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能引领 数据支撑 新优质发展
天津市南开区
-
-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诚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络教学,建设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系统,整合并有效共享现有教学资源,引入网络课程、网络直播、网上评阅等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优质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能”是“允公允能”的凝缩,是南开学校的校训。南开区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更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而闻名。传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我们对南开教育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笃信与坚守。可以说在南开,“公能”不仅是最广泛的教育共识,而且是最坚实的教育信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公能引领”做出了时代的新诠释,落实在课程改革上,具体体现为:坚持德育为本的思想,推动“学科德育”向“学科素养”的深度转化,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合贯穿于各学段、各学科及各领域,全面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贯彻全人教育。
在“公能”思想引领下,南开区以新优质教育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着力打造智联平台、智慧校园、智学课堂、智能评价的四智工程,建构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南开•云动学习社区。
一、云动助力 开启移动互联学习引擎
南开区在传承与弘扬区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以南开区教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依据;以课程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积极探索能最大化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多样选择的网络课程资源,意在通过加强信息化助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来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于2015年启动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推进课程改革为重心,在充分开发与利用区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守正出新,确定“公能”课程目标,建构“公能”课程体系,并配套建设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和应用平台,突出教学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突出课程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服务于南开区54所中小学校、59478名学生和6222名教师,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一)“公能引领”——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体系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以“公能引领”核心思想为引领,即:
明确1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让每一个心灵真正经历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在课程建构中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确立2个实施维度:允公允能(精神层面);日新月异(实践层面)
制定3项实施保障:政策制度保障;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使用保障
做好4个实践关注:关注核心价值引领;关注学科本质;关注学生发展指导;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夯实5条育人途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楷模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
在课程资源研发与建设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对学科课程进行深加工,用“公能”思想浸润学科课程的点滴细节。另一方面,我们又积极推动区域所辖高中个性化地构建习惯养成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核心价值观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五大主题课程,从而在学科拓展、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对国家课程进行有益补充。
(二)优质共享——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研发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研发落实区域“公能”课程思想,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区校两级共建共享,形成纵向中小学段衔接,横向学科知识贯通,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动态课程系统。其课程资源研发涵盖如下几点:
1. 打造高品质的在线课程与微课,区校两级建设区域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自建区域精品课程、优质校本课程、特色活动课程三种方式,实现区域共享,打造涵盖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体现南开特色、符合师生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
12门区域精品
20门校本特色课程
6门特色活动课程
2.建设区域中学各学科教研课程资源,一线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基于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所带来的教师教研新需求,依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以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为核心,建立中学学科教研课程资源,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课堂教学需求。
15门中学网络研修课程
3.通过资源互换与按需选购区域间优质资源,实现优质协同发展。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在区校两级课程资源自建的基础上,同时与北京超星尔雅、京津沪教师教育联盟交换与选购其已经成熟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10门高中选修课程
3门京津沪联盟课程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是一个集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支持在线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平台,同时配以适合于手机和
平板使用的移动学习终端,探索网络教学、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建设实现移动客户端与PC端的学习记录同步,探索移动学习规律。它实现了区域课程资源的统一管理;最大化地解决传统办学模式下的资源困境、师生学习时空限定等实际教学问题;它通过平台自带的教学互动系统、教学分析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基于师生双主体,提供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组织、在线教学互动等功能,线上可完成全部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视频的发布和观看、作业的发布和批阅、考试的发布和完成、讨论和答疑等;平台将教学活动中全部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图表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成绩和学分认定、教师工作量认定、教学评估提供支持;同时,系统不仅为每个教师和学生账户提供一个个人空间,借鉴SNS社交网站,建立基于课程学习的联系网络,还为所有用户提供移动客户端实现PC端的全部学习功能,并获得移动的特色数据和资源。
为了使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南开区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在线直播课堂、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一)区域联动——促进联合体学校共同发展
2017年11月,在南开区召开的“京津冀蒙”教学设计研究联合体课例展示与教学设计研讨会,依托南开区网络直播平台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京津冀蒙”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来自天津、河北、内蒙三地的教学设计联合体成员单位的教学领导和英语、生物、化学三个学科的成员教师参加了两天的活动。来自北京海淀进修学校的化学教研员支瑶副校长、生物教研员柳忠烈老师、英语教研员刘晓波老师及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陈争老师全程跟进了教学设计研讨和课例展示,并结合“新课程改革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高水平的点评和讲座。
