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治理能力整体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
-
-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资源积累,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为海淀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有: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成;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应用平台初步建成;教学应用有效落实,信息化教学初显成效;管理培训走上正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智慧教育理念不断指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之相应的区域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基础环境建设、教育资源供给、教师信息素养发展、学生智慧学习能力提升等都需要重新深入考虑。虽然我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 各学校硬件投入得到基本保证,但软件建设不成体系,尚未实现业务应用、管理平台等软件系统的互联互通,各项教育数据也无法聚合应用;
2. 带宽偏低、网络设备更新滞后、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3. 各学校拥有较为丰富且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但能保持与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学生可参与互动的资源则更少,造成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
4. 学校个性化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较低,学校资源与区域资源因渠道问题致使流通量不高,学校规划建设与区域整体推进的不对称愈加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1.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区委区政府成立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领导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组织落实智慧教育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统筹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工作,统一负责智慧教育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建设、监督和备案等各项工作。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区教委积极改变过去教育信息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集约型、精细型智慧教育建设模式,建立了“政产学研训”协作机制,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目前已形成覆盖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研究、系统运维的运行体系。
2.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区教委对区属公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形成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调研报告》,区教委根据海淀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于2014年3月,发布《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四类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的建设框架,为新时期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方面,智慧教育以共性需求区级统筹的建设模式实现全区均衡化发展,同时也支持特色校建设,鼓励各学校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发挥学校特长。
3.统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区教委实施四大区级统建项目,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基础建设项目:通过铺设专用光缆实现全区各级教育单位四级联通互动。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建设项目:完成学校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功能厅等教学环境无线网络覆盖。海淀区智慧教育视讯平台建设项目: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视频通讯和视频应急指挥等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集现代化办公、教科研、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电视等区域教育可视化主干线。海淀区英语机考建设项目:满足中、高考英语听说机考使用要求,为学校内部英语考试、英语课日常听说测试提供平台。
2016年7月相继开展了光缆专网和视讯平台的二期规划建设工作。智慧教育光缆专网、无线网络班班通、视讯平台、英语机考四大统建项目,是我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关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区级统一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为全区基础教育网络互联、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全区信息化协同等提供了统一平台,有效提高海淀区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4.加快优质资源建设,推动资源全区覆盖
(1)建设教育大数据资源库
以全面、深度整合海淀教育资源、教育大数据为抓手,海淀区教研、科研、考试和技术部门合作共同建设大数据库,构建海淀教育大数据运营体系、海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建立海淀教育政策科学决策平台,重构海淀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区域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区域教育数据“软着陆”发展。
(2)建设面向师生的发展平台
研发海淀区教师发展平台,提供教学设计资源,教学课件、微课、教学游戏制作等平台服务支撑,构建教师职业素养测评系统、教师专业成长分析系统、教学数据建模管理系统、教学反馈数据采集系统、教学表单及模板制作系统,推动智慧教研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开展;研发海淀区学生发展平台,提供创客学习资源、物联网技术互动空间、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系统;进行创意编程学习、人工智能虚拟学习、虚拟航天技术体验、生物技术科普与实践学习、现代技术与艺术创新发展等,推进智慧型学习社区的全面建设工作。定制海淀区教育资源平台,以学科为基本组织逻辑,建设统一的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包括虚拟实验、测试测评、专题研究、学习工具教育游戏、探究主题资源等。三大平台惠及学生23万人,教师2.5万人。
(3)建设云应用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
定制研发教育信息系统与开放平台,为统一数据管理与应用研发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教育信息交换、教育媒体服务、学习数据分析、网上协同教研、教育决策支持等系统平台,为各类智慧教育应用提供支撑平台服务。
(4)研发多个区级网络平台
海淀区教育系统研发和开通了40多个网络平台,全面投入使用,从行政办公到区校联络和学籍档案管理,涉及到教育行政办公系统、中小学入学管理平台、教育改革发展专项经费申请平台、学校干部测评平台、教师资源和研修平台、学生学业评价及综合素质平台等。
5.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1)建设技术实验室
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的新模式,先后建立智能交互技术实验室、语言技术应用实验室、3D打印技术实验室、虚拟航天技术实验室、未来教育实验室等各种不同技术主题的实验室,开展技术应用的专项课程培训。
(2)建设智慧校园环境
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教育活动,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远程教育基地,使网络成为学校、家庭与社区最为有效的互动媒体。建设未来学校建设环境,结合学校组织变革、学科课程整合、空间再造、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启动10所“互联网+”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实验学校和建设20所未来学校项目基地校。
(3)建设技术支持研究性学习探索活动
通过建立智慧学习空间、引入智能学习伴侣、尝试基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开展探索STEAM教育、少年创客、少年思维训练营等拓展项目,举办海淀区第一届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连续举办了两届海淀区中小学物联网大赛。
(4)建设基础性资源库
开展多项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可进化的开放课程库和学习资源库等基础性资源库建设。通过区校互动、跨校合作,设立基地校、建设智慧校园、依托国家网络平台等方式建设了大量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信息资源。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北京数字学校”的优质资源,通过“海淀同步网络课堂”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覆盖面。
