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卢氏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
-
-
内容导图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最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这首民谣就是卢氏县 人口分布的真实反映。389所各级各类学校星罗棋布在山间河汊之中,其中很多是极为零散、规模很小的教学点。这样的现实条件造就了卢氏县教育的三个极大不平衡:教育教学资源不平衡,县直学校已经做到了教学资料的优选,乡镇学校大多还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上课;教师素质不均衡,县直教师多数是优选而来,乡镇教师大多为特岗教师,很多教学点还配不齐体音美教师;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城区教师凭借优势条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素质发展较快,乡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学生素质发展缓慢。三个不平衡最直接的后果是城乡教学质量的不平衡:县直学校教学质量早已迈进了三门峡市教育的先进行列,很多乡镇学校却发展缓慢,质量极为落后。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呢?“互联网+教育”无疑成为实现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引下,卢氏县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创立“153”(“1”是围绕一个中心(教育均衡),“5”是利用五大平台即视频平台、录播平台、CCtalk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办公平台,“3”是实现三大目标即资源均衡、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卢氏教学新模式,打破了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一个中心:春风吹得百花开
卢氏教体局领导审视全局,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是破解卢氏教育难局的良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他们以“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创新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理念、共享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在卢氏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卢氏县打造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区域,实现卢氏教育的均衡发展。2016年初卢氏教体局建立了以正副局长为正副组长的“卢氏县‘互联网+’城乡教学教研一体”办公室具体领导全县开展工作,先后出台《卢氏县教育城域网暨数字校园管理与应用规定》(卢教字〔2016〕16号)、《卢氏县“互联网+”城乡教学教研一体化实施方案》(卢教文字〔2017〕6 3号)等一系列文件,为城乡一体化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保驾护航。在教体局意见指导下卢氏信息化蓬勃发展起来。
二、五项平台建设:一花更需五叶衬
打造出信息化教学教研平台,教育信息化发展就有了现实的依托,突破教育不均衡就有了锐利的武器。卢氏县打造了五个教学教研平台,它们是:视频平台、录播平台、CCtalk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办公平台。
1、信息交流平台
依据不同需要,各类QQ群、微信群、飞信群迅速建立起来,通过这些平台各种通知、教研讯息可以迅速传达到卢氏县的每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体备课联盟”可以跨校、跨乡,甚至跨县、跨市进行集体备课,毫无滞碍。极大解决了小规模学校,尤其是一人承包一门学科的教师备课问题。
2、教育资源平台
在教体局统一指导下,建立县校两级资源平台。教研员组织全县优秀教师按章节编写教学资源放入资源库,任何教师都可以凭账号密码随时获取。制定明确的材料上传审核制度,每学期都有新编写的资源充入资源库,保证资源及时有效。目前卢氏资源网上保存着近五万多份课件、视频、试题资料共全县教师选择使用。
3、视频直播平台
2015年卢氏县在县直和各乡镇建起25个视频会议室,视频会议解决了卢氏县几十年来教师的百里奔波开大会的教研模式,教师不离本乡就可以加入到全县教研活动中来,教研活动的次数,也有以前已有以前一学年两次,变为一周一次,按学科轮流进行,从未间断过。
4、视频录播平台
2015年,卢氏县已在县直和各乡镇建起了26个录播室,三年来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就录课六千多节,市级优质课一千多节课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百多节获得省国家级优质课。
5、CCtalk直播平台
拉近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距离的主要工具是CCtalk直播平台。卢氏县教研室集中力量进行刻苦攻关,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组成可移动的CCtalk直播平台,解决了多场活动同时直播和户外直播问题。任何学校教师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收看直播视频,互动交流。目前为止,卢氏县已建起了卢氏教研平台1个,学科平台37个,学校直播平台720个,学生及家长直播平台直播530个,直播课程近60门,线上线下学习不下10万人次。
三、三个途径:众桨划动渡人舟
(一)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均衡。
