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铸“兰韵”教育 助力“时代”发展
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
-
【内容导图】
【正文叙述】
树人景瑞小学校始建于2009年,是一所由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小区配套全日制公办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景瑞的第一批“垦荒者”面临的只有一座“光秃秃”的校舍,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不足25岁,教学水平整体不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源处于区域于中偏下水平,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学习,缺乏个性;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教学、研修、管理、评价的融合程度不够,无法满足智慧学校建设及发展需要。
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这是景瑞所坚持的信念。近10年来,平凡的景瑞人不甘于平庸,坚守美好初心,以蓊郁兰草为墨,用幽幽溪谷作纸,开拓创新,奋斗属于他们的蜕变故事!当年轻的资本以努力为脊梁,当成长的路上以进取为基石,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是成长!时至今日,一名出身体育的年轻女校长,将由调入教师、职初教师、顶岗实习教师组成的不足30人的“混合部队”演变为“实干之师”,6个教学班287名的“乡村孩子”培育为“智慧学子”,一所“普通小学”建设成为面向未来的“现代小学”,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景瑞之歌。
景瑞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源于学校顺应时代潮流,一次又一次的潜心改革,特色学校建设和卓越课堂改革让景瑞教育不断蜕变,一次又一次迈上新台阶,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聚集文化“凝结核”,达成“共生效应”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景瑞小学深知“立特色”是学校“发展之根”,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借“蓝溪谷地”(小区名)之谐音,以“兰”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将“兰韵”作为办学理念核心词,达成文化共识,统领学校发展。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老师、学生和家长,每一件事都让全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温暖前行。于是,简报轮流写、接待轮流接、讲座轮流讲、微课轮流上、校园轮流管……每一个景瑞人都成了兰韵文化的创生者、参与者、践行者。
在这座景瑞园,改革的动力时时迸发,奋斗的故事天天上演。体育教师李强和众多景瑞人一样,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2010年,当李强在荒地中间找到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楼时,眼神里流露的是绝望!他不敢相 信在经济发达的沙坪坝区竟有如此简陋的学校,既然选择,也只有勇往直前,他毅然成为了这支创业团队的中坚力量。在李华校长的带领下,从一砖一瓦的堆砌,到一草一木的生长,倾力参与,累了擦一把汗,困了打一个盹儿,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共建“兰韵”景瑞。
历经化茧成蝶的磨砺,方能感受蜕变与成长之美。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原动力,促使“兰韵文化”体系迅速成形,各方主体迅速凝聚。2011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抓住第一次发展契机的景瑞团队,在名校林立的沙坪坝,扎稳了脚跟,焕发了活力。
二、缚牢课改“灰犀牛”,实现“弯道超车”
2012年,重庆市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卓越课堂”五年行动,沙坪坝区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面对课改“灰犀牛”,景瑞小学聚焦课堂教学,推进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管理与评价的系统变革,将学校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实现年轻学校的突围。
2012年9月6日下午的教师大会上,李华校长向全校教师宣布了课堂改革的相关决定,表达了立志课改的决心,原本需打“持久战”的教学改革,却得到了景瑞教师的热烈响应,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胆“冲锋”,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仅仅一个下午,“插秧式”的座位全部变成了“协作式”。苟丽是景瑞教师团队中最年老的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已让她对传统教学轻车熟路,改革谈何容易!出人意料的是,她大胆改革课堂,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攻破难点、批改作业、复习背诵......只要是在苟老师的课堂,处处可见“小组合作”。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景瑞数不胜数,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研究观摩,一个学科接着一个学科的激烈讨论,老师们忘我的投入到课改中来,“五加二”,“白加黑”,那份投入、那份热情,那份执着,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就有成功的那一天。那一年,学校一举荣获沙坪坝区教育质量监测“纸笔+综合能力测试”综合成绩第一名。随后,连续五年保持前列。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全面实现了“弯道超车”。
三、捕住教育“黑天鹅”,突破“绝对阀值”
景瑞人知道,一路奔跑,总比原地踏步要好!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就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2014年,景瑞小学又踏上了教育信息化新征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于是,景瑞小学从智慧环境、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的深度融合。
(一)突破常规,创建智慧环境
景瑞小学采取与区级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家长“四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一个可穿戴手环设备,开发集全方位、多功能、校本特色为一体的景瑞智慧教育平台,打通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不同区间数据间的信息孤岛,在平台内分别搭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四极网络空间,为学生提供4A化(Anywhere、Anytime、Anybody、Anyway)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作为空间主人,各自拥有一个独立账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自己的空间,发布公告,上传资源,查看动态,分享成果,相互交流等。
曾好是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景瑞的六年,他已习惯在遇到困难时,在平台内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问题。因为他拥有一个量身定制、个人唯一、终身使用的学习账号,只要有网络,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课内还是课外,他都可以进入个人学习空间,查看学习课程计划、调取音像、视频、文字、图片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泛在学习。即将离别母校,虽有万般不舍,但是他说“虽然离开母校了,可这个学习账号可以伴随我一生,当我怀念小学时光时,我就可进入博客,重拾温暖回忆。感谢母校,这是您赠与最珍贵的童年礼物!”