三、成效与经验
海淀区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区智慧教育视讯平台建设、海淀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推动了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区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资源建设本地化建设促进了教育环境现代化;支持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特色项目、多种措施提升智慧教育素养和实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了教育技术应用水平;2014年5月开始启动《海淀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项目,建立了我区首批“互联网+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课题校,创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大模式;项目建设成本大幅节约。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各个层面的科学研究,区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等教育机构中凝聚起发展智慧教育的高度共识;根据区教育实际情况,统筹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新时期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路径与配套体系、智慧教育总体架构,《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新时期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教学应用为先导、“以软带硬”、“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注重工程项目与研究性项目的有效结合,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专家点评
1.海淀区以智慧教育建设助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的创新模式探索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背景有三点,第一是海淀区作为全国教育高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深厚的基础,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和“北京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第二,海淀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迫切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信息应用效益,以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三,海淀区委区政府对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海淀区智慧教育的核心优点是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模式转换和以软带硬的核心导向,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推动校企合作,以重大项目区级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并兼顾特色校个性化需求,构建各类应用平台,促进区域教育环境现代化,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该项目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推广模式为:树立智慧教育核心理念,转变信息化建设传统管理模式,加强统筹规划,以重大项目统筹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以科学规划保障可持续发展。
3.海淀区智慧教育的项目反映了信息技术如下趋势:通过技术、智能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推进教育云平台在海淀区的研发应用、成果转化、深度应用,创建具有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等特征的学习时空环境,对教育与学习系统实施重大结构性的变革,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主动适应,教育信息无缝流通,教育业务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按需供给,学习机会人人平等,师生智慧健康成长,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实现。
4.案例改进的方向为:突出该项目的优点和别人可以学习复制的内容描述,以及对于智慧教育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的描述。
5.案例改进建议:丰富智慧教育与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相关内容,使案例内容更加全面。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资源积累,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为海淀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有: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成;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应用平台初步建成;教学应用有效落实,信息化教学初显成效;管理培训走上正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智慧教育理念不断指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之相应的区域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基础环境建设、教育资源供给、教师信息素养发展、学生智慧学习能力提升等都需要重新深入考虑。虽然我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 各学校硬件投入得到基本保证,但软件建设不成体系,尚未实现业务应用、管理平台等软件系统的互联互通,各项教育数据也无法聚合应用;
2. 带宽偏低、网络设备更新滞后、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3. 各学校拥有较为丰富且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但能保持与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学生可参与互动的资源则更少,造成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
4. 学校个性化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较低,学校资源与区域资源因渠道问题致使流通量不高,学校规划建设与区域整体推进的不对称愈加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1.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区委区政府成立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领导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组织落实智慧教育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统筹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工作,统一负责智慧教育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建设、监督和备案等各项工作。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区教委积极改变过去教育信息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集约型、精细型智慧教育建设模式,建立了“政产学研训”协作机制,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目前已形成覆盖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研究、系统运维的运行体系。
2.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区教委对区属公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形成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调研报告》,区教委根据海淀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于2014年3月,发布《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四类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的建设框架,为新时期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方面,智慧教育以共性需求区级统筹的建设模式实现全区均衡化发展,同时也支持特色校建设,鼓励各学校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发挥学校特长。
3.统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区教委实施四大区级统建项目,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基础建设项目:通过铺设专用光缆实现全区各级教育单位四级联通互动。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建设项目:完成学校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功能厅等教学环境无线网络覆盖。海淀区智慧教育视讯平台建设项目: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视频通讯和视频应急指挥等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集现代化办公、教科研、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电视等区域教育可视化主干线。海淀区英语机考建设项目:满足中、高考英语听说机考使用要求,为学校内部英语考试、英语课日常听说测试提供平台。