1、一张大课表,五级云课程
整合优质资源用于实际教学,这一方面马耳岩小学是一个典型代表。五里川镇马耳岩小学距离县城一百五十多里,属于全县教育发展最落后的学校之一。马儿岩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去年在沪江专家吴虹指导、电教人员技术支撑、教研员“智力”支持下开展的“五级课程”推送。所谓“五级课程”,就是小学五个年级有针对性地引入不同的互联网课程资源,形成一张“超级课程表”。该校的具体做法是:一年级参与深圳南科大实验二小国家级统整课程项目实验;二年级引入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及美丽乡村小学市级课程资源;三年级主推镇中心校配送基地学校的镇级同步课程;四年级选推彩虹花和悦省级课程资源;五年级配送鲨鱼公园优质课程资源。美术、科学、体育等课程团队均来自国内一线的教育机构,英语口语课的讲师是远在美国的Shelley老师。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走进过马耳岩校园,却因为网络,每一周都准时与孩子们相约。仅2017年9月,马耳岩小学就上了80节网络“双师课堂”,孩子们的作品成了村小最美的风景线,村小有了色彩、有了歌声,大山深处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走到了全国面前。
2、从马耳岩模式到卢氏模式
近一年来,卢氏县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教研互联互通,村小教学点充分利用沪江互+计划参与网络课程,开足开齐课程,实现优质发展。“马耳岩模式”已经在全县推广,卢氏县教研室因势利导,整体谋划,进一步推出了可供全县教学点选择使用的“三种课堂”:同步课堂,教研员提前下发课程表,农村学校学生跟随县内名师优质课进程同步学习;名师课堂,县教研室积极引进省内外名师课程,由农村学校选择使用;专递课堂,城区优秀音体美教师分包课程建设任务组织教学,大山深处的孩子依据视频开展学习活动。如今,“马耳岩模式”已经推广成为“卢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辐射至偏远村小教学点,解决村小因师资薄弱而难以开足开齐课程的难题,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全县199个教学点已实现了网络课程资源全覆盖,狮子坪乡毛河小学、官坡镇兰草小学、沙河乡三角小学、瓦窑沟上河小学等一大批教学点教学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网络教研,实现教师素质均衡
1、把专家请到身边来
卢氏县县域面积广大,最远的乡村学校距离县城有100多公里,以前一学期一次全县规模的教研会,费时费钱自不必言,如果遇到大 图8深山区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雪封山或者河水暴涨,教师们只能望会兴叹,因此教师和教研员见一面都难,更不必说其他专家名师。如今县教体局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依托,进行可以双线培训。一条线是利用视频会议室,基本做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参加视频会议,及时了解全县的教育教学新动态;一条线是依托“CCtalk”学科群,教师凭借手机进行教研活动,观课议课、互动交流及时快捷。期末质量分析会历来是教学研究的重头戏,今年历史教研员白波静和思品教研员吕金宏远在北京参加“国培”,他们在北师大宿舍里通过直播平台给千里之外的卢氏九年级学科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活动之精彩、互动之热烈,让人感觉和开现场分析会没什么区别。教师们很欢迎这种培训方式,沙河乡三角村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张玉芹,每晚都拿着县教体局赠送的手机看得津津有味。她不是在追剧,而是抓紧时间充电——通过“CCtalk”平台,张玉芹可以看到县教体局推荐的优质课视频,乃至聆听北京、上海专家的讲座。
2、竞赛,更是一次观摩学习
通过直播平台,学科竞赛可以直接面向所有教师。选手们通过CCtalk直播上课,远在百里外的评委们在各自电脑前,观看了比赛、分别进行打分,现场公布分数。选手们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查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实况,把自己的课和别的老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使参赛的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成绩心服口服。学科教研员说:“这种竞赛方式灵活机动,既顺利举行了比赛,又不耽误教师教学时间,更有不少学校把竞赛当成教研活动看待,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举多得,优质课竞赛展现在阳光下好处多多。”
3、晒课,磨砺中快速成长
卢氏县分散的教学点多,教师们默默工作,却很难被大关注到,教学一直处于闭门造车状态中。有了直播平台,这些教师要从幕后走到前台,出现的方式就是晒课。让教学点的教师把自己最满意的课晒在网络平台上,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打开视频观看,比较优劣。教研室在此基础上评出等次,发放证书。从活动中可以看到,教学点教师参与竞赛极其踊跃,活动中不时出现教学亮点。利用竞赛促使教学点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充分把握学情,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较好的锤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赛讲活动节奏紧凑,异彩纷呈。一次晒课就是一次教学点之间教师水平的大展示,一次次磨砺,教学点教师教师水平明显提升。
4、班主任,教育网络一体化中受益
卢氏是深山区县,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常见,班主任和家长会面很难,卢氏县利用信息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班主任工作就容易了。通过直播,班主任和家长,家长和学生可以面对面沟通;通过直播,身在外地家长和本地家长一样可以定期走进校园,真切了解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孩子的学习状态。沟通多了,家长对学校多了了解和支持,对孩子多了关心和理解,班主任工作就好做多了。
