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369”路径,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入选年份:2017年
简介 分享
  • 场景一:

    “教师上课手里还端着手机?”这是白山市基础教育巡回展专家团队,在长白县实验中学生物教师李璐璐课堂上发出的疑问。在讲台上从容使用手机与大屏幕进行互动的李老师,适时地在手机屏幕上撮点着,切换大屏幕上的内容。有时还举起手机对着学生手中的“二维码”来个360度的全扫描,大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统计,这一“神奇”举动使听课者耳目一新。整节课师生间的互动,彰显出信息化手段对于课堂的强大辅助功能,该堂课受到白山市教育局韩局长的好评,他课后兴奋地说:“课就得这样上,用好手中的设备是最好的办法!”。

    场景二: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小学的一堂书法课上,教师王伟不急不燥地巡视着,各学习小组的学生们则围在组长的身边忙碌着。原来该学校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了一个pad,并实现了WIFI信号全校覆盖,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小组长马上就可以通过手中的pad上网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微视频”,与教科书模式迥然不同的音像表现形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成果展示,由于网络庞大的信息优势,使各学习组收集的资料广博丰富,挑战了答案的唯一性。课下,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的新奇,以往课堂上,教师讲的与学生学的都是一样的进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查找不同的网络课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课堂学习过程紧凑高效。

    场景三:在局长的接待室里,马鹿沟镇中学英利校长在间歇时拿出手机,观看着6公里之外的本学校课堂实时授课的画面——这是他们学校新安装的“录课宝”。设备只要开启,课堂就会被全程录制,可供学生在课后调阅,查漏补缺。不仅于此,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等也能够按自己需求进行远程观课,师生在课堂的表现一览无余。英校长一脸轻松地表示,自从安装了“录课宝”等信息化设备,学校无论从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养成也有了质的提升。

    上述对于一、二线城市或许是很平常的几幕,但它却因来自北方边陲小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而格外令人欣喜。从近几年的教育报刊中,我们可以翻看到长白县的区域课改报道——“疑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寒暑轮回,自2013年以来,经过5年的深入发展,脱胎于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它,从师生学习理念的艰难转变中走过,从家长和社会的一片质疑声中走过,用逐步建立起的自主学习氛围打造一块标示着长白教育特色的名片。5年的课改带动了长白整体教育环境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时代的高速推进,愈发显现出长白因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的先天不足造成的教育资源匮乏,让一众长白教育人渐渐感受到课改进程的后续乏力。怎样才能突破地域制约,让家乡所有孩子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去实现快步追赶、弯道超车呢?于是,教育信息化被提上日程,长白教育人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为自己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一、做好自查自省,理清发展脉络

    地理条件劣势。号称吉林省“西藏”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县城距白山市290公里,距长春市500公里,是全国距省会最远的县城。受地质条件制约,县域内至今都未能铺设铁路。坐落在长白山脉古老沟壑中的7镇1乡,相互往来只能依靠两条分别于山间、水畔蜿蜒的公路交通,而目前23所学校、6个教学点就散布在这崇山峻岭间。其中虎洞沟教学点距县城最远,足有160多公里,往返需6个小时,各校布局“点多、线长、面广”的弱点可见一斑。专业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力军,自身知识更新能够与时俱进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基础,但面对如此的“点、线、面”,教师因参与业务培训、大型会议、集中培训学习,会把很多的时间经费浪费在路上,而长白县域经济总量小,拨付的公用经费往往只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的现实,致使各校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常常捉襟见肘,教师的外出学习或是饱经舟车劳顿,或是因资金问题无法做到全员参与,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从“质”从“量”上讲都很难满足需求,教师个人专业化水平整体在走下坡路。

