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题研究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突破

内蒙古鄂尔多斯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蒙古鄂尔多斯:借助课题研究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突破.png

    鄂尔多斯市几名教师参与信息化课题研究后的心得体会

    1.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2.一名资深数学教师说:谈起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我们多多少少都有所体会和感想。以前的板书在课堂里不再扮演主角,学生也不用飞速地、不假思索地记笔记,白花花的粉笔灰也不再随着老师书写的节奏而飞舞。当年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枯燥无味的课堂,一成不变地牢记知识,抽象的理论总让人无法理解。如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让课堂教学也跟着发生大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变化都让我们既兴奋又充满期待,可利用的学习平台、可获取的丰富资源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且最容易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相长。

    3.一名电教工作负责人说:教育信息化只是手段,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要让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插上翅膀,让师生成为知识或信息的选择者、成为科技的受益者。如果手段、工具能够不断灵活创新运用,加之以课题研究解决阶段性的技术障碍,那么现在的我们正在参与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

    这种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带来的感受不只关乎一部分人,鄂尔多斯市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有类似的体悟和感触。从迈入新世纪起,面对传输网络亟待升级、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应用水平亟待提升的挑战,鄂尔多斯市积极探索寻找突破口,逐渐走出了一条借助课题研究、通过专业引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路子。

    一、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早期探索应用初见成效

    2003年,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电教、教研机构密切配合,开展《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入一线学校蹲点指导,通过研究资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积极研究和探索应用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活动以点带面的深入推进,全市部分学科教师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并掌握了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探索资源应用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作用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申请承担“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鄂尔多斯市中小学现代远程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严格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解决偏远地区信息化设备短缺的问题,教师的课堂逐渐有了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等设备材料作为辅助技术支撑,逐步呈现出教师通过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计算机终端播放、拷贝共享的成熟操作局面。课题研究结束后,全市培养了一批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资源应用的骨干教师,促进了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一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优秀课例;开发出一批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该课题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优秀研究成果。最能反映这些成果的是,2003—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大赛中,鄂尔多斯市有416个课件获奖,占全区获奖课件总数的21.7%,连续四年获优秀组织奖。杭锦旗巴拉贡学校的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农村牧区学校的首位,受到了社会高度的关注,其他学校争相借鉴学习。达拉特旗耳字壕小学涌现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他们在坚持不懈、持续探索应用的道路上获得自我超越,许多老师成为市级教学能手,十多人成长为校级领导。

    二、开展基于现代远程互动平台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阶段性成果

    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和鄂尔多斯市共同承担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远程互动平台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以宝安区与鄂尔多斯为例》(以下简称“互动课题”),鄂尔多斯市确定了24所学校与深圳市宝安区的23所学校互结对子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视频课堂活动,两地“结对子”学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以视频观摩课、同题异教课等形式开展实时网络教研活动。两地参与的教师共计750多人次,学生共计600多人次,教研活动极大地突破了时空限制。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宝安区教育局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对本区校长、科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层次进行培训,鄂尔多斯市组织各旗区1000多名相关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异地参加培训,一地培训、两地受益。三是网上教研,两地教师通过远程互动平台、视频会议、教研论坛、QQ群等形式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相互沟通,共同提高。宝安区为鄂尔多斯市课题学校免费开放教育资源网,积极发挥资源效益。四是人员互访,从2007年至今,两地人员互访13次,互访人数达240多人次,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鄂尔多斯信息化工作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发展思路日渐清晰。首先,互动课题也是教育城域网的一项重要应用。在教育城域网基础上建立的远程互动平台,能够使东部优质教育资源为中西部广大师生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优势。其次,以远程互动平台为载体,两地教师充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尤其是鄂尔多斯的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吸收发达地区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再次,鄂尔多斯市逐步探索总结出东西部地区教育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案例一:鄂尔多斯市与深圳宝安区两地开展“同一堂课”

