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教研 促师生共成长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东湖区地处江西省省会南昌中心城区,在校中小学生2.5万,各类学校20所,在职教师1500多人。东湖区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厚重的文化积淀,一直致力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践、高质量推进”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目前,全区拥有高清录播教室14个,连接主干网总出口带宽2000M,学校全部接入区域千兆城域网络,有效解决了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

    2000年,东湖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教研网站“东湖教研在线”,为全区学校和教师搭起了教学研究的平台。进入十二五,东湖区建立了南昌市首个区域性教育云平台——“数字东湖”,拟定了《东湖区网络研修制度》,积极依托平台优势开展网上教研,打造全新的教研时空,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互联研修,促优教师群

    “东湖教研在线”搭起了教学研究的平台,构建了课题实验和教学研究的虚拟家园。

    1.推送新理念,齐研新问题

    “东湖教研在线”网站设置了“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等8大版块近50 个栏目,其中“课程改革”中的“专家视点”栏目汇集了前沿的课程思想和教改理论;“课题之窗”中的“研究进展”、“课题列表”等栏目让学校的研究足迹和科研成果得到充分而及时地展示和交流。

    在教研组织上,东湖区采取以 “名师工作室”团队与学校教研组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线上与线下开展混合式教研,教研成果优秀案例全部上传至“数字东湖”好课共享栏目供全区教师学习借鉴。

    应用场景一:王露名师工作室成员围绕“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如何体现书的语文学习价值”这一主题进行线上、线下研讨。由于工作室成员来自全区各校,工作时间很难集中。于是工作室的成员在共读《柳林风声》这本书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网上研讨。成员们各自设计了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闯关题,从内容是否全面,形式是否生动等角度进行探讨。

    每周三是东湖区常规下校听课日,学科教研员除了面对面与授课教师交流外,还整理出教师们的闪光点和改进建议,及时上传至“听课反馈”栏目,让更多的教师受益。针对下校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研员们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剖析,汇集成文上传至“教学评点”,从而共享经验、互鉴不足。

    image016.jpg

    东湖教研在线“课程改革”栏目

    2.共享新资源,打造好课堂

    1)好课共享。东湖区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双新教师三个群体,利用录播教室录制优秀课例,并自动上传至“数字东湖”教育云平台。全区师生可以直接登录云平台“好课共享”栏目,在线直播和点播各校优秀课例,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区属薄弱学校与名校相聚“好课共享”,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应用场景二:2014年上半年,东湖区开展了10个学科的100多节研讨课。2015年和2016年,结合全国一师一优课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反复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先后录制了455节、687节优质录像课参加“一师一优课”的竞赛选拔,最终17节课获部优、39节课获省优课和30节课获市优课,全区掀起了应用教育技术的热潮。

    2)微课制作。为了打造东湖本地化教学资源,东湖区数学中心组骨干教师以四年级教材为案例,设计制作了以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微课。骨干教师经过集体研讨、反复备课,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确定了104个知识点,围绕知识点开发设计并制作完成了104节数学微课供学生点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宽度。

    image017.jpgimage018.jpg

    微课资源

    3.借助云平台,研究真课题

    1)课题立项调查。为了课题立项精准,云平台设置了“问卷调查”栏目。调查结束后,平台会自动生成调查统计图表,精准的数据分析,让教科研调研快捷而有效。

    应用场景三:2012年,针对“教师普遍觉得学生会阅读,但课外阅读的状况究竟如何呢?没有人能说清楚。”的现象,语文教研员将效度与信度俱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表》发布在“数字东湖平台”在线调研栏目,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一群有志于改变当前现象的老师组成了小组,成功申报了省基础教育课题《推进东湖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2)课题申报实施。借助省市课题管理平台,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注册开通平台后,从课题申请立项、开题、中期报告和结题,全部在平台自助完成,真正实现从申请到审批、从立项到结项的一站式处理。

    3)课题成果评审。自2012年起,东湖区教育学会年度课题成果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全部在“数字东湖”平台进行全程网上评审。每年学会确定主题后,学校组织论文作者投稿至“数字东湖”平台,经过教研员初审、专家组盲评,最后评出论文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发布在云平台,使优质课题成果得以共享。

    互联网+教研,变革了教师们的工作方式,更新了教育理念。东湖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目前,全区42个名师工作室活跃在基层学校或网上,其中,邮政路小学汪智星名师工作室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汪智星老师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6个名师工作室获市优秀工作室。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省级特级教师4名,省学科带头人2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40人。

    二、生本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1.多维课堂,促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东湖区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辅导和作业布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英语学科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材,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学案、视频等),为各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模式互动化。实现了学生自主计划,点播学习,同时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学习中学生可与同学即时讨论,与教师即时沟通,解答课程疑惑问题。