(三)聚集合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盘活课外育人一池春水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育人却无时无处不在,用什么办法盘活课外育人这一池春水呢?在卢氏县,答案是广泛开展寒暑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2017年寒假实践活动为例,实践活动教体局教研室共系统规划了九大主题,分别是:红色卢氏·红色精神传承;我爱卢氏·保护绿色家园;卢氏人文·探秘卢氏古文化;家乡变化·我看新农村建设;社区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学科实践·学科拓展和应用;春节文化·卢氏民风民俗;我爱我家·今非昔比说变化;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深度融合。元月9日教研室通知一发出,全县师生就一致响应。卢氏教研室共收到活动方案160多个,通过认真筛选,通过了103个。今年2月,卢氏县综合实践活动交流群里热闹非凡,每天分小学、初 图10 丰富的假期实践活动中、高中三个组依次进行直播103场实践活动,30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视频点击230万余次。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采访乡镇干部、县领导,大方得体,毫不胆怯;可以主持节目,有板有眼,颇有神采;可以深入社会做调查研究,做数据统计,毫不含糊。更让教师感动的是,他们走进养老院,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与他们真情互动,毫无做作之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教师组织活动的潜能,让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教师转眼间成了网络红人,更激发了山区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活动过后,许多教师感叹:“这些孩子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能出不少人才!”学生们也有说不完的话,他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家长深情地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无论参加哪一类综合实践活动,吸收的都是正能量,学到的都是真知识,练就的都是真本领……”活动案例《让绿色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生长的土壤》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2、课外学习有了新天地
山区学校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应变突发事故往往只有停课一种途径,利用直播平台却可以做到放假不停课。2016年11月20日,三门峡全市普降大雪。地处深山区的卢氏县不少中小学都要停课一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学生,通过平台,捧着手机,对着电脑,即可照常听课;老师们也可随时点名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除了不在一个空间,一切如同平常上课一样,未受多大影响。直播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科任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如书法、音乐、作文、朗诵等等,只要你愿意展示,就可以组织起一个小团队,天南地北大家可以超越时空在一起尽情的交流。比如官坡中学张青山老师组织的“长征新路”群,把写作、朗诵融为一体,很受师生欢迎。沙河中学车建超老师组织的师生作文互动群,很受教师家长欢迎。
卢氏县借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从一开始就得到省市各级部门的关注,河南省《教育时报》长时间跟踪报道,市县领导多次莅临卢氏现场指导。2016年12月14日,《河南日报》发表了《卢氏教育扶贫走上捷径》的文章,2017年07月12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国贫县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文章,对卢氏的网络教研情况作了集中的报道,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卢氏县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得到国家主流媒体的认可。2017年08月3日,卢氏县被河南省教育厅确认为河南省“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县。2017年11月《让绿色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生长的土壤》获得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卢氏教育的做法,国务院参事汤敏还把卢氏做法带到了中央电视台。伴随着媒体报道,卢氏教育做法渐渐推广到周边县市,安阳、焦作等市不少学校先后到卢氏观摩学习。卢氏的实践者纷纷外出介绍经验。2016年10月教研员郭蕾在三门峡做信息技术培训;教研室王群力主任连续在三门峡市、洛阳市、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会上做专题报告,并应邀先后为山西运城、广西梧州、山东临沂等教育部门做经验推广介绍。
卢氏县教体局局长张锐锋说:“一根网线可以联系千家万户,天涯即刻变为通途,利用网络我们把大山深处几百个教学点联系在一起,卢氏教育的腾飞从这里起步,卢氏教育打破历史宿命,实现教育均衡为期不会太远。”