(二)融合创新,开发智慧课程
景瑞小学以养成学生行动素养、艺术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研究素养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课程、人进行深度融合,开发了灵动、善德、慧思、雅美四大主题课程群,涵盖生命健康、创意表达、信息素养、社会适应等主题,形成了“开放多元 融香聚慧”的 “兰韵”课程体系,延伸出124门校本课程(如下图)。学校对应每个主题开设相应的主题活动,借助全媒体交互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课程体验和创新体验,如源代码编程、STEAM、FEG智能车、传统服饰AR等课程。并为学生购买学习材料包,配备专职教师、专门教室、专有课时,开展创客坊展示、校园NO.1等比赛等,让学生得以在活动中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余浩碲是2017年9月进入景瑞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就在信息化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天赋和喜爱,他常说“我最喜欢上源代码编程课了”。如今,他已经学会了100多个科技英语单词,可以独立运用源代码设计设计学习小游戏、操控机器人等。
由此可见,该课程体系让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离散”走向“融合”,关注学生个体需要,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三)基于学本,构建智慧教学
景瑞小学在实践中,建构了“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经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熊攀是学校分管信息化教学的副校长,可以说他是与景瑞教育信息化共同成长的年轻教师代表,具有较强信息化水平的他在信息化的课堂上驾轻就熟。一节“问题解决”的数学课上,熊副校长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而是更多通过点拨,引发学生挑战的欲望——课前自主探学:熊副校长依托平台发布了一个微视频,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学生依托空间,获取学习资源练习后,后台自动诊断预学效果;熊副校长准确掌握学情之后,就让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开展延伸性学习,挑战自学难度更大的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如此通过自学达到的目标就止于课前。
课中合作研学:熊副校长不是就某一知识点过多讲授,而是根据预学数据分析的学习重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互助学习,组织展示评学攻破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进阶挑战,内化迁移知识,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课后个性拓学:根据课前、课中反馈的数据,平台会从熊副校长的资源库中,自动分层推送个性化作业给学生,如视频解题、游戏闯关、编程操作、创新制作等,学生自主进行相对应的个性化练习。与此同时,作业形式和内容也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同时,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如今,景瑞师生都“沉迷”智慧学习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度学习变得有迹可循,不同思维层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层次的发展。
(四)关注个性,研制智慧评价
在启蒙阶段,育人要从细节入手,播撒良好习惯和美好行为的种子。景瑞小学研制的智慧评价具有个性化、多元性、融合性三大特质,从“我的健康我保持”“我的习惯我养成”“我的学习我参与”“我的行为我展示”“我的成果我分享”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实时记录和及时反馈,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形成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动态化评价模式,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有一名叫小鲜的学生,他被认定为二级智力残疾,根据网络平台的系统推送,参加了全国“校园NO.1”——“快拼中国地图”项目,他以40多秒的速度,完整的拼出了中国地图,打破该项目的全网纪录,成为该项目最牛的选手。让天赋自由,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是景瑞教育的使命!