    过往实施误区。近些年,长白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未断,但由于上马匆忙,初始就缺少顶层设计和前瞻性总体规划的问题在推进中不断显现。一是在规范制定执行、统筹多方合力等方面的实施、考核标准浮动大,“某某应该做什么”变成“某某能够做什么”,这就在工作执行上未能体现坚决二字,有工作责任重复与空档同在的问题;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从自身条件上看,由于长白县属省级贫困县,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少量的资金撒在全县各校之上,“校校都配备一点儿,人人都轮用一点儿,每人都学会一点儿”的做法就有些“欲速而不达”,比如各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虽然都在做,但明显在较大的多媒体设备配备上进程缓慢,师生用计算机数量不足、信息化优质资源短缺以及互联网带宽严重不足问题现象仍存在,影响了师生的学、用体验;三是在专业对口方面,全县各校的技术保障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多为兼任,其专业能力很难对教师全员进行更为全面的实操培训。四是在目标定位上有偏差,以往都是把客观困难排在第一位,把提升教师的能力作为抓手,是“唯才式”教育,但很多问题是人的观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应该注重做“培养人的教育”才是正道。

    自我提升空间。长白县教师队伍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这里讲一个极端案例:两位在同年级段教学的教师,一个是很早就接触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手边的设备器材每节课必用,整堂课一直不间断地使用,看似丰富多彩;而另一位教师则是年纪较大,传统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信息技术手段参与教学始终“不感冒”,上课期间顶多用PPT出示下自探提示或者课文,课堂就显得较为单薄枯燥。但从教学效果上看,二者却是差不多,甚至后者所带的班学生总体成绩还要好过前者,这里就要谈到“高效”。信息技术作为服务课堂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课堂实际中找不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反而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教学很难获得高效,而从整体来看,初始阶段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做得不够精细,重点难点不突出,技术使用的出发点没落在学生身上。

    二、直指问题本质,改革抓手明确

    找到症结所在,改变就要及时。长白县教育局班子经过缜密研讨,决定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涉及全面的“活动”精确到“工程”,针对发现的不足下苦功“提升”。“三朵云、六联体、九行动”的提出,就是教育信息化推进最为细致的实施,根本目的还是要将“疑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处推进,以两者融合的形式,服务师生在“疑探课堂”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疑探课堂”主抓内部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的同时,“三、六、九”行动主做外部教育资源统筹供给,保驾护航。

    第一步,邀请专家来实地调研。2016年12月初,长白县教育局在市、县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介下,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王继新教授一行5人,利用两天时间在长白县城及周边的学校进行细致摸底,从与师生的交谈中研判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一个旁观者的宏观视角进行问题剖析;2017年2月20日,王继新教授又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组织专家团队,日以继夜,一个星期内6易其稿,完成《长白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撰写工作,定下“社会共同参与”的基调,县政府给予《规划》相当的重视,先在6月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此《规划》,后又联合多局共同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县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的期待。

    第二步,进一步细化实施细节。专家团队为了使《规划》能够切中实际便于实施,他们又不辞辛劳地为《规划》提炼出行动方案——“三六九”,即:“依托三朵云,建立六联体,开展九行动”(三朵云:国家资源云,针对不同层次教育资源进行“一账通”式整合;长白德育云,围绕学校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进行信息整合应用;数字学校云,利用网络空间成立网上学校,围绕“互动课堂”促进校际交流;六联体:UGBS共同体;学科教研共同体;家校德育共同体;城乡学生心连心共同体;城乡学校教学互助共同体;长白K12资源建设与应用共同体;九行动:长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长白教师全员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行动 ;长白数字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创建与推进行动;长白校园德育与文化创建行动;长白城乡学生牵手行动;长白名师工作坊与数字化课程建设行动;长白县一乡一村一校教育精准扶贫行动;长白民族双语教学质量提升行动;长白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行动),为《规划》从实施载体、建设方向、最终愿景等方面设计出更为符合长白地域实际、教育实际、人文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提升体系,让规划的每一个实施步骤更为清晰。

    三、发掘多种渠道,补足资金缺口

    建设路子定下来了,又有县政府坐阵后勤,长白县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2017年8 月10日开始,先期投入520万元强化硬件建设支撑,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245套,全县23所中小学和县幼儿园246个班级配备率达到100%;中心校以上学校已全部实现光纤接入互联网,学校宽带接入率100%,出口带宽均大于10兆。2017 年 9月—11月,使用资金299万,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建成标准化计算机教室,配备学生用计算机958台(生机比12.7%)、配备教师用计算机246台(师机比19.5%),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每位师生身边,形成信息化氛围。为能够实现与省内名校的资源共享,在 2014年5月— 10月期间先后投入200万元,购置东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资源库、师资培训等软件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用;2015年全县统一开通26个教育系统单位网站,实现区域资源网络共享;2017年,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县教育局与省吉视传媒长白分公司合作,进行教育专网建设,前期光纤入校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终端设备安装。