    2010年3月18日,鄂尔多斯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圳宝安区和鄂尔多斯市两地课题组的组织与安排下,深圳宝安区荣根学校与鄂尔多斯市开展了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宝安区教科培中心信息部邹小新主任主持,两地设荣根学校主会场以及鄂尔多斯市电教馆、乌审旗蒙古实验学校两个分会场,两地参加活动的领导、教研员、师生有200多人。当天上午10:00,荣根学校聂小林老师为本校五年级六班及乌审旗蒙古实验学校六年级同学共同上了一堂“组结式”国学课——《伯牙绝弦》。教学过程中,聂老师立足课堂,紧扣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灵活地组织材料、组合内容、组成主题,驾轻就熟地引领着同学们读古文、诵经典、学国学,引出“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随后,两地教师相聚视频前,就聂老师的课进行了互动评课与深入探讨。双方共有六位教师代表相继评课。本次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交流活动,受到两地教育部门领导与教师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大家一致表示,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效果显著,对于促进两地教师的发展、增进两地教师的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两个试点工作以来,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步入信息化全方位提升的快车道。

    2012年11月,鄂尔多斯市教育局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试点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单位后,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多项突破,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以课题推动深化应用的过程中,升级信息化基础环境是基本条件,极其必要,而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促进基础环境的二次升级,这样关于环境建设方面就进入“升级—服务应用—再升级—再服务应用”的良性循环圈。目前,全市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校”的专线式教育城域网,实现了高质量的教育网络“城乡全覆盖”(覆盖全市城乡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幼儿园),地区教育网络建设迈入国内第一方阵行列。目前,全市100%学校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00%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旗区均建有远程互动课堂教室(网际交互教室),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全市100%的教师和89%的中小学生在网上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日渐形成“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良好氛围。从宏观的统筹设计、平台搭建到微观课堂教学必备技术资源都日臻完善。

    应用的关键和突破口是拥有一批科技素养高、探索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始终将教师培训作为有力抓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采取全面、综合、多层次的方式进行实施。早在2001年,市教体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市45周岁以下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到2010年,鄂尔多斯市已完成了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应用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工作。仅2016年,针对技术人员开展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动漫教师专业能力、网络管理员网络技术、摄录编人员专业技能、科技创新、机器人教练员专业能力等多方面培训,培训500多人次。在与中央电化教育馆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举办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培训,培训对象为市、旗(区)两级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和部分旗区的骨干教师,已培训327人。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从局长到校长、从技术人员到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均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培训中,我们认识到培训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在教师培训模式的选择上需要坚持灵活的原则,集中授课、小组培训(同一学科或同一水平的教师组成)、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师)相结合;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一些操作技术技能培训)、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长期培训等(主要是针对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培训)相结合,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弥补单一模式的不足。

    自主研发、扩充蒙古文教学资源,是鄂尔多斯市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随着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汉语授课学校能够接收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免费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蒙语授课学校由于缺乏蒙古文教学资源,与汉语授课学校在资源应用方面产生了一定差距,处于弱势,影响到蒙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样的状况,鄂尔多斯市从为蒙语授课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切实加快了民族教育信息化步伐,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无蒙古文教育网站及教学资源库的空白。2012年,以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蒙古文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研究为抓手,全市14所中小学200多名骨干教师广泛参与,累计制作16255件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教学急需的蒙古文教学资源,极大缓解了我市蒙古语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出版发行了《蒙古文学科实验》《九年义务教育蒙古语文规范朗读》和全国首套《蒙古文课程资源》教育软件集,《蒙古文课程资源》通过卫星传输方式在全国范围播出;编辑制成《九年义务教育蒙古语文课程资源》《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件》等五部蒙古文数字教学资源光盘,已通过国家审查待出版发行。目前,鄂尔多斯市蒙古文教育资源网站的全部资源已供自治区电教资源网向全区推广使用。

