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未来

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入选年份:2018年
简介 分享
  • 第一篇章:基础篇

    常态化实践智慧课堂 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长师附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并兼首届校长的省直小学,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底蕴,紧扣徐老的教育思想,传承徐老的大爱、求真、创新的精神并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带领合作举办的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以 “畅言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为途径开展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家校共育,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效融合之道。

    一、背景与概况

    早在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仁爱,提倡因材施教;近代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但自古一师多生,怎样以生为本,量身定制教学,提升教学机智,实现教育公平,是千年难破的命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教学应运而生,利用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相结合,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资源共享、教学评价等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带领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利用学习数据分析、课堂即时评价和智能推送等技术,探索建立了“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经过4个月试点,2017年9月起在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属创远小学全员、全学科、常态化推进,附属春建小学从11月试点。

    二、特色与创新

    所谓“智慧课堂”,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1.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环境——智慧教室、移动终端

    智慧教学促使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通过在智慧教室搭建无线移动网络教学环境,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的交互协作方式,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通过教师端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的PPT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

    大数据时代的典型思维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数据改变教育是课堂变革的核心。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实现了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并重新定义了黑板、讲台等一系列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应用,进而改变课堂结构,实现教与学的革命。

    智慧教室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智能化的学习环境。

    (1)微云服务器:在教室内,教师和学生在无需互联网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实现任意点对点的通讯与交互,节省大量互联网资源的占用;当连接互联网时,可以实现教室的跨越空间的直播。教师可以方便直接地将即时录制的当堂课程进行本地化存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重复学习;可以根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核后将内容手动或自动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类似传统电子教室的分发、举手、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功能;可以进行大量围绕管理与应用的定制开发,方便地接入第三方应用系统等。

    (2)端应用:包括教师端与学生端,教师可以通过端设备直接书写,并将书写结果投送到教室的投影仪、大屏幕或学生手持设备。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录制下来(音、视频及板书),形成新的教学资源,通过云平台实现资源云端共享。学生端是专为学生学习量身定做的具有即时通讯的学习工具。在终端上安装作业系统,可以随时进行作业的分发、接收,进行即时测评、统计分析,实现动态学习分析和反馈。

    (3)云平台:云平台主要包含资源管理系统、微课系统等,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内容通过平台提供的空间及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内容的“收存管用”;通过微课系统与课堂教学衔接,既可以实现辅助教学,也可以提供完整的在线学习,并为师生提供了教师工作室及学生空间。

    2.重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

    image001.png

    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复习的“3+10”三维一体自主学习模式,有效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维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学定教,少了课前的预设,更多关注课堂生成,教育教学活动指向真实的问题,精准发力,师生互动高效。

    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端向学生推送各类型微课等个性化预习和复习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思考和自主探索学习内容。预习中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遇到困惑时线上线下师生展开互动讨论,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大数据处理后学生提交的微课练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线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讲(问题驱动前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获得的由学生讲)、略讲、小组合作交流、精讲,学生使用学生端当堂练习并及时提交。教师在因生定教,在学生疑难处重点解析,并实时录制并向学生推送重难点学习资源。及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用智慧建构学生学习成长档案。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台现场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对象。通过智慧平板的抢答、小组合作等功能,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学生通过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深入学习,自制微课资源相互分享。师生互动实现多样化、多渠道全面提升。

    实时智能监测,精准大数据分析让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推送个性化的作业,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通过推送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题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测。

    三、变化与成长

    1.变化

    (1)增强学习自主性

    智慧课堂更强调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它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资源,类似于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针对性强,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可以重复观看,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优化教学策略

    借助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情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更具个性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智能评测系统,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具体归纳为“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3)提升学习效率

    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题讲授,很多的学生陪学、陪看,效率低。智慧课堂中,全校老师可以分工协作,把每道题目讲解并录制成微课,推送给学生端,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4)创新活动形式

    全校学生课文朗读比赛、亲子美文共读比赛、口算比赛、舞蹈比赛、体育单项比赛、摄影大赛等均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迅速完成提交与评阅,精准高效。

    智慧课堂以家校共同携手为落脚点,建构智慧家长学校,实现共同成长。与家长们在线沟通、交流,所有内容均在班级空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再次阅读,实现思维火化的碰撞。学校定期通过教师端向家长推送系列家长成长优质学习资源,组织家长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家长可以随时与老师们交流,与家长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家长之间、家校之间携手,共同促进家长成长。学校通过家长的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办学管理方式和手段,共同提升办学品质。

    2.成长

    (1)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个性化学习

    始终坚持“启迪学生心智,关注终身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终身发展。智慧课堂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有的优点,它更强调了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统一的计划进度,而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地、自主地安排学习,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微课观看。所以教学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智慧课堂能更好的满足每个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重复观看,这种类似于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每个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促进教师智慧发展——因材施教

    教师根据课前大数据处理后的学生提交所学微课的练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线提问,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情有计划的分组,通过微课吧、分组讨论、课堂精讲等方式组织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随堂练习机智能评测系统,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展示教学艺术。

    (3)促进学校智慧发展——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智慧教学对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运用智能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条件下智慧课堂建设,凸现课堂教学的“两个智慧”和“一个智能”,即实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的学习智慧,实现学校课堂教学条件的智能化。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建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推进无边界移动学习,探索沙龙式学习,打破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界限,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构建智慧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数字资源和网络空间环境,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学校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与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共震,奏响学校智慧发展的新乐章。

    第二篇章:成长篇

    智能校园——让校园充满智慧

    image003.jpg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并兼首届校长的省直小学。现与长沙市开福区合作举办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与长沙县合作举办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

    我校传承徐老大爱、求真、创新的精神,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围绕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家校共育、学校安全建设等,初步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扩展与延伸,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

