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重塑新生态

福建省福州市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福州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应用为导向,“以培训带应用、以观摩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在关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智慧教师”的培养,从智慧校园到智慧教室,从智慧教师到智慧课堂。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各点开花,以点带面,比学赶超”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告别了粉笔、黑板,老师怎么上课?

    指尖轻触讲台前的大屏,图文并茂的教程一目了然,上课、评价、上网同时进行。传说中的“智慧教室”已经来到大家身边——这学期,福州屏东中学的60多个教室全都装备了“智慧教室”,在先进的双白板教室已经看不见传统粉笔的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漂亮的电子板书、变魔术般的生成性课件和虚拟实验,真实的视频情境播放已成常态、无限延伸的课堂空间、互联网+、多样化的在线练习模式和鲜活的自主互动学习方式……

    这样的“情景”正在榕城的所有学校上演。发展,在与时间赛跑;崛起,正同挑战交锋。面对教育目前面临着三个“新常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融合创新”,福州市以区域信息化试点为契机,遵循创新思维,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重塑教育新生态。

    智慧火花,在一节地理课上迸发

    “以设计青藏地区旅游攻略为主线,提出‘在哪里?带什么?怎么去?’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身边的问题去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017年4月底,第二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杭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的智慧教师战队出战,福州战队力战群雄,福州铜盘中学阮喆老师(地理科)获中学综合组一等奖,福州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彭凌珊(小学美术)、江霞(小学英语)等5名教师获二等奖。这对于全部由刚接受智慧课堂集训不到半年的“新”教师组成的福州战队来说,能取得这样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阮喆老师《青藏地区》这节课,得到评委会一致好评,而理由十分“奇特”:因为老师什么“都不讲”,而“借来”的没上过这节地理课的杭州学生,却对知识点掌握出奇的好!

    青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将这些知识点直接传达到学生们呢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阮喆老师完美借助“智慧教室”的技术环境,选择了“什么都不讲”。去西藏“带什么”环节,先让每位学生各自在便签纸上列出行李单。小组长将四张行李贴集中在一起,老师提出要求,如果要将四个行李袋整合成一个小行李袋,里面只能带三样必需品,小组讨论舍弃什么,留下什么,说明为什么。投票、抢答、练习……“智慧教室”环境的应用让课堂精彩纷呈。

    阮喆老师告诉笔者,铜盘中学装备“智慧教室”的时间并不长,在摸索使用中老师们发现要“玩转”它,关键是自己脑子要变。“像我教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容。但到了杭州比赛现场,我才发现,当地学生八年级根本不开设地理课,也没有相关地理教材。传统教法是传达知识点,遇上这种情况就悲摧了;新模式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又通过上网查资料、小组讨论碰撞智慧的火花,生成学习成果,‘智慧教室’让我看见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阮喆老师解释说,整堂课都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同时,智慧课堂的及时反馈功能,能够让同学们就某个问题快速选择,快速回馈,通过统计结果,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课前预设的重难点是否恰当,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实,这堂课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没有教师传统卖力“费心的教”,知识难点全由孩子们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来突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提倡“融合创新”真正的价值所在。

    智慧教室,重塑教师教学新生态

    智慧教室一直以来都是信息化教学应用中的热点,然而什么是智慧教室?智慧课堂跟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要想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在应用,而应用最终都要落到教与学这个主阵地上来。建设“智慧教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为双向、多向能力培养,进而实现“智慧”的教与学!要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变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

    从2013年底首批“智慧教室”系统进入学校,福州屏东中学徐聪校长就定下目标,要借助这套设备,让老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年多来,学校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培训,基本实现了全员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如今,作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屏东中学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互动电子白板及智慧教室软件,教师只需带着反馈器和手机即可开展互动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使课堂高效互动、即时评价反馈成为可能,课堂教学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信息化手段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也让每一节常态课都呈现出“及时反馈、有效激励、灵活互动”的特点。

    智能白板、手机、平板电脑……屏东中学教师对于课堂的“随机切换”,展示了“智慧教室”方便易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浩瀚信息海洋中信手拈来,随堂生成。曾志勇老师在《一次函数复习课》中,利用智慧教室的即时反馈系统收集学生的实测数据,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复习,以问题为驱动,层层递进,突破难点。董文艳老师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自主搭建网络课程《个性化解读红楼梦人物》供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在《千人千面王熙凤》一课中,学生借助手机演示、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则运用平台的抢答、生生互评、学生录制微课、发帖、跟帖等功能,极大程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劳技组刘任颖老师则利用智慧教室随机挑人、抢答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利用手机展示操作过程,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更突破了劳技课不受学生重视的困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深刻体会。

    image002.jpg

    图1:智慧课堂

    这样的智慧课堂充分体现了“四个转变、三个不讲”的教学新生态: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知识目标转变为能力目标;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转变为教练。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老师们正在逐步做到“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或小组讨论能解决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2015年,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到福州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时,就对屏东中学开展的“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希望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

