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让教育更智慧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
-
-
图1:内容导图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始建于1989年,位临美丽的唐徕渠畔,两个校区,42个教学班,105位教师,是在银川市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优质学校,是老百姓信赖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棒·棒·唐”,源于人们喜欢的、带给美好感受的那个甜甜蜜蜜的“棒棒糖”。棒棒的唐徕回民小学!棒棒的唐徕小孩!这是对唐徕回民小学育人质量的认可,是对唐徕回民小学办学品质的肯定。
图2: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棒·棒·唐”
“棒·棒·唐”实施“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文化育人策略,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坚持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阳光、自信、有尊严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棒·棒·唐”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在AI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正在做着改变,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学的需求,借力信息化示范校的建设,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学习资源,以学定教,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促进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在校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
“棒·棒·唐”认真贯彻“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方针”[lwd1] 的思路,在突出学科文化、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牢牢把握“以学定教”,通过“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让教育教学更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教学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是与“棒·棒·唐”最美的遇见,在变与不变中“棒·棒·唐”寻找不断成长力量,所有的改变,就是为了坚持心中的不变,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一、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成为自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翻转课堂让学生的协同学习达成默契。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一)微视频制作让自主学习落地
在唐小,老师的微课制作从最初的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副耳机的简易微课制作,到借助信息化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微课程制作系统, 通过“实时虚拟抠像、实时现场虚拟合成、非线性编辑[l2] 、操作简便”等专业微课制作系统,让老师可以自编、自导、自演制作微课,不仅大大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效率,而且实现学校所有学科微课应用全覆盖。
教师的微课视频,直接上传到微课平台,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图3: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在理解问题上的障碍,如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对运用假设法解题不是能真正理解,特别是在理解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少了10只脚,就是错误地将5只兔看成了鸡;同样对于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多了6只脚,就是错误地将3只鸡看成了兔。学生在理解有困难,教师通过借助微课,在学生自学还不能达到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反复的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去听、去想、去理解、去消化,进而达到理解。教师通过微视频的学习难点的帮扶,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以学定教,为课堂做好了有针对性教学的铺垫。
在教师影响下,学生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者疑难点的突破,做成微课分享到班级微信群,由一人学变成人人学、家家学,由一种方法拓展到多种方法。唤醒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时,老师选取了班级里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拍摄自己测量喜欢的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与直径比值的小视频,整理成微课,发到班级群里,让同学们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去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教师的讲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学习是主动的。
(二)翻转课堂让协同学习更有效
纵观一堂40分钟的课上,如何让每一个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分享,协同学习,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翻转课堂,借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就可以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如:数学学科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提前推送录制的教学视频与学习任务单,并要求有能力的学生运用手机拍摄小视频,制作个人学习心得的小微课,学生把对问题的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简单的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中,激发同学的讨论;同时,在家长督促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以学生发布内容为蓝本,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探究的讨论主题,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协同学习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成默契。教师实现了个性化的指导,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图4:数学学科利用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三)项目学习让创新思维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创造、创新的各种技能,感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年级《探究儿童运动鞋》项目学习则通过项目的参与、合作与实践,让孩子们知道了儿童足部发育的特点;怎样更好地保护儿童足部免受伤害;儿童运动鞋的设计理念;儿童运动鞋的材料(鞋面、鞋底)特点、作用等课本以外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还探究到数学、科学、美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参与项目的学生能根据前期产生的问题开展项目探究,共同协商后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协调互助,知识共享,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为后阶段的问题探究做好铺垫。