三门峡市教体局副局长金锐在卢氏调研座谈时谈到:“‘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卢氏这个贫困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中倾注着卢氏教研人大量的心血。”
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孔繁士说:“‘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卢氏这个贫困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是偶然中的必然,倾注着卢氏教育人的大量心血。”
国务院参事汤敏说:“十九大对‘教育公平’提出新要求,站在新时代,我们要在确保弱势群体有公平接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城乡教育的质量同步提高。‘卢氏模式’让我们看到,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贫困、革命老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中国的乡村教育能够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专家点评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面积广大,学校分布分散且小型学校众多,教学质量极不均衡。“互联网 +”的到来,给卢氏县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们紧紧抓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一主旋律,从“教育教学资源、课程不平衡,教师素质不均衡,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三个问题上寻找到突破口,把握一个中心,打造五个平台,采取三种途径,使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做到了有的放矢。五级课程有效地解决了众多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问题,五个平台充分促使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源源流动,直播技术使相距遥远教师之间面对面切磋交流有了切实可行的舞台,各类群体的建立使孩子们的成长有了相互促进的空间。卢氏县教育信息化体现出大协同观念,区域内学校之间教学协同,教学资源与教学实践协同,教师成长与学生素质发展协同,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活动与社会实践协同等,既注意顶层设计,又注意从“小”处着眼,在“点”上谋化,层层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建议进一步集结力量,集中攻关,整合资源促使更多学校渐渐形成品牌,逐步构建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教育生态体系。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最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这首民谣就是卢氏县 人口分布的真实反映。389所各级各类学校星罗棋布在山间河汊之中,其中很多是极为零散、规模很小的教学点。这样的现实条件造就了卢氏县教育的三个极大不平衡:教育教学资源不平衡,县直学校已经做到了教学资料的优选,乡镇学校大多还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上课;教师素质不均衡,县直教师多数是优选而来,乡镇教师大多为特岗教师,很多教学点还配不齐体音美教师;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城区教师凭借优势条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素质发展较快,乡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学生素质发展缓慢。三个不平衡最直接的后果是城乡教学质量的不平衡:县直学校教学质量早已迈进了三门峡市教育的先进行列,很多乡镇学校却发展缓慢,质量极为落后。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呢?“互联网+教育”无疑成为实现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引下,卢氏县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创立“153”(“1”是围绕一个中心(教育均衡),“5”是利用五大平台即视频平台、录播平台、CCtalk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办公平台,“3”是实现三大目标即资源均衡、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卢氏教学新模式,打破了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一个中心:春风吹得百花开
卢氏教体局领导审视全局,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是破解卢氏教育难局的良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他们以“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创新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理念、共享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在卢氏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卢氏县打造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区域,实现卢氏教育的均衡发展。2016年初卢氏教体局建立了以正副局长为正副组长的“卢氏县‘互联网+’城乡教学教研一体”办公室具体领导全县开展工作,先后出台《卢氏县教育城域网暨数字校园管理与应用规定》(卢教字〔2016〕16号)、《卢氏县“互联网+”城乡教学教研一体化实施方案》(卢教文字〔2017〕6 3号)等一系列文件,为城乡一体化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保驾护航。在教体局意见指导下卢氏信息化蓬勃发展起来。
