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带多校 携手共成长

云南省沧源县国门小学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容导图

    123.png

    上课铃还没响,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搞完小的肖婷同学和小伙伴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注视着白板屏幕,等待着……与此同时,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国门小学,张璐老师也在录播教室和孩子们做着课前互动,一堂精彩的远程直播课即将开始。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专业教师还比较紧缺。国家课程设置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需开齐开足课程,而大部分乡村小学因缺乏专业教师,音、体、美等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小学英语课更如同天方夜谭。面对以上这些现状,沧源县国门小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电教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一校带多校”模式,开展同步直播课堂,走出了一条通过“互联网+教育”,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足校本信息化提升

    从2012年开始,沧源县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国门小学分三批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已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配。为让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辅助教学,学校实行“四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核心团队,包括技术团队和教研团队,第二步是开展骨干培训,第三步是以赛促用,第四步是整校推进。通过多年的实践,国门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取得了多方面实效,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明显提高,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增强,师生互动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宋汉花老师是全校最早学习使用电子白板的老师,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成为县级培训的名师,宋汉花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电子白板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她指导民族小学孙海燕老师设计和制作的《三角形的特性》课件获临沧市数学课堂竞赛二等奖,指导张璐老师制作的《木鼓歌》课件帮助张老师在全省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一举夺魁。宋老师在学校多次组织校本培训,同时她还抽时间驱车赶往班洪、班老、芒卡、勐省等边远乡镇对兄弟学校进行现场培训,携手全县教师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门小学逐步形成了一套依托于电子白板教学的课程模式,教师的备课、上课平台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2016年9月,在中央电教馆的关心下,学校选择四年级4班为试点,建成了一个电子书包智慧班。从此,四(4)班的43名同学和宋汉花、陈凤云、周丹云、田永胜4位任课教师与电子书包正式结缘,也意味着这4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有重大转变。在充分做好前期家长工作的基础上,学校鼓励试点班任课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用。几位试点班的老师也不负众望,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应用电子书包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在英语课堂上,周丹云老师应用电子书包里“课外辅导”下的“问答”版块,帮助学生慢慢树立起“每日英语口语5分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宋汉花老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通过看教材和观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陈凤云老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其他年级里,杨文昌老师在狸米教学软件的帮助下成为了办公室里的一名“懒”师,教学质量却依旧领先其他平行班级;袁春燕老师期末梳理知识内容使用的是思维导图……不同的老师依据自己不同的上课风格和内容选择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并努力将这些平台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发挥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巨大作用。

    飞越大山,城乡同步直播课堂,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

    2014年12月,学校建成了一间录播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条件。作为一所县直属小学,也是全县办学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教育教学质量最优的小学,尤其在音乐、英语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处于全县小学领先水平的国门小学主动承担起带动乡村学校一起成长的责任,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016年3月,沧源县教育局研训中心和国门小学共同策划,开始尝试“一校带多校”同步直播课堂活动,组织模式为:县教育局研训中心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国门小学教师利用录播教室上公开课,公开课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直播,县内乡村学校利用电子白板等终端进行接收,并组织学生同步上课。同步直播课堂,通过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使分散在各处的多所学校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学习相同的教材内容,每周完成相同的教学进度,每学期获得相应的教学评价。直播课堂的老师进行授课,乡村学校的分课堂的师生不仅可以跟上主课堂的课程节奏,课后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提问和回答,实现了多方师生的多向互动。为提升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步衍生出依托网络平台的多种互动培训学习类型。

