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生态
山东省淄博市
-
-
内容导图
引子:一个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晚上8点,杜阳阳老师从PAD上登录她的乐教乐学空间,查看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数据显示已经“古诗两首--生字检测”已有34人提交,提交率97%,正确率98%。点击一个学生提交的录音作业,“一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的朗读稚嫩清晰,杜老师轻轻在这个学生的作业下面点了一个“赞”,继续查看、点赞,杜老师对明天的课已经心中有数。
看完作业,又查看“才艺秀”,小杨同学刚刚上传了“粘贴画鲸鱼”很有美感,杜老师又禁不住给了一朵花;小任同学上传的“竖笛演奏摇一摇”,当然要欣赏一番;小高同学传上来的是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一副“寿比南山”的国画作品,虽然稚拙,但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杜老师随即加了一句评论给予鼓励……
杜老师是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已经驾轻就熟,自2015年使用乐教乐学平台后,她更是如获至宝。针对传统作业反馈难、量化难、积累难、分层难的状况,她充分利用乐教乐学的“在线作业”,实践并形成了自己的作业教学的信息化模式,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分层施教等教学理念和策略得以更加有效地落实。而通过平台的通知、调查等功能,杜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顺畅。才艺秀、活动等模块,让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杜老师经常在这里给学生点赞、评论。
杜老师说:“乐教乐学平台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沟通、不一样的教学、不一样的评价,它打破时空局限,追求每个孩子都可以被重视、被关爱、被唤醒、被激发……而我们教育的真谛也正是如此,我会在‘乐教乐学’的路上继续下去!”
发展路径创新
自2000年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挖掘教学需求,创新发展路径,特别是自2005年提出“以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策略以来,工作卓有成效。2014年底,基于乐教乐学教育云平台探索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淄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之前的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发展到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全员互联、由面及点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如今的淄博教育信息化,不仅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质量提升的众多应用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在支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也成效凸显,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互联网+教育”之路。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不仅仅是教师使用技术来教学,更被索要是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技术,并通过技术来实现更好的学习。
淄博市持续十年开展学生“自带设备学习”(BYOD)“用自己的设备学习”(UYOD)等多种方式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研究,已经累计有三万多学生受益,但这毕竟受益面还是比较小。因此,在现阶段不能普及学生人手一台数字终端在校学习的时段,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使用家长的移动终端或是家中的互联网设备,实现更好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有效路径。
家校互联互通是教育的刚性需求,家长都渴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状况,这是淄博市设计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一个基本逻辑起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早已成为人际交流的主渠道,也日渐成为许多学校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尽管这些面向大众的社交软件能够满足一般性的对话需要,但这些应用并不是专为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开发设计的,况且构建区域教育云平台也并非仅仅为了家校信息沟通互联的单一需要。
因此,连续几年时间,淄博一直在寻找一家能够致力于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跨平台跨终端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专业公司,平台要能够支持ios、安卓、windows三大主流操作系统,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均可登录,数据无缝衔接,用户有顺畅的应用体验,能够实现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局之间便捷的全天候互联互通、信息传输、数据反馈,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北京乐教乐学公司不期而遇。
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每个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都有一个与其身份相对应的注册账号空间,形成与现实逐一对应的网络空间关系映射。平台把学生、教师、家长聚集在一起,营造一个清新、秩序、多彩而富有活力教育空间,进入同一个“圈”子,互动成为主题,教师和家长同时关联学生,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又实现有秩序的共享和交互,教与学的空间和资源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拓展。
实践策略优化
行政推动 全员注册
2014年底,作为全国第一个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区域用户,淄博市先期启动30个学校的平台项目应用试点,开启了淄博市“网络学习人人通”的实践探索。2015年6月,启动第二批学校注册、培训和应用。2015年9月份又开始新一期的注册、培训工作,注册学校达到80%。2016年上半年90%的学校已经注册应用。