二、五项平台建设:一花更需五叶衬
打造出信息化教学教研平台,教育信息化发展就有了现实的依托,突破教育不均衡就有了锐利的武器。卢氏县打造了五个教学教研平台,它们是:视频平台、录播平台、CCtalk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办公平台。
1、信息交流平台
依据不同需要,各类QQ群、微信群、飞信群迅速建立起来,通过这些平台各种通知、教研讯息可以迅速传达到卢氏县的每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体备课联盟”可以跨校、跨乡,甚至跨县、跨市进行集体备课,毫无滞碍。极大解决了小规模学校,尤其是一人承包一门学科的教师备课问题。
2、教育资源平台
在教体局统一指导下,建立县校两级资源平台。教研员组织全县优秀教师按章节编写教学资源放入资源库,任何教师都可以凭账号密码随时获取。制定明确的材料上传审核制度,每学期都有新编写的资源充入资源库,保证资源及时有效。目前卢氏资源网上保存着近五万多份课件、视频、试题资料共全县教师选择使用。
3、视频直播平台
2015年卢氏县在县直和各乡镇建起25个视频会议室,视频会议解决了卢氏县几十年来教师的百里奔波开大会的教研模式,教师不离本乡就可以加入到全县教研活动中来,教研活动的次数,也有以前已有以前一学年两次,变为一周一次,按学科轮流进行,从未间断过。
4、视频录播平台
2015年,卢氏县已在县直和各乡镇建起了26个录播室,三年来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就录课六千多节,市级优质课一千多节课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百多节获得省国家级优质课。
5、CCtalk直播平台
拉近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距离的主要工具是CCtalk直播平台。卢氏县教研室集中力量进行刻苦攻关,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组成可移动的CCtalk直播平台,解决了多场活动同时直播和户外直播问题。任何学校教师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收看直播视频,互动交流。目前为止,卢氏县已建起了卢氏教研平台1个,学科平台37个,学校直播平台720个,学生及家长直播平台直播530个,直播课程近60门,线上线下学习不下10万人次。
三、三个途径:众桨划动渡人舟
(一)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均衡。
1、一张大课表,五级云课程
整合优质资源用于实际教学,这一方面马耳岩小学是一个典型代表。五里川镇马耳岩小学距离县城一百五十多里,属于全县教育发展最落后的学校之一。马儿岩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去年在沪江专家吴虹指导、电教人员技术支撑、教研员“智力”支持下开展的“五级课程”推送。所谓“五级课程”,就是小学五个年级有针对性地引入不同的互联网课程资源,形成一张“超级课程表”。该校的具体做法是:一年级参与深圳南科大实验二小国家级统整课程项目实验;二年级引入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及美丽乡村小学市级课程资源;三年级主推镇中心校配送基地学校的镇级同步课程;四年级选推彩虹花和悦省级课程资源;五年级配送鲨鱼公园优质课程资源。美术、科学、体育等课程团队均来自国内一线的教育机构,英语口语课的讲师是远在美国的Shelley老师。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走进过马耳岩校园,却因为网络,每一周都准时与孩子们相约。仅2017年9月,马耳岩小学就上了80节网络“双师课堂”,孩子们的作品成了村小最美的风景线,村小有了色彩、有了歌声,大山深处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走到了全国面前。
2、从马耳岩模式到卢氏模式
近一年来,卢氏县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教研互联互通,村小教学点充分利用沪江互+计划参与网络课程,开足开齐课程,实现优质发展。“马耳岩模式”已经在全县推广,卢氏县教研室因势利导,整体谋划,进一步推出了可供全县教学点选择使用的“三种课堂”:同步课堂,教研员提前下发课程表,农村学校学生跟随县内名师优质课进程同步学习;名师课堂,县教研室积极引进省内外名师课程,由农村学校选择使用;专递课堂,城区优秀音体美教师分包课程建设任务组织教学,大山深处的孩子依据视频开展学习活动。如今,“马耳岩模式”已经推广成为“卢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辐射至偏远村小教学点,解决村小因师资薄弱而难以开足开齐课程的难题,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全县199个教学点已实现了网络课程资源全覆盖,狮子坪乡毛河小学、官坡镇兰草小学、沙河乡三角小学、瓦窑沟上河小学等一大批教学点教学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网络教研,实现教师素质均衡
1、把专家请到身边来
卢氏县县域面积广大,最远的乡村学校距离县城有100多公里,以前一学期一次全县规模的教研会,费时费钱自不必言,如果遇到大 图8深山区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雪封山或者河水暴涨,教师们只能望会兴叹,因此教师和教研员见一面都难,更不必说其他专家名师。如今县教体局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依托,进行可以双线培训。一条线是利用视频会议室,基本做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参加视频会议,及时了解全县的教育教学新动态;一条线是依托“CCtalk”学科群,教师凭借手机进行教研活动,观课议课、互动交流及时快捷。期末质量分析会历来是教学研究的重头戏,今年历史教研员白波静和思品教研员吕金宏远在北京参加“国培”,他们在北师大宿舍里通过直播平台给千里之外的卢氏九年级学科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活动之精彩、互动之热烈,让人感觉和开现场分析会没什么区别。教师们很欢迎这种培训方式,沙河乡三角村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张玉芹,每晚都拿着县教体局赠送的手机看得津津有味。她不是在追剧,而是抓紧时间充电——通过“CCtalk”平台,张玉芹可以看到县教体局推荐的优质课视频,乃至聆听北京、上海专家的讲座。