    在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结合试点项目,围绕“深化应用”的核心,形成先期探索、总结典型、逐步推开,以点带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2015年11月,全市共遴选出56所中小学参与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课题研究工作,试点学校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敏特英语词汇学习系统开展课程教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建立了适应数字化学习、教学、管理需要的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并成立技术指导组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16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英语词汇大赛,参赛人数达2万人,促进敏特英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得到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应用敏特英语词汇学习系统进行学习的学校有44所,班级225个,学生9000人,教师129人。目前,已有部分教师通过积极发挥该软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开展阅读竞赛、背诵接力赛等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词汇量、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大幅提升。

    案例二:敏特英语助力马婷老师快速成长

    马婷老师是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2016年1月开始应用敏特英语学习系统支持教学。刚接触系统时,马婷老师认识到,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学生和家长是关键。马婷老师首先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让家长们配合监督学生在家里的自主学习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马婷老师制定了家长值班表,以轮流值班、提醒其他家长督学的方式,实现班级整体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每周末由一位家长上线值班,号召其他家长让孩子们开始自主学习,并进行人数统计。有的家长甚至通过发红包的方式让其他家长积极上线,既热闹高兴又热情高涨地开始鼓励孩子开始学习。值班家长通过敏特的教师管理后台进行当天的数据截图反馈给群里的家长和老师,老师再根据数据做课堂重点指导与讲解。这样简单的家长参与方式不但让家、校、生三方有效联动起来,而且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升。马婷老师还将敏特英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课上学习和前置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不断改善传统教学,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度,真正做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敏特英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马婷老师成长为鄂尔多斯市敏特英语学习专家。2016年7月,马婷老师受邀在西安市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会上作了主题为《借助国家云平台,让敏特英语助力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分享,受到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西安教育局领导以及西安市骨干教师的充分肯定。

    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的成效还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特色的打造上,能在相对较短时期内给予某个地区带来一场从未有过的创新教育形态的产出,鄂尔多斯市成功打造区域动漫科技教育地区特色就是典型例证。2010年鄂尔多斯市被中央电化教育馆选定为“中国国际动漫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动漫教育实验基地以来,全市先后有73所学校参与动漫课题实验研究,累计培训教师658余人次,有5万余名学生接受了动漫教育,基本普及动漫教育。制作出市级以上优秀动漫作品近1000件,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作品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获得国家级奖项动漫作品达21件。2012年至今,我市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市中小学动漫节。科技创新教育不断深化,全市多校广泛开展机器人、航模、创客教育与活动,2015年承办全国第十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另一方面,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的成效还体现在对于发挥承担学校创新、特色发展的具体功用上。特色创建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建设涉及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方方面面。而当采取信息技术手与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融合时,从一个学科会引向多个学科、一名骨干教师到多名教师、一个教学环节到多个教学环节等,与传统特色创建的方向、方式和最终效果相比极大不同,往往是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为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缩短特色创建周期,切实将均衡发展的成果普惠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市教育局着重选取了一批偏远地区的农村牧区学校,指导薄弱学校克服优质师资及资金短缺、管理方式落后的情况,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因素优化组合的基数上(相对优质学校较小),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N次方”的生产升级驱动力,结果显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有迹可循。

    案例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薄弱学校飞速发展

    鄂托克前旗城川完全小学位于距市区400多公里的革命老区城川镇。通过与高校合作,高校专家深入课堂跟踪指导,有效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结形成了“一标、二动、三还”的教学模式。城川完全小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课堂的“主演”转变为“导演”,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踊跃交流、大胆发言,丝毫不胆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令这所农村薄弱学校飞速发展,比肩城镇优质学校,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新课程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落脚点是教与学的变革,特别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感性认知提供了更加广泛和鲜明的素材,强烈渲染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了真实有效的学习体验,为生本课堂教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模式。在现代教学环境下,鄂尔多斯市中小学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逐步获得了根植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运用技术成熟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自觉选择中,由原来的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就呈现出一种趋势: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案例四:智慧课堂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四小学以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为突破口,在加强硬件建设、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探索智慧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通过开发微课、学案等“学习资源包”,借助“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泛在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包”中丰富的资源支持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前进行知识学习,课中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实现知识巩固。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达拉特旗第四小学教学的现实场景。

