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智慧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一、概述

    开平,位于唐山市东部,是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6个镇、5个街道,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4.9万。全区现有独立公办学校41所(其中农村学校约占70%),在职教师2819人,在校生29467人。

    近年来,开平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导向,不断完善光纤城域网络;建设了开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研修培训体系;建立了灵活易用的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打造了集视频教学、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巡考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区域录播系统;全面开通了教师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平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初步走上了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现代教育之路。

    二、实施情况

    (一)实施背景

    开平区注重教育信息化工作,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较早启动 “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全区教育网站评比活动,自建、购买了多个教育教学资源库,开通了若干应用系统。开平教育局被唐山市政府连年命名为“唐山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唐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等称号。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有些问题也随之浮现:

    1、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平区也按要求实施建设。随着建设的深入,发现各个学校在网络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着既配置不足,又重复建设且校际间交流不够的问题,学校似乎是一个个“教育孤岛”。同时,由于开平区学校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源少,在建设资金、技术力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2、教育局陆续安装了多个应用系统和资源库,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教育资源,教师们并不经常使用,更多的是到互联网上自行搜索、下载。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系统和资源库拥有各自的账户系统,使用者需反复登录,十分不便;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变化较大,不能动态更新的资源跟不上教师应用需求。

    3、开平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历时十余年,教师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整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信息技术使用率、学校多媒体教学开课率逐年提高。但同时也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单一、整合多是在运用课件授课的浅层次徘徊,不能做到以信息化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疑问、支持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学习,教育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实现个性化智慧教育。

    上述问题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出现,促使开平教育人不断思索,不断创新。

    (二)实施过程

    开平区秉承“顶层设计,破解瓶颈,实现创新发展”的理念,立足区域实际,通过多方研究、论证,制订了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路径,即依托教育城域网,构建易用、易教、易学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学、教研、管理网络化,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1、建设城域网络,打造现代教育均衡环境

    2003年10月,开平区在唐山市率先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城域网内所有中小学校实现1000M光纤互联,互联网出口为500M。随着移动端应用需求的增加,逐步搭建覆盖主要教学区和办公区的无线校园网,组建无线城域网,区域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人手一号,全区漫游,上网行为可管、可控。

    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拥有28台专业服务器,70T磁盘存储,架设了互联网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应用层防火墙,营造了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2012年以来,新建及更新微机室26个、多媒体教室321个,其中触控电视及电子白板(此类设备重点普及边远学校,开平区5个教学点及部分边远小学所有教室均100%安装)占多媒体总数的40%。任课教师人机比1:1,学生人机比6:1。为每所中小学校安装至少一个录播教室,形成37个包括全自动及简易录播教室组成的区域录播系统。通过购买、BYOD、申请试用等方式,在8所试点校建成10个PAD教室。

    image002.jpg

    图1城域网拓扑图

    image003.jpg

    图2网络中心

    2、奠基数据中心,建立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

    2012年,依托人事档案及学籍管理系统,教育局建立区域基础数据中心,并整合原有各类应用平台,全面建成集教学、教研、管理等20多个应用平台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云平台实行区级建设、区校两级管理、区校师生多级应用的模式。全区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个实名账户,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不论是收发公文、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等任何网络工作,使用者一次登录后,就可以应用与其身份权限相应的各项内容。如果增加新的应用平台或系统,只要与数据中心对接,使用者无需注册即可直接使用。

    image004.png

    图3基础数据中心

    image005.png

    图4云平台架构图

    3、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截止2012年,教育局和学校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由于各自独立,检索使用极为不便。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使教师享有便捷优质的资源服务,教育局借助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师理想)的技术优势,以东师理想资源库为基础打造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2013年教育局制订了资源整合方案,组织22所学校,经过下载、筛选、归纳、上传等步骤,淘汰陈旧内容,将现有各类资源整合到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此平台并与数据中心对接,实现了教师一次登录就可以搜索所有资源,满足了教师高效使用资源的需求。