2、竞赛,更是一次观摩学习
通过直播平台,学科竞赛可以直接面向所有教师。选手们通过CCtalk直播上课,远在百里外的评委们在各自电脑前,观看了比赛、分别进行打分,现场公布分数。选手们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查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实况,把自己的课和别的老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使参赛的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成绩心服口服。学科教研员说:“这种竞赛方式灵活机动,既顺利举行了比赛,又不耽误教师教学时间,更有不少学校把竞赛当成教研活动看待,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举多得,优质课竞赛展现在阳光下好处多多。”
3、晒课,磨砺中快速成长
卢氏县分散的教学点多,教师们默默工作,却很难被大关注到,教学一直处于闭门造车状态中。有了直播平台,这些教师要从幕后走到前台,出现的方式就是晒课。让教学点的教师把自己最满意的课晒在网络平台上,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打开视频观看,比较优劣。教研室在此基础上评出等次,发放证书。从活动中可以看到,教学点教师参与竞赛极其踊跃,活动中不时出现教学亮点。利用竞赛促使教学点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充分把握学情,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较好的锤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赛讲活动节奏紧凑,异彩纷呈。一次晒课就是一次教学点之间教师水平的大展示,一次次磨砺,教学点教师教师水平明显提升。
4、班主任,教育网络一体化中受益
卢氏是深山区县,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常见,班主任和家长会面很难,卢氏县利用信息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班主任工作就容易了。通过直播,班主任和家长,家长和学生可以面对面沟通;通过直播,身在外地家长和本地家长一样可以定期走进校园,真切了解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孩子的学习状态。沟通多了,家长对学校多了了解和支持,对孩子多了关心和理解,班主任工作就好做多了。
(三)聚集合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盘活课外育人一池春水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育人却无时无处不在,用什么办法盘活课外育人这一池春水呢?在卢氏县,答案是广泛开展寒暑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2017年寒假实践活动为例,实践活动教体局教研室共系统规划了九大主题,分别是:红色卢氏·红色精神传承;我爱卢氏·保护绿色家园;卢氏人文·探秘卢氏古文化;家乡变化·我看新农村建设;社区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学科实践·学科拓展和应用;春节文化·卢氏民风民俗;我爱我家·今非昔比说变化;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深度融合。元月9日教研室通知一发出,全县师生就一致响应。卢氏教研室共收到活动方案160多个,通过认真筛选,通过了103个。今年2月,卢氏县综合实践活动交流群里热闹非凡,每天分小学、初 图10 丰富的假期实践活动中、高中三个组依次进行直播103场实践活动,30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视频点击230万余次。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采访乡镇干部、县领导,大方得体,毫不胆怯;可以主持节目,有板有眼,颇有神采;可以深入社会做调查研究,做数据统计,毫不含糊。更让教师感动的是,他们走进养老院,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与他们真情互动,毫无做作之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教师组织活动的潜能,让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教师转眼间成了网络红人,更激发了山区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活动过后,许多教师感叹:“这些孩子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能出不少人才!”学生们也有说不完的话,他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家长深情地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无论参加哪一类综合实践活动,吸收的都是正能量,学到的都是真知识,练就的都是真本领……”活动案例《让绿色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生长的土壤》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2、课外学习有了新天地