    应用场景四:智慧学习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学习理念为基础,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精细化的学习资源。以三年级英语学科为例,平台提供了课本电子教材、优秀教师辅导视频、教材同步视频和同步练习。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课文,跟读课文,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同步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教师也能方便地调用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image019.jpg

    东湖区智慧学习平台

    2)利用教辅网上答疑平台,及时解答学习困惑。2015年9月起,南昌市教辅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抽选20个名师工作室或优秀教师组成各学科专业答疑团队,每周分11个时间段安排在线值班答疑教师为全市学生答疑解惑。东湖区初中90%学生注册了网上答疑平台。目前学生在网上提出的6.104万条疑问全部得到及时的答复。

    image020.jpg

    南昌市网上答疑平台

    3)尝试作业布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借助一起作业网等网络作业平台,老师们一键布置作业,高效批改作业,随时查看学情分析,轻松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便捷地完成作业,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家长可以及时查看孩子的作业报告,获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并为孩子定制科学、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应用场景五:城北学校辛怡老师使用一起作业网布置作业已经有四年了,她平均一个星期布置2次网上作业。同学们收到作业后自主完成作业,作业提交立即反馈自己的得分,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学豆奖励。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做作业主动了许多,用学生家长赵女士的话说:为了赚学豆,孩子也是蛮拼的。

    2.多彩活动,促学生快乐学习

    1)信息化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东湖区组织各校学生参加智慧校园“华夏诗魂”、“智慧大比拼”应用活动;中小学生3D打印创意大赛暨COSPLAY秀活动等,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游戏,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也可以建立3D模型,将头脑中的想法变为现实,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了释放,有效地激发其创造力。

    2)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特色发展。

    不少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应用、特色品牌。

    育新学校的科学探究实验室让学习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有趣,比特数字化实验室让平常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变得亲切易懂。为了探索学生的新型学习模式,育新学校把《速算盒子》APP引入课堂,孩子们通过闯关和PK游戏,以积分为酬,让小种子变大树,寓教于乐。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战绩,加强了生生之间联系,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豫章小学创建了“豫章书院”网站,开辟了习作舞台、好书推荐、豫章书吧和星级院士等栏目。目前,学生上传习作29242篇。教师点评近4000人次,学生及家长参与点评人次达5000多人次。

    东湖小学依托“乐教乐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双课堂。线上学生通过“华夏诗魂”“成语攻擂”等游戏方式学习,线下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根植课堂,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多元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

    1)实施网络阅卷,评价功能优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评价方式,东湖区于2014年引入了网络阅卷系统,免除了教师们路上舟车劳顿集中阅卷的辛苦。借助网络阅卷的数据,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跟踪,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这一系列数据,不仅为教师改进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

    应用场景六:在2017年南昌市九年级英语模拟考试中,教研员通过阅卷系统提取的难度值数据,发现单项选项第33题难度值只有0.16,数据显示A选项人数99人,B选项人数183人,C选项人数63人,D选项人数792人,经过大家集体研讨发现,此题的命题有瑕疵,从交际的意义来选择,B,D都应该是正确答案。

    image021.jpg

    另外,阅卷数据还显示,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高级阅读技能(如概括、主旨大意等)还有待提高,主观题答题较不理想。这些数据都为教师们找到学生的薄弱点、精准备考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2)网上“晒”作品,评价主体多元。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借助互联网,通过学生自评、学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

    应用场景七:在2017年举办的东湖区语言文字素养展示活动中,各校将学生吟诵节目作品上传至“数字东湖云平台”,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同台评价,共议得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现场展示环节,借助数字东湖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在“汉字听写大赛”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取得较好的效果。

    image022.jpg

    “数字东湖云平台”数据统计

    3)借助网络平台,辅助综合素质评价。东湖区充分发挥教育云平台大容量、快速度的特点,在“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等学生活动中,发挥“数字东湖”中“学业统计”的统计、测算、分析功能。如东湖区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区属学校分成“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软笔书法、珠心算”等四个片区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学业统计”栏目,登记学生检测成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数据。充分彰显了教育云平台“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东湖区将继续推动应用普及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围绕“依靠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的核心,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规划、尝试融合”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信息技术在推进教研方式转型、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湖区针对当地课改的现状和问题,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区教师共建共享“东湖教研在线”网站和“数字东湖”平台,在区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打造了有理念、有信仰、有热情、懂技术的优秀教师队伍。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利用云平台和区域特色平台,变以“教”为本为生本教育,积极创设多维课堂、多彩活动,通过多元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明显成效。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东湖区地处江西省省会南昌中心城区,在校中小学生2.5万,各类学校20所,在职教师1500多人。东湖区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厚重的文化积淀,一直致力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践、高质量推进”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目前,全区拥有高清录播教室14个,连接主干网总出口带宽2000M,学校全部接入区域千兆城域网络,有效解决了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