    案例五:信息技术令吕嘉乐老师美术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吕嘉乐老师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的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2016年4月,吕嘉乐老师想参加2015-2016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为此她认真学习了很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部级优课,总结优课的特点,认真准备了一节电脑美术课。吕嘉乐老师将以往需要反复讲解的绘画软件操作部分制作成微课,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学习,这样就轻而易举的攻克了这节课中软件操作教学的难点。吕嘉乐老师利用手机的AirPlay功能将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拍照上传到电子白板上,学生不离开座位就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进度,学习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吕嘉乐老师还利用留影APP记录学生上课时的精彩与欢乐,让学生美术课堂上的作品轻松地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在家长、老师的面前。在吕嘉乐老师的课堂上,她像一位魔法师,不断利用有趣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家长开放,增强了家校沟通。

    通过课题研究,鄂尔多斯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这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成绩属于过去,着眼未来,我们将以不畏艰难的信心、勇于攀登高峰的志气去收获下一阶段的成长、发展。下一步,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 对教育城域网骨干网进行万兆升级,力争校园无线网络早日全覆盖,实现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人人通。加速建设市级智慧教育云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泛开展融合创新课题研究及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

    专家点评

    纵观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始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目标,以研究为引领、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应用为核心,不断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鄂尔多斯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市走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整体跨越。现代远程教育课题推动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进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转型发展阶段,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形成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资源应用骨干教师。鄂尔多斯市是国内较早开始探索远程互动教学研的地区,远程互动教学研课题令鄂尔多斯步入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阶段,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课题研究水平,培养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了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为学生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了管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鄂尔多斯市步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在信息化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工作仍应加强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创新途径,探索新型的发展模式,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蒙古鄂尔多斯:借助课题研究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突破.png

    鄂尔多斯市几名教师参与信息化课题研究后的心得体会

    1.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2.一名资深数学教师说:谈起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我们多多少少都有所体会和感想。以前的板书在课堂里不再扮演主角,学生也不用飞速地、不假思索地记笔记,白花花的粉笔灰也不再随着老师书写的节奏而飞舞。当年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枯燥无味的课堂,一成不变地牢记知识,抽象的理论总让人无法理解。如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让课堂教学也跟着发生大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变化都让我们既兴奋又充满期待,可利用的学习平台、可获取的丰富资源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且最容易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相长。

    3.一名电教工作负责人说:教育信息化只是手段,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要让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插上翅膀,让师生成为知识或信息的选择者、成为科技的受益者。如果手段、工具能够不断灵活创新运用,加之以课题研究解决阶段性的技术障碍,那么现在的我们正在参与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

    这种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带来的感受不只关乎一部分人,鄂尔多斯市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有类似的体悟和感触。从迈入新世纪起,面对传输网络亟待升级、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应用水平亟待提升的挑战,鄂尔多斯市积极探索寻找突破口,逐渐走出了一条借助课题研究、通过专业引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路子。

    一、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早期探索应用初见成效

    2003年,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电教、教研机构密切配合,开展《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入一线学校蹲点指导,通过研究资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积极研究和探索应用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活动以点带面的深入推进,全市部分学科教师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并掌握了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探索资源应用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作用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申请承担“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鄂尔多斯市中小学现代远程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严格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解决偏远地区信息化设备短缺的问题,教师的课堂逐渐有了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等设备材料作为辅助技术支撑,逐步呈现出教师通过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计算机终端播放、拷贝共享的成熟操作局面。课题研究结束后,全市培养了一批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资源应用的骨干教师,促进了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一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优秀课例;开发出一批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该课题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优秀研究成果。最能反映这些成果的是,2003—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大赛中,鄂尔多斯市有416个课件获奖,占全区获奖课件总数的21.7%,连续四年获优秀组织奖。杭锦旗巴拉贡学校的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农村牧区学校的首位,受到了社会高度的关注,其他学校争相借鉴学习。达拉特旗耳字壕小学涌现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他们在坚持不懈、持续探索应用的道路上获得自我超越,许多老师成为市级教学能手,十多人成长为校级领导。

