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让茶馆式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单位名称: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    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主要立足于段力佩老校长的“茶馆式”教学,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茶馆式”教学的内涵,在服务育人全过程、课程与基础环境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

育才,一所与世纪同行的百年名校,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校长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矢志教改,从“十六字经验”到“茶馆式教学法”,再到“三自育人目标”,使“上海育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吕型伟先生更盛赞其为“中学教育的立范之校”。20世纪80年代,段力佩校长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法”,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前瞻性地开启了教与学的革命。在“茶馆式教学法”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其核心要义在于变“授”为“学”,追求教学民主,旨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案例即以此为起点,因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茶馆式教学”的新路径,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将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升到新的高度。

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茶馆式教学法”推行之初,极大地释放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演绎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学生大胆质疑教材,致信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但时过境迁,时代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整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应对新的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第一,“有领导的”日渐式微,育人价值有待强化。在以往的实践中,“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法”,是“术”,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有领导的”,即“道”的秉持。道术结合才是育人正道。

第二,“读议练讲”有局限性,内涵亟需与时俱进。上世纪80年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与今日迥异,“读议练讲”的场所、资源、条件都比较局限,学习的多样性、个性化程度不够。因此,“茶馆式教学”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

第三,“以学为本”需要支持,育人体系尚待完善。传统的“茶馆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阶段,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将打破时空,联结彼此,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以学为本”需要得到更有力、更体系化的支持。

二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理念与规划

     1. 规划制度

学校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和办学实际,确定了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即:《智慧学习环境下段力佩茶馆式教学新探索》。

学校根据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组建了四个团队,分别是决策团队、专业指导团队、学科教学设计团队和行动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行动研究为核心方法——即以实践的行为改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历了“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识”的改进路径,其中培训、实践、交流贯穿全过程。

学校教师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师生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体现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

2. 队伍建设

学校健全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常态机制,引导教师和学生依托网络空间和开放教育资源开展教与学活动。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使用近30种信息技术,每学年制作约50个视频,开发约300个课例,开设约80节校区市级公开课,大力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同时,学校也经常组织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活动,鼓励教师建立跨校际的网络研修共同体,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

3.评价激励

学校有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本教育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创新和设施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将其作为“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

同时,学校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的责任制,并能分解到部门,有专人负责,纳入年度考核中,比如:学校未来教室有专员负责;学校校园网及微信平台有专人负责等。

 (二)成效与示范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紧紧聚焦“器识为魂”,指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学习资源,营设学习情境,组织“读议练讲,学习为本”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开展有价值、有效能的学习活动。学校实践探索的重点在于通过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流程,促进环境、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1. 整体发展

(1)聚焦更中国的育人方略

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器识为魂,技术为翼”,培养具有中国魂魄的现代文明人。在此,“器识”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引,更是技术应用的指南,课堂育人的魂魄。譬如在stallarium、garageband、Hiteach-hilearning等软件的支持下,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在“读议练讲”中开展深度学习,有效提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质量。又如在投票器、问卷星、classdojo、校朋等工具的支持下,尝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就进行评价,尤其是对生生合作的过程予以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养成,不断提升“德智交融,学科育人“的综合效应。

(2)探寻更先进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其关键突破点在于探寻更现代、更科学的教学方式,用技术重新定义“茶馆式教学”,即内涵更丰富、手段更多样、效果更显著的“读议练讲”:多样化的读、高品质的议,个性化的练,对话式的讲,让茶馆式教学更加精细地适应人的身心特点与能力要求,从而促进人的适性发展。

①读,在广泛之中见细微,读得更广泛更细微。“读”,起初主要是指读教科书,在课堂上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读”是读教材、读经典、读图片视频等各类屏显资料,也可以是读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比如:科学学习过程中,3D投影设备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读”到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美术卷轴画的赏读过程中,思维可视化教室的多屏功能让学生仿佛走进了美术馆,如临其境,读得更加精细到位;语言文学与社会科学学习中,学生运用技术设备读取生活、发现生活、读懂生活。

②议,在高效之中扬个性,议得更高效更个性。在信息化背景下,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议”的内容、“议”的过程、“议”的方式、“议”的成果以及对“议”的反思等,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议”的个性化与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思维可视化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智能性、互动性很强的学习空间,在此学生可以借助一系列工具,实现虚拟小组的互动学习,大大拓展了“议”的时间、空间、方式与过程等。