    “无所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已然展现出“智慧校园”的雏形。

    一、智慧环境

    基于当前我校现有信息技术基础,按照 “以教学和管理为核心突破,逐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设策略,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按照基础设施层、基础平台层、应用层、展现层规划系统架构,初步建成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智慧环境:

    1.实现校园无线AP全覆盖,班班通设备进入每个班级,建成录播教室、科创中心(集3D打印、VR、AI、创客、机器人等于一体)等智能环境。

    2.建设完成“畅言智慧课堂”应用系统,实现核心教学业务(导学备课、互动教学、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的信息化。

    3.建设完成智慧管理类应用系统,实现核心管理业务(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师生成长档案、学籍、人事、成绩分析等)的信息化,将校园管理与教学教务深度融合。

    4.建设家校互动系统,实现教学内容同步查看、课堂表现实时了解、师生互动无缝衔接。

    5.完善校园统一门户,实现校园风采展示、师生班级空间、家校沟通等功能,支持多终端访问。

    6.建设智慧研训类应用系统,实现研训业务(教研、培训)等的信息化;引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系统,实现教学诊断、反思的智能分析。

    7.接入钉钉应用系统、电子班牌、平安校园等智能硬件,串联校园考勤签到、学校管理相关事宜审批(后勤维修、设备采购、请假等)、安全监控等流程,形成更强大的校园管控平台和更便利的校园生活。

    8.建设校园大数据管理中心,整合分析校园各类信息数据。

    二、智慧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未来学校的重点在于智能学习。智能学习的最终完成需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VR等技术的联合运用。我校通过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1.智慧课堂

    课堂变革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我校每间教室都是“智慧教室”,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实现双向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每位师生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教学过程中师生多元交互协作,教师通过教师端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的PPT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直接融入线上线下小组讨论。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教师“关注全体,立足生成,以学定教”,大幅度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化。学生突破时空界限,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线与学生交流,实现学习泛在化。学生端自动生成的错题集让已经掌握的不重复练习、薄弱知识点反复练习,突破重点难点。评价的及时性和人机高效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VRAI智能教学空间

    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我校努力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例如墙壁,拐角等部位),辅助孩子主动探索未来,让孩子爱上科技,懂得现在学习和未来科技的结合点。

    VR头盔是智能物联网的重要入口,我校利用AIVR教学一体机创造多维度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其中,让学生体验无限大的智能知识空间,带来沉浸式的多感官学习,通过深刻刺激大脑神经元带来更加有效的客体认知向主体认知的转化,这种转化使潜意识的深度深度学习自然发生,自然产生学习行为。

    根据VR技术特性和学校的空间场景因素,我校正与技术专家携手使用SURPRISE教学场景体系研发课程:空间上的宏观和微观场景,时间上的未来和历史展现;抽象概念、理论具象化;耗材贵重的情景;预演排练危机应对、重大活动;不可视的结构或现象;血腥的,比如人体构造,毒品的影响,战争;实验操作条件苛刻,需操作危险工具的流程。

    image005.png

    3.科创中心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我校于2017年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提升型创客空间,及模型、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VRAI等于一体。

    我校将电脑制作、发明创造、三模一电、机器人、手工制作等现有的科技项目有机整合,选择开设模型、创新创意、机器人等与学校自身特色相适应、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创客课程。

    在此基础上引进和购置适合学校特色课程设置的数字化创客设施和器材,选择开设电脑设计、创意制作、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几项新的创客课程,满足学校开展多层次创客教育的需求。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让想法变成现实。

    现正不断加强创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努力形成特色型的校本化创客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学校创客教育特色。

    三、智慧管理

    1. 建立校园公共存储空间,综合利用QQ、微信、钉钉、学习通等平台加强团队的沟通、协同。学校考勤、会议通知、学校各项工作申报与审批、视频会议等集中在统一平台,方便快捷,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2.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结合、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数据的结合,能更好地洞察教育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寻求解决和改善之道,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更强的支持,努力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用选课、德育考评、体艺2+1等系统,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与评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质量提供量化依据。

    3.建设智慧教室,充分利用互动录播等功能实现四校间会议、教学研讨、同步课堂等工作的互联互通,拉近时空距离,提高管理效能。

    四、智慧生活

    我校不断尝试,努力让校园生活便捷、高效、高雅、健康、智慧。

    学校的活动形式在“智慧课堂”的支持下不断创新:学生课文朗读比赛、亲子美文共读比赛、口算比赛、舞蹈比赛、体育单项比赛、摄影大赛等等均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迅速完成提交与评价,精准高效。我们还建构了智慧家长学校,学校定期通过教师端向学生端推送家长学习资源,组织家长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实现共同成长。

    学校为每间教室配置了电子班牌,用文字、图片、多媒体内容、flash等形式来显示班级介绍、课程信息、班级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的通知信息,电子班牌同时具备插卡电话、签到打卡的功能,提供新颖的师生交流及校园服务平台,深入打通智慧校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互通渠道,形成校园虚拟社区,丰富和创新教学生活。

    两年多来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从智慧课堂走向智慧学校,惊艳了教学时光,让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智慧教育风景,温暖了育人岁月。因为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有前瞻意识,敢于吃苦、吃亏、“吃蟹”,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成绩,吸引了来自省内外近两千名教育工作者观摩学习,多家省市媒体近十次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我校一步步成长为全省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学校:

    1.2017年6月,省教育学会在长师附小举办省首届智慧课堂现场观摩活动,展示、分享长师附小智慧课堂实践的初步成效。

    2.2017年12月长师附小成为5年一次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的分会场。

    3.2018年5月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应用的先进典型,在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精彩亮相,得到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