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有效地利用了网络直播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凝聚、充分共享、即时传输、全面覆盖、网络交互、片区互通和跨界发展,推进了“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跨省、跨区、跨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体系,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网络直播弥补了未能亲临会场的河北省、内蒙古教育同行的遗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联合体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家校互通——成立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
根据历年的经验,2017年冬季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重污染天气,造成中小学生停课在家学习的情况。为此,南开区成立了网络直播学校,为我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停课不停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开设12个网络直播间。小学6个年级,初中3个年级,高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网络直播间,同时面向全区师生开放。每个网络直播间每天播放6节网络直播课程,上午3节基础课程,下午3节特色活动课程,同时在课间穿插休息活动。
网络直播学校,提供了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及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利用信息化实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连接与信息快速互通,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三、网上评阅 发挥数据分析支撑作用
网上评阅基于图像识别处理,采用云端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通过规范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实现了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
南开区从2017年4月底开始开始尝试进行网上评阅,其中八、九年级的学考模拟、高三二模、九年级二模是采用的集中网阅的方式;高一、高二学考模拟、七八年级期末考试采用的是分散网阅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网上评阅具有如下优势:
优势一、确保阅卷质量
自动屏蔽考生信息确保阅卷过程的客观公正。几次网阅我们都对所考科目、题目实行了双评,通过误差控制机制和仲裁功能确保了阅卷结果的准确性。实时的进度与质量监控功能确保及时把握评卷进度与评卷质量;自动登分、加分与统计分析,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存在的误差,确保统计分析的质量。
优势二、减轻评卷负担
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端、个人电脑等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无论是采取集中方式还是分散方式都能够完成阅卷,且阅卷方式灵活,贴合教师们实际阅卷习惯。免去对纸质答卷的人工操作(搬移、翻阅);在流水线评卷状态下,免去了相互等待的时间;免去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同时还减轻阅卷点的负担,各校对教师参与阅卷情况可以直观了解。
优势三、提高教学水平
网上评阅后通过分布式计算引擎,针对学生个人、班级、年级(学校)、区县等不同层面可以生成多种维度、多种指标的数据报告。数据包括每个科目、每个题目、小题(知识点)的详细数据,以及对考试结果(实际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考试本身(难度、信度、区分度、效度等)的综合判断。详实的数据分析可为教学主管部门及教研员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南开区的网上评阅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各校领导对于阅卷后给出的数据非常满意,一些领导都表示要利用好这些数据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教学诊断。
优势四、接轨中高考模式
网上评阅实现了答卷设计、考试规则、答题要求、阅卷模式、质量控制等均与中高考网上评阅模式相同。学生经常性接受网上评阅的考试训练,可有效避免中高考时因不适应或怯场而导致的非知识性失分;教师经常以网上评阅模式评阅学生答卷,可以提前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网上评阅模式下考试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之目的。
四、融合创新 尝试线上线下混合研修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应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南开区启动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混合研修项目。旨在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为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开展常态研修的能力,南开区采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对南开区181名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带头人开展混合式研修学习。本项目以网络研修社区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网络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
项目进行期间,各工作坊积极研修,生成了大量的研修资源和研修感悟,其中部分工作坊还创立了自己的LOGO和口号,行程特色坊间文化,涌现出大量优秀研修成果。直至研修结束,共收集课例90余门,经过专家点评修改,行成优秀课例26门。分享优质资源2224个,包括教学资源、教研资源、科研资源、培训资源等。混合式研修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在公能引领下,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助力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实现了区域间、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的互通;首创了数字环境下中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构了基于个性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速了京津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线课程对社会开放的功能,更实现了基础教育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进而推动了南开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专家意见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在“公能”理念引领下,南开区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明确,保障制度健全,运行环境优良。各部门分工协作,工作扎实有效。助力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首创了数字环境下中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构了基于个性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线课程对社会开放的功能,更实现了基础教育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进而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区内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1、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研发落实区域“公能”课程思想,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区校两级共建共享,形成纵向中小学段衔接,横向学科知识贯通,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动态课程系统。共开发12门区域精品课程,20门校本特色课程,6门特色活动课程。
2、基于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所带来的教师教研新需求,依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以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为核心,建设15门中学网络研修课程,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课堂教学需求。
3、成立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在线直播课堂、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家校互通。
4、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联合体学校共同发展。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融合创新,采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对南开区181名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带头人开展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网络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
南开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意做为我市典型示范案例申报。
-