③练,在精练之中求深广,练得更精练更深广。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练”的时机更科学了,“练”的内容更精练了,“练”的形式更多样了,包括做习题、写报告、做实验、演讲、辩论等。同时,“练”的过程更可控了,“练”的反馈更及时更精准了,不断提升学习的品质。比如运用数码笔,实时记录学生答题过程,精准反馈,有效指导;依托芝士网,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推送习题,开展精确学习;利用虚拟实验室,成功体验各类无法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④讲,在表述之中成体系,讲得更完整更成体系。在信息化背景下,“讲”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是教师的“讲”,而是变得更完整更科学,它不仅是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形象化、图式化呈现,也是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进行适时点拨与系统梳理,更是学生对自身学习品质的回顾、反思与深化。比如,学生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借助技术设备回看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经历,从而深化学习成果。

(3)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支持

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其主要生长点在于聚焦“以学为本”,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过程性支持,从课前引导、课中指导和课后学习三个角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指导,让学习科学地开展,真实地发生。

①课前引导,更具方向性。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源从传统的文字、图片,拓宽至配有学习单的视频资源,使学生的课前学习更具有方向性。目前,学校有“微课程学习中心”,“育才初中数学园地”等多个微视频学习互动平台,具备覆盖全学科的学习资源。

②课中指导,更具精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更形象更真实更精确地呈现知识,表达观点,初步实现了“把想象真实化”“把文学可视化”“把抽象形象化”“把生活艺术性化”,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比如:语文学科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可视化;数学学科中抽象的几何概念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实现形象化;思维可视化教室能通过信息技术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整体架构学习内容;多屏功能也能更有效地通过问题链、图片链等,不断启发学生思维;数码笔可以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以便及时、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③课后学习,更有层次性。学生的课后学习可以借助多种平台,比如:芝士网、晓黑板、leransite、天才30分等平台,完成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学习活动,让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满足发展的需求,这不仅提升了教育的效能,更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4)创设更宽广的成长时空

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其重要保障在于运用技术联结彼此,融合你我,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学”不仅在课堂上展开,同时还打破了时空的边界,实现了与其他场域、行业、领域资源的跨界融合,甚至跨越种族、语言、文化的差异,为学生更加灵活、开放、全面的成长,提供了系统化的支持。比如,各类信息技术平台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形色”软件将生命科学学习带出教室,走向社会;各类虚拟实验室让实验更加灵活开放;各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也让育人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综合育人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日益提高。

2. 质量提升

所有教师都能常态化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促进课堂深度变革,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信息化背景下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新路径》荣获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的相关成果不断涌现:2016年上海市初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二等奖2人、2017年上海市初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人;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三等奖1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论文大赛二等3人三等奖4人等。同时,近三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普通高中录取率平均达到93%以上,远远超过市普通高中录取率50%。

项 目

2017年

2017年说明

2018年

2018年说明

2019年

2019年说明

上海市零志愿达线率

45人占31.25%

零志愿分数线

573

57人占37%

零志愿分数线

568

65人占35%

零志愿分数线562

普高

85.40%

普高477

94%

普高446

92.00%

普高450

3.示范辐射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以“器识为魂,技术为翼”,进一步赋予“茶馆式教学”新的内涵,实现了多样化的读,高品质的议,个性化的练,对话式的讲,让段力佩“茶馆式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重新成为区域教育的重要生长点,也有效带动了更多学校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来。

课题成果作为2015年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主题报告,并展示了多节优质课。学校相关经验向广东顺德、陕西大荔、云南、贵州等多个地区教育局、学校进行辐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特色与创新

学校信息化能够支撑学校特色发展,在服务育人全过程、课程与基础环境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具有引领作用。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主要立足于段力佩老校长的“茶馆式”教学,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茶馆式”教学的内涵。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主要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应用强化了育人价值。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更应该强调育人。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削弱育人,而是强化育人,服务于育人。

(2)信息技术应用突出了效果导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大范围的教育精准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这就为进一步大面积提升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不能为用而用,要用出实际效果。

(3)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了反思性学习。脑科学研究表明,回想、梳理、反思能有效提升学习效能,而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为重点,要教会学生思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