    这样的智慧课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实现技术、内容、方法的融合。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学习,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工具、内容、评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智慧课堂应用了智能评价手段,实现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融合。通过智慧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等数据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进程、学习偏好、学习心理等特征信息,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福州市智慧教室建设采用教师、小组平板+人人反馈器、兼容学生自带平板模式,简易适用,每个教室仅需投入3-4万元,投资少见效快;启动建设四年来,仅35所市属普通中小学就已建成500多间常态智慧教室,各县(区)也纷纷跟上建设步伐。

    数字平台,重塑学生学习新生态

    “当试卷飘过高速扫描仪时,数据之光会如此的灿烂,在师生的眼中闪亮”。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不断深化,精准、充足、多维的信息让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化、直观化变为可能。信息技术成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极佳手段,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数据的流动,高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育信息的流动达到畅通、高效和准确性”,福州八中陈炜校长激动地说,“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班级和年段学情,家长也将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孩子的学情,此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测评形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两年,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在信息化“大数据”精准教与学方面做了众多探索,陈炜校长对于“数据跑起来”有着深刻认识。

    image003.jpg

    图2:学情数据报告(之一)

    福州市电教馆傅瓒馆长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育人模式必将发生变革,需要创新出教育新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没有办法收集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困难,通过大数据可以统计到影响学生学习的个体行为方式;也只有大数据才能够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分层次的学习环境,在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变明确的同时实现深度学习,即便是简单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联系频率和范围的数据图表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知;大数据还能够给教师提供最可靠的学情和最直观的教学成果,将教师的精准教学变为可能。

    image004.jpg

    图3:学情数据报告(之二)

    福州八中通过引进考试系统,实现了移动阅卷、智能批阅和学情数据化分析的目标。2015年9月,八中物理教研组还自主研发了一款电子化错题收集和整理助学APP,将全校的校本作业和练习进行电子化,每位学生一个账号,要求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建立错题集,制定复习计划,重新消化。该平台具有知识点分析和统计功能,教师则可以通过个人账号登入,查看某一班级某次作业错题情况,及时掌握学情,有针对地进行引导和讲评。通过接地气的助学APP的教学平台,学校的物理学科成绩通过全市的检测结果对比,得到显著提高。

    从2014年开始,福州市在福州八中、金山中学、屏东中学等30余所学校开展教情学情大数据分析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计划在全市各类学校推广。

    image005.jpg

    图4:小学六年级期末考码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迎接期末,呆瓜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不用老师评讲的试卷!试卷中有部分加※的题目,旁边还附上了二维码。完卷后,用爸爸妈妈的微信扫一扫,有呆瓜们的讲解哦!!!”打开一份台江区六年级下期的期末试卷,看到是一个神奇的信息化应用——“码卷”。这是台江区推进教育信息化两年多来,收获的丰硕成果之一。“码卷”由数学学科教研员陈传兴老师领衔开发,他告诉记者,原来试卷的普遍评价模式只能照顾到大部分中间层次学生的需求,“码卷”上,难题用微课讲解,拓展“吃不饱”的学生的思维,学弱生也可以通过扫码观看微信反复学习基础内容,在普通试卷上实现了“互联网+”。

    台江区的老师们还开发出了更多的微课使用方式,比如由进修校组织六年级老师开发的总复习利器——“总复习码书”。这是一本身上长满二维码的六年级数学复习码书,它号称智慧与科技并存、老师和学霸的化身。通过普及微课应用和码卷码书应用,强化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快速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马尾区魁岐小学也编写了6本校本“码书”,金山中学等许多高中校的学生,正利用福州市电教馆编印历年高考真题“码卷”进行考前复习。二维码已经逐步成为福州市微课应用的新生态。

    数字德育,重塑立德树人新生态

    “我喜欢‘数字图书馆’,它能帮我们增长知识。”“这个清明节,我参加了网站举办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很有意义。我还盼着‘网上暑期夏令营’快点开营呢!”“过去爸妈反对我上网,现在却经常和我一起逛‘数字青少年宫’。这个网站把我们连在了一起!”……近日,记者在福州乌山小学采访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这样说。

    image006.jpg

    图5: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

    同学们说的“数字青少年宫”,是福州市在2007年创建的一个具有综合性数字德育功能的青少年专门网站。这个堪称诞生于教育信息化“蛮荒时代”的创新应用,至今在全国德育领域仍是一枝独秀。跟很多地方“先大手笔投入再推广应用”的发展模式不同,福州市走的是一条以应用促建设、以创新促发展、以整合促效益的道路,在教育信息化刚开始“有苗头”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这块网络新阵地的先行先试式的探索,打造适合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绿色网络空间。