    image003.png

    图1:国门小学同步直播课堂模式

    同步直播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乡村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困境,让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资源更丰富的县直小学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同上一堂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城乡学校之间的学科校际网络教研,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必须集中在一个学校进行的做法,进而推广应用于跨城市进行网络教研,让边疆农村学校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2016年4月20日上午八点半,沧源县班老乡班搞完小、勐角乡莲花塘小学、单甲乡永武小学……全县21所乡村小学的同学们早早在多媒体教室里坐好,等待着视频信号传递过来。学期初,国门小学排好同步直播课堂课程表,发到网络教研平台,乡村学校调整本校直播课程表,每星期由国门小学的音乐、英语教师在录播教室上两堂直播课,乡村学校组织学生同步上课。课前三天,国门小学的张璐老师已经将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到同步课堂教研社区,乡村学校的助教老师们提前下载查看,熟悉教学流程。课堂上,和肖婷同学一样,那么多孩子通过白板视频跟着纯正的钢琴声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音阶试唱练习,他们有些羞涩,有些拘谨,但喜悦的笑容一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张老师这一节《佤族打跳——加林赛》,运用木鼓、蜂桶鼓、竹响吧、竹琴等佤族本土打击乐器,带动学生即兴、主动地参与歌曲表现,教会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一起打歌的欢乐,体验佤族民俗风情,歌曲表现的是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加林赛》,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全县各个校点的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张老师的节奏,用自己充满童稚的歌声唱出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摆动自己灵巧的身姿跳出乡村儿童对伟大祖国的感激之意。在张老师的精心设计下,这堂乡土气息浓厚的音乐课得到了全县参与同步课堂活动的师生的好评。“太好玩了!电视上老师的声音太好听了!老师唱歌的时候好像一点都不费力,可是声音却很大,能拖得很长,我太想学这样的唱歌方法了!电视上同学们用的那个琴我家也有,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可以带来表演吗?”课程结束后,肖婷同学激动地和班主任老师说道。肖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赵也惹老师表示:“张老师的这节音乐课选用的是我们佤族打跳最经典的《加林赛》,是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加上了民族乐器的配合,不仅贴近乡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们轻松愉悦地参与歌曲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更渗透了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节奏的教学,这是我们非专业的老师做不到的。”

    image004.jpg

    图2:勐角乡芒巩小学的远程直播课堂

    如今,同步直播课堂从最初的21所乡村小学拓展到全县所有缺乏专业教师的小学中,课程也从一门音乐课增加到音乐、英语两门,同步直播课堂排入课程表,每周定期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对于不能同步上课的学校,教研组还将上课视频转录放到网络教研平台中,供不能同步上课的学校下载后组织学生学习。同步直播课堂的英语课程开展了半个学期了,各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第一节课听不懂半个单词张不开嘴到现在能跟着周丹云老师大声朗读英文单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沧源各个乡村学校的孩子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带来育人模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教育’的引领下,我们需要更快地掌握应用新技术,拓展新思路,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国门小学校长谢卫仁说。一校带多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力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了沧源边远学校开齐上足课程与专业师资不足的矛盾,也为教研培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云教研,亲临名师云课堂,实现名师云指导

    2017年11月6日,沧源县中小学幼教师技能暨新媒体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小学赛点在国门小学开展,本次活动依托一校带多校项目的硬件支撑,实现了面向全县教师的课堂云直播,只需要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无论身处哪个学校,都能“亲临”名师课堂。此项举措颠覆了以往教研活动需要召集选拔教师到某一学校开展的旧方式,免去了诸多开销,拓宽了教研活动的受众面积,让更多的教师不出学校也能参与教研活动。班老乡下班老小学的新教师杨琛在听完了全部竞赛课程后感慨到:“本来希望能够到中心校参加教研活动的,但是学校外出参加活动的老师太多,学生就没人管了。幸亏还有网络直播平台,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也能看到全县精英教师的互动课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凤云老师用电子书包上的《蝙蝠与雷达》这一课,在讲授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这部分重点知识内容时,陈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中的互动题板,将蝙蝠飞行示意图和雷达工作示意图发送给学生,同学们亲自动手演示,平板上的动态图清晰的演示出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碰到障碍物有反射回来,传到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同样的原理,雷达的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电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就清楚的到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无需教师再去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一节本应该艰涩难懂的文章就这么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我这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获益匪浅,也学到了老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时的应对方法,理清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野。”