    2000年,东湖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教研网站“东湖教研在线”,为全区学校和教师搭起了教学研究的平台。进入十二五,东湖区建立了南昌市首个区域性教育云平台——“数字东湖”,拟定了《东湖区网络研修制度》,积极依托平台优势开展网上教研,打造全新的教研时空,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互联研修,促优教师群

    “东湖教研在线”搭起了教学研究的平台,构建了课题实验和教学研究的虚拟家园。

    1.推送新理念,齐研新问题

    “东湖教研在线”网站设置了“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等8大版块近50 个栏目,其中“课程改革”中的“专家视点”栏目汇集了前沿的课程思想和教改理论;“课题之窗”中的“研究进展”、“课题列表”等栏目让学校的研究足迹和科研成果得到充分而及时地展示和交流。

    在教研组织上,东湖区采取以 “名师工作室”团队与学校教研组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线上与线下开展混合式教研,教研成果优秀案例全部上传至“数字东湖”好课共享栏目供全区教师学习借鉴。

    应用场景一:王露名师工作室成员围绕“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如何体现书的语文学习价值”这一主题进行线上、线下研讨。由于工作室成员来自全区各校,工作时间很难集中。于是工作室的成员在共读《柳林风声》这本书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网上研讨。成员们各自设计了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闯关题,从内容是否全面,形式是否生动等角度进行探讨。

    每周三是东湖区常规下校听课日,学科教研员除了面对面与授课教师交流外,还整理出教师们的闪光点和改进建议,及时上传至“听课反馈”栏目,让更多的教师受益。针对下校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研员们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剖析,汇集成文上传至“教学评点”,从而共享经验、互鉴不足。

    image016.jpg

    东湖教研在线“课程改革”栏目

    2.共享新资源,打造好课堂

    1)好课共享。东湖区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双新教师三个群体,利用录播教室录制优秀课例,并自动上传至“数字东湖”教育云平台。全区师生可以直接登录云平台“好课共享”栏目,在线直播和点播各校优秀课例,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区属薄弱学校与名校相聚“好课共享”,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应用场景二:2014年上半年,东湖区开展了10个学科的100多节研讨课。2015年和2016年,结合全国一师一优课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反复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先后录制了455节、687节优质录像课参加“一师一优课”的竞赛选拔,最终17节课获部优、39节课获省优课和30节课获市优课,全区掀起了应用教育技术的热潮。

    2)微课制作。为了打造东湖本地化教学资源,东湖区数学中心组骨干教师以四年级教材为案例,设计制作了以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微课。骨干教师经过集体研讨、反复备课,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确定了104个知识点,围绕知识点开发设计并制作完成了104节数学微课供学生点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宽度。

    image017.jpgimage018.jpg

    微课资源

    3.借助云平台,研究真课题

    1)课题立项调查。为了课题立项精准,云平台设置了“问卷调查”栏目。调查结束后,平台会自动生成调查统计图表,精准的数据分析,让教科研调研快捷而有效。

    应用场景三:2012年,针对“教师普遍觉得学生会阅读,但课外阅读的状况究竟如何呢?没有人能说清楚。”的现象,语文教研员将效度与信度俱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表》发布在“数字东湖平台”在线调研栏目,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一群有志于改变当前现象的老师组成了小组,成功申报了省基础教育课题《推进东湖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2)课题申报实施。借助省市课题管理平台,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注册开通平台后,从课题申请立项、开题、中期报告和结题,全部在平台自助完成,真正实现从申请到审批、从立项到结项的一站式处理。

    3)课题成果评审。自2012年起,东湖区教育学会年度课题成果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全部在“数字东湖”平台进行全程网上评审。每年学会确定主题后,学校组织论文作者投稿至“数字东湖”平台,经过教研员初审、专家组盲评,最后评出论文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发布在云平台,使优质课题成果得以共享。

    互联网+教研,变革了教师们的工作方式,更新了教育理念。东湖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目前,全区42个名师工作室活跃在基层学校或网上,其中,邮政路小学汪智星名师工作室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汪智星老师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6个名师工作室获市优秀工作室。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省级特级教师4名,省学科带头人2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40人。

    二、生本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1.多维课堂,促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东湖区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辅导和作业布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英语学科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材,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学案、视频等),为各层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模式互动化。实现了学生自主计划,点播学习,同时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学习中学生可与同学即时讨论,与教师即时沟通,解答课程疑惑问题。