    时任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的陈颖认为:“和传统德育相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隐匿性等特点开展相应工作,可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空间。”基于此目的诞生的“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依托福州教育城域网的信息资源,设立30多个主题板块,画面生动、风格活泼、互动便捷,为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学习和娱乐环境,打造现实与虚拟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10年来,“数字青少年宫”注册学生人数和访问量逐年递增,现有注册学生80万余人,首页访问量超过六千三百多万人次。

    image007.jpg

    图6: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

    “数字青少年宫”的探索,提供的是一种学习、德育“永远在线”的状态,它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存贮量大、更新快,使用便捷的优势,设置许多知识性栏目,助学乐学,让学生享受知识大餐。在“知识空间”学生可轻松获取百科知识;“英语角”为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仿真实验室”可以随意组合构建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仿真实验,给孩子们一个探索知识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偏远农村的孩子动手做实验的机会;“电子阅览室”有1000多种正式出版电子期刊,与纸质刊物同步更新……此外,还有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练歌房、舞蹈室、美术室、福州市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作品欣赏、数字漫画馆、网上植树、网上棋室、网上五子棋大赛、在线影院、游艺室、安全岛、小鬼当家、精彩社团show等,学生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学习,又可以在这里愉悦身心,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专题和新华社通稿报道。

    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以“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为基点,着力以德育人,以“做快乐学习的有志者”为基点,着力以文化人,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为基点,着力以情感人,把着眼点放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上,把立足点放在历史、文化和国情上,把支撑点放在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上,把发力点放在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的有机统一上,为新时期立德树人作了一个堪称完美的阐释。

    智慧教师,重塑师资培训新生态

    “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课堂上的对话、互动与思考”、“情景技能认知兼备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TBL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讨”、“培养学生高阶认知的要素与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学会评价”“建构主义、学习金字塔...”这些都是每年“智慧教师”提高班的培训课程。

    在信息化时代,作为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有着比传统讲授者更为丰富的角色内涵。著名的彩虹桥模型指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能力体系包括:通识知识、核心价值观(环保、和谐等)和能力技能(生活与就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技术技能)。新世纪需要新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全新的教育关系。只有“智慧教室”,没有“智慧教师”,形成不了“智慧课堂”!

    培养“智慧教师”,实现理念、技术和能力三方面的融合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主旋律。福州市坚持“以培训带应用、以观摩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打造技术、艺术、学术深度融合的全新教师能力体系,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先进理念引领、扎实学科专业知识,也具备优秀教学技能、良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智慧教师”。福州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管理者、工作坊坊主、骨干教师、智慧教师等高级研训。在集中面授式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送教式培训等传统培训模式基础上,“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行动研究和成果评价、通识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机结合。经常性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邀请两岸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前来讲学;组织各级各类观摩活动,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观摩学习,大幅提升了福州市教师对信息化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在市级层面,福州市教育局率先成立跨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周灵名师工作室,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研究内容,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改课改模式,每年开展系列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除了开展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外,每年福州市都会新开30多个市级信息化新课题,全市课题组成员已经超过千人,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科研氛围。

    福州市积极组织全市教师参与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课例征集、智慧好课堂大赛和福建省三优联评等全国、全省信息化赛事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大比武,以赛促用。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福州市共有111名教师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课例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25名;11名教师在现场说课展示活动中获奖。中央电教馆向福州市教育局和福州市电化教育馆分别颁发了优秀组织奖。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福州市共有159名教师参赛,119名教师获奖,获奖率达74.84%,其中一等奖16名,40名教师获二等奖。并有颜燕琳等6名获一等奖的教师应邀在活动现场现场上课、说课。参加2016年福建省电教馆三优联评活动共有147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43件、二等奖46件、三等奖58件,获奖数居全省前列。

    “仓山区推‘云课堂’教育模式,让城乡教育‘零差别’”央视网一则福州新闻,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仓山区通过高清录播系统或云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步远程互动教学,福州十二中的中式面点国家骨干教师陈明儿带着仓六小、仓山进附一小、黄山小学三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远程互动教学生做烘焙,实现异地同课;铜盘中心小学与宁德下党学校在2016年结成“手拉手”帮扶共建学校,开展了每月一次专递课堂活动,福州仓山实验小学与弱校黄山小学、福州市属金山中学和永泰县偏远山区扶贫点盘古中学结对子,远程专递课堂、网络支教已经成为教育均衡新生态。

    “发帖、接收、回复、上传、围观、点赞!这就是我们网络学习教研的新生态”老师学生们如是说。福州市充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物理课堂的边界,汇聚智能教学装备和工具软件、资源服务系统、测试评估系统等,形成以云为依托的智慧学习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937所中小学,69822位教师、888443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福州教育区域云学习中心开展备课、授课、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学习指导、家校互动等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以点带面,重塑融合创新新生态