    四、推行内外兼修,落实全面整合

    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县教育局深切地感觉到要落实好此《规划》,必须要有各级一把手的领导来推进执行力,基层学校的内驱力和一线教师的行动力来作为保证。于是,他们按着《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化整为零:

    设立教育信息中心,由专人具体负责全县教师能力提升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同时加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和省教育社区空间等资源平台的推广使用,教师开通网络空间率为75.1%,在平台上开展经常性的“大学区”和名师工作坊等社区教研活动的教师达946人,占教师总数的75.3%。

    开展 “六联体”建设和“九行动”活动。教育局领导班子全部上阵,做好顶层设计,树立“一盘棋”观念,每人组建一个研究团队,带领一只队伍,按着《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对照《规划》他们从合作、建设、培训、应用四大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寻求企业合作,实现共建双赢。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是激发本地企业“兄弟情”。与“吉视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为全县中小学铺设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班级的教育专网,为县城内的5所学校,每校建设一个35万元的“中心教室”,据此,能够让“长白数字学校”为偏远地域的教学点输送 “专递课堂”“点拨课堂”“互动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与联通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系统开发公众号,为教育开设带宽百兆进校园,10兆进班级的外网,实现“校园双网全覆盖”,让泛在学习成为现实。

    二是维系外地企业“战友情”。与辽宁省沈阳市东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提供了电子班牌及教育资源系统,让山中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城里学生的校园生活,逐步通过此平台,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可视化式的及时分享。与天喻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搭建数字化平台,与国家和省市教育平台同步,消除平台重复建设的浪费,既能够及时了解和享用大平台的丰厚资源,又能够在此创建和开发自己的空间,建立长白资源“三朵云”,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母子情”,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安排专人与吉林省吉林市进行帮扶衔接,吉林市承诺将用三年时间,为长白县的每所农村学校建立一间简易微课录播教室。

    另外,长白县教育局不忘激发系统内驱力,鼓励学校自力更生。一是自筹自建,教育局技术装备中心为学校升级了电子白板,为部分学校更换成了触摸式电子屏幕。十四道沟小学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实验小学为上课教师配备了微课制作手写板;马鹿沟中学为班级安装了远程观课系统和微课制作教室;长白第一中学在图书馆内安装了电子触摸屏和电子班牌,可以说,全县各校都在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而竭尽全力。二是全员学习,转变观念。教师队伍思想观念的高度决定了工作落实的深度,长白县教育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重视学习国家领导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讲话以激发教师认同感,组织全县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理念、环境与资源应用》(王继新左明章郑旭东/著 ),长白县进修学校随即将以上内容印制成学习资料并下发给教师人手一册,用来强化教师对“三、六、九”长白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认识理解。三是教育局将选派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鼓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落地开花”,他们多为教师们选择以下三类新型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学习:课堂互动类有“希沃授课助手”、“问卷星”; 宣传发布类有“美篇” “简书” “二维码制作”;微课制作类有“小影” “优芽视频制作” “喀秋莎”。而对于教师已经普遍使用的课件类“ 101教育ppt” “PPT美化大师”“美图秀秀”等软件也向熟练性操作持续加力。2017年3月开学以来,我县受训教师人数达到1446人次,其中参加信息化培训教师963人次,且每位参培教师都能够在校内形成以点带面的新技术能力传递,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建设成效显著,开启美好未来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长白县政府从上到下、从教育相关部门到教师个体的层层重视与亲力亲为,以“三力合一”(领导力、执行力、内驱力)、“三件合一”(硬件、软件、潜件)、“三适合一”(适应、适合、适当)为推手的他们,才能真正做到“整合,引领,优化”各方力量和资源。