    应用场景四:智慧学习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学习理念为基础,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精细化的学习资源。以三年级英语学科为例,平台提供了课本电子教材、优秀教师辅导视频、教材同步视频和同步练习。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课文,跟读课文,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同步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教师也能方便地调用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image019.jpg

    东湖区智慧学习平台

    2)利用教辅网上答疑平台,及时解答学习困惑。2015年9月起,南昌市教辅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抽选20个名师工作室或优秀教师组成各学科专业答疑团队,每周分11个时间段安排在线值班答疑教师为全市学生答疑解惑。东湖区初中90%学生注册了网上答疑平台。目前学生在网上提出的6.104万条疑问全部得到及时的答复。

    image020.jpg

    南昌市网上答疑平台

    3)尝试作业布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借助一起作业网等网络作业平台,老师们一键布置作业,高效批改作业,随时查看学情分析,轻松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便捷地完成作业,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家长可以及时查看孩子的作业报告,获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并为孩子定制科学、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应用场景五:城北学校辛怡老师使用一起作业网布置作业已经有四年了,她平均一个星期布置2次网上作业。同学们收到作业后自主完成作业,作业提交立即反馈自己的得分,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学豆奖励。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做作业主动了许多,用学生家长赵女士的话说:为了赚学豆,孩子也是蛮拼的。

    2.多彩活动,促学生快乐学习

    1)信息化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东湖区组织各校学生参加智慧校园“华夏诗魂”、“智慧大比拼”应用活动;中小学生3D打印创意大赛暨COSPLAY秀活动等,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游戏,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也可以建立3D模型,将头脑中的想法变为现实,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了释放,有效地激发其创造力。

    2)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特色发展。

    不少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应用、特色品牌。

    育新学校的科学探究实验室让学习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有趣,比特数字化实验室让平常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变得亲切易懂。为了探索学生的新型学习模式,育新学校把《速算盒子》APP引入课堂,孩子们通过闯关和PK游戏,以积分为酬,让小种子变大树,寓教于乐。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战绩,加强了生生之间联系,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豫章小学创建了“豫章书院”网站,开辟了习作舞台、好书推荐、豫章书吧和星级院士等栏目。目前,学生上传习作29242篇。教师点评近4000人次,学生及家长参与点评人次达5000多人次。

    东湖小学依托“乐教乐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双课堂。线上学生通过“华夏诗魂”“成语攻擂”等游戏方式学习,线下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根植课堂,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多元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

    1)实施网络阅卷,评价功能优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评价方式,东湖区于2014年引入了网络阅卷系统,免除了教师们路上舟车劳顿集中阅卷的辛苦。借助网络阅卷的数据,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跟踪,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这一系列数据,不仅为教师改进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

    应用场景六:在2017年南昌市九年级英语模拟考试中,教研员通过阅卷系统提取的难度值数据,发现单项选项第33题难度值只有0.16,数据显示A选项人数99人,B选项人数183人,C选项人数63人,D选项人数792人,经过大家集体研讨发现,此题的命题有瑕疵,从交际的意义来选择,B,D都应该是正确答案。

    image021.jpg

    另外,阅卷数据还显示,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高级阅读技能(如概括、主旨大意等)还有待提高,主观题答题较不理想。这些数据都为教师们找到学生的薄弱点、精准备考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2)网上“晒”作品,评价主体多元。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借助互联网,通过学生自评、学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

    应用场景七:在2017年举办的东湖区语言文字素养展示活动中,各校将学生吟诵节目作品上传至“数字东湖云平台”,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同台评价,共议得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现场展示环节,借助数字东湖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在“汉字听写大赛”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取得较好的效果。

    image022.jpg

    “数字东湖云平台”数据统计

    3)借助网络平台,辅助综合素质评价。东湖区充分发挥教育云平台大容量、快速度的特点,在“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等学生活动中,发挥“数字东湖”中“学业统计”的统计、测算、分析功能。如东湖区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区属学校分成“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软笔书法、珠心算”等四个片区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学业统计”栏目,登记学生检测成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数据。充分彰显了教育云平台“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东湖区将继续推动应用普及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围绕“依靠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的核心,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规划、尝试融合”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信息技术在推进教研方式转型、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湖区针对当地课改的现状和问题,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区教师共建共享“东湖教研在线”网站和“数字东湖”平台,在区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打造了有理念、有信仰、有热情、懂技术的优秀教师队伍。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利用云平台和区域特色平台,变以“教”为本为生本教育,积极创设多维课堂、多彩活动,通过多元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明显成效。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2000年,东湖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教研网站“东湖教研在线”,为全区学校和教师搭起了教学研究的平台。进入十二五,东湖区建立了南昌市首个区域性教育云平台——“数字东湖”,拟定了《东湖区网络研修制度》,积极依托平台优势开展网上教研,打造全新的教研时空,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