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长沙探索
湖南省长沙市
-
-
内容导图
长沙市辖六区、一县、两市,共有中小学校1233所,在校中小学生91.08万人。近年,长沙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区域整体构建融合创新、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助推长沙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困惑与问题
长沙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新学先河明德学堂,长沙历来崇文重教。新时期,长沙以“敢为人先”为城市精神,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力求“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长沙已创建成为全国两基先进集体并率先整体建成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但在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
1、基于城乡二元办学体制的影响,城乡学校办学差异客观存在,农村学校师生想方设法进入城镇学习,中心城区和城镇学校成为择校热点,导致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在浏阳、宁乡等地还有个人校的存在。亟待拉近城乡距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确保教育公平。
2、基于机构编制限制,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根本无法配齐所有学科教师,教师配置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障碍。亟待采取新的手段来推进城乡师资的统筹配置,确保“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新的追求,亟待结合实际,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效益来推进教育在模式、理念和文化上的创新。
4、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前期开发应用的各种管理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共生性不强,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存在,亟待创新治理模式,建立基于标准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互融互通和精准分析,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于此,必须加强区域顶层设计来统筹推进。长沙积极探索,着力构建了基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力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平台与管理服务的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
二、解决思路与途径
(一)优化环境,构建智慧教育支撑体系。
1、推进理念创新,智慧教育机制不断完善。2013年,长沙启动《长沙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全面部署和推动长沙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智慧长沙建设,全面规划智慧教育,将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纳入长沙“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研制《长沙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营造了长沙智慧教育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建立了市、区县(市)、学校三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市教科院现代教育研究所和市教育技术装备处整合,成立长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2、推进三通工程,智慧教育环境全面优化。长沙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相关经费的落实。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建设与服务,推进长沙信息化环境“提质升级”。目前,长沙教育城域网全面建成辐射城乡,市级建有云中心机房,学校依托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多种智能终端。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校园网建设率96.4%。“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8.5%;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常态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推进,建成“长沙市中小学人人通平台”,提供支持多种终端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学习、管理、交流、分享空间,全市学校、教师、学生空间开通率分别为91.29%、95.27%、71.348%。学校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文化生活服务等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二)融合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教学体系。
1、创新资源建设,打造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一是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长沙通过政府主导,极推进部分学校与企业教育合作,先后与学科网、北京四中网校、101网校等企业合作,通过“公益+市场”模式信息化课改实验,推进使用者免费使用公共教育资源,根据需要购买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二是拓展数字资源建设途径。长沙采取汇聚、自建、共建等形式,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以及一批长沙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并开发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并于寒假投入使用,组织全市优秀教师建设本土课外学习辅导资源,服务长沙学生个性化学习。三是遴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长沙积极推进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市级微课、慕课资源库,建有名校、名师网络课堂,搭建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资源上传与共享平台,打造了一批适合师生需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2、注重融合创新,推进智慧教学广泛应用。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积极推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长郡中学、长郡双语实验学校等积极加入全国C20慕课联盟,由点及面推进全市一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展“移动终端进课堂”试点,探索利用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施课堂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诊断,促进教学的实时指导和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优质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成为长沙教育新亮点。长沙从2010年实施中考网上评卷分析,从2015年开始就相继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英语口语和语文口语测试。各区县市、各学校也积极探索和尝试相关应用,雨花区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体验中心,芙蓉区育英西陇小学成立了我省首个学校创客孵化平台“垅娃创学院”,各中小学校积极引入学科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VR虚拟体验室等,探索将机器人编程、无人机、3D打印、创意等嵌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了相关专业,并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引入机器人实训、数字模拟、仿真实训等创新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引导泛在学习方式应用。长沙积极发展网络教育,建有长沙终身教育学习网,注册学习人数近42万人;倾力打造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服务中小学生课外在线学习;芙蓉区建有“共享教育虚拟学校”、岳麓区建有云课堂、天心区着力打造智慧学区等,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师生和媒介设备多维度突破,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成为现实。