2016年7月相继开展了光缆专网和视讯平台的二期规划建设工作。智慧教育光缆专网、无线网络班班通、视讯平台、英语机考四大统建项目,是我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关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区级统一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为全区基础教育网络互联、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全区信息化协同等提供了统一平台,有效提高海淀区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4.加快优质资源建设,推动资源全区覆盖
(1)建设教育大数据资源库
以全面、深度整合海淀教育资源、教育大数据为抓手,海淀区教研、科研、考试和技术部门合作共同建设大数据库,构建海淀教育大数据运营体系、海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建立海淀教育政策科学决策平台,重构海淀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区域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区域教育数据“软着陆”发展。
(2)建设面向师生的发展平台
研发海淀区教师发展平台,提供教学设计资源,教学课件、微课、教学游戏制作等平台服务支撑,构建教师职业素养测评系统、教师专业成长分析系统、教学数据建模管理系统、教学反馈数据采集系统、教学表单及模板制作系统,推动智慧教研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开展;研发海淀区学生发展平台,提供创客学习资源、物联网技术互动空间、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系统;进行创意编程学习、人工智能虚拟学习、虚拟航天技术体验、生物技术科普与实践学习、现代技术与艺术创新发展等,推进智慧型学习社区的全面建设工作。定制海淀区教育资源平台,以学科为基本组织逻辑,建设统一的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包括虚拟实验、测试测评、专题研究、学习工具教育游戏、探究主题资源等。三大平台惠及学生23万人,教师2.5万人。
(3)建设云应用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
定制研发教育信息系统与开放平台,为统一数据管理与应用研发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教育信息交换、教育媒体服务、学习数据分析、网上协同教研、教育决策支持等系统平台,为各类智慧教育应用提供支撑平台服务。
(4)研发多个区级网络平台
海淀区教育系统研发和开通了40多个网络平台,全面投入使用,从行政办公到区校联络和学籍档案管理,涉及到教育行政办公系统、中小学入学管理平台、教育改革发展专项经费申请平台、学校干部测评平台、教师资源和研修平台、学生学业评价及综合素质平台等。
5.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1)建设技术实验室
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的新模式,先后建立智能交互技术实验室、语言技术应用实验室、3D打印技术实验室、虚拟航天技术实验室、未来教育实验室等各种不同技术主题的实验室,开展技术应用的专项课程培训。
(2)建设智慧校园环境
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教育活动,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远程教育基地,使网络成为学校、家庭与社区最为有效的互动媒体。建设未来学校建设环境,结合学校组织变革、学科课程整合、空间再造、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启动10所“互联网+”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实验学校和建设20所未来学校项目基地校。
(3)建设技术支持研究性学习探索活动
通过建立智慧学习空间、引入智能学习伴侣、尝试基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开展探索STEAM教育、少年创客、少年思维训练营等拓展项目,举办海淀区第一届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连续举办了两届海淀区中小学物联网大赛。
(4)建设基础性资源库
开展多项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可进化的开放课程库和学习资源库等基础性资源库建设。通过区校互动、跨校合作,设立基地校、建设智慧校园、依托国家网络平台等方式建设了大量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信息资源。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北京数字学校”的优质资源,通过“海淀同步网络课堂”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覆盖面。
三、成效与经验
海淀区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区智慧教育视讯平台建设、海淀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推动了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区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资源建设本地化建设促进了教育环境现代化;支持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特色项目、多种措施提升智慧教育素养和实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了教育技术应用水平;2014年5月开始启动《海淀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项目,建立了我区首批“互联网+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课题校,创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大模式;项目建设成本大幅节约。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各个层面的科学研究,区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等教育机构中凝聚起发展智慧教育的高度共识;根据区教育实际情况,统筹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新时期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路径与配套体系、智慧教育总体架构,《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新时期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教学应用为先导、“以软带硬”、“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注重工程项目与研究性项目的有效结合,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专家点评
1.海淀区以智慧教育建设助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的创新模式探索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背景有三点,第一是海淀区作为全国教育高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深厚的基础,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和“北京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第二,海淀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迫切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信息应用效益,以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三,海淀区委区政府对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海淀区智慧教育的核心优点是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模式转换和以软带硬的核心导向,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推动校企合作,以重大项目区级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并兼顾特色校个性化需求,构建各类应用平台,促进区域教育环境现代化,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该项目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推广模式为:树立智慧教育核心理念,转变信息化建设传统管理模式,加强统筹规划,以重大项目统筹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以科学规划保障可持续发展。
3.海淀区智慧教育的项目反映了信息技术如下趋势:通过技术、智能科技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推进教育云平台在海淀区的研发应用、成果转化、深度应用,创建具有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等特征的学习时空环境,对教育与学习系统实施重大结构性的变革,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主动适应,教育信息无缝流通,教育业务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按需供给,学习机会人人平等,师生智慧健康成长,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实现。
4.案例改进的方向为:突出该项目的优点和别人可以学习复制的内容描述,以及对于智慧教育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的描述。
5.案例改进建议:丰富智慧教育与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相关内容,使案例内容更加全面。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