    在教育系统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很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特色,利用网络设备开发了自身课程:长白第一中学利用WIFI开展“泛在学习”,同时在实体建设上也正为成为“一座坐落在图书馆里的校园”而努力;龙岗乡教师利用手机为“候鸟式学生”制作和发送微课;南尖头、虎洞沟、西岗参场等教学点的孩子们看到了新奇的设备——电子班牌……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使我们在2018年5月首次参加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金、二银、一铜的好成绩。这一切都标示着长白县教育人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建设中来,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和消化每一次的培训学习内容,根据学科的需要,选择使用。我们看到他们理论学习意识提升了,不再需要上级的安排督促,自己主动寻找相关书籍去研读学习已成为工作习惯;我们还能看到他们的课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和教师同台展示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随着“六联体”平台和“九行动”的逐步开展,师师、师生间的友情随着网络会话的增多而增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更多地领略名师教学的风采,学生也可以浏览所需知识来自主解答问题,甚至一些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去制作“微课”、“二维码”,站上讲台为同学授课。

    而在家庭、社会层面,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化建设的知识量,弥补了教师的不足,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爱学乐学了,成绩的稳步提升遏制住了外流的势头。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实现了互赢互利。企业多了一份对学校需求了解机会,能够更加及时地为教育研发适合便捷的教学软件。通过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的培训,也让教师们对“知识与技术”间的关系有了深度的认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让边陲教育如同枯木逢春,点燃了长白县教育腾飞的引线。

    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已在长白这片沃土上正式启航,2017年10月26日,应华中师范大学的邀请,长白县教育局长刘靖作为区域推进信息化的代表,在“信息化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峰论坛”上做了“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振兴边陲长白教育”的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引起教育同行及相关企业的极大兴致。2018年5月,长白县作为吉林省县域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活动。在学校、

    家庭、社会这个信息立体网络的支撑下,长白县大力实施的“三六九”教育信息化创新工程正向着他们预定的目标——立足“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轻松从教”靠近。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场景一:

    “教师上课手里还端着手机?”这是白山市基础教育巡回展专家团队,在长白县实验中学生物教师李璐璐课堂上发出的疑问。在讲台上从容使用手机与大屏幕进行互动的李老师,适时地在手机屏幕上撮点着,切换大屏幕上的内容。有时还举起手机对着学生手中的“二维码”来个360度的全扫描,大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统计,这一“神奇”举动使听课者耳目一新。整节课师生间的互动,彰显出信息化手段对于课堂的强大辅助功能,该堂课受到白山市教育局韩局长的好评,他课后兴奋地说:“课就得这样上,用好手中的设备是最好的办法!”。

    场景二: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小学的一堂书法课上,教师王伟不急不燥地巡视着,各学习小组的学生们则围在组长的身边忙碌着。原来该学校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了一个pad,并实现了WIFI信号全校覆盖,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小组长马上就可以通过手中的pad上网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微视频”,与教科书模式迥然不同的音像表现形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成果展示,由于网络庞大的信息优势,使各学习组收集的资料广博丰富,挑战了答案的唯一性。课下,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的新奇,以往课堂上,教师讲的与学生学的都是一样的进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查找不同的网络课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课堂学习过程紧凑高效。

    场景三:在局长的接待室里,马鹿沟镇中学英利校长在间歇时拿出手机,观看着6公里之外的本学校课堂实时授课的画面——这是他们学校新安装的“录课宝”。设备只要开启,课堂就会被全程录制,可供学生在课后调阅,查漏补缺。不仅于此,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等也能够按自己需求进行远程观课,师生在课堂的表现一览无余。英校长一脸轻松地表示,自从安装了“录课宝”等信息化设备,学校无论从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养成也有了质的提升。

    上述对于一、二线城市或许是很平常的几幕,但它却因来自北方边陲小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而格外令人欣喜。从近几年的教育报刊中,我们可以翻看到长白县的区域课改报道——“疑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寒暑轮回,自2013年以来,经过5年的深入发展,脱胎于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它,从师生学习理念的艰难转变中走过,从家长和社会的一片质疑声中走过,用逐步建立起的自主学习氛围打造一块标示着长白教育特色的名片。5年的课改带动了长白整体教育环境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时代的高速推进,愈发显现出长白因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的先天不足造成的教育资源匮乏,让一众长白教育人渐渐感受到课改进程的后续乏力。怎样才能突破地域制约,让家乡所有孩子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去实现快步追赶、弯道超车呢?于是,教育信息化被提上日程,长白教育人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为自己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一、做好自查自省,理清发展脉络