一路走来,景瑞信息化教育如星星之火,渐起燎原之势。《兰韵智慧校园的实践探索》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兰韵智慧学习”模式经教育部评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项目”;学校成为“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示范校”、教育部影子工程基地校、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陈宝生部长调研后充分肯定学校智慧学习模式建议向全国推广,杜占元副部长给予“了不起”的高度赞许,科技司王延觉司长肯定学校“每个环节都在渗透信息化”,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赞叹“这是目前全国信息化教学做得最好的学校”,基教司马嘉宾副司长、科技司李楠副司长等领导莅临学校指导调研后都予以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沙坪区内涵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校长受邀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会作主题发言,为第五期和第八期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进行 讲座;重庆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摘周报》等媒体刊物作专题报道;累计接待国内外五万余人次现场观摩学习,连续两年入展国际教育信息化展览会、全国信息化创新应用展览会等,多次在相关推进会上作主题报告(全国56次、市级78次);成果被北京、青岛、广州、深圳、贵州、淄博、湖北、内蒙古、石家庄、宁夏、新疆等区域借鉴,有力推动了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次又一次的保持一流领先,验证着教育信息化带给景瑞发展的强劲动力。
【专家点评】
树人景瑞小学以“兰韵”特色文化为统领,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深度融合,创设了4A化智慧学习环境,研发了一体化教育学平台,构建了开放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个性化学习模式,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享了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推进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该校信息化教学探索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模式,是典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近五年来,不断在市内外推广应用,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让外界看到了景瑞信息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深入推进,景瑞小学还应继续探索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逐步形成高品质课程体系、高价值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优质成长,助推全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全方位深度研发未来教育平台,融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虚拟课堂,构建三维空间,将“校、家、社”有机融合,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流程广泛深度应用。
一种遇见,一种坚守,浅遇深藏......十年青春,景瑞始终坚持初心不变,用品质不断创造美好,印证美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美好春光,不负让生命更美好的教育!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正文叙述】
树人景瑞小学校始建于2009年,是一所由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小区配套全日制公办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景瑞的第一批“垦荒者”面临的只有一座“光秃秃”的校舍,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不足25岁,教学水平整体不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源处于区域于中偏下水平,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学习,缺乏个性;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教学、研修、管理、评价的融合程度不够,无法满足智慧学校建设及发展需要。
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这是景瑞所坚持的信念。近10年来,平凡的景瑞人不甘于平庸,坚守美好初心,以蓊郁兰草为墨,用幽幽溪谷作纸,开拓创新,奋斗属于他们的蜕变故事!当年轻的资本以努力为脊梁,当成长的路上以进取为基石,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是成长!时至今日,一名出身体育的年轻女校长,将由调入教师、职初教师、顶岗实习教师组成的不足30人的“混合部队”演变为“实干之师”,6个教学班287名的“乡村孩子”培育为“智慧学子”,一所“普通小学”建设成为面向未来的“现代小学”,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景瑞之歌。
