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郴州市第六中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 介:学校借助“互联网+教育”,与托克逊县第一中学、汝城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等这些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学校,构建“1+N网络联校”,致力于教育精准扶贫,推动民族教育向 “公平而有质量”的方向发展。
内容导图
2018年5月6日,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郴州市第六中学、新疆托克逊县一中、汝城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之间的片段教学研讨活动《物理·浮力产生的原因》正在网络同步开展,郴州市第六中学校长夏立新正在向中央电教馆领导和中央媒体记者等来宾介绍网络联校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情况。
来宾们对着屏幕兴致勃勃地讨论,脸上洋溢着赞许的神情,纷纷为郴州市六中这种跨越千山万水、助力民族教育发展的精神点赞的同时,他们也想深入了解这种通过信息技术的新颖方式,跨越千里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情缘”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帮扶情怀 源远流长
“情缘”要从20多年前说起。
上世纪90年代末,湖南郴州开始对口援助全国贫困县托克逊,一批批郴州教育工作者跋山涉水,远赴边疆,为托克逊人民送去更多优质教育,至今已连续派出8批次共90余人次。现任郴州市六中校长的夏立新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为郴州教育工作者的代表曾赴疆工作三年。一日援疆,终生援疆。他有着浓厚的新疆情结,在这期间,太多美好的人和事让他的援疆之旅充满了温馨的感动。回到湖南后,他一直牵挂新疆勤劳、朴实、善良的维吾尔族朋友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总想为新疆教育再做点什么。再赴新疆?作为一校之长,不太可能;派老师援疆?化解大班额,本校教师已是短缺,六中派往区内薄弱学校的教师同样有限,多派人去也不实际,那怎么办呢?
另一方面,早在1995年,郴州市六中就开始了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教育扶贫活动。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半床被子”的诞生地,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是一座典型的山区民族学校。两校二十三年来自觉的、持久的“手拉手活动”,创造了郴州市帮扶农村薄弱民族学校工作的奇迹。在不间断的帮扶中,六中人深知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他们极度渴望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以及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每次送课后,朴素的孩子一个个涌到大家面前,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六中老师的指导。曾经有一个瑶族孩子因为送教活动没有轮到他所在班级而沮丧,说出了 “要是学校的所有同学都能听到六中老师的课就好了”,这一句朴素的话语触动了夏立新校长和每一位送教老师的心。郴州距汝城三小时车程,单靠每年一两次的送教能解决孩子们的需求?
作为郴州市初中教育的龙头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县区学校来郴州市六中参观学习,其中就包括郴州市汝城井坡学校、桂东沤江学校、桂东寨前中学等许多偏远地区的学校。他们也极其渴望渴望郴州市六中的优质资源。
怎样在现在条件下解决偏远地区学校最缺的优质教师问题,成为六中人深思的问题。
热爱教育事业的六中人,把教育扶贫作为自己的责任,作为山区的孩子也应该平等地获得教育优势资源。他们深感自己责任之重,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郴州市第六中学应该有的情怀,因为这所有着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等十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的“湖湘名校”,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投入与关爱,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教育理念、师资配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积聚了更多的资源优势。六中人更主动更积极地回馈社会、回馈人民,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帮扶路径 日新月异
“如何更经常,更全面地帮助新疆和山区学校?”“如何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整合并推广,实现共建共享?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薄弱学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软实力”?如何让孩子们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共享教育公平?”等问题摆在六中人面前亟待解决。六中人立足实际,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着以教育信息化帮扶促发展的新路子:借助“互联网+教育”,变“1+1”帮扶模式为“1+N”网络联校的新模式。在这一举措下,六中人对于民族地区的帮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帮扶地域不断扩展——郴州市汝城井坡学校、桂东沤江学校、桂东寨前中学、嘉禾车头中学、郴州市十九中、郴州菁华园学校等等,都是六中结对帮扶学校。