    4.2018年12月7位教师智慧课堂课例经省电教馆选拔报送中央电教馆,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名(全省仅3名),二等奖2名(全省仅8名),三等奖2名。

    5.2019年7月成为省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学校。

    6.2019年10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深度融合实践研究”课题成为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中唯一一个中小学(幼儿园)课题。

    7.2019年11月作为湖南省唯一学校入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学校”。

    8.张华校长在2017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会、2019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大会、2019长沙市教育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给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班、海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校长培训班、广东省“强师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国培项目、益阳市教育局干部培训班、岳阳市骨干校长培训班及十余个国培班作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并于2019年9月遴选成为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教育信息化专题)。

    第三篇章 未来篇

    一路畅想,一路探索,一路成长,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一直在路上——

    长沙市未来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总校

    一、建设目标

    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综合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突破实体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壁垒;结合我校现有信息化环境,以云计算为核心,采用“云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全面深入融合;通过将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实现优质课堂在班级间、学校间、区域间的多方互动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

    二、建设思路

    未来学校是一个广范围概念,它既包括了实体校园空间,也包含了适应当前教学模式的数字校园空间。实体校园是未来学校的基础,数字校园是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的建设,通常是按照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进行,虚、实校园间有隔膜而未能打通,彼此处于分割状态,未来学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使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高度融合,让其产生倍增效应。未来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总校的未来学校建设以满足实际教育需求为基本前提,围绕教学和管理的核心需求展开,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智能学习”是现阶段未来学校建设的重点,在现有智慧课堂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辅助孩子的主动探索未来,为孩子埋下理解未来世界的原始认知,施以现在学习的知识。让孩子爱上科技,懂得现在学习和未来科技的结合点。

    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在满足未来科技辅助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整体化的、长期地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传统校园效率,扩展传统校园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未来学校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要实现与长沙市人人通等优质省市平台联通,并需接入各项智能硬件。

    希望通过2-3年的努力,建设集创新智慧、开放智慧、智能智慧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学校:

    1.创新智慧未来学校

    智慧是具有时代标度的,当今时代的智慧分为初级智慧和高级智慧两大层次,初级智慧是指具有辨析辨别的能力,高级智慧是指发明创造的能力。数字校园以技术为纽带,智慧校园则要由数字校园“器”和“术”的层面至少上升到“法”的层面,要基于工具性但又要超越工具性,要摆脱和超越通常的唯技术思想,要不受技术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仅仅着眼于环境感知、技术支撑、网络互通等特征而建构的还只是典型技术思维的“智慧校园”,是事实上的数字校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学校。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课程形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研活动创新。

    创新智慧路径一:建设基于学科教学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体系

    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以学校一些优秀的学科教学资源为基础,对原有碎片化的课程资源进行甄别筛选、分类整理,发动优秀骨干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富媒体资源,最终建设覆盖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等混合式学科课程体系。

    创新智慧路径二:设计常态化、聚合性的“混合学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

    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扣现实生活,为学区或学校层面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依托通过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对线上线下、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时间过短、知识点分散以及活动环缺失现状。

    创新智慧路径三:构建协同泛在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以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平台为画纸,以移动听评课微应用为画笔,通过打造集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说课(投屏说课)、看课、听课、评课、赛课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平台,为每一位教师做教学能力画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解决学校教研资源无沉淀难题。

    2.开放智慧未来学校

    我国传统的校园不仅与外界不仅有围墙的物理式阻断,而且其他教学资源同样形成封闭的格局,学校间泾渭分明。未来学校要支持学校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通融、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一方面要从制度和条件上支持学生和学校之间由一一对应关系发展为一对多关系,允许学生在同一阶段学多个学校的课程,甚至同一门课程允许多校间进行互补式学习,以此让学习者学习过程最优化、学习效果最大化!

    开放智慧路径一:构建强关联、高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路径

    利用人人通等在线课程平台独有的传播和交流优势,打造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需要组建平台资源进行建课设计、上传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克隆或映射的形式一键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创,并可基于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协同备课、投屏说课、移动听评课活动。

    开放智慧路径二:构建多方课堂互动模式

    依托“专递课堂”应用,采用“云服务”模式,建立异地备份体系,提供高可靠性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只需要在教师端互动教室和学生端互动教室部署网络联校一体式终端,通过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即可实现多方课堂的互动。

    3.智能智慧未来学校

    智能智慧路径:构建智慧教务智慧生态环境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由于各部门数据管理的水平、配合程度等不同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难以进行合理的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未来学校建设,需要进行数据管理综合设计工作。这里以师生需求为准绳,通过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流程优化,将原来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提取出来,实现学校业务的“碎片化”服务重构,打通数据壁垒,构建统一数据处理平台,将教务管理接入云平台,实现排课、课表、调代课、教学大数据分析等的智能化,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科学治理。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常态化管理学校的智慧教学与教研活动,建立学生档案、教师档案、课程资源沉淀与管理、教学动态数据分析等的监控系统。

    三、重点任务

    1.任务一:构建多方互动优质智慧课堂,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

    课堂变革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通过将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充分运用四校全员、全学科、常态化实践“畅言智慧课堂”“一平三端智慧课堂”应用系统,让每间教室都是“智慧教室”,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教师“关注全体,立足生成,以学定教”,大幅度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化。学生突破时空界限,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线与学生交流,实现学习泛在化。评价的及时性和人机高效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建立虚拟校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来,初步实现“智能学习”。

    远程教学、专递课堂实现优质课堂在班级间、学校间、区域间的多方互动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网络联校具有本地录像、云端录像功能,将优秀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如教师的视频、声音、讲稿以及学生的视频、声音统一整合生成精品课件,既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本地存储又可以作为网络课程在线播放;同时网络联校借助自身视频云将校园网和互联网无缝连接。保证校园网内教师端高清授课,学生端流畅观看。同时在连接互联网后,家长可以进行围观课堂情况,还可与直播系统无缝对接,使课堂内容在互联网上无限延展。