图5: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主题项目
四年级“我心中儿童房”主题项目学习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与要求,提出小组目标;充分收集资料,组织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项目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出质疑,商讨出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项目学习中学生每从事一个活动都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于是大家就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最初制定的方案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在设计儿童房的布局时,孩子们针对学习、休息、游戏这三大区域讨论设计出问卷调查。然后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络平台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到了6-12岁儿童对心中的儿童房的聚焦点在学习区的书桌椅和休息区的床。小组分析后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了6-12岁儿童心中的儿童房设计内容。
我们开展主题项目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索,就是通过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任务展开,使学习研究有内驱动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问题分享”“问题深化”展开探究实践学习“开始”、“链接”与“持续”的教学设计。从而学习、掌握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改变学生参与方式,让课堂更具有智慧
智慧课堂创造智能化的环境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第一篇《七律•长征》,在当今丰衣足食的年代里,学生凭空无法想象和理解“长征”的困难重重。技术穿越了时空。课前老师们分工合作,推出“长征”主题资源包:长征的影视作品,长征的文章和书单,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的八集纪录片,这些资料都在课前一周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PAD等自主学习。
课中,学生们学习的高潮表现在渴望对毛泽东其他诗词的更多了解,这首《七律•长征》俨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利用智慧课堂人手一机的优势,《忆秦娥•娄山关》、《咏蛙》、《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学生各尽所需,领略自然风光,走进领袖的精神世界,感受伟人风采。
课后,学生们的阅读分享展示更是精彩纷呈,这更缘于智慧课堂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实现评价反馈即时、交流互动立体、资源推送智能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学习与个性指导。
在智慧课堂中充分运用学习素材共享平台,为教学中个性学习与个性指导服务。教学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课前语音朗读的纠错功能为学生的预习效果把脉。课上,大量的配套图片的资料让孩子了解恐龙的生命轨迹,帮助孩子以形象的画面记忆文字,课后有补充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多篇推送,达成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视角,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自学与合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拍照上传(作业单、思维导图,整合作业),多位学生的小练笔同时呈现屏幕上,这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学习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让合作学习更有价值。
图6: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三、改变资源传播方式,让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借力技术应用平台的支撑,在本校与分校实现了校本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共享、电子书库资源共享,借助信息技术,让农村孩子实现了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公平的教育。
(一)校本教材共享
校本教材《光阴的画卷》、《一树花开》等,总校与分校的孩子们每天早午读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借助媒体音视频资源创设的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诵读,分享万物生长的生命奇迹,让孩子们走进中华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植根于每位学生心中。
图7: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校本教材《光阴的画卷》
(二)教学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技术,农村孩子实现了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公平的教育,所有学科教师备课上课资源共享,年段阅读篇目资源包共享,微课资源共享,两个校区老师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从自主学习到协同学习,专业技能得到了整体提升。
(三)电子书库资源共享
阅览室里孩子们人手一机的平板电脑中有“棒•棒•唐”电子书库,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与校本教材内容配套的阅读资源,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菜单的电子书目,方便孩子们查找知识和浏览电子书库。《光阴的画卷》校本课程绘本研发团队,会定期将不同节气的绘本作品通过云端传到分校电子书库中,分享在学校阅览室平板电脑中,方便孩子阅览,让“棒•棒•唐”电子书库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百科全书。
图8:学生在学校阅览室平板电脑中查找知识、浏览电子书库
四、改变学校的教研方式,让教师专业成长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善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的有效应用,更好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助力。
唐小以香水百合导师服务团队的“香水百合教研吧”、“香水百合教师”博客、“幸福唐小”QQ群、以及宁夏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唐小校园网站为平台,分学科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坚持全员上传资源、发表博文、回帖、评论、研讨,养成随时聊教研,随笔记录心得的习惯。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管理措施:
图9:宁夏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唐小校园网站、学校QQ群
(一)建立并完善唐徕回民小学校园网站,使校园网能够成为服务教师,指导教学,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校本教研的园地。
(二)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分批进行校园网平台运用、后台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技术培训、实操展示。
(三)各学科组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计划,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四)组织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专题讨论、网上评课,网上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评价等活动,上传主题阅读六种课型、数学绘本故事教学资源包,优秀论文、教案、反思、总结、试卷等,建立了学科组专题资源库。