    二、开展基于现代远程互动平台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阶段性成果

    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和鄂尔多斯市共同承担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远程互动平台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以宝安区与鄂尔多斯为例》(以下简称“互动课题”),鄂尔多斯市确定了24所学校与深圳市宝安区的23所学校互结对子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视频课堂活动,两地“结对子”学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以视频观摩课、同题异教课等形式开展实时网络教研活动。两地参与的教师共计750多人次,学生共计600多人次,教研活动极大地突破了时空限制。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宝安区教育局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对本区校长、科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层次进行培训,鄂尔多斯市组织各旗区1000多名相关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异地参加培训,一地培训、两地受益。三是网上教研,两地教师通过远程互动平台、视频会议、教研论坛、QQ群等形式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相互沟通,共同提高。宝安区为鄂尔多斯市课题学校免费开放教育资源网,积极发挥资源效益。四是人员互访,从2007年至今,两地人员互访13次,互访人数达240多人次,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鄂尔多斯信息化工作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发展思路日渐清晰。首先,互动课题也是教育城域网的一项重要应用。在教育城域网基础上建立的远程互动平台,能够使东部优质教育资源为中西部广大师生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优势。其次,以远程互动平台为载体,两地教师充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尤其是鄂尔多斯的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吸收发达地区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再次,鄂尔多斯市逐步探索总结出东西部地区教育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案例一:鄂尔多斯市与深圳宝安区两地开展“同一堂课”

    2010年3月18日,鄂尔多斯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圳宝安区和鄂尔多斯市两地课题组的组织与安排下,深圳宝安区荣根学校与鄂尔多斯市开展了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宝安区教科培中心信息部邹小新主任主持,两地设荣根学校主会场以及鄂尔多斯市电教馆、乌审旗蒙古实验学校两个分会场,两地参加活动的领导、教研员、师生有200多人。当天上午10:00,荣根学校聂小林老师为本校五年级六班及乌审旗蒙古实验学校六年级同学共同上了一堂“组结式”国学课——《伯牙绝弦》。教学过程中,聂老师立足课堂,紧扣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灵活地组织材料、组合内容、组成主题,驾轻就熟地引领着同学们读古文、诵经典、学国学,引出“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随后,两地教师相聚视频前,就聂老师的课进行了互动评课与深入探讨。双方共有六位教师代表相继评课。本次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交流活动,受到两地教育部门领导与教师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大家一致表示,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效果显著,对于促进两地教师的发展、增进两地教师的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两个试点工作以来,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步入信息化全方位提升的快车道。

    2012年11月,鄂尔多斯市教育局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试点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单位后,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多项突破,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以课题推动深化应用的过程中,升级信息化基础环境是基本条件,极其必要,而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促进基础环境的二次升级,这样关于环境建设方面就进入“升级—服务应用—再升级—再服务应用”的良性循环圈。目前,全市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校”的专线式教育城域网,实现了高质量的教育网络“城乡全覆盖”(覆盖全市城乡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幼儿园),地区教育网络建设迈入国内第一方阵行列。目前,全市100%学校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00%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旗区均建有远程互动课堂教室(网际交互教室),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全市100%的教师和89%的中小学生在网上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日渐形成“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良好氛围。从宏观的统筹设计、平台搭建到微观课堂教学必备技术资源都日臻完善。