    2.任务二:推动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建设,助力混合式教学方式的真正落地

    为避免出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分离现象,在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开展教学实践。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信息化课程形态与教学模式。首先将离散性、碎片化的课程资源借助于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化整合;然后通过重构空间与技术,重建系统中角色关系,构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新特性和新型学习关系,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实时与非实时互动整合、课内课外融合的多元化活动方式,打通实然与虚拟学习空间建设的壁垒。

    3.任务三:全方位创新应用,提升学校管理等工作效能

    总校将在四校将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室,实现校际之间的线上会议、同步课堂、网络听评课等互联互通,学校专题活动通过互动进行直播展现校园风采给广大民众和学生家长,拉近时空的距离,提高校际交流的品质,提升总校管理效能。

    各校接入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电子班牌、平安校园等智能硬件,串联校园考勤签到、学校管理相关事宜审批、安全监控等流程。逐步建设智慧研训类应用系统,实现教研、培训等业务的信息化。引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系统,实现教学诊断、反思的智能分析。通过在线巡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视频融合智能终端将各教室的上课视频集中调度显示、声音播放及单点互动,同时支持将整个上课情况全程录制保存,对于后期分析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依据。校园内可视化实时巡更,通过智能手电筒内置视频终端双向音视频沟通能力,所照即所见,现场情况及时、准确无误的传达至指挥室,指挥室能够远程直达事件现场,实现全局掌控,并向巡更人员传达指挥和调度命令,从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建设内容

    1.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建设适合学情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长沙市人人通等省市优质平台及科大讯飞智慧课堂、超星“一平三端”智慧课堂等云平台建设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结合的高速、稳定、安全、接入便捷的学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打破实体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壁垒,为教师教学提供最适合学情的优质备课资源,让学生时时皆学、处处可学,课前、课中、课后形成闭环服务指导。

    依托“专递课堂”应用,采用“云服务”模式,构建多方课堂互动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建立冗余异地备份体系,提供高可靠性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只需要在教师端互动教室和学生端互动教室部署超星网络联校一体式终端,通过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实现多方课堂的互动。

    2.整合“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构建特色自我供给模式

    通过“自建+共建”两种方式将原先非体系化的学科教学资源、碎片化的校本教学资源、经验性的德育活动资源,整合为体系化、聚合性、交互性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集合众人智慧,构建独具特色的混合式课程资源自我供给模式。

    3.打造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构建四校共享路径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独有的传播和交流优势,打造四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需要组建平台资源进行建课设计、上传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克隆或映射的形式一键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创。

    4.创新“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局限

    充分运用四校全员、全学科、常态化实践“畅言智慧课堂”“一平三端智慧课堂”应用系统,以数字教育资源为载体,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资源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内容相融合,提升教学活动效能,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运用实践下的有效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构建协同泛在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以移动听评课为教师专业成长载体,通过打造集看、听、评、赛课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平台,为每一位教师做教学能力画像,解决学校教研资源无沉淀难题。

    6.建立智能管理体系,减负增效

    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提高管理自动化程度、简化管理流程,转变管理模式,简化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实施进度

    未来学校基地建设周期为三年,具体包括启动阶段、实施阶段、经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9.9-2020.1)

    (1)基地申报。形成研究方案,申报基地项目。

    (2)组建团队。组建基地建设研究团队,具体到人,分解落实具体任务。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2-2021.1)

    主要开展未来学校的建设及应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定期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基地创新应用研讨活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培训活动、召开成员会议、举办阶段汇报交流互动,落实基地建设运行;此外,不定期开展区分校研讨会;开展基地建设中期检查会议,开展绩效评估。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1-2021.12)

    致力于推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传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组将举办“智慧校园建设联盟”全国研讨会和区域性研讨会,分享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经验,以期拓宽学校发展路径和教师成长空间。

    六、资金需求

    四校共需资金约1000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另,通过制定相应的运营模式和长效的保障机制,针对公益性、普惠性教育教学应用构建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对于特色性、提升性教育教学应用,探索多方融资建设模式,确保智慧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为保障使未来学校建设及应用工作步入正轨、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志,需建立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技术和运维保障体系,理顺关系,建立一支术过硬的服务保障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具体来说,强调四个保障:

    1.制度保障

    为推进未来学校常规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以下制度。

    (1)建立 《信息系统准入规则》,明确本校各信息系统应达到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明确各信息系统就提供的数据接口及应提供的服务标准;

    (2)建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流程,明确需求分析、设计、认证、开发、采购、验收等主要环节的责任人;

    (3)建立《信息化职责及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本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应承担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任务,应提供的数据内容及相关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质量标准,明确信息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2.技术保障

    依托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的

    设研究、开展智慧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以及协同教研模式研究、开展智能教务研究等。

    3.安全运维

    加强网络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运维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完好;为保证内容科学性,提供科学教学系统、科学编辑系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原厂公章。

    4.培训服务

    从智慧教研、互动教学、智慧教务管理、智慧办公应用等多个层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培训工作。此外,邀请课程、教学、教研以及教育技术领域相关专家开展理论培训,加强未来学校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工作,为教员和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体教职工会建会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智慧化。 

  • 支撑材料1.rar 下载
    支撑材料2.rar 下载
    支撑材料3.rar 下载
    支撑材料4.rar 下载
  • 第一篇章:基础篇

    常态化实践智慧课堂 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长师附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并兼首届校长的省直小学,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底蕴,紧扣徐老的教育思想,传承徐老的大爱、求真、创新的精神并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带领合作举办的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以 “畅言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为途径开展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家校共育,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效融合之道。