    2015年,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升级改造为开平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完成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

    image006.jpg

    图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4、创新应用渠道,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目前,教师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较为普遍,但这只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而且课件大多为ppt等简单形式。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局主要在以下渠道进行了尝试:

    一是使用网络备课、授课系统转变教学工作方式,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和课件制作水平。2013年开平区实现教师备课、授课的便捷化操作。通过安装“edu office”插件,备课、授课平台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等资源融会贯通。教师备课时,运用word、ppt可直接从当前窗口选取各类相应资源和学科教学工具,而不必切换各平台,复制、粘贴资源完成备课,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高效率。教师备课后,课件会保存到城域网云平台。教师授课时,只需登录该系统,点击“授课”按钮,课件即可直接在课堂终端播放。同时,教学课件也会由教师决定是否共享成为校本资源。

    二是为教师购置学科教学工具和虚拟教学平台,降低课件制作难度,提高课件应用水平。教育局在城域网安装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11个学科的虚拟教学平台和专题性学习网站构建平台等学科教学工具,并将这些平台工具与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师在综合应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数字化教学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既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新颖性,又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mage007.jpg

    图6简捷的电子备课

    三是建设区域录播系统,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视频共享、互动应用。2013年,开平区逐步为每所学校配备录播教室系统,在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建设了“开平区视讯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区、校两级的“点播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教研课堂”等四个课堂应用。其中,“点播课堂”是优秀教育教学视频的点播学习;“直播课堂”是学校录播教室现场课的现场直播;“互动课堂”是两个以上学校的录播教室课堂互动教学,优秀教师主讲,其分校或教学点等其他学校通过网络观看并借助互动设备,进行师生远程互动;“教研课堂”是将网络教研连接到了录播教室现场,教研人员在课堂以外区域就可以观看学校课堂教学并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从2014年开始,开平区的“四个课堂”广泛应用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开平区多个学科的优质课评比、乃至“一师一优课”区内晒课、选拔活动都是通过此系统完成。

    开平区的区域录播系统,实现了教育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要求,让更多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image008.png

    图7区域录播

    image009.jpg

    图8四个课堂

    5、借助网络优势,提高教师研修水平

    开平区依托区域性教师专业化成长互动平台,做实做好网络环境下“教-研-训”工作。一是应用“网络互动教研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教研员主导或结对学校之间定期开展主题教研、专题讲座、现场课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开平区的网络互动教研开展了三年多的时间,共创立了14个学科互动空间、11个学科教研群。二是依托“开平区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将优秀学习课件、讲座视频等材料做成培训套餐,分别组织班主任、“名师”培养对象、新入职教师、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等人员进行远程学习,与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互补,培训对象及内容更富针对性。三是借助“开平教育网上考试系统”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培养。2014年,教育局先后组织了领导干部及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理论知识”、学科教师的“新课标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网络考试。

    image010.jpg

    图9网络研训

    6、应用网络空间,打造新型个性化学习模式

    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理念,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最具难度的高层应用。开平区早期曾建设并应用了网络论坛、教育博客,并取得较为深入的应用。但这些系统作为“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比较单一,且由于建设多年,相互独立,没有与现有的各类教育教学系统互通互联。

    2014年开平区在整合原有论坛、博客的基础上依托云平台为每位师生虚拟出的各自独立的,可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实名制学习空间。每位师生都能够自主修改空间布局、增减应用项目及标题、设置私密与公开内容,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需求。教师登录空间后,通知收发、教研、培训、备课、授课等有关工作情况都有相应呈现。教师还可以组织、引导、指导相应班级学生的学习,包括布置、批改作业,推送学习资源等。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空间中完成教师推送的内容,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撰写、发表文章,进行个性化展示,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