山区学校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应变突发事故往往只有停课一种途径,利用直播平台却可以做到放假不停课。2016年11月20日,三门峡全市普降大雪。地处深山区的卢氏县不少中小学都要停课一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学生,通过平台,捧着手机,对着电脑,即可照常听课;老师们也可随时点名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除了不在一个空间,一切如同平常上课一样,未受多大影响。直播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科任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如书法、音乐、作文、朗诵等等,只要你愿意展示,就可以组织起一个小团队,天南地北大家可以超越时空在一起尽情的交流。比如官坡中学张青山老师组织的“长征新路”群,把写作、朗诵融为一体,很受师生欢迎。沙河中学车建超老师组织的师生作文互动群,很受教师家长欢迎。
卢氏县借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从一开始就得到省市各级部门的关注,河南省《教育时报》长时间跟踪报道,市县领导多次莅临卢氏现场指导。2016年12月14日,《河南日报》发表了《卢氏教育扶贫走上捷径》的文章,2017年07月12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国贫县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文章,对卢氏的网络教研情况作了集中的报道,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卢氏县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得到国家主流媒体的认可。2017年08月3日,卢氏县被河南省教育厅确认为河南省“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县。2017年11月《让绿色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生长的土壤》获得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卢氏教育的做法,国务院参事汤敏还把卢氏做法带到了中央电视台。伴随着媒体报道,卢氏教育做法渐渐推广到周边县市,安阳、焦作等市不少学校先后到卢氏观摩学习。卢氏的实践者纷纷外出介绍经验。2016年10月教研员郭蕾在三门峡做信息技术培训;教研室王群力主任连续在三门峡市、洛阳市、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会上做专题报告,并应邀先后为山西运城、广西梧州、山东临沂等教育部门做经验推广介绍。
卢氏县教体局局长张锐锋说:“一根网线可以联系千家万户,天涯即刻变为通途,利用网络我们把大山深处几百个教学点联系在一起,卢氏教育的腾飞从这里起步,卢氏教育打破历史宿命,实现教育均衡为期不会太远。”
三门峡市教体局副局长金锐在卢氏调研座谈时谈到:“‘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卢氏这个贫困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中倾注着卢氏教研人大量的心血。”
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孔繁士说:“‘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卢氏这个贫困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是偶然中的必然,倾注着卢氏教育人的大量心血。”
国务院参事汤敏说:“十九大对‘教育公平’提出新要求,站在新时代,我们要在确保弱势群体有公平接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城乡教育的质量同步提高。‘卢氏模式’让我们看到,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贫困、革命老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中国的乡村教育能够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专家点评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面积广大,学校分布分散且小型学校众多,教学质量极不均衡。“互联网 +”的到来,给卢氏县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们紧紧抓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一主旋律,从“教育教学资源、课程不平衡,教师素质不均衡,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三个问题上寻找到突破口,把握一个中心,打造五个平台,采取三种途径,使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做到了有的放矢。五级课程有效地解决了众多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问题,五个平台充分促使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源源流动,直播技术使相距遥远教师之间面对面切磋交流有了切实可行的舞台,各类群体的建立使孩子们的成长有了相互促进的空间。卢氏县教育信息化体现出大协同观念,区域内学校之间教学协同,教学资源与教学实践协同,教师成长与学生素质发展协同,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活动与社会实践协同等,既注意顶层设计,又注意从“小”处着眼,在“点”上谋化,层层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建议进一步集结力量,集中攻关,整合资源促使更多学校渐渐形成品牌,逐步构建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教育生态体系。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