帮扶距离不断延伸——2017年6月,郴州市第六中学与托克逊县第一中学签订《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共建协议书》。
帮扶形式不断升级——由最初的“送课、送物”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交流”,再到如今的“1+N”网络联校模式。
“1+N”网络联校示意图
帮扶路子有了,真正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帮扶促发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首先面临的就是网络硬件设施的改造提质,六中的硬件设施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新疆托克逊县一中和汝城岭秀学校等帮扶学校缺少同步视频设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夏立新校长四处奔走,亲自向各个上级行政部门介绍自己教育信息化帮扶促发展的构想,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上级行政部门十分支持六中的教育扶贫工作,郴州市六中共投入近二十万元为新疆托克逊县一中等学校新添了直录播互动终端、音频处理器、互动电视和观摩电视、高清跟踪摄像头和全景摄像头等,以满足同步视频的需要。并且为汝城县井坡学校、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等争取了新建录播教室项目。
网络联校教室
有了信息化设备,更需要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要做好帮扶工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很关键。六中人深知“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会被淘汰”。六中人在教育信息化上已经走在前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有多位省、市级授课专家;教师个人空间、智慧课堂、乐教乐学、豆豆数学等项目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师生欢迎。为将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分校,六中人对分校教师以应用驱动为导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首先是学校内部有云端上的培训。六中教师在异地授课、同步教研中,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如何实现高效课,如“智慧课堂”中,教师快速完成课堂测验自动判卷和知识薄弱点分析,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实现老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豆豆数学”,还能实现自动批阅主观题,连数学符号的运用错误都能一一指出;“口语100”,学生每天交“口语”作业,系统自动识别发音错误,并提示纠错……这些都让老师们心动,并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潮。
接着是教师有走下云端的培训。六中教师走下云端,到各网络联校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开展多轮面对面的传授,现场演示“豆豆数学”、“乐教乐学”等应用,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经验。如2017年10月,六中承办了市级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赴汝城井坡学校送教到校培训项目,来自汝城井坡学校、大坪镇中学、泉水中学、思源学校、汝城六中、汝城七中六所学校的1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期间,六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经验传授,特别是有针对性借用QQ影音、美篇、微信小程序等软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深受欢迎。
这样各网络联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相应提高。
万事俱备!六中开始了大胆地尝试,各联校间开始尝试远程观摩、同步教研,结果令六中人兴奋不已,各个联校都正常而清晰地收看网络平台上的直录播视频!学校每年设立教学对外开放周,敞开校门迎接前来观摩交流的八方来客。2017年11月的开放周,六中推出了由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骨干培训团队成员、教研组长、学科教学比武获得者担纲主讲的36堂展示课和5堂微讲座,以及七年级所有的校本课程课堂。学校将在录直播教室开放的课堂全部在网络上予以现场直播,让没能现场听课的分校教师也能同步收看。学校还在网络平台上播放每年的教学开放周、青研会等活动实况。
夏校长向各联校承诺:“凡是在六中直录播室录制的课,通过IP地址和远程发送,全部开放给网络联校各分校”。这时六中人可以响亮地向新疆托克逊县一中宣告“我们能经常把六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传送给边疆”;响亮地告诉岭秀中学的瑶族学生“每个人都有进入六中教师课堂的机会”,响亮地告诉山区各帮扶学校的老师“我会经常把六中教育教学资源向你们推送”;更可以响亮地告诉自己“我不负扶贫的使命,不负教育的初心!”