    (三)实施效果

    1、共享公平、优质的现代教育

    在光纤教育城域网络的支撑下,全区师生享有高速快捷的互联网及内网服务。开平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应用服务:全区教育督导、通知公告、红头文件发放等办公工作全面网络化;教师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网络考试已实现制度化;教师网络备课、授课,应用信息技术已趋于常态化。无论是边远的农村学校、教学点,还是城镇学校都享受着平等、易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2、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

    2015年,开平区推行“智慧课堂”建设,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课前导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前,教师借助空间将任务推送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反馈完成情况。教师通过自动汇总统计的学习情况,二次备课,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并安排教学活动。

    目前,我区开平小学、第一实验小学、唐钱楼小学、四十六中学等10多所学校都在进行着“课前导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3、区域内外学习交流活动日益深入

    开平区从2013年借助区域录播系统开始探索“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

    开平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唐山市名学校。2013年起与区内最北端,相隔20多公里的农村学校大柳树小学结为网络互助校,两校借助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每周进行四节英语互动课堂教学,每周三下午同上二课堂活动课,有效缓解了大柳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与开平小学的学生共同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唐山市贾庵子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生近一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与人交流,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2013年起,贾庵子小学和地处中心城区的开平小学、以及同样地处偏远农村的第二实验小学、孩儿屯小学进行联谊,先后举办了网络校际学生打字竞赛、口算大赛、朗读比赛、电脑绘画评比、二课堂成果展示等活动。

    2016年,开平区加入了“视像中国”项目,开平区中小学与宁波、上海、云南、广州、香港等地的学校进行了20余次的教学、文化交流互动。

    这些区域内外的学习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科技的魅力,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4、师生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业务学习、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提高。截止目前,发表教学叙事、读书笔记等文章达到168775篇。税东中学的陈晓东老师每天一篇原创文章,累计发表926篇,浏览量4003次,评论数1162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全区语文老师开展在线研讨,对文本解读进行交流,促进了语文教学向更深处迈进。

    学生也利用空间发表文章,上传各类照片或视频,记录了成长生涯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活动。学生空间文章总量55189篇,浏览量51222次。在区域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开平小学植根自身的教育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将自己的各种“亲历”活动发表到网络学习空间,与所有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image011.jpg

    图10网络学习空间

    5、获得同行及领导认可

    近几年,开平区先后接待青海、宁夏、内蒙古、贵州及省内所有地市教育同仁的观摩,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为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示范作用。

    开平区连续被授予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开平教育城域网在教育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当选“县级五十佳网站”。

    2012年,开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

    2014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乔玉全处长来我区调研对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月,应邀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制定研讨会。11月,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现场会,我区基于区域录播的“四个课堂”做了重点展示,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誉为“开平模式”;同月,开平教育局代表河北省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得到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的高度肯定。12月,开平区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评估认定。

    2015年,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开平区获得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全国共有30个县(区)获得此称号,开平区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获奖单位。

    2016年10月,开平教育局应邀参展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

    2016年11月,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应用典型案例汇编(区域篇),并在典型示范案例展示活动中代表河北省进行现场展示。

    2017年,开平教育局应邀参加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学校录播系统配备要求研讨会、校园网系统配备要求研讨会,应邀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和与会人员分享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模式。

    三、成功因素

    (一)顶层设计,确定方向

    “方向比努力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熟虑,从顶层确定好发展方向、工作思路。针对国家“以县(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现代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途径。

    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初,就确定了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并不断完善城域网络,搭建区域教育基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各应用平台,在整合原有应用平台和资源库的基础上,最终建成集教学、教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多措并举,推动开平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二)团队支撑,高校引领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具备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团队支撑。自2007年至今,开平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信息化实验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生课程班及教育硕士连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开平区“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智慧教育暨高效课堂研究、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入合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建立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和软件,真正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为推动开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理念先行

    开平区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注重研究过程,形成了以国家级课题为引领,省、市级课题为推动,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态势。我区申报的《构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被中央电教馆立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强大的理论支撑。