(五)网络教研中,建立骨干教师阵营,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信息技术应用高手,把信息技术应用高手培养成骨干教师,营造唐小人人用技术,技术为每堂课服务的良好局面。
立足一线教学,深知教学是鲜活的、互动的,是关注心灵、关注思维、关注行为,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发展了孩子的潜能,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让生命成长更精彩,使我们的教育更智慧。
专家点评: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版已经来临的时代,什么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呢?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唐徕回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人的智能化,落脚点是教学应用,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深度发生。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制作、泛在学习、网络教研等形式,学校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了灵动的课堂,个性学习的空间,问题情境的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讨论、探究、下结论,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从而打造出了更优质的课堂,促进了更公平的教育。
唐徕回民小学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是富有深度的。他们边思考便创新。他们探索如何将“以学定教”落地,让各学科教师都能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探索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重新构建;探索微视频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中师生的协同学习;探索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探索智慧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学习与个性指导;探索丰富的课程资源的生成和积累;探索打造“棒棒唐”学习空间;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共享学习、城乡共赢,努力实现“以学定教,让教育更智慧”的教学追求。
唐徕回民小学能够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变挑战为机遇,将各种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到学校全过程管理之中,信息技术以服务教学为主,以教学应用为主,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为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更智慧的教”和“更有效的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自己,成为自己,都“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也应教育信息化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lwd1]一是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二是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应用驱动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必须始终把握。 机制创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努力构建。
[l2]虚拟抠像、现场虚拟合成: 虚拟抠像为微课制作的录像创建丰富的主讲者多视度,让课件更吸引观阅人的目光,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吸收。
采用抠像算法,抠像效果清晰细腻,支持国内外多款外置色键器抠像合成处理。使人或物体的边缘更加自然,可有效去除背景上的阴影,无颜色溢出或空间影响,可使老师很好地和虚拟背景结合在一起。
非线性编辑 [l2]:非线性编辑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图1:内容导图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始建于1989年,位临美丽的唐徕渠畔,两个校区,42个教学班,105位教师,是在银川市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优质学校,是老百姓信赖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棒·棒·唐”,源于人们喜欢的、带给美好感受的那个甜甜蜜蜜的“棒棒糖”。棒棒的唐徕回民小学!棒棒的唐徕小孩!这是对唐徕回民小学育人质量的认可,是对唐徕回民小学办学品质的肯定。
图2: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棒·棒·唐”
“棒·棒·唐”实施“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文化育人策略,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坚持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阳光、自信、有尊严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棒·棒·唐”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在AI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正在做着改变,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学的需求,借力信息化示范校的建设,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学习资源,以学定教,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促进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在校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
“棒·棒·唐”认真贯彻“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方针”[lwd1] 的思路,在突出学科文化、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牢牢把握“以学定教”,通过“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让教育教学更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教学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是与“棒·棒·唐”最美的遇见,在变与不变中“棒·棒·唐”寻找不断成长力量,所有的改变,就是为了坚持心中的不变,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一、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成为自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翻转课堂让学生的协同学习达成默契。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一)微视频制作让自主学习落地
在唐小,老师的微课制作从最初的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副耳机的简易微课制作,到借助信息化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微课程制作系统, 通过“实时虚拟抠像、实时现场虚拟合成、非线性编辑[l2] 、操作简便”等专业微课制作系统,让老师可以自编、自导、自演制作微课,不仅大大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效率,而且实现学校所有学科微课应用全覆盖。