    在网上观看了沧源县教师技能大赛的直播后,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组织教师到国门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活动通过云直播平台向全县教师输送了两堂高质量的同课异构精品课程《百分数的读写与意义》,全县六年级数学教师在网上观摩了课堂。此次活动既完成了校际间的交流,又很好地开展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长期坚持送教下乡的数学学科工作室宋汉花老师对此感叹道:“以前每次送教下乡需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车,到校后已筋疲力尽但还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开展培训,而现在走进直播课堂,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通过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完成了城对乡教育资源的有效输入,最终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

    一校带多校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和网络教研活动146次,参与师生达四万五千多人次,逐渐形成了“1234” 同步直播课堂特色,即一所学校:沧源县国门小学;两个平台:同步直播平台,网络交流平台;三个关注:师生、师师、生生互动;四个相同: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上课时间,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评价。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校际网络教研、城乡在线培训和优质资源共享。

    一校带多校活动的开展既缓解了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师不足的矛盾,又为校际教研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部分学校因网络不稳定、临时停电、老师上课与活动时间冲突等,不能及时参与直播课堂或网络教研活动。针对此类情况,国门小学计划下一步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名师课堂,定期推送学科精品课程。

    在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门小学将进一步整合各种平台和资源,立足校本,借力发展,努力创建智慧校园,继续完善“一校带多校”模式,携手县域学校共同成长。

    专家点评

    沧源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教育贫困县”,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县国门小学有优质教师资源,是全县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窗口学校,是教学改革的引领学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不断更新,教育技术应用也不断改进。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利用现有信息化设备,开展了一校带多校活动,实现城乡同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农村学校教师不促,无专业教师,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为提高一校带多校教学质量,学校还为活动开辟了教师交流群和网上交流平台,有效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由于设备、平台的限制,目前课堂上还不能实现学校之间师生互动,相信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国门小学将会逐步解决课堂上与农村学校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容导图

    123.png

    上课铃还没响,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搞完小的肖婷同学和小伙伴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注视着白板屏幕,等待着……与此同时,远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国门小学,张璐老师也在录播教室和孩子们做着课前互动,一堂精彩的远程直播课即将开始。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专业教师还比较紧缺。国家课程设置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需开齐开足课程,而大部分乡村小学因缺乏专业教师,音、体、美等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小学英语课更如同天方夜谭。面对以上这些现状,沧源县国门小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电教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一校带多校”模式,开展同步直播课堂,走出了一条通过“互联网+教育”,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足校本信息化提升

    从2012年开始,沧源县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国门小学分三批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已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配。为让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辅助教学,学校实行“四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核心团队,包括技术团队和教研团队,第二步是开展骨干培训,第三步是以赛促用,第四步是整校推进。通过多年的实践,国门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取得了多方面实效,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明显提高,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增强,师生互动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宋汉花老师是全校最早学习使用电子白板的老师,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成为县级培训的名师,宋汉花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电子白板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她指导民族小学孙海燕老师设计和制作的《三角形的特性》课件获临沧市数学课堂竞赛二等奖,指导张璐老师制作的《木鼓歌》课件帮助张老师在全省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一举夺魁。宋老师在学校多次组织校本培训,同时她还抽时间驱车赶往班洪、班老、芒卡、勐省等边远乡镇对兄弟学校进行现场培训,携手全县教师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门小学逐步形成了一套依托于电子白板教学的课程模式,教师的备课、上课平台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2016年9月,在中央电教馆的关心下,学校选择四年级4班为试点,建成了一个电子书包智慧班。从此,四(4)班的43名同学和宋汉花、陈凤云、周丹云、田永胜4位任课教师与电子书包正式结缘,也意味着这4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有重大转变。在充分做好前期家长工作的基础上,学校鼓励试点班任课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用。几位试点班的老师也不负众望,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应用电子书包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在英语课堂上,周丹云老师应用电子书包里“课外辅导”下的“问答”版块,帮助学生慢慢树立起“每日英语口语5分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宋汉花老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通过看教材和观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陈凤云老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其他年级里,杨文昌老师在狸米教学软件的帮助下成为了办公室里的一名“懒”师,教学质量却依旧领先其他平行班级;袁春燕老师期末梳理知识内容使用的是思维导图……不同的老师依据自己不同的上课风格和内容选择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并努力将这些平台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发挥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巨大作用。