3、着力公平优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一是推进名校名师课堂城乡共享。长沙由教研部门牵头,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研发了小学美术、音乐、英语等全套微课。长沙还成立了16个由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名师工作室,与农村学校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发名师课堂。并积极推进长郡中学等优质学校开办卫星远程学校,运用互联网开展教研,并将其优秀课例推送到农村学校,让城乡师生共同成长。二是建设网络联校推送专递课堂。长沙仍有142个教学点,就读学生10139名,约占小学总人数的1.76%。为确保公平,推进均衡,推进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网络联校,由市级财政投入,采用“1+3”模式实施。目前已有26所优质学校对接78所农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通过网络进行专递教学,并开展主校授课教师与跟班辅导教师结对帮扶,组织结对赛课、骨干示范、在线备课等,实现了小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的同步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4、强化培训提质,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一是提升教师素养。长沙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将教育技术技能、微课程制作、信息化管理、中小学电脑制作指导教师培训等作为教师常态培训项目,近三年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4.43万名。坚持以教研来拓展应用,仅2016年教育技术课题就在中央电教馆立项27个,《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列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二是培育创新人才。坚持将信息技术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运用人工智能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长沙建有VR教室、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数字化学科教室等智慧教室400余间,积极尝试创客教育、STEAM教育,常态开展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网页制作竞赛,设置创客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从2013年开始设立科技创新市长奖,推进了智慧创新型人才培养。近三年我市获巴黎国际发明展金牌1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列宾奖5项,并获全国科技创新金牌8枚,全国机器人竞赛金牌4枚。2017年,长沙学生创客作品在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暨创客教育展评活动中获奖作品占全国获奖数的1/7。
(三)融通共享,构建智慧教育治理体系。
1、构建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长沙以人人通平台建设为基础,整合家校联系、在线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体质健康管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系统,构建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市、县(区)、校广泛连接的数据平台,形成覆盖全市、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数据体系,打破信息孤岛,为教育精细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推进智慧多元的管理服务。一是长沙建有“长沙教育信息网”政务网和“长沙教育”“长沙教育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聚集了100多万家长,方便家长及时、准确获取教育资讯,参与教育决策、管理、互动;二是研发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既可实现网上入学报名,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又为教育部门赢得了学位预估、资源调配的主动;三是建有校车管理平台,对每台校车是否偏线、离线、超载等运行状态、安全状态实现实时监管;四是实施明厨亮灶远程监管,学校食堂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对食堂的采购、储存、清洗、加工、留样进行全程监控,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一目了然,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3、探索大数据的智慧评价。一是根据个性化数据分析实现因材施教。长沙开展信息化课改实验、在线学习中心等,提供个性指导环境,进行精准辅导。二是采用过程性数据分析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我们通过人人通平台将学生日常的综合实践、体质健康监测、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等信息及时上传,学校能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运用综合性数据分析实现因校施策。我们以建设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自主研发了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学业以及非学业状况数据建模,监测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三个维度、五个方面、二十项关键性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状况、教师发展状态,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
长沙智慧教育的全域推进,各区县市结合区域教育实际深入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9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17所,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2017年长沙作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现场并向全省全面推介了区域推进智慧教育体系的基本做法,并组织信息化推进大会进行区域全面推进。2018年长沙在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领导高度好评。后阶段,长沙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基础环境,丰富数字资源,推进智慧教学,深化智慧管理,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构建长沙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近年,长沙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域推进的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加强了顶层设计,形成了信息技术应用合力,营造了信息化学习良好环境,确保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二是以“网络联校”为抓手,有力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引领,既有效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又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推进了教育公平。
三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了教育资源的供给创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改进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育管理,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四是推进了基于标准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推进了信息平台的互融互通,确保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改革推进,优化了管理方式,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
专家点评: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长沙市以“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为目标,从优化信息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变革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实践与探索,为长沙基础教育初步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治理水平提升的信息化环境,扩大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教改成果突出,为长沙率先整体建成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南省教育强县(市、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沙市探索的“市区联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及其通过“网络联校”对接农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的在线集中备课、结对赛课、城乡骨干示范等同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相关模式与做法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长沙市辖六区、一县、两市,共有中小学校1233所,在校中小学生91.08万人。近年,长沙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区域整体构建融合创新、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助推长沙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困惑与问题