教师的微课视频,直接上传到微课平台,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图3: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在理解问题上的障碍,如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对运用假设法解题不是能真正理解,特别是在理解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少了10只脚,就是错误地将5只兔看成了鸡;同样对于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多了6只脚,就是错误地将3只鸡看成了兔。学生在理解有困难,教师通过借助微课,在学生自学还不能达到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反复的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去听、去想、去理解、去消化,进而达到理解。教师通过微视频的学习难点的帮扶,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以学定教,为课堂做好了有针对性教学的铺垫。
在教师影响下,学生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者疑难点的突破,做成微课分享到班级微信群,由一人学变成人人学、家家学,由一种方法拓展到多种方法。唤醒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时,老师选取了班级里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拍摄自己测量喜欢的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与直径比值的小视频,整理成微课,发到班级群里,让同学们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去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教师的讲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学习是主动的。
(二)翻转课堂让协同学习更有效
纵观一堂40分钟的课上,如何让每一个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分享,协同学习,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翻转课堂,借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就可以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如:数学学科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提前推送录制的教学视频与学习任务单,并要求有能力的学生运用手机拍摄小视频,制作个人学习心得的小微课,学生把对问题的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简单的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中,激发同学的讨论;同时,在家长督促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以学生发布内容为蓝本,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探究的讨论主题,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协同学习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成默契。教师实现了个性化的指导,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图4:数学学科利用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三)项目学习让创新思维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创造、创新的各种技能,感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年级《探究儿童运动鞋》项目学习则通过项目的参与、合作与实践,让孩子们知道了儿童足部发育的特点;怎样更好地保护儿童足部免受伤害;儿童运动鞋的设计理念;儿童运动鞋的材料(鞋面、鞋底)特点、作用等课本以外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还探究到数学、科学、美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参与项目的学生能根据前期产生的问题开展项目探究,共同协商后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协调互助,知识共享,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为后阶段的问题探究做好铺垫。
图5: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主题项目
四年级“我心中儿童房”主题项目学习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与要求,提出小组目标;充分收集资料,组织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项目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出质疑,商讨出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项目学习中学生每从事一个活动都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于是大家就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最初制定的方案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在设计儿童房的布局时,孩子们针对学习、休息、游戏这三大区域讨论设计出问卷调查。然后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络平台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到了6-12岁儿童对心中的儿童房的聚焦点在学习区的书桌椅和休息区的床。小组分析后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了6-12岁儿童心中的儿童房设计内容。
我们开展主题项目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索,就是通过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任务展开,使学习研究有内驱动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问题分享”“问题深化”展开探究实践学习“开始”、“链接”与“持续”的教学设计。从而学习、掌握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改变学生参与方式,让课堂更具有智慧
智慧课堂创造智能化的环境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第一篇《七律•长征》,在当今丰衣足食的年代里,学生凭空无法想象和理解“长征”的困难重重。技术穿越了时空。课前老师们分工合作,推出“长征”主题资源包:长征的影视作品,长征的文章和书单,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的八集纪录片,这些资料都在课前一周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PAD等自主学习。
课中,学生们学习的高潮表现在渴望对毛泽东其他诗词的更多了解,这首《七律•长征》俨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利用智慧课堂人手一机的优势,《忆秦娥•娄山关》、《咏蛙》、《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学生各尽所需,领略自然风光,走进领袖的精神世界,感受伟人风采。
课后,学生们的阅读分享展示更是精彩纷呈,这更缘于智慧课堂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实现评价反馈即时、交流互动立体、资源推送智能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学习与个性指导。
在智慧课堂中充分运用学习素材共享平台,为教学中个性学习与个性指导服务。教学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课前语音朗读的纠错功能为学生的预习效果把脉。课上,大量的配套图片的资料让孩子了解恐龙的生命轨迹,帮助孩子以形象的画面记忆文字,课后有补充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多篇推送,达成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视角,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自学与合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拍照上传(作业单、思维导图,整合作业),多位学生的小练笔同时呈现屏幕上,这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学习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让合作学习更有价值。