两地同上一堂音乐课
然而,六中人并没有停住自己的脚步,在夏校长的带领下,六中人进一步思考与网络联校间更深入跟有效的帮扶活动。新设的进一步的活动接踵而来,如六中与网络联校间,定期、分学科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并在网络上同步直播;六中与网络联校间通过网络结对,进行了学科与学科、教师与教师的点对点结对帮扶。六中人不断探索,勇于担当,在国家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指引下,通过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
帮扶效应 共赢共进
网络联校帮扶工作的实际成效一直牵动着六中人的心。为了提高“1+N”网络联校帮扶工作的实际成效,学校多次询问各联校的接收和使用的情况,甚至亲自派专业人员到网络联校考察。在汝城县岭秀学校考察网络联校使用情况时,夏立新校长亲自参加了一次网络联校同课异构活动,两个学校的语文组的老师远隔几百里交流比拼。现场有很多老师将夏校长围住,有老师告诉他,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可与六中的老师同场PK,他们觉得很过瘾!还有的老师说起原来录课需要去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现在能在她们这样的山区学校能有这样的录播条件,令人难以想象!还有老师讲起自己和六中的一大差距就是上课很少使用信息软件,这会成为她努力的方向…… 活动结束后,岭秀中学的朱校长十分感激地称六中是岭秀的大恩人,并欣喜地告诉大家,现在岭秀中学的教学质量日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声誉步步攀升,教研教改成效显著,先后有2人在湖南省教学比武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7人在郴州市教学比武中获奖;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在近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会考成绩7A比率、人平总分均由原来的全县倒数第一跃居全县前列;办学水平不断进步,学校成功创建为郴州市合格学校、养成教育示范校、实验室标准化学校。
一年来的结对帮扶让几千公里外的新疆师生受益匪浅。托克逊县一中来六中交流的任新婷老师正是网络帮扶的受益者。她说在托克逊县一中,学生和教师无人不知郴州市六中,许多维吾尔族孩子都听过六中老师们的课,叫得出六中老师的名字!来湖南交流前,她班上的一个维族女孩要她向教数学的甘慧敏老师问好,任老师还拿出她拍下的维族女孩写下的上网络课堂体会,其中有几句话令人最为欣慰,“慧敏老师教会了我方法,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注重方法。”“虽然这次网络课堂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但它是一次我与多个学校的学子共同学习的特殊经历,装饰着我五彩的人生。”她还介绍了新疆托克逊县一中的变化,如今的托克逊县一中,借助教育信息化的“慧眼”,学到了六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优异的课堂风采,见识到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高效课堂,老师们掀起了一股学经验、学技术、用技术的高潮。
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教学相长”,六中人在帮扶别人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老师们在 “1+N”网络联校教研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物理王军华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参加网络联校活动,感觉自己就像参加了一次教学比武,在备课磨课中不断总结、反思、学习的过程,不断的学习和吸收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将信息化时代的红利运用于课堂,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效率,也提高了自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六中的学生们也十分乐意参加网络同步课堂,有学生知道这样的课堂是为了帮扶薄弱学校的孩子们学习,课前预习充分,上课格外认真,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1+N”网络联校帮扶中,六中只是引领者,使各分校共同快速地成长才是最终目的。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六中人不满足,下一步他们计划把这项工作做大做充实,敢想敢做的六中人愿意更多的学校加入网络联校大家庭,并把与网络联校的交流帮扶更加细致化。“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深知探索以教育信息化帮扶促发展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还需要六中人用更加诚恳扎实的精神,默默不懈地奋斗,与兄弟网络联校一起走向更为辉煌的教育新天地。
在援助别人的提升了自己,在促进他人时发展了自己,在携手中共赢共进。乘着国家“互联网+教育”的快车,郴州市六中对于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必将更加深入推进。教育精准帮扶,六中人永远在路上!
专家点评:
十九大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郴州市第六中学始终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做有温度的扶贫、有质量的帮扶。23的帮扶,23年的坚守,23年的担当,情怀难得,精神可嘉。
他们的教育扶贫从民族地区、薄弱地区学校最需要的教师培训入手,借助“互联网+教育”,与托克逊县第一中学、汝城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等这些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学校,构建“1+N网络联校”,致力于教育精准扶贫,推动民族教育向 “公平而有质量”的方向发展。通过提质改造网络硬件设施,满足联校教学教研实践;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远程观摩、同步教研、网络结对等措施,提升网络联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扶贫从实地帮扶到网络结对,技术提升、力度增强;从单一结对到N校联动,辐射渐广,效益更大。
赠予才能获取,合作才能共赢。民族地区、薄弱地区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互动中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在锤炼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帮扶中不断提升,边疆和薄弱地区学子对美好教育的愿望不断得到满足;郴州市第六中学在赠予中获取,在帮扶中得益,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案例值得推介,这一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