    飞越大山,城乡同步直播课堂,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

    2014年12月,学校建成了一间录播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条件。作为一所县直属小学,也是全县办学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教育教学质量最优的小学,尤其在音乐、英语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处于全县小学领先水平的国门小学主动承担起带动乡村学校一起成长的责任,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016年3月,沧源县教育局研训中心和国门小学共同策划,开始尝试“一校带多校”同步直播课堂活动,组织模式为:县教育局研训中心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国门小学教师利用录播教室上公开课,公开课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直播,县内乡村学校利用电子白板等终端进行接收,并组织学生同步上课。同步直播课堂,通过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使分散在各处的多所学校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学习相同的教材内容,每周完成相同的教学进度,每学期获得相应的教学评价。直播课堂的老师进行授课,乡村学校的分课堂的师生不仅可以跟上主课堂的课程节奏,课后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提问和回答,实现了多方师生的多向互动。为提升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步衍生出依托网络平台的多种互动培训学习类型。

    image003.png

    图1:国门小学同步直播课堂模式

    同步直播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乡村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困境,让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资源更丰富的县直小学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同上一堂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城乡学校之间的学科校际网络教研,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必须集中在一个学校进行的做法,进而推广应用于跨城市进行网络教研,让边疆农村学校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2016年4月20日上午八点半,沧源县班老乡班搞完小、勐角乡莲花塘小学、单甲乡永武小学……全县21所乡村小学的同学们早早在多媒体教室里坐好,等待着视频信号传递过来。学期初,国门小学排好同步直播课堂课程表,发到网络教研平台,乡村学校调整本校直播课程表,每星期由国门小学的音乐、英语教师在录播教室上两堂直播课,乡村学校组织学生同步上课。课前三天,国门小学的张璐老师已经将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到同步课堂教研社区,乡村学校的助教老师们提前下载查看,熟悉教学流程。课堂上,和肖婷同学一样,那么多孩子通过白板视频跟着纯正的钢琴声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音阶试唱练习,他们有些羞涩,有些拘谨,但喜悦的笑容一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张老师这一节《佤族打跳——加林赛》,运用木鼓、蜂桶鼓、竹响吧、竹琴等佤族本土打击乐器,带动学生即兴、主动地参与歌曲表现,教会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一起打歌的欢乐,体验佤族民俗风情,歌曲表现的是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加林赛》,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全县各个校点的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张老师的节奏,用自己充满童稚的歌声唱出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摆动自己灵巧的身姿跳出乡村儿童对伟大祖国的感激之意。在张老师的精心设计下,这堂乡土气息浓厚的音乐课得到了全县参与同步课堂活动的师生的好评。“太好玩了!电视上老师的声音太好听了!老师唱歌的时候好像一点都不费力,可是声音却很大,能拖得很长,我太想学这样的唱歌方法了!电视上同学们用的那个琴我家也有,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可以带来表演吗?”课程结束后,肖婷同学激动地和班主任老师说道。肖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赵也惹老师表示:“张老师的这节音乐课选用的是我们佤族打跳最经典的《加林赛》,是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加上了民族乐器的配合,不仅贴近乡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们轻松愉悦地参与歌曲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更渗透了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节奏的教学,这是我们非专业的老师做不到的。”