图6: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三、改变资源传播方式,让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借力技术应用平台的支撑,在本校与分校实现了校本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共享、电子书库资源共享,借助信息技术,让农村孩子实现了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公平的教育。
(一)校本教材共享
校本教材《光阴的画卷》、《一树花开》等,总校与分校的孩子们每天早午读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借助媒体音视频资源创设的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诵读,分享万物生长的生命奇迹,让孩子们走进中华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植根于每位学生心中。
图7: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校本教材《光阴的画卷》
(二)教学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技术,农村孩子实现了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公平的教育,所有学科教师备课上课资源共享,年段阅读篇目资源包共享,微课资源共享,两个校区老师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从自主学习到协同学习,专业技能得到了整体提升。
(三)电子书库资源共享
阅览室里孩子们人手一机的平板电脑中有“棒•棒•唐”电子书库,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与校本教材内容配套的阅读资源,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菜单的电子书目,方便孩子们查找知识和浏览电子书库。《光阴的画卷》校本课程绘本研发团队,会定期将不同节气的绘本作品通过云端传到分校电子书库中,分享在学校阅览室平板电脑中,方便孩子阅览,让“棒•棒•唐”电子书库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百科全书。
图8:学生在学校阅览室平板电脑中查找知识、浏览电子书库
四、改变学校的教研方式,让教师专业成长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善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的有效应用,更好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助力。
唐小以香水百合导师服务团队的“香水百合教研吧”、“香水百合教师”博客、“幸福唐小”QQ群、以及宁夏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唐小校园网站为平台,分学科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坚持全员上传资源、发表博文、回帖、评论、研讨,养成随时聊教研,随笔记录心得的习惯。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管理措施:
图9:宁夏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唐小校园网站、学校QQ群
(一)建立并完善唐徕回民小学校园网站,使校园网能够成为服务教师,指导教学,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校本教研的园地。
(二)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分批进行校园网平台运用、后台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技术培训、实操展示。
(三)各学科组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计划,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四)组织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专题讨论、网上评课,网上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评价等活动,上传主题阅读六种课型、数学绘本故事教学资源包,优秀论文、教案、反思、总结、试卷等,建立了学科组专题资源库。
(五)网络教研中,建立骨干教师阵营,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信息技术应用高手,把信息技术应用高手培养成骨干教师,营造唐小人人用技术,技术为每堂课服务的良好局面。
立足一线教学,深知教学是鲜活的、互动的,是关注心灵、关注思维、关注行为,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发展了孩子的潜能,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让生命成长更精彩,使我们的教育更智慧。
专家点评: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版已经来临的时代,什么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呢?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唐徕回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人的智能化,落脚点是教学应用,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深度发生。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制作、泛在学习、网络教研等形式,学校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了灵动的课堂,个性学习的空间,问题情境的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讨论、探究、下结论,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从而打造出了更优质的课堂,促进了更公平的教育。
唐徕回民小学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是富有深度的。他们边思考便创新。他们探索如何将“以学定教”落地,让各学科教师都能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探索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重新构建;探索微视频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中师生的协同学习;探索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探索智慧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学习与个性指导;探索丰富的课程资源的生成和积累;探索打造“棒棒唐”学习空间;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共享学习、城乡共赢,努力实现“以学定教,让教育更智慧”的教学追求。
唐徕回民小学能够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变挑战为机遇,将各种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到学校全过程管理之中,信息技术以服务教学为主,以教学应用为主,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为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更智慧的教”和“更有效的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自己,成为自己,都“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也应教育信息化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lwd1]一是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二是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应用驱动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必须始终把握。 机制创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努力构建。
[l2]虚拟抠像、现场虚拟合成: 虚拟抠像为微课制作的录像创建丰富的主讲者多视度,让课件更吸引观阅人的目光,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吸收。
采用抠像算法,抠像效果清晰细腻,支持国内外多款外置色键器抠像合成处理。使人或物体的边缘更加自然,可有效去除背景上的阴影,无颜色溢出或空间影响,可使老师很好地和虚拟背景结合在一起。
非线性编辑 [l2]:非线性编辑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