    掌握了新理念、新技术的教研员、“种子教师”成了最接地气的入校培训者,“下水”上示范课,做讲座,参与备课、磨课,组织学科研训活动,如台江区教师进修校葛洁如书记运用微课与交互式白板执教数学课供国培班学员学习;办公室林岚主任亲自上阵指导宁化小学的科学老师叶洪亮潜心研究基于项目制的STEM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跨年级、跨学科的拓展;小教室主任林雪珊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在“推广电子白板的应用”、“开启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的应用”、“智慧课堂”等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教研员陈传兴老师创建的公众号“呆瓜工作室”每周定时无偿推送各个年级的微课原创作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数学教研员林冰老师创建学科工作坊,利用网络进行教研、发布最新教学资讯、提供优秀课例、课件等等……这些最新成果的教研成果迅速地通过一线老师在各小学铺开了,一批“骨干及成长型”教师开始脱颖而出。

    “种子教师”、“种子学校”的策略也在福州市各个区广泛铺开。仓山区通过高清录播系统或云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步远程互动教学,让名师通过互动教学实现异地同课;鼓楼井大小学的王羽老师创立了“让学课堂”,放手让学生们玩起了微课,让学生当“老师”,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铜盘中心小学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手拉手”帮扶共建学校下党学校开展了每月一次专递课堂活动,对网络支教展开探索……从个人到团队,再到片区的“比学赶超”,这种模式提供了老师们身边的样板,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老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转变,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呈现形式、传输方法和服务模式,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与教的先进教学方法,这就是“信息革命”的内涵。但在实施策略上,福州市面临着不少困难。懂信息技术的人员不熟悉各学科教学,而学科教学的行家对现代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了解不多。在此背景下,福州市探索实践了一条“先行先试,各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应用推进之路。

    2014年以来,福州屏东中学、台三小、鼓楼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井大小学)、福州群众路小学、福州金山中学、福州第三中学、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七所“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清市实验小学、福清渔溪中心小学、福州第八中学、福州高级中学和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成为六所“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不断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然而,种子学校数量毕竟有限,如何将种子学校的试点成果、经验更好更快地辐射向全市,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福州市教育局一直在思考与琢磨的议题,于是,现场会的推进模式应运而生。福州市通过组织召开系列福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福州市教育局唐希局长及各分管局长高度重视并出席活动,动员、提要求、点评应用成果,从而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工作。一年多来,已在福州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闽侯县、长乐市等地召开八场全市现场会并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市公开展示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典型经验,分享教师在互动白板应用、智慧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教师空间应用、远程互动课堂教学、VR教学中的体会和应用成果;媒体宣传报道也积极跟进。引导各区县通过现场会层层落实,仅鼓楼区就自行举办了九场现场交流活动。每次现场会都是人头攒动,给与会人员带来极大的触动和收获。

    在台江区,由电教室牵头,联合教研室启动了台江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校本研训项目”,该项目以十所试点校为主,形成若干个研究团队,开展校本研训甚至是跨校研训,重点在于发现、挖掘、完善、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提炼适合区内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以观摩、研讨的方式向全区学校分享及推广。今年6月份,首批"鼓楼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共10所授牌,通过这10所示范校的校际培训、课题引领、专题研讨、技能展示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全区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向全区各校辐射。福清重点推进龙山中心小学集团化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做法……,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对于未来和关系“未来”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福州市今后将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有福州特色、可以推广的智慧教育应用系统,统筹收集管理全市教育数据、打通数据瓶颈、实现大数据应用。进而全面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让福州教育赢在未来!

    image008.png

    福州教育视频联播网:sp.fzedu.gov.cn

    专家点评

    技术是中性的,它只提供了可能性,技术能不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如何应用技术和做事情的方式。信息技术能否变革教育、改造学习,关键在于能否更新观念,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福州市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着眼于结构重组、流程再造,重塑教育教学新生态。以“智慧教室”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方式变革,形成了“四个转变、三个不讲”的教学新生态,灵动、高效的课堂应运而生;应用大数据进行教情学情分析,让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化、直观化,为实现精准教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课”“码卷”“码书”等形态的创新应用,使差异化教学和自主学习得以实施;“数字青少年宫”的创新应用,打造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绿色网络空间,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空间;以活动为引领,组织各类评比会、现场会,以赛促用、分享成果、宣传典型,营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提升。未来的福州教育信息化,应加强顶层设计,梳理汇聚、丰富完善各类应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在区域层面构建教育教学生态的大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福州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应用为导向,“以培训带应用、以观摩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在关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智慧教师”的培养,从智慧校园到智慧教室,从智慧教师到智慧课堂。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各点开花,以点带面,比学赶超”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告别了粉笔、黑板,老师怎么上课?