    地理条件劣势。号称吉林省“西藏”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县城距白山市290公里,距长春市500公里,是全国距省会最远的县城。受地质条件制约,县域内至今都未能铺设铁路。坐落在长白山脉古老沟壑中的7镇1乡,相互往来只能依靠两条分别于山间、水畔蜿蜒的公路交通,而目前23所学校、6个教学点就散布在这崇山峻岭间。其中虎洞沟教学点距县城最远,足有160多公里,往返需6个小时,各校布局“点多、线长、面广”的弱点可见一斑。专业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力军,自身知识更新能够与时俱进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基础,但面对如此的“点、线、面”,教师因参与业务培训、大型会议、集中培训学习,会把很多的时间经费浪费在路上,而长白县域经济总量小,拨付的公用经费往往只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的现实,致使各校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常常捉襟见肘,教师的外出学习或是饱经舟车劳顿,或是因资金问题无法做到全员参与,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从“质”从“量”上讲都很难满足需求,教师个人专业化水平整体在走下坡路。

    过往实施误区。近些年,长白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未断,但由于上马匆忙,初始就缺少顶层设计和前瞻性总体规划的问题在推进中不断显现。一是在规范制定执行、统筹多方合力等方面的实施、考核标准浮动大,“某某应该做什么”变成“某某能够做什么”,这就在工作执行上未能体现坚决二字,有工作责任重复与空档同在的问题;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从自身条件上看,由于长白县属省级贫困县,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少量的资金撒在全县各校之上,“校校都配备一点儿,人人都轮用一点儿,每人都学会一点儿”的做法就有些“欲速而不达”,比如各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虽然都在做,但明显在较大的多媒体设备配备上进程缓慢,师生用计算机数量不足、信息化优质资源短缺以及互联网带宽严重不足问题现象仍存在,影响了师生的学、用体验;三是在专业对口方面,全县各校的技术保障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多为兼任,其专业能力很难对教师全员进行更为全面的实操培训。四是在目标定位上有偏差,以往都是把客观困难排在第一位,把提升教师的能力作为抓手,是“唯才式”教育,但很多问题是人的观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应该注重做“培养人的教育”才是正道。

    自我提升空间。长白县教师队伍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这里讲一个极端案例:两位在同年级段教学的教师,一个是很早就接触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手边的设备器材每节课必用,整堂课一直不间断地使用,看似丰富多彩;而另一位教师则是年纪较大,传统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信息技术手段参与教学始终“不感冒”,上课期间顶多用PPT出示下自探提示或者课文,课堂就显得较为单薄枯燥。但从教学效果上看,二者却是差不多,甚至后者所带的班学生总体成绩还要好过前者,这里就要谈到“高效”。信息技术作为服务课堂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课堂实际中找不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反而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教学很难获得高效,而从整体来看,初始阶段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做得不够精细,重点难点不突出,技术使用的出发点没落在学生身上。

    二、直指问题本质,改革抓手明确

    找到症结所在,改变就要及时。长白县教育局班子经过缜密研讨,决定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涉及全面的“活动”精确到“工程”,针对发现的不足下苦功“提升”。“三朵云、六联体、九行动”的提出,就是教育信息化推进最为细致的实施,根本目的还是要将“疑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处推进,以两者融合的形式,服务师生在“疑探课堂”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疑探课堂”主抓内部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的同时,“三、六、九”行动主做外部教育资源统筹供给,保驾护航。

    第一步,邀请专家来实地调研。2016年12月初,长白县教育局在市、县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介下,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王继新教授一行5人,利用两天时间在长白县城及周边的学校进行细致摸底,从与师生的交谈中研判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一个旁观者的宏观视角进行问题剖析;2017年2月20日,王继新教授又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组织专家团队,日以继夜,一个星期内6易其稿,完成《长白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撰写工作,定下“社会共同参与”的基调,县政府给予《规划》相当的重视,先在6月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此《规划》,后又联合多局共同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县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的期待。

