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概况

重庆市大足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大足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始建于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古号“海棠香国”,迄今1254年。幅员面积143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1个镇,总人口105万。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代表着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龙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风光旖旎。大足区是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企业服务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大足区现有城乡中小学校114所,在校学生14万人。建区以来,紧扣“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了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框架”和“重庆基础教育高地”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服务体系,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率先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整体水平跃居城市发展新区前列。

    近年来,大足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以硬件和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为目的、以教师应用为着力点、以城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落脚点,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利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优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安全教育实验区;网络教研和联体课堂列入全国教育信息化十大应用模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经验推向全国,多次应教育部邀请代表西部介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经验,大足教育信息化在市内外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

    一、五大举措,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是顶层设计,绘制信息化发展宏伟蓝图。事业发展,规划先行。按照“以应用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并进为宗旨”的总体思路,在摸清家底、反复论证并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协调发展”的原则,狠抓顶层设计。大足区站在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和“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大足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制定了大足区教育信息化“321工程”发展蓝图。

    二是政策倾斜,保障信息化战略地位落实。为了确保大足区教育信息化超常规运行、跨越式发展,区委区政府给予了特殊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两级管理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并做到上下密切配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建设经费保障体系。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定》,明确区财政每年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800万元;统筹学校公用经费25%集中用于信息化建设;三是采取融资租赁、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四是加强督导考核保障体系。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督导考核范畴,每年将教育信息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绩效考核和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三是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超常规发展。大足区于2002年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农村郊区的教育城域网。近年来,投入资金1.75亿元(其中:区政府配套资金近1亿元),运用“云计算技术”对区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所有学校实现了“裸光纤”1000兆网络带宽连接,所有村小接入宽带网络,有线、无线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建成41所特色村小、57所城乡联体课堂学校、23所智慧校园学校,计算机教室与班班通覆盖率达98%,80%的中小学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字校园比例达92%,大幅提升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方面的应用已成新常态。

    四是探索机制,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教研平台”成功建设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等三大教育“私有云资源库”,教育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为100%,教育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建设与应用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

    五是强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区教委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与课堂教学应用的专题培训。每年培训农村教师达4000人次,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率达100%,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8%。

    二、五个互动,探索“大足信息化应用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通过探索城乡联体课堂改革,实现多校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学校应用已形成常态,各项目学校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根据帮扶学校教学实际,确定帮扶学科,制定统一学科课程计划,保证“城乡远程课堂”教学的同步,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目前结成帮扶对子的“城乡联体课堂学校”57所,覆盖率达62%。目前开展远程课堂同步教学3872节次,创新了城里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达到同上一堂课的目的,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的实施,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教研互动,帮助城乡教师共同成长。为帮助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通过“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由名师、骨干教师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组织大足区教师分学科有计划开展网络教研、备课、进修、培训工作,打破了区域限制,搭建起在线交流沟通平台,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的教案、问题、经验共享,推动城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互动、人人提高的实效。教师拥有个人的独立空间,在该空间中,可以上传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以参与教研实时互动。通过在线教研平台,有效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大足区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大足区中小学校近26个学科6323名教师参与教研互动,开展互动教研12978次。

    三是管理互动,促进办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基础数据的规范管理,形成了一批配套的基础数据库。依托教育城域网搭建了网络办公平台,初步形成了覆盖大足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体系,实现了网上办公,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将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实现单点登录,对提升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数字化、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实现了学校办学规范化、学校管理标准化、后勤服务信息化、行政决策科学化,消除了信息孤岛,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学校管理面貌。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明显加快,业务报送更加规范、快捷,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教委能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学校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安全互动,有效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大足区中小学校园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视频信息采用“区公安局、区教委、学区”三级存储方式。大足区所有学校接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区教委建立1个视频监控网络控制中心、布局7个学区存储交换中心、共安装1538个摄像头。学校管理者通过PC端、手机APP端,可以查看全校的视频,随时随地得到紧急情况预警信息,对发生情况的地点还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喊话;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实现一键报警,随时与学校、学区、教委、公安之间建立四级协同联动,有效控制了学校突发事件、恶性事件发生,保障了师生安全,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互动。

    五是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建立亲情话吧和视频聊天室。大足区已建立亲情话吧100个,视频聊天室84个,为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开通校园信息服务短信平台。75%左右的学校开通了校园信息服务短信平台,每周由学校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送信息不低于2条,有效夯实了家校互动的基础;70%左右的学校建立了微企云平台,通过平台发布学校通知公告,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不定期向家长推送各种APP,家长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类别的APP,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25%左右的学校搭建了“智慧课堂”系统,通过“智慧课堂”APP端,家长随时查询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随时接收老师发送的家庭作业布置情况,家长还可以实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带动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大足区办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大足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始建于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古号“海棠香国”,迄今1254年。幅员面积143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1个镇,总人口105万。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代表着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龙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风光旖旎。大足区是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企业服务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大足区现有城乡中小学校114所,在校学生14万人。建区以来,紧扣“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了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框架”和“重庆基础教育高地”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服务体系,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率先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整体水平跃居城市发展新区前列。