    (四)健全组织,全面推进

    教育信息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除了软硬件建设、师资培训、应用建设,还需要从行政推动、管理建设到活动促进等全方位推进,协调发展。在行政方面,开平区教育局与各学校均成立了以一把手领导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绩效政策,定期公布学校信息化建设进度,确保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各中小学特设立了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学校设专职主任一名,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下的学校设兼职主任或副主任一名,该职位领导属中层领导,直接归一把手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成立,对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专家点评

    唐山市开平区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之一。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依托教育城域网,在整合原有各类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建成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了易学、易教、易用的信息化环境。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四个课堂”在全区乃至国内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极大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平区已初步建立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

    唐山市开平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容导图

    image001.png

    一、概述

    开平,位于唐山市东部,是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6个镇、5个街道,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4.9万。全区现有独立公办学校41所(其中农村学校约占70%),在职教师2819人,在校生29467人。

    近年来,开平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导向,不断完善光纤城域网络;建设了开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研修培训体系;建立了灵活易用的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打造了集视频教学、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巡考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区域录播系统;全面开通了教师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平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初步走上了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现代教育之路。

    二、实施情况

    (一)实施背景

    开平区注重教育信息化工作,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较早启动 “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全区教育网站评比活动,自建、购买了多个教育教学资源库,开通了若干应用系统。开平教育局被唐山市政府连年命名为“唐山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唐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等称号。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有些问题也随之浮现:

    1、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平区也按要求实施建设。随着建设的深入,发现各个学校在网络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着既配置不足,又重复建设且校际间交流不够的问题,学校似乎是一个个“教育孤岛”。同时,由于开平区学校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源少,在建设资金、技术力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2、教育局陆续安装了多个应用系统和资源库,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教育资源,教师们并不经常使用,更多的是到互联网上自行搜索、下载。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系统和资源库拥有各自的账户系统,使用者需反复登录,十分不便;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变化较大,不能动态更新的资源跟不上教师应用需求。

    3、开平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历时十余年,教师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整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信息技术使用率、学校多媒体教学开课率逐年提高。但同时也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单一、整合多是在运用课件授课的浅层次徘徊,不能做到以信息化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疑问、支持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学习,教育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实现个性化智慧教育。

    上述问题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出现,促使开平教育人不断思索,不断创新。

    (二)实施过程

    开平区秉承“顶层设计,破解瓶颈,实现创新发展”的理念,立足区域实际,通过多方研究、论证,制订了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路径,即依托教育城域网,构建易用、易教、易学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学、教研、管理网络化,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1、建设城域网络,打造现代教育均衡环境

    2003年10月,开平区在唐山市率先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城域网内所有中小学校实现1000M光纤互联,互联网出口为500M。随着移动端应用需求的增加,逐步搭建覆盖主要教学区和办公区的无线校园网,组建无线城域网,区域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人手一号,全区漫游,上网行为可管、可控。

    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拥有28台专业服务器,70T磁盘存储,架设了互联网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应用层防火墙,营造了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2012年以来,新建及更新微机室26个、多媒体教室321个,其中触控电视及电子白板(此类设备重点普及边远学校,开平区5个教学点及部分边远小学所有教室均100%安装)占多媒体总数的40%。任课教师人机比1:1,学生人机比6:1。为每所中小学校安装至少一个录播教室,形成37个包括全自动及简易录播教室组成的区域录播系统。通过购买、BYOD、申请试用等方式,在8所试点校建成10个PAD教室。

    image002.jpg

    图1城域网拓扑图

    image003.jpg

    图2网络中心

    2、奠基数据中心,建立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

    2012年,依托人事档案及学籍管理系统,教育局建立区域基础数据中心,并整合原有各类应用平台,全面建成集教学、教研、管理等20多个应用平台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云平台实行区级建设、区校两级管理、区校师生多级应用的模式。全区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个实名账户,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不论是收发公文、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等任何网络工作,使用者一次登录后,就可以应用与其身份权限相应的各项内容。如果增加新的应用平台或系统,只要与数据中心对接,使用者无需注册即可直接使用。