    应用的关键和突破口是拥有一批科技素养高、探索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始终将教师培训作为有力抓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采取全面、综合、多层次的方式进行实施。早在2001年,市教体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市45周岁以下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到2010年,鄂尔多斯市已完成了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应用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工作。仅2016年,针对技术人员开展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动漫教师专业能力、网络管理员网络技术、摄录编人员专业技能、科技创新、机器人教练员专业能力等多方面培训,培训500多人次。在与中央电化教育馆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举办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培训,培训对象为市、旗(区)两级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和部分旗区的骨干教师,已培训327人。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从局长到校长、从技术人员到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均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培训中,我们认识到培训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在教师培训模式的选择上需要坚持灵活的原则,集中授课、小组培训(同一学科或同一水平的教师组成)、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师)相结合;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一些操作技术技能培训)、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长期培训等(主要是针对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培训)相结合,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弥补单一模式的不足。

    自主研发、扩充蒙古文教学资源,是鄂尔多斯市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随着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汉语授课学校能够接收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免费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蒙语授课学校由于缺乏蒙古文教学资源,与汉语授课学校在资源应用方面产生了一定差距,处于弱势,影响到蒙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样的状况,鄂尔多斯市从为蒙语授课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切实加快了民族教育信息化步伐,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无蒙古文教育网站及教学资源库的空白。2012年,以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蒙古文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研究为抓手,全市14所中小学200多名骨干教师广泛参与,累计制作16255件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教学急需的蒙古文教学资源,极大缓解了我市蒙古语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出版发行了《蒙古文学科实验》《九年义务教育蒙古语文规范朗读》和全国首套《蒙古文课程资源》教育软件集,《蒙古文课程资源》通过卫星传输方式在全国范围播出;编辑制成《九年义务教育蒙古语文课程资源》《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件》等五部蒙古文数字教学资源光盘,已通过国家审查待出版发行。目前,鄂尔多斯市蒙古文教育资源网站的全部资源已供自治区电教资源网向全区推广使用。

    在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结合试点项目,围绕“深化应用”的核心,形成先期探索、总结典型、逐步推开,以点带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2015年11月,全市共遴选出56所中小学参与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课题研究工作,试点学校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敏特英语词汇学习系统开展课程教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建立了适应数字化学习、教学、管理需要的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并成立技术指导组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16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英语词汇大赛,参赛人数达2万人,促进敏特英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得到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应用敏特英语词汇学习系统进行学习的学校有44所,班级225个,学生9000人,教师129人。目前,已有部分教师通过积极发挥该软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开展阅读竞赛、背诵接力赛等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词汇量、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大幅提升。

    案例二:敏特英语助力马婷老师快速成长

    马婷老师是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2016年1月开始应用敏特英语学习系统支持教学。刚接触系统时,马婷老师认识到,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学生和家长是关键。马婷老师首先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让家长们配合监督学生在家里的自主学习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马婷老师制定了家长值班表,以轮流值班、提醒其他家长督学的方式,实现班级整体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每周末由一位家长上线值班,号召其他家长让孩子们开始自主学习,并进行人数统计。有的家长甚至通过发红包的方式让其他家长积极上线,既热闹高兴又热情高涨地开始鼓励孩子开始学习。值班家长通过敏特的教师管理后台进行当天的数据截图反馈给群里的家长和老师,老师再根据数据做课堂重点指导与讲解。这样简单的家长参与方式不但让家、校、生三方有效联动起来,而且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升。马婷老师还将敏特英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课上学习和前置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不断改善传统教学,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度,真正做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敏特英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马婷老师成长为鄂尔多斯市敏特英语学习专家。2016年7月,马婷老师受邀在西安市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会上作了主题为《借助国家云平台,让敏特英语助力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分享,受到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西安教育局领导以及西安市骨干教师的充分肯定。

