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教学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单位名称: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初级实验中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漯河市郾城初级实验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县区级普通中学。学校秉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将“移动终端、智能卡、云平台”等组合应用,打造了“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 教学育人新生态。

内容导图

image001.jpg

漯河市郾城初级实验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县区级普通中学。学校秉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将“移动终端、智能卡、云平台”等组合应用,打造了“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 教学育人新生态。

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连续十多年居全市前茅的情况下,学校主动求变,于 2015 年开始“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期改变靠拼时间、拼刷题出成绩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适应学习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落实“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启提质育人的新阶段。

一、试点先行,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全覆盖、常态化

尊重学生、家长的意愿,试点先行,应需发展,逐步实现信息化 学习的全覆盖,信息化教学的常态用。

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来自农村和城区的学生比例大致 为 5:5,寄宿生与走读生各占一半。

开展信息化融合教学试点,学校搭建基础网络环境,学生以 BYOD 的方式参与。完全尊重学生及家长的自愿选择,不附加任何条件,不 设参加人数指标,报多少学生开多少班,平行分班,班额与传统班一 致。2015年报名210人,按当时的统一班额,依据报名先后次序确定158名学生,开设2个试点班(当时叫双课堂实验班);2016 年报名440名学生,编成5个班;2017年640人8个班;2018年512人8个班。17、18 年双课堂班占到全年级的一半。2018 年 9 月,学校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引入了智能卡这种信息化系统,免费为非双课堂班学生配发智能卡。智能卡是一种可以在使用 中自动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便捷地采集学生的 校园各种行为表现数据、活动轨迹数据、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数据 及表现数据,并自动进行统计分析的信息化系统。当前智能卡在课堂 上得到初步应用,可以实现课堂学情(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学习参与 度等)的即时掌握。至此学校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全覆盖。

通过 3 年多的探索,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初步建立;对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案);适应信息化教学变革的新的制度、流程、机制基本建立,能基本支撑信息化教 学的全面开展。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学科达到 70左右,信息化教学的课时也占到该学科课时的 80 左右,基本实现常态化。

二、“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教学育人模式

改变“填鸭式课堂、机械式训练”的教育,走德为先、学有成、育有范、扬个性的新路,是我们探索“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教 学育人模式的初衷。

(一)模式的形成过程

学校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双课堂教学成效已经显现,先学后教 的教学理念在教师中得到全面贯彻,平板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全面应用。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语文“三阶段八环节”、数学“两段八环节” 、道德与法制“三环六步”等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尝试通过专题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难题,积累了丰富的专题成果,搬掉了信息化与教育教 学融合过程中的拦路石。

image003.jpg

这些教学模式和专题成果看似不同,其实内在联系紧密。根据学校“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和“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结合解决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在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的指导下,学校信息化中心教研组进一步梳理提炼,将双课堂实践总结为:“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教学育人模式。

该模式对翻转课堂如何应用平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 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设计。梳理、分析了 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小组合作和个人学 习的行为和任务,以及平板在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归纳、概括了“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教学育人模式。如图所示:

image004.gif

(二)模式的运用与机制

1. 教学育人落实“双主”理念深融合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提出“主导主体”教学理念,核心内涵是既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习困难的帮扶者、学生良好情趣的培育者等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体验者的主体作用;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这一理念把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为基于平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基于平板的“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教学育人模式中, 无论现实课堂还是虚拟课堂,教师都起到主导的作用。虚拟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任务单、学习支架、检测题,设置学习路径和检测量表,指引学生学习与自我评价。现实课堂中老师对全体学生学习进行组织指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适时参与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激励性评价推动学习进程,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通过点 拨释疑、递进式训练、知识的结构化统整促进深度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虚拟课堂中通过平台自主获取学习资 源,根据个体需要观看微课,完成自学任务,分享自学所获。现实课 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确定小组学习分工,与小组成员 探讨解决独自学习中的疑问,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并就学习 成果进行讨论,通过组内互助、组间分享的方式激励合作学习。

2. 小组合作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

image005.jpg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要高于传统的讲授法。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生学习方法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教师所擅长的讲授法、利用纸媒阅读法、利用多媒体视听演示法、 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并不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实践练习、学以致用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

在翻转课堂中,课堂上原本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课下可以通过平板的资源自主学习到,而现实课堂中便不适合再讲授教学内容;而是应当以组内的研讨、交流、互教的方式让学生深化理解、综合应用知识内容,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在基于平板的“翻转双课堂,小组促成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长处,设置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任务 探究、合作交流、成果汇报等问题解决活动,采用组间竞争、捆绑式 评价的方式加强小组合作的紧密性。这不仅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 掌握,还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和共同进步的集体精神。

image006.jpg

学生独自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独自学习中产生的成果是学生分享的来源,疑问是合作探究的需求,没有成果和疑问,小组合作就没有基础。小组合作的效度取决于合作机制,一是“学习金字塔” 理论,要让学生人人明白教会同伴是最有效的学习,帮助同学是在成就自己;二是班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要想获得好的评价,必须人人都好; 三是每组要推选班级小老师,实行动态竞选。这样,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就会自动兴盛,合作才能自动发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组织方式不仅有效地发掘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还 促进了学生“分工、合作、规则意识、解决分歧、处理矛盾、团队意识”等公民素养的养成。

