入实现了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双课堂”教学模式

“双课堂”是教师通过应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搭建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双课堂”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把传统的“课上”、“课下”整合成一个有机体,而且极大的拓展了“教学互动”的时空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 “双课堂”教学有效解决学生缺陷补偿

由于学生存在听觉或视觉上的障碍,有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我们利用视觉补偿缺陷。教师借助教学课件或软件来完成,一个微视频就能让聋生领略太空,一部短片就能瞬间走过春夏秋冬。听障学生利用视觉优势直观地获得所学内容的信息,从感性上对新知识有了认识,从而准确的掌握课堂知识难点;对于视觉障碍的学生,我们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描写通过播放能够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和场景音效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听涛声感受一望无际的大海、听落叶声体会落英缤纷。从而使视障学生多视角、用新方法摄取知识。“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扬长避短,使听、视障学生乐学、爱学。

二是“双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双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课前自学:教师将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运用知好乐“双课堂”网络平台将微课发布给学生,让学生用电子书包自主学习,记好微课学习笔记,并完成电子书包中的预习任务单。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试反馈”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利用“错误率排行”分析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内容,针对薄弱点确定下一步的教学重难点,这是“以学定教”的关键。二是课上内化:运用知好乐软件的“在线测试”功能,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测试任务发出后,学生用PAD作答,停止测试后系统会自动统计测试结果,通过平台形成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反馈的信息,再对学生的薄弱点及时点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吸收内化的地方。三是课后延伸:课后学生利用知好乐软件中的“互动讨论”版块,在线交流学习经验与困惑。借助班级论坛让学生交流,所发布的帖子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既能拓展资源的开放度与多样性,也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找到展示的舞台,产生满足感。

“双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多元、多层、多线索教学得以实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发展。

(二)形成“集体个训、远程评估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方式

过去,学校硬件设施缺乏,教师在对聋童进行发声训练时,经常对着镜子训练口型、吹纸条练气息、嘴里含水练习舌根音等,师生口对口、手摸喉的教,一不小心会喷满脸的水。一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惫。效果不是很理想,发音还是不清晰。

2014年,学校实施了抢救工程。即抢救学生的听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抢救学生的人生。学校为学前康复班购置了多媒体康复系统,为数据评估、制定康复方案、康复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持。采用多功能康复训练系统,让康复教师更准确的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准评估口部运动功能,判断口部运动异常的类型,分析导致运动异常的原因。言语矫治设备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可以激发言语产生的声控卡通游戏,为言语的呼吸、发声、共鸣功能异常的矫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康复云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一对一”的远程指导,专家在线指导康复训练,并推荐相应的在线康复设备为其生成处方作业,无缝衔接专业训练与家庭康复。康复云平台实现了专家远程评估、指导,提高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媒体康复系统的精准评估,多方面的实时发声训练,康复云的远程指导,使学生的语言康复自然、有趣,同时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FM系统促进融合教育,开启康复新时代

峰力FM无线调频康复系统的引入,有助于听障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语句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助听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二十世纪初,最先进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无法清晰地将言语信号从背景噪声中分辨出来。佩戴人工耳蜗的听障学生要想达到和听力正常一样者的言语识别率,需要增加10dB以上的信噪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为70%的班级配备了FM无线调频语训系统,该系统使用过程中会自动监测周围环境噪声级别,并自动调整言语信号声级别,麦克风模式和收集声音的距离等,实时保证最佳信噪比,提供最佳言语清晰度。自从使用了FM系统,老师们不再需要刻意的高声反复的教学,即使是课件中的音频资源,学生们也可以听很清晰,这样更有助于听障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语句结构。借助络小麦,同学之间还可以像健听学声一样开展课堂讨论了。FM系统相当于直接把声音送进学生的耳朵里,大大增加了孩子识别语言、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更愿意去听、去写、去说。部分学生可以和常人交流,实现了融合教育的初衷。

(四)打开送教上门远程教学新视角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是针对有重度残疾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的学生进行的上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力信息技术,为残障学生提供远程教学。不失为送教上门的一种补充方式。既节省教师路途奔波的时间,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我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了直播课堂教学内容、微课视频、语音通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的体验,建立了自主的思维方式,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更多的无法到校的学生提供了“私人订制”课程,使他们得到了更专业的教育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为送教上门工作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