截至2016年9月份,全市注册学校588所,班级8,770个,教师35,541名,学生365,272名,家长512,965名,总计注册用户超过110万。短时期内,平台形成从注册到应用,到活跃的喜人局面,有效支持了教学创新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覆盖整个区域的基于云平台的教育教学新生态雏形。
淄博市乐教乐学云平台应用数据统计
培训研讨贯彻始终
从2015年上半年启动用户注册,组织面向学校教师、电教和教研、学生家长的培训就一直没有间断。一支20多人的专职培训服务队伍,持续近一年的培训服务,深入区县、学校一线,甚至经常面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培训指导,总计组织校级培训800余场,培训累计超过3万人次。举办各层级交流研讨会总计28次,总计有3600余人次参加平台教学应用专题交流。
图1 组织平台应用研讨交流
激活应用是根本
平台建设,用户应用是目标。平台要真正帮助老师、家长,促进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将平台用户激活,既彰显平台价值,也应该是平台建设考核的关键指标。
在注册、培训的同时,平台上市级、区县级、校级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活动、案例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市教育局通过平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阅读绘本创作绘本”“移风易俗过春节”“学习雷锋展新风”等,与市水利局、团市委组织了“我接水我行动”活动,超过了12万的学生参与,普及面、影响力、教育效果都出乎意料。看似在平常不过的活动,有了网络和互联的平台,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富有成效。
图2 淄博市中小学网络教育活动
淄川实验小学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德育活动、科技展评活动,组织“快乐六一”等活动,让家委会充分感受了解到学校在管理及教育上的透明化,发挥了家委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纽带作用。
图3 学校开展科技制作展评活动
地处偏远山区的淄川峨庄中学利用平台开展“寻访身边的历史遗迹”、“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活动,给教育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气息。他们还利用平台阅读空间,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学校的党员教师捐款买书作为奖品,鼓励学生阅读和交流,学生每看一百本奖励纸质书一本,最多的一位学生读了500本,抱回家厚厚一叠奖品书。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组织活动4.5万个,参与作品142万件,参与人数89万人,人均上传作品数量1.6件。丰富多彩的日常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展示自我、欣赏他人、对话互动的学习机会。学生们在平台上发布美文朗读的录音,上传自己的创意作品,展示个性发展的图片,分享成长感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纷纷鼓励点赞。
应用成效初显
引领教与学方式转变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而正是由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才使教与学方式有真正改变的可能。通过乐教乐学云平台,老师可以将学习资源、作业、通知很方便地推送给每个学生,打通了学校课堂和家庭学习的屏障,为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开展个性化在线学习活动提供便捷顺畅的通道。
图4 学生个性化在线学习
淄川实验小学的付老师基于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推送微课视频给学生,学生可在家自主预习、课后复习,利用“快拍错题”随时提交错题记录,向教师或同学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对全班出错分布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淄博师专附小的老师们则利用平台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等都可以进行评价,教师评、家长评、学生互评,人气榜、红花奖励、开放留言板等,评价的方法更多元,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可以说云平台为教与学各个环节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博山区八陡中学学生自带平板电脑上学,校长亲自带头利用平台实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不单单用平台作为家校沟通、作业推送、作业评判的工具,同时他们利用平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检测,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效反馈及时,真正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过程记录、数据分析的因材施教。
高新区实验小学专门开发了活动课程,寓生命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育于其中,基于平台组织了1520个活动,如教科学的张老师,在孩子们学习《植物之歌》之后,开展“科技节-植物之歌”的活动,观看植物之歌的视频,动手播撒植物种子,并用文字、镜头和画笔每天记录植物的成长,上传到平台上,互相交流展示。众多的活动将课程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动手中掌握技能,在成果展示中丰富性格,在活动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做真正的探究,促进了整体教育。
图5 活动课程——植物之歌
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消除技术壁垒。全员注册、全面推开,保证了平台支持到每一所学校,跨终端、跨平台的云计算服务极大减轻了学校的技术维护负担,为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网络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可能,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与学的行为数据动态汇聚。没有移动学习终端普及,就没有教育教学的大数据。平台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能够实现区域教育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管理。学生日常作业行为数据的及时反馈,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研与教学质量管理进一步打开了空间。及时组织面向服务对象的调查问卷,大到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的评教,小到班级是否组织周末户外集体活动,都可以面向不同人群开展民意测评,让教育更民主。全市高中学校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工作基于乐教乐学平台进行,短短2周时间,共有7186名教师、95943名学生、136940位家长利用手机、平板、计算机参加了评教活动,一份涉及全市高中所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大数据通过网络平台分析迅速完成!一年来,通过平台各级发布通知通告2.7万个,阅读人数达281万人次,这是其他网络应用渠道无法比拟的效率。