3. 信息技术支撑知识建构双课堂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虚拟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平板按照老师的学习任务单开展自学,利用老师预设的学习资源(1--N 种,以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偏好的资源)进行自学,通过老师发布的自学检测检验向老师反馈自学成效,自学中发现的一般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学生及小组解决不了的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的制定发布、学习资源的选择推送、 自学检测题目的设置发挥主导作用。虚拟课堂在学生离校期间仍能实施学生自主、教师主导、小组合作的有效学习。

如果把学习比作攻城战役,虚拟课堂解决的是扫除外围障碍的战 斗,在扫除一般障碍的同时发现坚固堡垒;现实课堂是精准突破坚固 堡垒的战斗,是巩固战果、扩大战果的过程。教师在现实课堂上发挥 着“指导、点拨、统整、提升、知识结构化”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双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中,平板电脑(由网络和平台支撑的终

端)承担着学习资源供应、社群信息互动、学情反馈、教师及时干预 的重任,让学生、老师成为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学习共同体,彼 此支援而不控制,可以在达成同一目标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进程和方式方法,为“同堂异步”、“同标异途”的自主学习开辟新局面。

4. 数字资源应用积累适用选为要

在使用平板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把控学生接触到的资源质量,提 高学生的自律意识,避免干扰信息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平板电脑的网 络控制、使用时间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教师都应当严格把关。在实际 教育中,与学生共同建立规则,共同遵守规则,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 识,效果要高于一味的强制要求。

在这一教学育人模式中,教师讲解、批改作业、统计成绩等的简单重复劳动量大幅减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资源筛选、学习设计、 点拨统整、调控学生情绪状态等创造性工作上。把老师传统的经验教学转变为基于数据支撑的精准教学,使教学育人的效度得到提高。

image007.jpg

学校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搜、选、用、优、享、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方针。在网上搜索资源,按自己的学情和多种学习方式的需要筛选资源,拿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在使用中不断筛选优化, 并总结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分享给更多教师,学科组集体教研时对老师们分享的资源进行梳理、统整、纳入学科校本资源库。

在微课助学方面,基础知识讲解类和重难点突破类微课,采取拿来主义;题目讲解类微课鼓励老师自主制作,老师边写边讲即可完成,简单易做。让学生根据个体学情自主选择、自主观看,真正实现个性

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image008.jpg

实践探索告诉我们,信息化教学资源重在“选”,只有“选”才能适合自己的学生,所以不能拘泥于一种资源渠道,也不能拘泥于一 个平台,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资源库能够包打天下。

三、重构生态 成效凸显

(一)转观念、升水平

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学为中心的思想深入人心,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升。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7节,省级优秀论文16篇,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19 节。

(二)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明显提升,随时随地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

(三)教学质量提升

1. 日常成绩领先

开班以来,“双课堂”班平均成绩遥遥领先,基本保持 37-50 的分差。

image009.jpg

2. 中招成绩瞩目

与往年数据相比,第一届双课堂班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人首次 突破 650 人,以后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image010.gif

(四)开放交流、家校共育

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参加双课堂班学习成果汇报会、 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查阅家校平台上孩子的校园行为和学习成效数据,增加家长的参与感,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实现家校共育。

image011.gifimage012.jpg

(五)建立“信息化育学”联盟

我校与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安徽亳州五中、山东枣庄现代实验 学校、信阳羊山中学等 20 余所学校共建“信息化育学”联盟。每学年举办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网络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针对共同遇到问题适时开展研修班、工作坊、沙 龙等活动。

image013.jpg

(六)示范辐射

学校已受邀参加各类活动 37 场次,受众教师千余人次。

2016 年以来,陆续接待省内外 30 余所学校观摩交流。

2017 年,学校受邀参加央馆组织的全国翻转课堂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数学课例展示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2017 年,漯河市电教馆“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成果表彰大会” 上,全面肯定了学校的双课堂教学探索实践,并向全市推广。

2018 年 4 月,作为漯河市典型参加省馆组织的信息化应用成果案例展。

2018 年 9 月,荣获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image015.jpgimage014.jpg

四、三年探索与实践的体会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系统性的变化,涉及到制度更新、 机制重构、管理及教学流程再造等诸多方面。我们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信息化的规划与工作制度、学科教学模式创新、针对伴生问题的专题研究、各类活动平台对老师的专业成长驱动等一系列成果。有些看似与信息化无关,却是保障信息化得以实施的支撑保障措施,很重要。 没有系统性变革,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常态化。

专家点评

image016.jpg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image019.jpg

image020.jpg

image021.jpg

(I@T59KWWZFS)9BNR3HIY1X.p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