    image004.jpg

    图2:勐角乡芒巩小学的远程直播课堂

    如今,同步直播课堂从最初的21所乡村小学拓展到全县所有缺乏专业教师的小学中,课程也从一门音乐课增加到音乐、英语两门,同步直播课堂排入课程表,每周定期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对于不能同步上课的学校,教研组还将上课视频转录放到网络教研平台中,供不能同步上课的学校下载后组织学生学习。同步直播课堂的英语课程开展了半个学期了,各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第一节课听不懂半个单词张不开嘴到现在能跟着周丹云老师大声朗读英文单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沧源各个乡村学校的孩子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带来育人模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教育’的引领下,我们需要更快地掌握应用新技术,拓展新思路,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国门小学校长谢卫仁说。一校带多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力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了沧源边远学校开齐上足课程与专业师资不足的矛盾,也为教研培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云教研,亲临名师云课堂,实现名师云指导

    2017年11月6日,沧源县中小学幼教师技能暨新媒体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小学赛点在国门小学开展,本次活动依托一校带多校项目的硬件支撑,实现了面向全县教师的课堂云直播,只需要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无论身处哪个学校,都能“亲临”名师课堂。此项举措颠覆了以往教研活动需要召集选拔教师到某一学校开展的旧方式,免去了诸多开销,拓宽了教研活动的受众面积,让更多的教师不出学校也能参与教研活动。班老乡下班老小学的新教师杨琛在听完了全部竞赛课程后感慨到:“本来希望能够到中心校参加教研活动的,但是学校外出参加活动的老师太多,学生就没人管了。幸亏还有网络直播平台,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也能看到全县精英教师的互动课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凤云老师用电子书包上的《蝙蝠与雷达》这一课,在讲授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这部分重点知识内容时,陈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中的互动题板,将蝙蝠飞行示意图和雷达工作示意图发送给学生,同学们亲自动手演示,平板上的动态图清晰的演示出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碰到障碍物有反射回来,传到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同样的原理,雷达的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电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就清楚的到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无需教师再去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一节本应该艰涩难懂的文章就这么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我这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获益匪浅,也学到了老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时的应对方法,理清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野。”

    在网上观看了沧源县教师技能大赛的直播后,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组织教师到国门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活动通过云直播平台向全县教师输送了两堂高质量的同课异构精品课程《百分数的读写与意义》,全县六年级数学教师在网上观摩了课堂。此次活动既完成了校际间的交流,又很好地开展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长期坚持送教下乡的数学学科工作室宋汉花老师对此感叹道:“以前每次送教下乡需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车,到校后已筋疲力尽但还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开展培训,而现在走进直播课堂,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通过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完成了城对乡教育资源的有效输入,最终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

    一校带多校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和网络教研活动146次,参与师生达四万五千多人次,逐渐形成了“1234” 同步直播课堂特色,即一所学校:沧源县国门小学;两个平台:同步直播平台,网络交流平台;三个关注:师生、师师、生生互动;四个相同: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上课时间,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评价。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校际网络教研、城乡在线培训和优质资源共享。

    一校带多校活动的开展既缓解了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师不足的矛盾,又为校际教研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部分学校因网络不稳定、临时停电、老师上课与活动时间冲突等,不能及时参与直播课堂或网络教研活动。针对此类情况,国门小学计划下一步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名师课堂,定期推送学科精品课程。

    在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门小学将进一步整合各种平台和资源,立足校本,借力发展,努力创建智慧校园,继续完善“一校带多校”模式,携手县域学校共同成长。

    专家点评

    沧源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教育贫困县”,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县国门小学有优质教师资源,是全县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窗口学校,是教学改革的引领学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不断更新,教育技术应用也不断改进。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利用现有信息化设备,开展了一校带多校活动,实现城乡同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农村学校教师不促,无专业教师,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为提高一校带多校教学质量,学校还为活动开辟了教师交流群和网上交流平台,有效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由于设备、平台的限制,目前课堂上还不能实现学校之间师生互动,相信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国门小学将会逐步解决课堂上与农村学校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专业教师还比较紧缺。国家课程设置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需开齐开足课程,而大部分乡村小学因缺乏专业教师,音、体、美等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小学英语课更如同天方夜谭。面对...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