    指尖轻触讲台前的大屏,图文并茂的教程一目了然,上课、评价、上网同时进行。传说中的“智慧教室”已经来到大家身边——这学期,福州屏东中学的60多个教室全都装备了“智慧教室”,在先进的双白板教室已经看不见传统粉笔的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漂亮的电子板书、变魔术般的生成性课件和虚拟实验,真实的视频情境播放已成常态、无限延伸的课堂空间、互联网+、多样化的在线练习模式和鲜活的自主互动学习方式……

    这样的“情景”正在榕城的所有学校上演。发展,在与时间赛跑;崛起,正同挑战交锋。面对教育目前面临着三个“新常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融合创新”,福州市以区域信息化试点为契机,遵循创新思维,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重塑教育新生态。

    智慧火花,在一节地理课上迸发

    “以设计青藏地区旅游攻略为主线,提出‘在哪里?带什么?怎么去?’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身边的问题去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017年4月底,第二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杭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的智慧教师战队出战,福州战队力战群雄,福州铜盘中学阮喆老师(地理科)获中学综合组一等奖,福州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彭凌珊(小学美术)、江霞(小学英语)等5名教师获二等奖。这对于全部由刚接受智慧课堂集训不到半年的“新”教师组成的福州战队来说,能取得这样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阮喆老师《青藏地区》这节课,得到评委会一致好评,而理由十分“奇特”:因为老师什么“都不讲”,而“借来”的没上过这节地理课的杭州学生,却对知识点掌握出奇的好!

    青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将这些知识点直接传达到学生们呢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阮喆老师完美借助“智慧教室”的技术环境,选择了“什么都不讲”。去西藏“带什么”环节,先让每位学生各自在便签纸上列出行李单。小组长将四张行李贴集中在一起,老师提出要求,如果要将四个行李袋整合成一个小行李袋,里面只能带三样必需品,小组讨论舍弃什么,留下什么,说明为什么。投票、抢答、练习……“智慧教室”环境的应用让课堂精彩纷呈。

    阮喆老师告诉笔者,铜盘中学装备“智慧教室”的时间并不长,在摸索使用中老师们发现要“玩转”它,关键是自己脑子要变。“像我教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容。但到了杭州比赛现场,我才发现,当地学生八年级根本不开设地理课,也没有相关地理教材。传统教法是传达知识点,遇上这种情况就悲摧了;新模式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又通过上网查资料、小组讨论碰撞智慧的火花,生成学习成果,‘智慧教室’让我看见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阮喆老师解释说,整堂课都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同时,智慧课堂的及时反馈功能,能够让同学们就某个问题快速选择,快速回馈,通过统计结果,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课前预设的重难点是否恰当,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实,这堂课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没有教师传统卖力“费心的教”,知识难点全由孩子们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来突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提倡“融合创新”真正的价值所在。

    智慧教室,重塑教师教学新生态

    智慧教室一直以来都是信息化教学应用中的热点,然而什么是智慧教室?智慧课堂跟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要想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在应用,而应用最终都要落到教与学这个主阵地上来。建设“智慧教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为双向、多向能力培养,进而实现“智慧”的教与学!要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变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

    从2013年底首批“智慧教室”系统进入学校,福州屏东中学徐聪校长就定下目标,要借助这套设备,让老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年多来,学校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培训,基本实现了全员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如今,作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屏东中学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互动电子白板及智慧教室软件,教师只需带着反馈器和手机即可开展互动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使课堂高效互动、即时评价反馈成为可能,课堂教学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信息化手段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也让每一节常态课都呈现出“及时反馈、有效激励、灵活互动”的特点。

    智能白板、手机、平板电脑……屏东中学教师对于课堂的“随机切换”,展示了“智慧教室”方便易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浩瀚信息海洋中信手拈来,随堂生成。曾志勇老师在《一次函数复习课》中,利用智慧教室的即时反馈系统收集学生的实测数据,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复习,以问题为驱动,层层递进,突破难点。董文艳老师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自主搭建网络课程《个性化解读红楼梦人物》供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在《千人千面王熙凤》一课中,学生借助手机演示、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则运用平台的抢答、生生互评、学生录制微课、发帖、跟帖等功能,极大程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劳技组刘任颖老师则利用智慧教室随机挑人、抢答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利用手机展示操作过程,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更突破了劳技课不受学生重视的困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深刻体会。

    image002.jpg

    图1:智慧课堂

    这样的智慧课堂充分体现了“四个转变、三个不讲”的教学新生态: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知识目标转变为能力目标;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转变为教练。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老师们正在逐步做到“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或小组讨论能解决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2015年,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到福州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时,就对屏东中学开展的“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希望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