    一、背景与概况

    早在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仁爱,提倡因材施教;近代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但自古一师多生,怎样以生为本,量身定制教学,提升教学机智,实现教育公平,是千年难破的命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教学应运而生,利用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相结合,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资源共享、教学评价等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带领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利用学习数据分析、课堂即时评价和智能推送等技术,探索建立了“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经过4个月试点,2017年9月起在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属创远小学全员、全学科、常态化推进,附属春建小学从11月试点。

    二、特色与创新

    所谓“智慧课堂”,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1.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环境——智慧教室、移动终端

    智慧教学促使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通过在智慧教室搭建无线移动网络教学环境,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的交互协作方式,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通过教师端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的PPT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

    大数据时代的典型思维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数据改变教育是课堂变革的核心。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实现了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并重新定义了黑板、讲台等一系列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应用,进而改变课堂结构,实现教与学的革命。

    智慧教室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智能化的学习环境。

    (1)微云服务器:在教室内,教师和学生在无需互联网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实现任意点对点的通讯与交互,节省大量互联网资源的占用;当连接互联网时,可以实现教室的跨越空间的直播。教师可以方便直接地将即时录制的当堂课程进行本地化存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重复学习;可以根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核后将内容手动或自动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类似传统电子教室的分发、举手、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功能;可以进行大量围绕管理与应用的定制开发,方便地接入第三方应用系统等。

    (2)端应用:包括教师端与学生端,教师可以通过端设备直接书写,并将书写结果投送到教室的投影仪、大屏幕或学生手持设备。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录制下来(音、视频及板书),形成新的教学资源,通过云平台实现资源云端共享。学生端是专为学生学习量身定做的具有即时通讯的学习工具。在终端上安装作业系统,可以随时进行作业的分发、接收,进行即时测评、统计分析,实现动态学习分析和反馈。

    (3)云平台:云平台主要包含资源管理系统、微课系统等,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内容通过平台提供的空间及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内容的“收存管用”;通过微课系统与课堂教学衔接,既可以实现辅助教学,也可以提供完整的在线学习,并为师生提供了教师工作室及学生空间。

    2.重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

    image001.png

    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复习的“3+10”三维一体自主学习模式,有效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维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学定教,少了课前的预设,更多关注课堂生成,教育教学活动指向真实的问题,精准发力,师生互动高效。

    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端向学生推送各类型微课等个性化预习和复习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思考和自主探索学习内容。预习中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遇到困惑时线上线下师生展开互动讨论,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大数据处理后学生提交的微课练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线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讲(问题驱动前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获得的由学生讲)、略讲、小组合作交流、精讲,学生使用学生端当堂练习并及时提交。教师在因生定教,在学生疑难处重点解析,并实时录制并向学生推送重难点学习资源。及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用智慧建构学生学习成长档案。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台现场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对象。通过智慧平板的抢答、小组合作等功能,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学生通过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深入学习,自制微课资源相互分享。师生互动实现多样化、多渠道全面提升。

    实时智能监测,精准大数据分析让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推送个性化的作业,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通过推送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题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测。

    三、变化与成长

    1.变化

    (1)增强学习自主性

    智慧课堂更强调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它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资源,类似于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针对性强,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可以重复观看,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优化教学策略

    借助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情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更具个性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智能评测系统,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具体归纳为“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3)提升学习效率

    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题讲授,很多的学生陪学、陪看,效率低。智慧课堂中,全校老师可以分工协作,把每道题目讲解并录制成微课,推送给学生端,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4)创新活动形式

    全校学生课文朗读比赛、亲子美文共读比赛、口算比赛、舞蹈比赛、体育单项比赛、摄影大赛等均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迅速完成提交与评阅,精准高效。

    智慧课堂以家校共同携手为落脚点,建构智慧家长学校,实现共同成长。与家长们在线沟通、交流,所有内容均在班级空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再次阅读,实现思维火化的碰撞。学校定期通过教师端向家长推送系列家长成长优质学习资源,组织家长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家长可以随时与老师们交流,与家长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家长之间、家校之间携手,共同促进家长成长。学校通过家长的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办学管理方式和手段,共同提升办学品质。

    2.成长

    (1)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个性化学习

    始终坚持“启迪学生心智,关注终身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终身发展。智慧课堂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有的优点,它更强调了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统一的计划进度,而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地、自主地安排学习,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微课观看。所以教学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智慧课堂能更好的满足每个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重复观看,这种类似于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每个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促进教师智慧发展——因材施教

    教师根据课前大数据处理后的学生提交所学微课的练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线提问,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情有计划的分组,通过微课吧、分组讨论、课堂精讲等方式组织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随堂练习机智能评测系统,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展示教学艺术。

    (3)促进学校智慧发展——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智慧教学对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运用智能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条件下智慧课堂建设,凸现课堂教学的“两个智慧”和“一个智能”,即实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的学习智慧,实现学校课堂教学条件的智能化。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建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推进无边界移动学习,探索沙龙式学习,打破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界限,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构建智慧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数字资源和网络空间环境,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学校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与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共震,奏响学校智慧发展的新乐章。

    第二篇章:成长篇

    智能校园——让校园充满智慧

    image003.jpg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并兼首届校长的省直小学。现与长沙市开福区合作举办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与长沙县合作举办长沙师范附属春建小学。

    我校传承徐老大爱、求真、创新的精神,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围绕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家校共育、学校安全建设等,初步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扩展与延伸,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

    “无所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已然展现出“智慧校园”的雏形。

    一、智慧环境

    基于当前我校现有信息技术基础,按照 “以教学和管理为核心突破,逐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设策略,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按照基础设施层、基础平台层、应用层、展现层规划系统架构,初步建成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智慧环境:

    1.实现校园无线AP全覆盖,班班通设备进入每个班级,建成录播教室、科创中心(集3D打印、VR、AI、创客、机器人等于一体)等智能环境。

    2.建设完成“畅言智慧课堂”应用系统,实现核心教学业务(导学备课、互动教学、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的信息化。

    3.建设完成智慧管理类应用系统,实现核心管理业务(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师生成长档案、学籍、人事、成绩分析等)的信息化,将校园管理与教学教务深度融合。

    4.建设家校互动系统,实现教学内容同步查看、课堂表现实时了解、师生互动无缝衔接。

    5.完善校园统一门户,实现校园风采展示、师生班级空间、家校沟通等功能,支持多终端访问。

    6.建设智慧研训类应用系统,实现研训业务(教研、培训)等的信息化;引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系统,实现教学诊断、反思的智能分析。

    7.接入钉钉应用系统、电子班牌、平安校园等智能硬件,串联校园考勤签到、学校管理相关事宜审批(后勤维修、设备采购、请假等)、安全监控等流程,形成更强大的校园管控平台和更便利的校园生活。

    8.建设校园大数据管理中心,整合分析校园各类信息数据。

    二、智慧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未来学校的重点在于智能学习。智能学习的最终完成需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VR等技术的联合运用。我校通过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1.智慧课堂

    课堂变革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我校每间教室都是“智慧教室”,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实现双向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每位师生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终端,教学过程中师生多元交互协作,教师通过教师端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的PPT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直接融入线上线下小组讨论。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教师“关注全体,立足生成,以学定教”,大幅度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化。学生突破时空界限,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线与学生交流,实现学习泛在化。学生端自动生成的错题集让已经掌握的不重复练习、薄弱知识点反复练习,突破重点难点。评价的及时性和人机高效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VRAI智能教学空间

    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我校努力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例如墙壁,拐角等部位),辅助孩子主动探索未来,让孩子爱上科技,懂得现在学习和未来科技的结合点。

    VR头盔是智能物联网的重要入口,我校利用AIVR教学一体机创造多维度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其中,让学生体验无限大的智能知识空间,带来沉浸式的多感官学习,通过深刻刺激大脑神经元带来更加有效的客体认知向主体认知的转化,这种转化使潜意识的深度深度学习自然发生,自然产生学习行为。

    根据VR技术特性和学校的空间场景因素,我校正与技术专家携手使用SURPRISE教学场景体系研发课程:空间上的宏观和微观场景,时间上的未来和历史展现;抽象概念、理论具象化;耗材贵重的情景;预演排练危机应对、重大活动;不可视的结构或现象;血腥的,比如人体构造,毒品的影响,战争;实验操作条件苛刻,需操作危险工具的流程。

    image005.png

    3.科创中心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我校于2017年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提升型创客空间,及模型、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VRAI等于一体。

    我校将电脑制作、发明创造、三模一电、机器人、手工制作等现有的科技项目有机整合,选择开设模型、创新创意、机器人等与学校自身特色相适应、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创客课程。

    在此基础上引进和购置适合学校特色课程设置的数字化创客设施和器材,选择开设电脑设计、创意制作、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几项新的创客课程,满足学校开展多层次创客教育的需求。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让想法变成现实。

    现正不断加强创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努力形成特色型的校本化创客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学校创客教育特色。

    三、智慧管理

    1. 建立校园公共存储空间,综合利用QQ、微信、钉钉、学习通等平台加强团队的沟通、协同。学校考勤、会议通知、学校各项工作申报与审批、视频会议等集中在统一平台,方便快捷,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2.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结合、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数据的结合,能更好地洞察教育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寻求解决和改善之道,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更强的支持,努力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用选课、德育考评、体艺2+1等系统,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与评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质量提供量化依据。

    3.建设智慧教室,充分利用互动录播等功能实现四校间会议、教学研讨、同步课堂等工作的互联互通,拉近时空距离,提高管理效能。

    四、智慧生活

    我校不断尝试,努力让校园生活便捷、高效、高雅、健康、智慧。

    学校的活动形式在“智慧课堂”的支持下不断创新:学生课文朗读比赛、亲子美文共读比赛、口算比赛、舞蹈比赛、体育单项比赛、摄影大赛等等均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迅速完成提交与评价,精准高效。我们还建构了智慧家长学校,学校定期通过教师端向学生端推送家长学习资源,组织家长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实现共同成长。

    学校为每间教室配置了电子班牌,用文字、图片、多媒体内容、flash等形式来显示班级介绍、课程信息、班级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的通知信息,电子班牌同时具备插卡电话、签到打卡的功能,提供新颖的师生交流及校园服务平台,深入打通智慧校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互通渠道,形成校园虚拟社区,丰富和创新教学生活。

    两年多来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从智慧课堂走向智慧学校,惊艳了教学时光,让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智慧教育风景,温暖了育人岁月。因为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有前瞻意识,敢于吃苦、吃亏、“吃蟹”,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成绩,吸引了来自省内外近两千名教育工作者观摩学习,多家省市媒体近十次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我校一步步成长为全省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学校:

    1.2017年6月,省教育学会在长师附小举办省首届智慧课堂现场观摩活动,展示、分享长师附小智慧课堂实践的初步成效。

    2.2017年12月长师附小成为5年一次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的分会场。

    3.2018年5月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应用的先进典型,在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精彩亮相,得到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

    4.2018年12月7位教师智慧课堂课例经省电教馆选拔报送中央电教馆,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名(全省仅3名),二等奖2名(全省仅8名),三等奖2名。