    第二步,进一步细化实施细节。专家团队为了使《规划》能够切中实际便于实施,他们又不辞辛劳地为《规划》提炼出行动方案——“三六九”,即:“依托三朵云,建立六联体,开展九行动”(三朵云:国家资源云,针对不同层次教育资源进行“一账通”式整合;长白德育云,围绕学校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进行信息整合应用;数字学校云,利用网络空间成立网上学校,围绕“互动课堂”促进校际交流;六联体:UGBS共同体;学科教研共同体;家校德育共同体;城乡学生心连心共同体;城乡学校教学互助共同体;长白K12资源建设与应用共同体;九行动:长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长白教师全员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行动 ;长白数字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创建与推进行动;长白校园德育与文化创建行动;长白城乡学生牵手行动;长白名师工作坊与数字化课程建设行动;长白县一乡一村一校教育精准扶贫行动;长白民族双语教学质量提升行动;长白青少年数字化阅读行动),为《规划》从实施载体、建设方向、最终愿景等方面设计出更为符合长白地域实际、教育实际、人文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提升体系,让规划的每一个实施步骤更为清晰。

    三、发掘多种渠道,补足资金缺口

    建设路子定下来了,又有县政府坐阵后勤,长白县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2017年8 月10日开始,先期投入520万元强化硬件建设支撑,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245套,全县23所中小学和县幼儿园246个班级配备率达到100%;中心校以上学校已全部实现光纤接入互联网,学校宽带接入率100%,出口带宽均大于10兆。2017 年 9月—11月,使用资金299万,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建成标准化计算机教室,配备学生用计算机958台(生机比12.7%)、配备教师用计算机246台(师机比19.5%),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每位师生身边,形成信息化氛围。为能够实现与省内名校的资源共享,在 2014年5月— 10月期间先后投入200万元,购置东北师大中小学课堂教学资源库、师资培训等软件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用;2015年全县统一开通26个教育系统单位网站,实现区域资源网络共享;2017年,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县教育局与省吉视传媒长白分公司合作,进行教育专网建设,前期光纤入校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终端设备安装。

    四、推行内外兼修,落实全面整合

    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县教育局深切地感觉到要落实好此《规划》,必须要有各级一把手的领导来推进执行力,基层学校的内驱力和一线教师的行动力来作为保证。于是,他们按着《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化整为零:

    设立教育信息中心,由专人具体负责全县教师能力提升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同时加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和省教育社区空间等资源平台的推广使用,教师开通网络空间率为75.1%,在平台上开展经常性的“大学区”和名师工作坊等社区教研活动的教师达946人,占教师总数的75.3%。

    开展 “六联体”建设和“九行动”活动。教育局领导班子全部上阵,做好顶层设计,树立“一盘棋”观念,每人组建一个研究团队,带领一只队伍,按着《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对照《规划》他们从合作、建设、培训、应用四大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寻求企业合作,实现共建双赢。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是激发本地企业“兄弟情”。与“吉视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为全县中小学铺设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班级的教育专网,为县城内的5所学校,每校建设一个35万元的“中心教室”,据此,能够让“长白数字学校”为偏远地域的教学点输送 “专递课堂”“点拨课堂”“互动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与联通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系统开发公众号,为教育开设带宽百兆进校园,10兆进班级的外网,实现“校园双网全覆盖”,让泛在学习成为现实。

    二是维系外地企业“战友情”。与辽宁省沈阳市东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提供了电子班牌及教育资源系统,让山中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城里学生的校园生活,逐步通过此平台,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可视化式的及时分享。与天喻公司合作,为长白教育搭建数字化平台,与国家和省市教育平台同步,消除平台重复建设的浪费,既能够及时了解和享用大平台的丰厚资源,又能够在此创建和开发自己的空间,建立长白资源“三朵云”,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母子情”,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安排专人与吉林省吉林市进行帮扶衔接,吉林市承诺将用三年时间,为长白县的每所农村学校建立一间简易微课录播教室。