    这样的智慧课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实现技术、内容、方法的融合。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学习,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工具、内容、评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智慧课堂应用了智能评价手段,实现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融合。通过智慧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等数据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进程、学习偏好、学习心理等特征信息,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福州市智慧教室建设采用教师、小组平板+人人反馈器、兼容学生自带平板模式,简易适用,每个教室仅需投入3-4万元,投资少见效快;启动建设四年来,仅35所市属普通中小学就已建成500多间常态智慧教室,各县(区)也纷纷跟上建设步伐。

    数字平台,重塑学生学习新生态

    “当试卷飘过高速扫描仪时,数据之光会如此的灿烂,在师生的眼中闪亮”。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不断深化,精准、充足、多维的信息让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化、直观化变为可能。信息技术成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极佳手段,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数据的流动,高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育信息的流动达到畅通、高效和准确性”,福州八中陈炜校长激动地说,“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班级和年段学情,家长也将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孩子的学情,此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测评形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两年,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在信息化“大数据”精准教与学方面做了众多探索,陈炜校长对于“数据跑起来”有着深刻认识。

    image003.jpg

    图2:学情数据报告(之一)

    福州市电教馆傅瓒馆长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育人模式必将发生变革,需要创新出教育新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没有办法收集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困难,通过大数据可以统计到影响学生学习的个体行为方式;也只有大数据才能够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分层次的学习环境,在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变明确的同时实现深度学习,即便是简单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联系频率和范围的数据图表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知;大数据还能够给教师提供最可靠的学情和最直观的教学成果,将教师的精准教学变为可能。

    image004.jpg

    图3:学情数据报告(之二)

    福州八中通过引进考试系统,实现了移动阅卷、智能批阅和学情数据化分析的目标。2015年9月,八中物理教研组还自主研发了一款电子化错题收集和整理助学APP,将全校的校本作业和练习进行电子化,每位学生一个账号,要求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建立错题集,制定复习计划,重新消化。该平台具有知识点分析和统计功能,教师则可以通过个人账号登入,查看某一班级某次作业错题情况,及时掌握学情,有针对地进行引导和讲评。通过接地气的助学APP的教学平台,学校的物理学科成绩通过全市的检测结果对比,得到显著提高。

    从2014年开始,福州市在福州八中、金山中学、屏东中学等30余所学校开展教情学情大数据分析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计划在全市各类学校推广。

    image005.jpg

    图4:小学六年级期末考码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迎接期末,呆瓜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不用老师评讲的试卷!试卷中有部分加※的题目,旁边还附上了二维码。完卷后,用爸爸妈妈的微信扫一扫,有呆瓜们的讲解哦!!!”打开一份台江区六年级下期的期末试卷,看到是一个神奇的信息化应用——“码卷”。这是台江区推进教育信息化两年多来,收获的丰硕成果之一。“码卷”由数学学科教研员陈传兴老师领衔开发,他告诉记者,原来试卷的普遍评价模式只能照顾到大部分中间层次学生的需求,“码卷”上,难题用微课讲解,拓展“吃不饱”的学生的思维,学弱生也可以通过扫码观看微信反复学习基础内容,在普通试卷上实现了“互联网+”。

    台江区的老师们还开发出了更多的微课使用方式,比如由进修校组织六年级老师开发的总复习利器——“总复习码书”。这是一本身上长满二维码的六年级数学复习码书,它号称智慧与科技并存、老师和学霸的化身。通过普及微课应用和码卷码书应用,强化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快速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马尾区魁岐小学也编写了6本校本“码书”,金山中学等许多高中校的学生,正利用福州市电教馆编印历年高考真题“码卷”进行考前复习。二维码已经逐步成为福州市微课应用的新生态。

    数字德育,重塑立德树人新生态

    “我喜欢‘数字图书馆’,它能帮我们增长知识。”“这个清明节,我参加了网站举办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很有意义。我还盼着‘网上暑期夏令营’快点开营呢!”“过去爸妈反对我上网,现在却经常和我一起逛‘数字青少年宫’。这个网站把我们连在了一起!”……近日,记者在福州乌山小学采访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这样说。

    image006.jpg

    图5: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

    同学们说的“数字青少年宫”,是福州市在2007年创建的一个具有综合性数字德育功能的青少年专门网站。这个堪称诞生于教育信息化“蛮荒时代”的创新应用,至今在全国德育领域仍是一枝独秀。跟很多地方“先大手笔投入再推广应用”的发展模式不同,福州市走的是一条以应用促建设、以创新促发展、以整合促效益的道路,在教育信息化刚开始“有苗头”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这块网络新阵地的先行先试式的探索,打造适合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绿色网络空间。