1. 开设创客课程

为充分激活听障学生的潜能与创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学校于2014年10月建立了创客教室,开设了创客课程。陆续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遥控车等课程。经过四年的学习与实践,孩子们在获得课外知识的同时,在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意识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目前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创客小组,共有20人次分别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省级智能机器人竞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奖。听障学生还参加海峡两岸、省市举办的智能机器人大赛,在机器人擂台赛、飞碟杯、机器人折返跑、无动力飞机、无人机技能挑战赛等项目比赛中,同普通中小学学生同台竞技,取得冠军、季军、亚军及二、三等奖的好成绩。3D也是学生喜爱的科技活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打印,利用3D打印出的作品,又可以成为视障学生的教具,实现双赢。比如打印出的索菲亚教堂,让视障学生触摸作品,感受索菲亚教堂的外形特点。

2.编写数字化教材

在多年视障学校低中年级古诗文教学中发现,低中年级的视障儿童,由于阅读经验少,对盲文文言及古诗文的理解有限,致使他们在阅读理解古诗文的时候,经常发生同音异意,或者阅读产生歧义的现象。视障儿童无法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意境,不能正确的吟诵诗文,不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在语文的学习上是有欠缺的。为了弥补视障儿童学习古诗文的欠缺,最大可能性的感受传统文化带给儿童的美好,我们学校在古诗文校本教材中引入了“二维码”技术,制作成了由“数字媒体+传统纸质+盲文文字”相结合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学生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可以触摸盲文文字学习,也可以扫描页面中突出的二维码,观看或收听到相关的古诗文知识及名家诵读,有效的纠正了盲文文字对古诗文翻译“误差大,难理解”的缺陷。学生不仅可以反复学习,促进了学习的自主性,更是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及效率。这套“会说话的古诗文”,突破了一般纸质盲文教材的“默默无闻”和“艰涩难懂”,满足了特殊儿童多元化和个性化阅读需求,更是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已形成

1.形成“师生双成长”命运共同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本上促使了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师生形成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培养能力的命运共同体。三年来年来,我校形成了一支大胆探索、勤于钻研、善于总结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我校有103名教师在各级相关内容的教学大赛中获奖。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示与交流活动中25人获奖,9人在“一师一课”活动中分获省市级优质课。四人获全国NOC教学实践评优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17年有两名教师在 “第15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019年,我校听障学生烘焙专业“共享幸福”团队在老师带领下运用网络营销的创业计划方案在首次参加全市中高等院校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与普通职业院校一同参赛,便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2.提供了特教领域的教育信息化有效模式

2016年学校承办了黑龙江省中部区域教研“互联网+”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会议首次利用网络平台全程现场直播,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把“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展示给全省的特教工作者。国内省内有3958人参与了观看,254人进行了互动。2018年承办了全国听障年会,再一次利用网络平台面全程直播,有150多所学校,400人观看了大会实况。我校的三节精彩的展示课和文艺演出点击量上升、成为亮点。在2018年《黑龙江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活动中四位老师运用多媒体、网络、电子书包等辅助手段,分别做了示范课教学展示。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互联网+”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成为黑龙江省特教学校的引领者。

3.信息化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

“二维码”解决了视障学生阅读难的问题,老师们的创举助推了学生的快乐阅读,学生们阅读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有6名学生荣获得全国优秀小读者称号,两名同学在全国语文朗读大赛喜获特等奖。

听障学生玩创客,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而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仅玩得好,而且玩出名堂了。多次与普校学生同台竞技,展示了学生残而不废,自立自强的时代风貌。

4.课题实施得到推广,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将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相结合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形成了自主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荣获了2018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中国教技会在广州举办的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研讨上做了现场交流,2016年在省区域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2017在烟台举办研讨会和武汉举办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上都进行了新技术方面的交流。通过课题研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遵照新课程的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下一步打算

1. 实现网络环境下特教资源共享与支持

进一步做好信息化扩展特殊教育的基础功能,为全省、全国的学生提供资源、教学模式等支持。

2.提升学生网络安全能力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同时网络信息又充满复杂性,甚至泥沙俱下,学生在借助网络浏览资讯,查找资料,又通常会接触一些黄色暴力信息,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力和判断力。尤其是残疾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如何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健康成长也是重要的问题。

3.努力创建智慧校园,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019年,哈尔滨市争创全国无障碍城市,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借助此东风,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逐步打造智慧校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还孩子一个精彩的课堂,点亮每一个孩子的精彩人生。

专家点评: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近几年来飞速发展,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软硬件的建设上都堪称省内一流特教学校。于2016年承办了黑龙江省中部区域教研“互联网+”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把学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展示给全省的特教工作者,应该说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2018年的听障年会再一次刷新了历史,成为国内的名校。在丁校长的支持下,教学也相继取得了累累硕果。近两年来有25名老师在国家级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大赛中获得殊荣。20018年课题成果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成为全国“十三五”信息技术课题的实验学校。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在国内特殊教育界已崭露头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