长沙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新学先河明德学堂,长沙历来崇文重教。新时期,长沙以“敢为人先”为城市精神,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力求“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长沙已创建成为全国两基先进集体并率先整体建成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但在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
1、基于城乡二元办学体制的影响,城乡学校办学差异客观存在,农村学校师生想方设法进入城镇学习,中心城区和城镇学校成为择校热点,导致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在浏阳、宁乡等地还有个人校的存在。亟待拉近城乡距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确保教育公平。
2、基于机构编制限制,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根本无法配齐所有学科教师,教师配置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障碍。亟待采取新的手段来推进城乡师资的统筹配置,确保“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新的追求,亟待结合实际,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效益来推进教育在模式、理念和文化上的创新。
4、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前期开发应用的各种管理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共生性不强,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存在,亟待创新治理模式,建立基于标准的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互融互通和精准分析,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于此,必须加强区域顶层设计来统筹推进。长沙积极探索,着力构建了基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力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平台与管理服务的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
二、解决思路与途径
(一)优化环境,构建智慧教育支撑体系。
1、推进理念创新,智慧教育机制不断完善。2013年,长沙启动《长沙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全面部署和推动长沙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智慧长沙建设,全面规划智慧教育,将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纳入长沙“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研制《长沙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营造了长沙智慧教育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建立了市、区县(市)、学校三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市教科院现代教育研究所和市教育技术装备处整合,成立长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2、推进三通工程,智慧教育环境全面优化。长沙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相关经费的落实。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建设与服务,推进长沙信息化环境“提质升级”。目前,长沙教育城域网全面建成辐射城乡,市级建有云中心机房,学校依托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多种智能终端。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校园网建设率96.4%。“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8.5%;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常态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推进,建成“长沙市中小学人人通平台”,提供支持多种终端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学习、管理、交流、分享空间,全市学校、教师、学生空间开通率分别为91.29%、95.27%、71.348%。学校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文化生活服务等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二)融合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教学体系。
1、创新资源建设,打造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一是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长沙通过政府主导,极推进部分学校与企业教育合作,先后与学科网、北京四中网校、101网校等企业合作,通过“公益+市场”模式信息化课改实验,推进使用者免费使用公共教育资源,根据需要购买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二是拓展数字资源建设途径。长沙采取汇聚、自建、共建等形式,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以及一批长沙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并开发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并于寒假投入使用,组织全市优秀教师建设本土课外学习辅导资源,服务长沙学生个性化学习。三是遴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长沙积极推进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市级微课、慕课资源库,建有名校、名师网络课堂,搭建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资源上传与共享平台,打造了一批适合师生需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2、注重融合创新,推进智慧教学广泛应用。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积极推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长郡中学、长郡双语实验学校等积极加入全国C20慕课联盟,由点及面推进全市一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展“移动终端进课堂”试点,探索利用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施课堂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诊断,促进教学的实时指导和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优质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成为长沙教育新亮点。长沙从2010年实施中考网上评卷分析,从2015年开始就相继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英语口语和语文口语测试。各区县市、各学校也积极探索和尝试相关应用,雨花区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体验中心,芙蓉区育英西陇小学成立了我省首个学校创客孵化平台“垅娃创学院”,各中小学校积极引入学科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VR虚拟体验室等,探索将机器人编程、无人机、3D打印、创意等嵌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了相关专业,并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引入机器人实训、数字模拟、仿真实训等创新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引导泛在学习方式应用。长沙积极发展网络教育,建有长沙终身教育学习网,注册学习人数近42万人;倾力打造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服务中小学生课外在线学习;芙蓉区建有“共享教育虚拟学校”、岳麓区建有云课堂、天心区着力打造智慧学区等,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师生和媒介设备多维度突破,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成为现实。