    5.2019年7月成为省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学校。

    6.2019年10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深度融合实践研究”课题成为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中唯一一个中小学(幼儿园)课题。

    7.2019年11月作为湖南省唯一学校入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学校”。

    8.张华校长在2017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会、2019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大会、2019长沙市教育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给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班、海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校长培训班、广东省“强师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国培项目、益阳市教育局干部培训班、岳阳市骨干校长培训班及十余个国培班作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并于2019年9月遴选成为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教育信息化专题)。

    第三篇章 未来篇

    一路畅想,一路探索,一路成长,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一直在路上——

    长沙市未来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总校

    一、建设目标

    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综合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突破实体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壁垒;结合我校现有信息化环境,以云计算为核心,采用“云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全面深入融合;通过将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实现优质课堂在班级间、学校间、区域间的多方互动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

    二、建设思路

    未来学校是一个广范围概念,它既包括了实体校园空间,也包含了适应当前教学模式的数字校园空间。实体校园是未来学校的基础,数字校园是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的建设,通常是按照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进行,虚、实校园间有隔膜而未能打通,彼此处于分割状态,未来学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使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高度融合,让其产生倍增效应。未来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总校的未来学校建设以满足实际教育需求为基本前提,围绕教学和管理的核心需求展开,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智能学习”是现阶段未来学校建设的重点,在现有智慧课堂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辅助孩子的主动探索未来,为孩子埋下理解未来世界的原始认知,施以现在学习的知识。让孩子爱上科技,懂得现在学习和未来科技的结合点。

    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在满足未来科技辅助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整体化的、长期地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传统校园效率,扩展传统校园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未来学校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要实现与长沙市人人通等优质省市平台联通,并需接入各项智能硬件。

    希望通过2-3年的努力,建设集创新智慧、开放智慧、智能智慧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学校:

    1.创新智慧未来学校

    智慧是具有时代标度的,当今时代的智慧分为初级智慧和高级智慧两大层次,初级智慧是指具有辨析辨别的能力,高级智慧是指发明创造的能力。数字校园以技术为纽带,智慧校园则要由数字校园“器”和“术”的层面至少上升到“法”的层面,要基于工具性但又要超越工具性,要摆脱和超越通常的唯技术思想,要不受技术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仅仅着眼于环境感知、技术支撑、网络互通等特征而建构的还只是典型技术思维的“智慧校园”,是事实上的数字校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学校。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课程形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研活动创新。

    创新智慧路径一:建设基于学科教学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体系

    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以学校一些优秀的学科教学资源为基础,对原有碎片化的课程资源进行甄别筛选、分类整理,发动优秀骨干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富媒体资源,最终建设覆盖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等混合式学科课程体系。

    创新智慧路径二:设计常态化、聚合性的“混合学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

    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扣现实生活,为学区或学校层面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依托通过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对线上线下、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时间过短、知识点分散以及活动环缺失现状。

    创新智慧路径三:构建协同泛在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以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平台为画纸,以移动听评课微应用为画笔,通过打造集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说课(投屏说课)、看课、听课、评课、赛课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平台,为每一位教师做教学能力画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解决学校教研资源无沉淀难题。

    2.开放智慧未来学校

    我国传统的校园不仅与外界不仅有围墙的物理式阻断,而且其他教学资源同样形成封闭的格局,学校间泾渭分明。未来学校要支持学校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通融、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一方面要从制度和条件上支持学生和学校之间由一一对应关系发展为一对多关系,允许学生在同一阶段学多个学校的课程,甚至同一门课程允许多校间进行互补式学习,以此让学习者学习过程最优化、学习效果最大化!

    开放智慧路径一:构建强关联、高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路径

    利用人人通等在线课程平台独有的传播和交流优势,打造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需要组建平台资源进行建课设计、上传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克隆或映射的形式一键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创,并可基于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协同备课、投屏说课、移动听评课活动。

    开放智慧路径二:构建多方课堂互动模式

    依托“专递课堂”应用,采用“云服务”模式,建立异地备份体系,提供高可靠性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只需要在教师端互动教室和学生端互动教室部署网络联校一体式终端,通过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即可实现多方课堂的互动。

    3.智能智慧未来学校

    智能智慧路径:构建智慧教务智慧生态环境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由于各部门数据管理的水平、配合程度等不同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难以进行合理的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未来学校建设,需要进行数据管理综合设计工作。这里以师生需求为准绳,通过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流程优化,将原来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提取出来,实现学校业务的“碎片化”服务重构,打通数据壁垒,构建统一数据处理平台,将教务管理接入云平台,实现排课、课表、调代课、教学大数据分析等的智能化,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科学治理。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常态化管理学校的智慧教学与教研活动,建立学生档案、教师档案、课程资源沉淀与管理、教学动态数据分析等的监控系统。

    三、重点任务

    1.任务一:构建多方互动优质智慧课堂,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

    课堂变革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通过将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充分运用四校全员、全学科、常态化实践“畅言智慧课堂”“一平三端智慧课堂”应用系统,让每间教室都是“智慧教室”,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技术,通过“云+端”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时空概念。教师“关注全体,立足生成,以学定教”,大幅度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化。学生突破时空界限,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线与学生交流,实现学习泛在化。评价的及时性和人机高效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升级传统教室,拓展校内更多学习空间,建立虚拟校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来,初步实现“智能学习”。

    远程教学、专递课堂实现优质课堂在班级间、学校间、区域间的多方互动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的沉淀共享。网络联校具有本地录像、云端录像功能,将优秀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如教师的视频、声音、讲稿以及学生的视频、声音统一整合生成精品课件,既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本地存储又可以作为网络课程在线播放;同时网络联校借助自身视频云将校园网和互联网无缝连接。保证校园网内教师端高清授课,学生端流畅观看。同时在连接互联网后,家长可以进行围观课堂情况,还可与直播系统无缝对接,使课堂内容在互联网上无限延展。