资源共建与分享成为常态。平台上2.4万名老师上传累计7万余节微课,播放次数达到2945万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制作的微课程、发起组织的开放性活动或是一个作业的模板,甚至创建的网络课程都会在平台用户中得到认同和奖励。
创新范例作用即时放大。不同学校应用的着眼点不同,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都找到自己的应用方案和亮点。而平台上不断生发的动态的教与学的典型案例,也有效发挥示范影响作用。
着眼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
理想中的淄博“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系统,也不仅仅是个家校沟通平台,而是致力于建设一个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不断满足教学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同步创建促进应用的新机制。
平台更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场所,在持续的教学交互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资源、案例和智慧,体现云平台的自生长能力。
平台能够不断整合第三方应用,如速算森林、乐学阅读、趣味学堂、华夏汉字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和工具,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工具需求,为孩子们推送有趣的学习应用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架构使平台保持其开放性和前瞻性,可以不断吸纳优质创新资源,同时着眼教学改革不断升级的新需求,进行持续的系统迭代升级,用户只要一站式登录就可以享有丰富多元的服务。
专家点评
淄博用行动实践来诠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内涵,“人人通”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他们始终围绕“如何让每位学生因使用技术而实现更好的学习”这一目标展开,平台建设与活动同步,重视将技术融于日常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绝不仅是注册一个网络物理空间。
要更好更快实现区域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发展路径探索至关重要。淄博的案例,体现了很好的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路径创新,他们将学生教师家长全员移动互联链接,实现了与现实区域、学校、班级一一对应的空间拓展,链接一步到位,具备了对话的前提,而资源和应用是通过用户基于链接的活动不断创生出来的。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关键是“生生通”,淄博案例的鲜明特点是始终倡导和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使用技术的学习,他们从2005年启动自带设备到学校学习(BYOD)到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设备学习(UYOD),丰富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案例又通过乐教乐学平台影响和带动更多学校使用技术,促进了教学与学习方式转变,促进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做好的事业,淄博案例很好体现了多方协同、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共同创建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生态的思考和实践。
搭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教学流程再造,促进教育创新,还需要持续的迭代升级、资源聚合与机制创新,挖掘教育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服务个性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科学方面也需要进行持续的探索,期待淄博教育信息化有更大更好的创新成果。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引子:一个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晚上8点,杜阳阳老师从PAD上登录她的乐教乐学空间,查看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数据显示已经“古诗两首--生字检测”已有34人提交,提交率97%,正确率98%。点击一个学生提交的录音作业,“一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的朗读稚嫩清晰,杜老师轻轻在这个学生的作业下面点了一个“赞”,继续查看、点赞,杜老师对明天的课已经心中有数。
看完作业,又查看“才艺秀”,小杨同学刚刚上传了“粘贴画鲸鱼”很有美感,杜老师又禁不住给了一朵花;小任同学上传的“竖笛演奏摇一摇”,当然要欣赏一番;小高同学传上来的是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一副“寿比南山”的国画作品,虽然稚拙,但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杜老师随即加了一句评论给予鼓励……
杜老师是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已经驾轻就熟,自2015年使用乐教乐学平台后,她更是如获至宝。针对传统作业反馈难、量化难、积累难、分层难的状况,她充分利用乐教乐学的“在线作业”,实践并形成了自己的作业教学的信息化模式,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分层施教等教学理念和策略得以更加有效地落实。而通过平台的通知、调查等功能,杜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顺畅。才艺秀、活动等模块,让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杜老师经常在这里给学生点赞、评论。
杜老师说:“乐教乐学平台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沟通、不一样的教学、不一样的评价,它打破时空局限,追求每个孩子都可以被重视、被关爱、被唤醒、被激发……而我们教育的真谛也正是如此,我会在‘乐教乐学’的路上继续下去!”