    image004.png

    图3基础数据中心

    image005.png

    图4云平台架构图

    3、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截止2012年,教育局和学校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由于各自独立,检索使用极为不便。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使教师享有便捷优质的资源服务,教育局借助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师理想)的技术优势,以东师理想资源库为基础打造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2013年教育局制订了资源整合方案,组织22所学校,经过下载、筛选、归纳、上传等步骤,淘汰陈旧内容,将现有各类资源整合到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此平台并与数据中心对接,实现了教师一次登录就可以搜索所有资源,满足了教师高效使用资源的需求。

    2015年,开平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升级改造为开平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完成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

    image006.jpg

    图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4、创新应用渠道,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目前,教师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较为普遍,但这只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而且课件大多为ppt等简单形式。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局主要在以下渠道进行了尝试:

    一是使用网络备课、授课系统转变教学工作方式,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和课件制作水平。2013年开平区实现教师备课、授课的便捷化操作。通过安装“edu office”插件,备课、授课平台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等资源融会贯通。教师备课时,运用word、ppt可直接从当前窗口选取各类相应资源和学科教学工具,而不必切换各平台,复制、粘贴资源完成备课,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高效率。教师备课后,课件会保存到城域网云平台。教师授课时,只需登录该系统,点击“授课”按钮,课件即可直接在课堂终端播放。同时,教学课件也会由教师决定是否共享成为校本资源。

    二是为教师购置学科教学工具和虚拟教学平台,降低课件制作难度,提高课件应用水平。教育局在城域网安装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11个学科的虚拟教学平台和专题性学习网站构建平台等学科教学工具,并将这些平台工具与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师在综合应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数字化教学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既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新颖性,又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mage007.jpg

    图6简捷的电子备课

    三是建设区域录播系统,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视频共享、互动应用。2013年,开平区逐步为每所学校配备录播教室系统,在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建设了“开平区视讯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区、校两级的“点播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教研课堂”等四个课堂应用。其中,“点播课堂”是优秀教育教学视频的点播学习;“直播课堂”是学校录播教室现场课的现场直播;“互动课堂”是两个以上学校的录播教室课堂互动教学,优秀教师主讲,其分校或教学点等其他学校通过网络观看并借助互动设备,进行师生远程互动;“教研课堂”是将网络教研连接到了录播教室现场,教研人员在课堂以外区域就可以观看学校课堂教学并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从2014年开始,开平区的“四个课堂”广泛应用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开平区多个学科的优质课评比、乃至“一师一优课”区内晒课、选拔活动都是通过此系统完成。

    开平区的区域录播系统,实现了教育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要求,让更多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image008.png

    图7区域录播

    image009.jpg

    图8四个课堂

    5、借助网络优势,提高教师研修水平

    开平区依托区域性教师专业化成长互动平台,做实做好网络环境下“教-研-训”工作。一是应用“网络互动教研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教研员主导或结对学校之间定期开展主题教研、专题讲座、现场课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开平区的网络互动教研开展了三年多的时间,共创立了14个学科互动空间、11个学科教研群。二是依托“开平区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将优秀学习课件、讲座视频等材料做成培训套餐,分别组织班主任、“名师”培养对象、新入职教师、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等人员进行远程学习,与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互补,培训对象及内容更富针对性。三是借助“开平教育网上考试系统”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培养。2014年,教育局先后组织了领导干部及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理论知识”、学科教师的“新课标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网络考试。

    image010.jpg

    图9网络研训

    6、应用网络空间,打造新型个性化学习模式

    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理念,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最具难度的高层应用。开平区早期曾建设并应用了网络论坛、教育博客,并取得较为深入的应用。但这些系统作为“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比较单一,且由于建设多年,相互独立,没有与现有的各类教育教学系统互通互联。