    时任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的陈颖认为:“和传统德育相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隐匿性等特点开展相应工作,可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空间。”基于此目的诞生的“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依托福州教育城域网的信息资源,设立30多个主题板块,画面生动、风格活泼、互动便捷,为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学习和娱乐环境,打造现实与虚拟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10年来,“数字青少年宫”注册学生人数和访问量逐年递增,现有注册学生80万余人,首页访问量超过六千三百多万人次。

    image007.jpg

    图6: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

    “数字青少年宫”的探索,提供的是一种学习、德育“永远在线”的状态,它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存贮量大、更新快,使用便捷的优势,设置许多知识性栏目,助学乐学,让学生享受知识大餐。在“知识空间”学生可轻松获取百科知识;“英语角”为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仿真实验室”可以随意组合构建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仿真实验,给孩子们一个探索知识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偏远农村的孩子动手做实验的机会;“电子阅览室”有1000多种正式出版电子期刊,与纸质刊物同步更新……此外,还有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练歌房、舞蹈室、美术室、福州市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作品欣赏、数字漫画馆、网上植树、网上棋室、网上五子棋大赛、在线影院、游艺室、安全岛、小鬼当家、精彩社团show等,学生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学习,又可以在这里愉悦身心,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专题和新华社通稿报道。

    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以“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为基点,着力以德育人,以“做快乐学习的有志者”为基点,着力以文化人,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为基点,着力以情感人,把着眼点放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上,把立足点放在历史、文化和国情上,把支撑点放在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上,把发力点放在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的有机统一上,为新时期立德树人作了一个堪称完美的阐释。

    智慧教师,重塑师资培训新生态

    “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课堂上的对话、互动与思考”、“情景技能认知兼备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TBL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讨”、“培养学生高阶认知的要素与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学会评价”“建构主义、学习金字塔...”这些都是每年“智慧教师”提高班的培训课程。

    在信息化时代,作为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有着比传统讲授者更为丰富的角色内涵。著名的彩虹桥模型指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能力体系包括:通识知识、核心价值观(环保、和谐等)和能力技能(生活与就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技术技能)。新世纪需要新型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全新的教育关系。只有“智慧教室”,没有“智慧教师”,形成不了“智慧课堂”!

    培养“智慧教师”,实现理念、技术和能力三方面的融合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主旋律。福州市坚持“以培训带应用、以观摩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打造技术、艺术、学术深度融合的全新教师能力体系,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先进理念引领、扎实学科专业知识,也具备优秀教学技能、良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智慧教师”。福州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管理者、工作坊坊主、骨干教师、智慧教师等高级研训。在集中面授式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送教式培训等传统培训模式基础上,“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行动研究和成果评价、通识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机结合。经常性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邀请两岸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前来讲学;组织各级各类观摩活动,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观摩学习,大幅提升了福州市教师对信息化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在市级层面,福州市教育局率先成立跨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周灵名师工作室,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研究内容,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改课改模式,每年开展系列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除了开展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外,每年福州市都会新开30多个市级信息化新课题,全市课题组成员已经超过千人,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科研氛围。

    福州市积极组织全市教师参与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课例征集、智慧好课堂大赛和福建省三优联评等全国、全省信息化赛事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大比武,以赛促用。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福州市共有111名教师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课例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25名;11名教师在现场说课展示活动中获奖。中央电教馆向福州市教育局和福州市电化教育馆分别颁发了优秀组织奖。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福州市共有159名教师参赛,119名教师获奖,获奖率达74.84%,其中一等奖16名,40名教师获二等奖。并有颜燕琳等6名获一等奖的教师应邀在活动现场现场上课、说课。参加2016年福建省电教馆三优联评活动共有147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43件、二等奖46件、三等奖58件,获奖数居全省前列。

    “仓山区推‘云课堂’教育模式,让城乡教育‘零差别’”央视网一则福州新闻,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仓山区通过高清录播系统或云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步远程互动教学,福州十二中的中式面点国家骨干教师陈明儿带着仓六小、仓山进附一小、黄山小学三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远程互动教学生做烘焙,实现异地同课;铜盘中心小学与宁德下党学校在2016年结成“手拉手”帮扶共建学校,开展了每月一次专递课堂活动,福州仓山实验小学与弱校黄山小学、福州市属金山中学和永泰县偏远山区扶贫点盘古中学结对子,远程专递课堂、网络支教已经成为教育均衡新生态。

    “发帖、接收、回复、上传、围观、点赞!这就是我们网络学习教研的新生态”老师学生们如是说。福州市充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物理课堂的边界,汇聚智能教学装备和工具软件、资源服务系统、测试评估系统等,形成以云为依托的智慧学习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937所中小学,69822位教师、888443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福州教育区域云学习中心开展备课、授课、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学习指导、家校互动等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以点带面,重塑融合创新新生态