    近年来,大足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以硬件和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为目的、以教师应用为着力点、以城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落脚点,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利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优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安全教育实验区;网络教研和联体课堂列入全国教育信息化十大应用模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经验推向全国,多次应教育部邀请代表西部介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经验,大足教育信息化在市内外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

    一、五大举措,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是顶层设计,绘制信息化发展宏伟蓝图。事业发展,规划先行。按照“以应用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并进为宗旨”的总体思路,在摸清家底、反复论证并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协调发展”的原则,狠抓顶层设计。大足区站在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和“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大足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制定了大足区教育信息化“321工程”发展蓝图。

    二是政策倾斜,保障信息化战略地位落实。为了确保大足区教育信息化超常规运行、跨越式发展,区委区政府给予了特殊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两级管理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并做到上下密切配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建设经费保障体系。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定》,明确区财政每年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800万元;统筹学校公用经费25%集中用于信息化建设;三是采取融资租赁、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四是加强督导考核保障体系。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督导考核范畴,每年将教育信息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绩效考核和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三是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超常规发展。大足区于2002年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农村郊区的教育城域网。近年来,投入资金1.75亿元(其中:区政府配套资金近1亿元),运用“云计算技术”对区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所有学校实现了“裸光纤”1000兆网络带宽连接,所有村小接入宽带网络,有线、无线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建成41所特色村小、57所城乡联体课堂学校、23所智慧校园学校,计算机教室与班班通覆盖率达98%,80%的中小学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字校园比例达92%,大幅提升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方面的应用已成新常态。

    四是探索机制,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教研平台”成功建设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等三大教育“私有云资源库”,教育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为100%,教育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建设与应用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

    五是强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区教委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与课堂教学应用的专题培训。每年培训农村教师达4000人次,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率达100%,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8%。

    二、五个互动,探索“大足信息化应用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通过探索城乡联体课堂改革,实现多校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学校应用已形成常态,各项目学校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根据帮扶学校教学实际,确定帮扶学科,制定统一学科课程计划,保证“城乡远程课堂”教学的同步,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目前结成帮扶对子的“城乡联体课堂学校”57所,覆盖率达62%。目前开展远程课堂同步教学3872节次,创新了城里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达到同上一堂课的目的,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的实施,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教研互动,帮助城乡教师共同成长。为帮助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通过“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由名师、骨干教师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组织大足区教师分学科有计划开展网络教研、备课、进修、培训工作,打破了区域限制,搭建起在线交流沟通平台,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的教案、问题、经验共享,推动城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互动、人人提高的实效。教师拥有个人的独立空间,在该空间中,可以上传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以参与教研实时互动。通过在线教研平台,有效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大足区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大足区中小学校近26个学科6323名教师参与教研互动,开展互动教研12978次。

    三是管理互动,促进办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基础数据的规范管理,形成了一批配套的基础数据库。依托教育城域网搭建了网络办公平台,初步形成了覆盖大足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体系,实现了网上办公,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将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实现单点登录,对提升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数字化、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实现了学校办学规范化、学校管理标准化、后勤服务信息化、行政决策科学化,消除了信息孤岛,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学校管理面貌。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明显加快,业务报送更加规范、快捷,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教委能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学校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安全互动,有效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大足区中小学校园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视频信息采用“区公安局、区教委、学区”三级存储方式。大足区所有学校接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区教委建立1个视频监控网络控制中心、布局7个学区存储交换中心、共安装1538个摄像头。学校管理者通过PC端、手机APP端,可以查看全校的视频,随时随地得到紧急情况预警信息,对发生情况的地点还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喊话;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实现一键报警,随时与学校、学区、教委、公安之间建立四级协同联动,有效控制了学校突发事件、恶性事件发生,保障了师生安全,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互动。

    五是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建立亲情话吧和视频聊天室。大足区已建立亲情话吧100个,视频聊天室84个,为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开通校园信息服务短信平台。75%左右的学校开通了校园信息服务短信平台,每周由学校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送信息不低于2条,有效夯实了家校互动的基础;70%左右的学校建立了微企云平台,通过平台发布学校通知公告,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不定期向家长推送各种APP,家长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类别的APP,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25%左右的学校搭建了“智慧课堂”系统,通过“智慧课堂”APP端,家长随时查询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随时接收老师发送的家庭作业布置情况,家长还可以实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带动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大足区办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近年来,大足区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以硬件和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为目的、以教师应用为着力点、以城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落脚点,...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