    2.任务二:推动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建设,助力混合式教学方式的真正落地

    为避免出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分离现象,在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开展教学实践。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信息化课程形态与教学模式。首先将离散性、碎片化的课程资源借助于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化整合;然后通过重构空间与技术,重建系统中角色关系,构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新特性和新型学习关系,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实时与非实时互动整合、课内课外融合的多元化活动方式,打通实然与虚拟学习空间建设的壁垒。

    3.任务三:全方位创新应用,提升学校管理等工作效能

    总校将在四校将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室,实现校际之间的线上会议、同步课堂、网络听评课等互联互通,学校专题活动通过互动进行直播展现校园风采给广大民众和学生家长,拉近时空的距离,提高校际交流的品质,提升总校管理效能。

    各校接入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电子班牌、平安校园等智能硬件,串联校园考勤签到、学校管理相关事宜审批、安全监控等流程。逐步建设智慧研训类应用系统,实现教研、培训等业务的信息化。引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系统,实现教学诊断、反思的智能分析。通过在线巡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视频融合智能终端将各教室的上课视频集中调度显示、声音播放及单点互动,同时支持将整个上课情况全程录制保存,对于后期分析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依据。校园内可视化实时巡更,通过智能手电筒内置视频终端双向音视频沟通能力,所照即所见,现场情况及时、准确无误的传达至指挥室,指挥室能够远程直达事件现场,实现全局掌控,并向巡更人员传达指挥和调度命令,从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建设内容

    1.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建设适合学情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长沙市人人通等省市优质平台及科大讯飞智慧课堂、超星“一平三端”智慧课堂等云平台建设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结合的高速、稳定、安全、接入便捷的学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打破实体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壁垒,为教师教学提供最适合学情的优质备课资源,让学生时时皆学、处处可学,课前、课中、课后形成闭环服务指导。

    依托“专递课堂”应用,采用“云服务”模式,构建多方课堂互动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建立冗余异地备份体系,提供高可靠性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只需要在教师端互动教室和学生端互动教室部署超星网络联校一体式终端,通过现有校园网或互联网接入网络联校云平台,实现多方课堂的互动。

    2.整合“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构建特色自我供给模式

    通过“自建+共建”两种方式将原先非体系化的学科教学资源、碎片化的校本教学资源、经验性的德育活动资源,整合为体系化、聚合性、交互性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集合众人智慧,构建独具特色的混合式课程资源自我供给模式。

    3.打造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构建四校共享路径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独有的传播和交流优势,打造四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联盟,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需要组建平台资源进行建课设计、上传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克隆或映射的形式一键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共创。

    4.创新“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局限

    充分运用四校全员、全学科、常态化实践“畅言智慧课堂”“一平三端智慧课堂”应用系统,以数字教育资源为载体,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资源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内容相融合,提升教学活动效能,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运用实践下的有效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构建协同泛在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以移动听评课为教师专业成长载体,通过打造集看、听、评、赛课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平台,为每一位教师做教学能力画像,解决学校教研资源无沉淀难题。

    6.建立智能管理体系,减负增效

    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提高管理自动化程度、简化管理流程,转变管理模式,简化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实施进度

    未来学校基地建设周期为三年,具体包括启动阶段、实施阶段、经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9.9-2020.1)

    (1)基地申报。形成研究方案,申报基地项目。

    (2)组建团队。组建基地建设研究团队,具体到人,分解落实具体任务。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2-2021.1)

    主要开展未来学校的建设及应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定期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基地创新应用研讨活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平台培训活动、召开成员会议、举办阶段汇报交流互动,落实基地建设运行;此外,不定期开展区分校研讨会;开展基地建设中期检查会议,开展绩效评估。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1-2021.12)

    致力于推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传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组将举办“智慧校园建设联盟”全国研讨会和区域性研讨会,分享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经验,以期拓宽学校发展路径和教师成长空间。

    六、资金需求

    四校共需资金约1000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另,通过制定相应的运营模式和长效的保障机制,针对公益性、普惠性教育教学应用构建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对于特色性、提升性教育教学应用,探索多方融资建设模式,确保智慧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为保障使未来学校建设及应用工作步入正轨、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志,需建立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技术和运维保障体系,理顺关系,建立一支术过硬的服务保障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具体来说,强调四个保障:

    1.制度保障

    为推进未来学校常规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以下制度。

    (1)建立 《信息系统准入规则》,明确本校各信息系统应达到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明确各信息系统就提供的数据接口及应提供的服务标准;

    (2)建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流程,明确需求分析、设计、认证、开发、采购、验收等主要环节的责任人;

    (3)建立《信息化职责及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本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应承担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任务,应提供的数据内容及相关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质量标准,明确信息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2.技术保障

    依托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的

    设研究、开展智慧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以及协同教研模式研究、开展智能教务研究等。

    3.安全运维

    加强网络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运维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完好;为保证内容科学性,提供科学教学系统、科学编辑系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原厂公章。

    4.培训服务

    从智慧教研、互动教学、智慧教务管理、智慧办公应用等多个层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培训工作。此外,邀请课程、教学、教研以及教育技术领域相关专家开展理论培训,加强未来学校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工作,为教员和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体教职工会建会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智慧化。 

  • 支撑材料1.rar 下载
    支撑材料2.rar 下载
    支撑材料3.rar 下载
    支撑材料4.rar 下载

简介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长师附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并兼首届校长的省直小学,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底蕴,紧扣徐老的教育思想,传承徐老的大爱、求真、创新的精神并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带领合作举办的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