-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诚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络教学,建设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系统,整合并有效共享现有教学资源,引入网络课程、网络直播、网上评阅等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优质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能”是“允公允能”的凝缩,是南开学校的校训。南开区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更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而闻名。传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我们对南开教育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笃信与坚守。可以说在南开,“公能”不仅是最广泛的教育共识,而且是最坚实的教育信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公能引领”做出了时代的新诠释,落实在课程改革上,具体体现为:坚持德育为本的思想,推动“学科德育”向“学科素养”的深度转化,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合贯穿于各学段、各学科及各领域,全面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贯彻全人教育。
在“公能”思想引领下,南开区以新优质教育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着力打造智联平台、智慧校园、智学课堂、智能评价的四智工程,建构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南开•云动学习社区。
一、云动助力 开启移动互联学习引擎
南开区在传承与弘扬区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以南开区教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依据;以课程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积极探索能最大化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多样选择的网络课程资源,意在通过加强信息化助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来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于2015年启动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推进课程改革为重心,在充分开发与利用区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守正出新,确定“公能”课程目标,建构“公能”课程体系,并配套建设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和应用平台,突出教学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突出课程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服务于南开区54所中小学校、59478名学生和6222名教师,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一)“公能引领”——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体系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以“公能引领”核心思想为引领,即:
明确1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让每一个心灵真正经历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在课程建构中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确立2个实施维度:允公允能(精神层面);日新月异(实践层面)
制定3项实施保障:政策制度保障;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使用保障
做好4个实践关注:关注核心价值引领;关注学科本质;关注学生发展指导;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夯实5条育人途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楷模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
在课程资源研发与建设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对学科课程进行深加工,用“公能”思想浸润学科课程的点滴细节。另一方面,我们又积极推动区域所辖高中个性化地构建习惯养成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核心价值观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五大主题课程,从而在学科拓展、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对国家课程进行有益补充。
(二)优质共享——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研发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研发落实区域“公能”课程思想,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区校两级共建共享,形成纵向中小学段衔接,横向学科知识贯通,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动态课程系统。其课程资源研发涵盖如下几点:
1. 打造高品质的在线课程与微课,区校两级建设区域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自建区域精品课程、优质校本课程、特色活动课程三种方式,实现区域共享,打造涵盖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体现南开特色、符合师生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
12门区域精品
20门校本特色课程
6门特色活动课程
2.建设区域中学各学科教研课程资源,一线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基于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所带来的教师教研新需求,依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以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为核心,建立中学学科教研课程资源,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课堂教学需求。
15门中学网络研修课程
3.通过资源互换与按需选购区域间优质资源,实现优质协同发展。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在区校两级课程资源自建的基础上,同时与北京超星尔雅、京津沪教师教育联盟交换与选购其已经成熟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10门高中选修课程
3门京津沪联盟课程
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是一个集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支持在线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平台,同时配以适合于手机和
平板使用的移动学习终端,探索网络教学、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建设实现移动客户端与PC端的学习记录同步,探索移动学习规律。它实现了区域课程资源的统一管理;最大化地解决传统办学模式下的资源困境、师生学习时空限定等实际教学问题;它通过平台自带的教学互动系统、教学分析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基于师生双主体,提供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组织、在线教学互动等功能,线上可完成全部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视频的发布和观看、作业的发布和批阅、考试的发布和完成、讨论和答疑等;平台将教学活动中全部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图表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成绩和学分认定、教师工作量认定、教学评估提供支持;同时,系统不仅为每个教师和学生账户提供一个个人空间,借鉴SNS社交网站,建立基于课程学习的联系网络,还为所有用户提供移动客户端实现PC端的全部学习功能,并获得移动的特色数据和资源。
为了使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南开区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在线直播课堂、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一)区域联动——促进联合体学校共同发展
2017年11月,在南开区召开的“京津冀蒙”教学设计研究联合体课例展示与教学设计研讨会,依托南开区网络直播平台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京津冀蒙”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来自天津、河北、内蒙三地的教学设计联合体成员单位的教学领导和英语、生物、化学三个学科的成员教师参加了两天的活动。来自北京海淀进修学校的化学教研员支瑶副校长、生物教研员柳忠烈老师、英语教研员刘晓波老师及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陈争老师全程跟进了教学设计研讨和课例展示,并结合“新课程改革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高水平的点评和讲座。