3、着力公平优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一是推进名校名师课堂城乡共享。长沙由教研部门牵头,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研发了小学美术、音乐、英语等全套微课。长沙还成立了16个由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名师工作室,与农村学校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发名师课堂。并积极推进长郡中学等优质学校开办卫星远程学校,运用互联网开展教研,并将其优秀课例推送到农村学校,让城乡师生共同成长。二是建设网络联校推送专递课堂。长沙仍有142个教学点,就读学生10139名,约占小学总人数的1.76%。为确保公平,推进均衡,推进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网络联校,由市级财政投入,采用“1+3”模式实施。目前已有26所优质学校对接78所农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通过网络进行专递教学,并开展主校授课教师与跟班辅导教师结对帮扶,组织结对赛课、骨干示范、在线备课等,实现了小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的同步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4、强化培训提质,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一是提升教师素养。长沙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将教育技术技能、微课程制作、信息化管理、中小学电脑制作指导教师培训等作为教师常态培训项目,近三年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4.43万名。坚持以教研来拓展应用,仅2016年教育技术课题就在中央电教馆立项27个,《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列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二是培育创新人才。坚持将信息技术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运用人工智能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长沙建有VR教室、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数字化学科教室等智慧教室400余间,积极尝试创客教育、STEAM教育,常态开展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网页制作竞赛,设置创客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从2013年开始设立科技创新市长奖,推进了智慧创新型人才培养。近三年我市获巴黎国际发明展金牌1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列宾奖5项,并获全国科技创新金牌8枚,全国机器人竞赛金牌4枚。2017年,长沙学生创客作品在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暨创客教育展评活动中获奖作品占全国获奖数的1/7。
(三)融通共享,构建智慧教育治理体系。
1、构建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长沙以人人通平台建设为基础,整合家校联系、在线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体质健康管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系统,构建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市、县(区)、校广泛连接的数据平台,形成覆盖全市、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数据体系,打破信息孤岛,为教育精细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推进智慧多元的管理服务。一是长沙建有“长沙教育信息网”政务网和“长沙教育”“长沙教育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聚集了100多万家长,方便家长及时、准确获取教育资讯,参与教育决策、管理、互动;二是研发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既可实现网上入学报名,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又为教育部门赢得了学位预估、资源调配的主动;三是建有校车管理平台,对每台校车是否偏线、离线、超载等运行状态、安全状态实现实时监管;四是实施明厨亮灶远程监管,学校食堂接入视频监控平台,对食堂的采购、储存、清洗、加工、留样进行全程监控,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一目了然,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3、探索大数据的智慧评价。一是根据个性化数据分析实现因材施教。长沙开展信息化课改实验、在线学习中心等,提供个性指导环境,进行精准辅导。二是采用过程性数据分析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我们通过人人通平台将学生日常的综合实践、体质健康监测、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等信息及时上传,学校能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运用综合性数据分析实现因校施策。我们以建设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自主研发了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学业以及非学业状况数据建模,监测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三个维度、五个方面、二十项关键性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状况、教师发展状态,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
长沙智慧教育的全域推进,各区县市结合区域教育实际深入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9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17所,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2017年长沙作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现场并向全省全面推介了区域推进智慧教育体系的基本做法,并组织信息化推进大会进行区域全面推进。2018年长沙在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领导高度好评。后阶段,长沙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基础环境,丰富数字资源,推进智慧教学,深化智慧管理,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构建长沙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近年,长沙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域推进的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加强了顶层设计,形成了信息技术应用合力,营造了信息化学习良好环境,确保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二是以“网络联校”为抓手,有力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引领,既有效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又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推进了教育公平。
三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了教育资源的供给创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改进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育管理,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四是推进了基于标准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推进了信息平台的互融互通,确保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改革推进,优化了管理方式,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
专家点评: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长沙市以“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为目标,从优化信息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变革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实践与探索,为长沙基础教育初步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治理水平提升的信息化环境,扩大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教改成果突出,为长沙率先整体建成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南省教育强县(市、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沙市探索的“市区联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及其通过“网络联校”对接农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的在线集中备课、结对赛课、城乡骨干示范等同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相关模式与做法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