    另外,长白县教育局不忘激发系统内驱力,鼓励学校自力更生。一是自筹自建,教育局技术装备中心为学校升级了电子白板,为部分学校更换成了触摸式电子屏幕。十四道沟小学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实验小学为上课教师配备了微课制作手写板;马鹿沟中学为班级安装了远程观课系统和微课制作教室;长白第一中学在图书馆内安装了电子触摸屏和电子班牌,可以说,全县各校都在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而竭尽全力。二是全员学习,转变观念。教师队伍思想观念的高度决定了工作落实的深度,长白县教育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重视学习国家领导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讲话以激发教师认同感,组织全县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理念、环境与资源应用》(王继新左明章郑旭东/著 ),长白县进修学校随即将以上内容印制成学习资料并下发给教师人手一册,用来强化教师对“三、六、九”长白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认识理解。三是教育局将选派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鼓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落地开花”,他们多为教师们选择以下三类新型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学习:课堂互动类有“希沃授课助手”、“问卷星”; 宣传发布类有“美篇” “简书” “二维码制作”;微课制作类有“小影” “优芽视频制作” “喀秋莎”。而对于教师已经普遍使用的课件类“ 101教育ppt” “PPT美化大师”“美图秀秀”等软件也向熟练性操作持续加力。2017年3月开学以来,我县受训教师人数达到1446人次,其中参加信息化培训教师963人次,且每位参培教师都能够在校内形成以点带面的新技术能力传递,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建设成效显著,开启美好未来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长白县政府从上到下、从教育相关部门到教师个体的层层重视与亲力亲为,以“三力合一”(领导力、执行力、内驱力)、“三件合一”(硬件、软件、潜件)、“三适合一”(适应、适合、适当)为推手的他们,才能真正做到“整合,引领,优化”各方力量和资源。

    在教育系统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很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特色,利用网络设备开发了自身课程:长白第一中学利用WIFI开展“泛在学习”,同时在实体建设上也正为成为“一座坐落在图书馆里的校园”而努力;龙岗乡教师利用手机为“候鸟式学生”制作和发送微课;南尖头、虎洞沟、西岗参场等教学点的孩子们看到了新奇的设备——电子班牌……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使我们在2018年5月首次参加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金、二银、一铜的好成绩。这一切都标示着长白县教育人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建设中来,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和消化每一次的培训学习内容,根据学科的需要,选择使用。我们看到他们理论学习意识提升了,不再需要上级的安排督促,自己主动寻找相关书籍去研读学习已成为工作习惯;我们还能看到他们的课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和教师同台展示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随着“六联体”平台和“九行动”的逐步开展,师师、师生间的友情随着网络会话的增多而增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更多地领略名师教学的风采,学生也可以浏览所需知识来自主解答问题,甚至一些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去制作“微课”、“二维码”,站上讲台为同学授课。

    而在家庭、社会层面,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化建设的知识量,弥补了教师的不足,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爱学乐学了,成绩的稳步提升遏制住了外流的势头。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实现了互赢互利。企业多了一份对学校需求了解机会,能够更加及时地为教育研发适合便捷的教学软件。通过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的培训,也让教师们对“知识与技术”间的关系有了深度的认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让边陲教育如同枯木逢春,点燃了长白县教育腾飞的引线。

    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已在长白这片沃土上正式启航,2017年10月26日,应华中师范大学的邀请,长白县教育局长刘靖作为区域推进信息化的代表,在“信息化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峰论坛”上做了“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振兴边陲长白教育”的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引起教育同行及相关企业的极大兴致。2018年5月,长白县作为吉林省县域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活动。在学校、

    家庭、社会这个信息立体网络的支撑下,长白县大力实施的“三六九”教育信息化创新工程正向着他们预定的目标——立足“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轻松从教”靠近。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人心齐,泰山移”,长白县政府从上到下、从教育相关部门到教师个体的层层重视与亲力亲为,以“三力合一”(领导力、执行力、内驱力)、“三件合一”(硬件、软件、潜件)、“三适合一”(适应、适合、适当)为推手的他们,做到“整合,引领,优化”各方力量和资源。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