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有效地利用了网络直播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凝聚、充分共享、即时传输、全面覆盖、网络交互、片区互通和跨界发展,推进了“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跨省、跨区、跨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体系,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网络直播弥补了未能亲临会场的河北省、内蒙古教育同行的遗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联合体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家校互通——成立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
根据历年的经验,2017年冬季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重污染天气,造成中小学生停课在家学习的情况。为此,南开区成立了网络直播学校,为我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停课不停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开设12个网络直播间。小学6个年级,初中3个年级,高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网络直播间,同时面向全区师生开放。每个网络直播间每天播放6节网络直播课程,上午3节基础课程,下午3节特色活动课程,同时在课间穿插休息活动。
网络直播学校,提供了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及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利用信息化实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连接与信息快速互通,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三、网上评阅 发挥数据分析支撑作用
网上评阅基于图像识别处理,采用云端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通过规范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实现了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
南开区从2017年4月底开始开始尝试进行网上评阅,其中八、九年级的学考模拟、高三二模、九年级二模是采用的集中网阅的方式;高一、高二学考模拟、七八年级期末考试采用的是分散网阅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网上评阅具有如下优势:
优势一、确保阅卷质量
自动屏蔽考生信息确保阅卷过程的客观公正。几次网阅我们都对所考科目、题目实行了双评,通过误差控制机制和仲裁功能确保了阅卷结果的准确性。实时的进度与质量监控功能确保及时把握评卷进度与评卷质量;自动登分、加分与统计分析,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存在的误差,确保统计分析的质量。
优势二、减轻评卷负担
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端、个人电脑等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无论是采取集中方式还是分散方式都能够完成阅卷,且阅卷方式灵活,贴合教师们实际阅卷习惯。免去对纸质答卷的人工操作(搬移、翻阅);在流水线评卷状态下,免去了相互等待的时间;免去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同时还减轻阅卷点的负担,各校对教师参与阅卷情况可以直观了解。
优势三、提高教学水平
网上评阅后通过分布式计算引擎,针对学生个人、班级、年级(学校)、区县等不同层面可以生成多种维度、多种指标的数据报告。数据包括每个科目、每个题目、小题(知识点)的详细数据,以及对考试结果(实际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考试本身(难度、信度、区分度、效度等)的综合判断。详实的数据分析可为教学主管部门及教研员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南开区的网上评阅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各校领导对于阅卷后给出的数据非常满意,一些领导都表示要利用好这些数据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教学诊断。
优势四、接轨中高考模式
网上评阅实现了答卷设计、考试规则、答题要求、阅卷模式、质量控制等均与中高考网上评阅模式相同。学生经常性接受网上评阅的考试训练,可有效避免中高考时因不适应或怯场而导致的非知识性失分;教师经常以网上评阅模式评阅学生答卷,可以提前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网上评阅模式下考试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之目的。
四、融合创新 尝试线上线下混合研修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应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南开区启动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混合研修项目。旨在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为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开展常态研修的能力,南开区采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对南开区181名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带头人开展混合式研修学习。本项目以网络研修社区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网络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
项目进行期间,各工作坊积极研修,生成了大量的研修资源和研修感悟,其中部分工作坊还创立了自己的LOGO和口号,行程特色坊间文化,涌现出大量优秀研修成果。直至研修结束,共收集课例90余门,经过专家点评修改,行成优秀课例26门。分享优质资源2224个,包括教学资源、教研资源、科研资源、培训资源等。混合式研修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在公能引领下,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助力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实现了区域间、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的互通;首创了数字环境下中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构了基于个性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速了京津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线课程对社会开放的功能,更实现了基础教育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进而推动了南开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专家意见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在“公能”理念引领下,南开区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明确,保障制度健全,运行环境优良。各部门分工协作,工作扎实有效。助力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首创了数字环境下中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构了基于个性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线课程对社会开放的功能,更实现了基础教育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进而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区内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1、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研发落实区域“公能”课程思想,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通过区校两级共建共享,形成纵向中小学段衔接,横向学科知识贯通,线上线下实时互动,素养培育全程立体化的动态课程系统。共开发12门区域精品课程,20门校本特色课程,6门特色活动课程。
2、基于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所带来的教师教研新需求,依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以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为核心,建设15门中学网络研修课程,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教研互通,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课堂教学需求。
3、成立南开区网络直播学校,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在线直播课堂、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家校互通。
4、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联合体学校共同发展。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融合创新,采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对南开区181名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带头人开展线下研修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网络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
南开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意做为我市典型示范案例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