发展路径创新
自2000年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挖掘教学需求,创新发展路径,特别是自2005年提出“以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策略以来,工作卓有成效。2014年底,基于乐教乐学教育云平台探索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淄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之前的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发展到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全员互联、由面及点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如今的淄博教育信息化,不仅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质量提升的众多应用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在支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也成效凸显,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互联网+教育”之路。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不仅仅是教师使用技术来教学,更被索要是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技术,并通过技术来实现更好的学习。
淄博市持续十年开展学生“自带设备学习”(BYOD)“用自己的设备学习”(UYOD)等多种方式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研究,已经累计有三万多学生受益,但这毕竟受益面还是比较小。因此,在现阶段不能普及学生人手一台数字终端在校学习的时段,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使用家长的移动终端或是家中的互联网设备,实现更好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有效路径。
家校互联互通是教育的刚性需求,家长都渴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状况,这是淄博市设计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一个基本逻辑起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早已成为人际交流的主渠道,也日渐成为许多学校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尽管这些面向大众的社交软件能够满足一般性的对话需要,但这些应用并不是专为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开发设计的,况且构建区域教育云平台也并非仅仅为了家校信息沟通互联的单一需要。
因此,连续几年时间,淄博一直在寻找一家能够致力于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跨平台跨终端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专业公司,平台要能够支持ios、安卓、windows三大主流操作系统,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均可登录,数据无缝衔接,用户有顺畅的应用体验,能够实现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局之间便捷的全天候互联互通、信息传输、数据反馈,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北京乐教乐学公司不期而遇。
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每个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都有一个与其身份相对应的注册账号空间,形成与现实逐一对应的网络空间关系映射。平台把学生、教师、家长聚集在一起,营造一个清新、秩序、多彩而富有活力教育空间,进入同一个“圈”子,互动成为主题,教师和家长同时关联学生,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又实现有秩序的共享和交互,教与学的空间和资源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拓展。
实践策略优化
行政推动 全员注册
2014年底,作为全国第一个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区域用户,淄博市先期启动30个学校的平台项目应用试点,开启了淄博市“网络学习人人通”的实践探索。2015年6月,启动第二批学校注册、培训和应用。2015年9月份又开始新一期的注册、培训工作,注册学校达到80%。2016年上半年90%的学校已经注册应用。
截至2016年9月份,全市注册学校588所,班级8,770个,教师35,541名,学生365,272名,家长512,965名,总计注册用户超过110万。短时期内,平台形成从注册到应用,到活跃的喜人局面,有效支持了教学创新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覆盖整个区域的基于云平台的教育教学新生态雏形。
淄博市乐教乐学云平台应用数据统计
培训研讨贯彻始终
从2015年上半年启动用户注册,组织面向学校教师、电教和教研、学生家长的培训就一直没有间断。一支20多人的专职培训服务队伍,持续近一年的培训服务,深入区县、学校一线,甚至经常面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培训指导,总计组织校级培训800余场,培训累计超过3万人次。举办各层级交流研讨会总计28次,总计有3600余人次参加平台教学应用专题交流。
图1 组织平台应用研讨交流
激活应用是根本
平台建设,用户应用是目标。平台要真正帮助老师、家长,促进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将平台用户激活,既彰显平台价值,也应该是平台建设考核的关键指标。
在注册、培训的同时,平台上市级、区县级、校级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活动、案例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市教育局通过平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阅读绘本创作绘本”“移风易俗过春节”“学习雷锋展新风”等,与市水利局、团市委组织了“我接水我行动”活动,超过了12万的学生参与,普及面、影响力、教育效果都出乎意料。看似在平常不过的活动,有了网络和互联的平台,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富有成效。
图2 淄博市中小学网络教育活动
淄川实验小学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德育活动、科技展评活动,组织“快乐六一”等活动,让家委会充分感受了解到学校在管理及教育上的透明化,发挥了家委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纽带作用。
图3 学校开展科技制作展评活动
地处偏远山区的淄川峨庄中学利用平台开展“寻访身边的历史遗迹”、“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活动,给教育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气息。他们还利用平台阅读空间,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学校的党员教师捐款买书作为奖品,鼓励学生阅读和交流,学生每看一百本奖励纸质书一本,最多的一位学生读了500本,抱回家厚厚一叠奖品书。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组织活动4.5万个,参与作品142万件,参与人数89万人,人均上传作品数量1.6件。丰富多彩的日常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展示自我、欣赏他人、对话互动的学习机会。学生们在平台上发布美文朗读的录音,上传自己的创意作品,展示个性发展的图片,分享成长感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纷纷鼓励点赞。
应用成效初显
引领教与学方式转变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而正是由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才使教与学方式有真正改变的可能。通过乐教乐学云平台,老师可以将学习资源、作业、通知很方便地推送给每个学生,打通了学校课堂和家庭学习的屏障,为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开展个性化在线学习活动提供便捷顺畅的通道。