    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的成效还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特色的打造上,能在相对较短时期内给予某个地区带来一场从未有过的创新教育形态的产出,鄂尔多斯市成功打造区域动漫科技教育地区特色就是典型例证。2010年鄂尔多斯市被中央电化教育馆选定为“中国国际动漫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动漫教育实验基地以来,全市先后有73所学校参与动漫课题实验研究,累计培训教师658余人次,有5万余名学生接受了动漫教育,基本普及动漫教育。制作出市级以上优秀动漫作品近1000件,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作品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获得国家级奖项动漫作品达21件。2012年至今,我市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市中小学动漫节。科技创新教育不断深化,全市多校广泛开展机器人、航模、创客教育与活动,2015年承办全国第十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另一方面,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的成效还体现在对于发挥承担学校创新、特色发展的具体功用上。特色创建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建设涉及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方方面面。而当采取信息技术手与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融合时,从一个学科会引向多个学科、一名骨干教师到多名教师、一个教学环节到多个教学环节等,与传统特色创建的方向、方式和最终效果相比极大不同,往往是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为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缩短特色创建周期,切实将均衡发展的成果普惠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市教育局着重选取了一批偏远地区的农村牧区学校,指导薄弱学校克服优质师资及资金短缺、管理方式落后的情况,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因素优化组合的基数上(相对优质学校较小),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N次方”的生产升级驱动力,结果显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有迹可循。

    案例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薄弱学校飞速发展

    鄂托克前旗城川完全小学位于距市区400多公里的革命老区城川镇。通过与高校合作,高校专家深入课堂跟踪指导,有效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结形成了“一标、二动、三还”的教学模式。城川完全小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课堂的“主演”转变为“导演”,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踊跃交流、大胆发言,丝毫不胆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令这所农村薄弱学校飞速发展,比肩城镇优质学校,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新课程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落脚点是教与学的变革,特别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感性认知提供了更加广泛和鲜明的素材,强烈渲染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了真实有效的学习体验,为生本课堂教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模式。在现代教学环境下,鄂尔多斯市中小学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逐步获得了根植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运用技术成熟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自觉选择中,由原来的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就呈现出一种趋势: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案例四:智慧课堂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四小学以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为突破口,在加强硬件建设、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探索智慧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通过开发微课、学案等“学习资源包”,借助“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泛在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包”中丰富的资源支持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前进行知识学习,课中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实现知识巩固。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达拉特旗第四小学教学的现实场景。

    案例五:信息技术令吕嘉乐老师美术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吕嘉乐老师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的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2016年4月,吕嘉乐老师想参加2015-2016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为此她认真学习了很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部级优课,总结优课的特点,认真准备了一节电脑美术课。吕嘉乐老师将以往需要反复讲解的绘画软件操作部分制作成微课,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学习,这样就轻而易举的攻克了这节课中软件操作教学的难点。吕嘉乐老师利用手机的AirPlay功能将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拍照上传到电子白板上,学生不离开座位就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进度,学习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吕嘉乐老师还利用留影APP记录学生上课时的精彩与欢乐,让学生美术课堂上的作品轻松地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在家长、老师的面前。在吕嘉乐老师的课堂上,她像一位魔法师,不断利用有趣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家长开放,增强了家校沟通。

    通过课题研究,鄂尔多斯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这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成绩属于过去,着眼未来,我们将以不畏艰难的信心、勇于攀登高峰的志气去收获下一阶段的成长、发展。下一步,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 对教育城域网骨干网进行万兆升级,力争校园无线网络早日全覆盖,实现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人人通。加速建设市级智慧教育云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泛开展融合创新课题研究及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

    专家点评

    纵观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始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目标,以研究为引领、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应用为核心,不断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鄂尔多斯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市走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整体跨越。现代远程教育课题推动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进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转型发展阶段,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形成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资源应用骨干教师。鄂尔多斯市是国内较早开始探索远程互动教学研的地区,远程互动教学研课题令鄂尔多斯步入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阶段,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课题研究水平,培养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了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为学生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了管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鄂尔多斯市步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在信息化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工作仍应加强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创新途径,探索新型的发展模式,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始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目标,以研究为引领、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应用为核心,不断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鄂尔多斯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