    掌握了新理念、新技术的教研员、“种子教师”成了最接地气的入校培训者,“下水”上示范课,做讲座,参与备课、磨课,组织学科研训活动,如台江区教师进修校葛洁如书记运用微课与交互式白板执教数学课供国培班学员学习;办公室林岚主任亲自上阵指导宁化小学的科学老师叶洪亮潜心研究基于项目制的STEM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跨年级、跨学科的拓展;小教室主任林雪珊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在“推广电子白板的应用”、“开启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的应用”、“智慧课堂”等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教研员陈传兴老师创建的公众号“呆瓜工作室”每周定时无偿推送各个年级的微课原创作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数学教研员林冰老师创建学科工作坊,利用网络进行教研、发布最新教学资讯、提供优秀课例、课件等等……这些最新成果的教研成果迅速地通过一线老师在各小学铺开了,一批“骨干及成长型”教师开始脱颖而出。

    “种子教师”、“种子学校”的策略也在福州市各个区广泛铺开。仓山区通过高清录播系统或云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步远程互动教学,让名师通过互动教学实现异地同课;鼓楼井大小学的王羽老师创立了“让学课堂”,放手让学生们玩起了微课,让学生当“老师”,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铜盘中心小学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手拉手”帮扶共建学校下党学校开展了每月一次专递课堂活动,对网络支教展开探索……从个人到团队,再到片区的“比学赶超”,这种模式提供了老师们身边的样板,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老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转变,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呈现形式、传输方法和服务模式,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与教的先进教学方法,这就是“信息革命”的内涵。但在实施策略上,福州市面临着不少困难。懂信息技术的人员不熟悉各学科教学,而学科教学的行家对现代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了解不多。在此背景下,福州市探索实践了一条“先行先试,各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应用推进之路。

    2014年以来,福州屏东中学、台三小、鼓楼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井大小学)、福州群众路小学、福州金山中学、福州第三中学、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七所“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清市实验小学、福清渔溪中心小学、福州第八中学、福州高级中学和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成为六所“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不断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然而,种子学校数量毕竟有限,如何将种子学校的试点成果、经验更好更快地辐射向全市,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福州市教育局一直在思考与琢磨的议题,于是,现场会的推进模式应运而生。福州市通过组织召开系列福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福州市教育局唐希局长及各分管局长高度重视并出席活动,动员、提要求、点评应用成果,从而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工作。一年多来,已在福州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闽侯县、长乐市等地召开八场全市现场会并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市公开展示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典型经验,分享教师在互动白板应用、智慧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教师空间应用、远程互动课堂教学、VR教学中的体会和应用成果;媒体宣传报道也积极跟进。引导各区县通过现场会层层落实,仅鼓楼区就自行举办了九场现场交流活动。每次现场会都是人头攒动,给与会人员带来极大的触动和收获。

    在台江区,由电教室牵头,联合教研室启动了台江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校本研训项目”,该项目以十所试点校为主,形成若干个研究团队,开展校本研训甚至是跨校研训,重点在于发现、挖掘、完善、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提炼适合区内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以观摩、研讨的方式向全区学校分享及推广。今年6月份,首批"鼓楼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共10所授牌,通过这10所示范校的校际培训、课题引领、专题研讨、技能展示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全区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向全区各校辐射。福清重点推进龙山中心小学集团化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做法……,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对于未来和关系“未来”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福州市今后将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有福州特色、可以推广的智慧教育应用系统,统筹收集管理全市教育数据、打通数据瓶颈、实现大数据应用。进而全面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让福州教育赢在未来!

    image008.png

    福州教育视频联播网:sp.fzedu.gov.cn

    专家点评

    技术是中性的,它只提供了可能性,技术能不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如何应用技术和做事情的方式。信息技术能否变革教育、改造学习,关键在于能否更新观念,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福州市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着眼于结构重组、流程再造,重塑教育教学新生态。以“智慧教室”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方式变革,形成了“四个转变、三个不讲”的教学新生态,灵动、高效的课堂应运而生;应用大数据进行教情学情分析,让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化、直观化,为实现精准教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课”“码卷”“码书”等形态的创新应用,使差异化教学和自主学习得以实施;“数字青少年宫”的创新应用,打造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绿色网络空间,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空间;以活动为引领,组织各类评比会、现场会,以赛促用、分享成果、宣传典型,营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提升。未来的福州教育信息化,应加强顶层设计,梳理汇聚、丰富完善各类应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在区域层面构建教育教学生态的大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福州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应用为导向,“以培训带应用、以观摩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在关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智慧教师”的培养,从智慧校园到智慧教室,从智慧教师到智慧课堂。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各点开花,以点带面,比学赶超”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