图4 学生个性化在线学习
淄川实验小学的付老师基于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推送微课视频给学生,学生可在家自主预习、课后复习,利用“快拍错题”随时提交错题记录,向教师或同学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性地对全班出错分布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淄博师专附小的老师们则利用平台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等都可以进行评价,教师评、家长评、学生互评,人气榜、红花奖励、开放留言板等,评价的方法更多元,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可以说云平台为教与学各个环节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博山区八陡中学学生自带平板电脑上学,校长亲自带头利用平台实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不单单用平台作为家校沟通、作业推送、作业评判的工具,同时他们利用平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检测,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效反馈及时,真正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过程记录、数据分析的因材施教。
高新区实验小学专门开发了活动课程,寓生命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育于其中,基于平台组织了1520个活动,如教科学的张老师,在孩子们学习《植物之歌》之后,开展“科技节-植物之歌”的活动,观看植物之歌的视频,动手播撒植物种子,并用文字、镜头和画笔每天记录植物的成长,上传到平台上,互相交流展示。众多的活动将课程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动手中掌握技能,在成果展示中丰富性格,在活动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做真正的探究,促进了整体教育。
图5 活动课程——植物之歌
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消除技术壁垒。全员注册、全面推开,保证了平台支持到每一所学校,跨终端、跨平台的云计算服务极大减轻了学校的技术维护负担,为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网络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可能,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教与学的行为数据动态汇聚。没有移动学习终端普及,就没有教育教学的大数据。平台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能够实现区域教育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管理。学生日常作业行为数据的及时反馈,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研与教学质量管理进一步打开了空间。及时组织面向服务对象的调查问卷,大到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的评教,小到班级是否组织周末户外集体活动,都可以面向不同人群开展民意测评,让教育更民主。全市高中学校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工作基于乐教乐学平台进行,短短2周时间,共有7186名教师、95943名学生、136940位家长利用手机、平板、计算机参加了评教活动,一份涉及全市高中所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大数据通过网络平台分析迅速完成!一年来,通过平台各级发布通知通告2.7万个,阅读人数达281万人次,这是其他网络应用渠道无法比拟的效率。
资源共建与分享成为常态。平台上2.4万名老师上传累计7万余节微课,播放次数达到2945万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制作的微课程、发起组织的开放性活动或是一个作业的模板,甚至创建的网络课程都会在平台用户中得到认同和奖励。
创新范例作用即时放大。不同学校应用的着眼点不同,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都找到自己的应用方案和亮点。而平台上不断生发的动态的教与学的典型案例,也有效发挥示范影响作用。
着眼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
理想中的淄博“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系统,也不仅仅是个家校沟通平台,而是致力于建设一个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不断满足教学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同步创建促进应用的新机制。
平台更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场所,在持续的教学交互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资源、案例和智慧,体现云平台的自生长能力。
平台能够不断整合第三方应用,如速算森林、乐学阅读、趣味学堂、华夏汉字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和工具,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工具需求,为孩子们推送有趣的学习应用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架构使平台保持其开放性和前瞻性,可以不断吸纳优质创新资源,同时着眼教学改革不断升级的新需求,进行持续的系统迭代升级,用户只要一站式登录就可以享有丰富多元的服务。
专家点评
淄博用行动实践来诠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内涵,“人人通”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他们始终围绕“如何让每位学生因使用技术而实现更好的学习”这一目标展开,平台建设与活动同步,重视将技术融于日常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绝不仅是注册一个网络物理空间。
要更好更快实现区域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发展路径探索至关重要。淄博的案例,体现了很好的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路径创新,他们将学生教师家长全员移动互联链接,实现了与现实区域、学校、班级一一对应的空间拓展,链接一步到位,具备了对话的前提,而资源和应用是通过用户基于链接的活动不断创生出来的。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关键是“生生通”,淄博案例的鲜明特点是始终倡导和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使用技术的学习,他们从2005年启动自带设备到学校学习(BYOD)到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设备学习(UYOD),丰富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案例又通过乐教乐学平台影响和带动更多学校使用技术,促进了教学与学习方式转变,促进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做好的事业,淄博案例很好体现了多方协同、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共同创建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生态的思考和实践。
搭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教学流程再造,促进教育创新,还需要持续的迭代升级、资源聚合与机制创新,挖掘教育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服务个性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科学方面也需要进行持续的探索,期待淄博教育信息化有更大更好的创新成果。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