景瑞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源于学校顺应时代潮流,一次又一次的潜心改革,特色学校建设和卓越课堂改革让景瑞教育不断蜕变,一次又一次迈上新台阶,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聚集文化“凝结核”,达成“共生效应”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景瑞小学深知“立特色”是学校“发展之根”,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借“蓝溪谷地”(小区名)之谐音,以“兰”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将“兰韵”作为办学理念核心词,达成文化共识,统领学校发展。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老师、学生和家长,每一件事都让全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温暖前行。于是,简报轮流写、接待轮流接、讲座轮流讲、微课轮流上、校园轮流管……每一个景瑞人都成了兰韵文化的创生者、参与者、践行者。
在这座景瑞园,改革的动力时时迸发,奋斗的故事天天上演。体育教师李强和众多景瑞人一样,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2010年,当李强在荒地中间找到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楼时,眼神里流露的是绝望!他不敢相 信在经济发达的沙坪坝区竟有如此简陋的学校,既然选择,也只有勇往直前,他毅然成为了这支创业团队的中坚力量。在李华校长的带领下,从一砖一瓦的堆砌,到一草一木的生长,倾力参与,累了擦一把汗,困了打一个盹儿,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共建“兰韵”景瑞。
历经化茧成蝶的磨砺,方能感受蜕变与成长之美。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原动力,促使“兰韵文化”体系迅速成形,各方主体迅速凝聚。2011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抓住第一次发展契机的景瑞团队,在名校林立的沙坪坝,扎稳了脚跟,焕发了活力。
二、缚牢课改“灰犀牛”,实现“弯道超车”
2012年,重庆市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卓越课堂”五年行动,沙坪坝区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面对课改“灰犀牛”,景瑞小学聚焦课堂教学,推进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管理与评价的系统变革,将学校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实现年轻学校的突围。
2012年9月6日下午的教师大会上,李华校长向全校教师宣布了课堂改革的相关决定,表达了立志课改的决心,原本需打“持久战”的教学改革,却得到了景瑞教师的热烈响应,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胆“冲锋”,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仅仅一个下午,“插秧式”的座位全部变成了“协作式”。苟丽是景瑞教师团队中最年老的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已让她对传统教学轻车熟路,改革谈何容易!出人意料的是,她大胆改革课堂,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攻破难点、批改作业、复习背诵......只要是在苟老师的课堂,处处可见“小组合作”。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景瑞数不胜数,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研究观摩,一个学科接着一个学科的激烈讨论,老师们忘我的投入到课改中来,“五加二”,“白加黑”,那份投入、那份热情,那份执着,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就有成功的那一天。那一年,学校一举荣获沙坪坝区教育质量监测“纸笔+综合能力测试”综合成绩第一名。随后,连续五年保持前列。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全面实现了“弯道超车”。
三、捕住教育“黑天鹅”,突破“绝对阀值”
景瑞人知道,一路奔跑,总比原地踏步要好!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就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2014年,景瑞小学又踏上了教育信息化新征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于是,景瑞小学从智慧环境、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四个方面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的深度融合。
(一)突破常规,创建智慧环境
景瑞小学采取与区级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家长“四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一个可穿戴手环设备,开发集全方位、多功能、校本特色为一体的景瑞智慧教育平台,打通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不同区间数据间的信息孤岛,在平台内分别搭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四极网络空间,为学生提供4A化(Anywhere、Anytime、Anybody、Anyway)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作为空间主人,各自拥有一个独立账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自己的空间,发布公告,上传资源,查看动态,分享成果,相互交流等。
曾好是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景瑞的六年,他已习惯在遇到困难时,在平台内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问题。因为他拥有一个量身定制、个人唯一、终身使用的学习账号,只要有网络,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课内还是课外,他都可以进入个人学习空间,查看学习课程计划、调取音像、视频、文字、图片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泛在学习。即将离别母校,虽有万般不舍,但是他说“虽然离开母校了,可这个学习账号可以伴随我一生,当我怀念小学时光时,我就可进入博客,重拾温暖回忆。感谢母校,这是您赠与最珍贵的童年礼物!”
(二)融合创新,开发智慧课程
景瑞小学以养成学生行动素养、艺术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研究素养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课程、人进行深度融合,开发了灵动、善德、慧思、雅美四大主题课程群,涵盖生命健康、创意表达、信息素养、社会适应等主题,形成了“开放多元 融香聚慧”的 “兰韵”课程体系,延伸出124门校本课程(如下图)。学校对应每个主题开设相应的主题活动,借助全媒体交互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课程体验和创新体验,如源代码编程、STEAM、FEG智能车、传统服饰AR等课程。并为学生购买学习材料包,配备专职教师、专门教室、专有课时,开展创客坊展示、校园NO.1等比赛等,让学生得以在活动中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余浩碲是2017年9月进入景瑞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就在信息化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天赋和喜爱,他常说“我最喜欢上源代码编程课了”。如今,他已经学会了100多个科技英语单词,可以独立运用源代码设计设计学习小游戏、操控机器人等。
由此可见,该课程体系让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离散”走向“融合”,关注学生个体需要,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三)基于学本,构建智慧教学
景瑞小学在实践中,建构了“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经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熊攀是学校分管信息化教学的副校长,可以说他是与景瑞教育信息化共同成长的年轻教师代表,具有较强信息化水平的他在信息化的课堂上驾轻就熟。一节“问题解决”的数学课上,熊副校长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而是更多通过点拨,引发学生挑战的欲望——课前自主探学:熊副校长依托平台发布了一个微视频,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学生依托空间,获取学习资源练习后,后台自动诊断预学效果;熊副校长准确掌握学情之后,就让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开展延伸性学习,挑战自学难度更大的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如此通过自学达到的目标就止于课前。
课中合作研学:熊副校长不是就某一知识点过多讲授,而是根据预学数据分析的学习重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互助学习,组织展示评学攻破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进阶挑战,内化迁移知识,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课后个性拓学:根据课前、课中反馈的数据,平台会从熊副校长的资源库中,自动分层推送个性化作业给学生,如视频解题、游戏闯关、编程操作、创新制作等,学生自主进行相对应的个性化练习。与此同时,作业形式和内容也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同时,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如今,景瑞师生都“沉迷”智慧学习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度学习变得有迹可循,不同思维层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层次的发展。
(四)关注个性,研制智慧评价
在启蒙阶段,育人要从细节入手,播撒良好习惯和美好行为的种子。景瑞小学研制的智慧评价具有个性化、多元性、融合性三大特质,从“我的健康我保持”“我的习惯我养成”“我的学习我参与”“我的行为我展示”“我的成果我分享”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实时记录和及时反馈,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形成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动态化评价模式,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有一名叫小鲜的学生,他被认定为二级智力残疾,根据网络平台的系统推送,参加了全国“校园NO.1”——“快拼中国地图”项目,他以40多秒的速度,完整的拼出了中国地图,打破该项目的全网纪录,成为该项目最牛的选手。让天赋自由,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是景瑞教育的使命!
一路走来,景瑞信息化教育如星星之火,渐起燎原之势。《兰韵智慧校园的实践探索》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兰韵智慧学习”模式经教育部评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项目”;学校成为“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示范校”、教育部影子工程基地校、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陈宝生部长调研后充分肯定学校智慧学习模式建议向全国推广,杜占元副部长给予“了不起”的高度赞许,科技司王延觉司长肯定学校“每个环节都在渗透信息化”,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赞叹“这是目前全国信息化教学做得最好的学校”,基教司马嘉宾副司长、科技司李楠副司长等领导莅临学校指导调研后都予以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沙坪区内涵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校长受邀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会作主题发言,为第五期和第八期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进行 讲座;重庆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摘周报》等媒体刊物作专题报道;累计接待国内外五万余人次现场观摩学习,连续两年入展国际教育信息化展览会、全国信息化创新应用展览会等,多次在相关推进会上作主题报告(全国56次、市级78次);成果被北京、青岛、广州、深圳、贵州、淄博、湖北、内蒙古、石家庄、宁夏、新疆等区域借鉴,有力推动了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次又一次的保持一流领先,验证着教育信息化带给景瑞发展的强劲动力。
【专家点评】
树人景瑞小学以“兰韵”特色文化为统领,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深度融合,创设了4A化智慧学习环境,研发了一体化教育学平台,构建了开放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个性化学习模式,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享了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推进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该校信息化教学探索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模式,是典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近五年来,不断在市内外推广应用,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让外界看到了景瑞信息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深入推进,景瑞小学还应继续探索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逐步形成高品质课程体系、高价值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优质成长,助推全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全方位深度研发未来教育平台,融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虚拟课堂,构建三维空间,将“校、家、社”有机融合,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流程广泛深度应用。
一种遇见,一种坚守,浅遇深藏......十年青春,景瑞始终坚持初心不变,用品质不断创造美好,印证美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美好春光,不负让生命更美好的教育!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