    2014年开平区在整合原有论坛、博客的基础上依托云平台为每位师生虚拟出的各自独立的,可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实名制学习空间。每位师生都能够自主修改空间布局、增减应用项目及标题、设置私密与公开内容,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需求。教师登录空间后,通知收发、教研、培训、备课、授课等有关工作情况都有相应呈现。教师还可以组织、引导、指导相应班级学生的学习,包括布置、批改作业,推送学习资源等。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空间中完成教师推送的内容,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撰写、发表文章,进行个性化展示,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

    (三)实施效果

    1、共享公平、优质的现代教育

    在光纤教育城域网络的支撑下,全区师生享有高速快捷的互联网及内网服务。开平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应用服务:全区教育督导、通知公告、红头文件发放等办公工作全面网络化;教师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网络考试已实现制度化;教师网络备课、授课,应用信息技术已趋于常态化。无论是边远的农村学校、教学点,还是城镇学校都享受着平等、易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2、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

    2015年,开平区推行“智慧课堂”建设,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课前导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前,教师借助空间将任务推送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反馈完成情况。教师通过自动汇总统计的学习情况,二次备课,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并安排教学活动。

    目前,我区开平小学、第一实验小学、唐钱楼小学、四十六中学等10多所学校都在进行着“课前导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3、区域内外学习交流活动日益深入

    开平区从2013年借助区域录播系统开始探索“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

    开平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唐山市名学校。2013年起与区内最北端,相隔20多公里的农村学校大柳树小学结为网络互助校,两校借助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每周进行四节英语互动课堂教学,每周三下午同上二课堂活动课,有效缓解了大柳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与开平小学的学生共同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唐山市贾庵子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生近一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与人交流,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2013年起,贾庵子小学和地处中心城区的开平小学、以及同样地处偏远农村的第二实验小学、孩儿屯小学进行联谊,先后举办了网络校际学生打字竞赛、口算大赛、朗读比赛、电脑绘画评比、二课堂成果展示等活动。

    2016年,开平区加入了“视像中国”项目,开平区中小学与宁波、上海、云南、广州、香港等地的学校进行了20余次的教学、文化交流互动。

    这些区域内外的学习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科技的魅力,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4、师生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业务学习、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提高。截止目前,发表教学叙事、读书笔记等文章达到168775篇。税东中学的陈晓东老师每天一篇原创文章,累计发表926篇,浏览量4003次,评论数1162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全区语文老师开展在线研讨,对文本解读进行交流,促进了语文教学向更深处迈进。

    学生也利用空间发表文章,上传各类照片或视频,记录了成长生涯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活动。学生空间文章总量55189篇,浏览量51222次。在区域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开平小学植根自身的教育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将自己的各种“亲历”活动发表到网络学习空间,与所有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image011.jpg

    图10网络学习空间

    5、获得同行及领导认可

    近几年,开平区先后接待青海、宁夏、内蒙古、贵州及省内所有地市教育同仁的观摩,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为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示范作用。

    开平区连续被授予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开平教育城域网在教育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当选“县级五十佳网站”。

    2012年,开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

    2014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乔玉全处长来我区调研对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月,应邀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制定研讨会。11月,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现场会,我区基于区域录播的“四个课堂”做了重点展示,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誉为“开平模式”;同月,开平教育局代表河北省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得到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的高度肯定。12月,开平区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评估认定。

    2015年,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开平区获得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全国共有30个县(区)获得此称号,开平区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获奖单位。

    2016年10月,开平教育局应邀参展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

    2016年11月,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应用典型案例汇编(区域篇),并在典型示范案例展示活动中代表河北省进行现场展示。

    2017年,开平教育局应邀参加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学校录播系统配备要求研讨会、校园网系统配备要求研讨会,应邀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和与会人员分享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模式。

    三、成功因素

    (一)顶层设计,确定方向

    “方向比努力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熟虑,从顶层确定好发展方向、工作思路。针对国家“以县(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现代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途径。

    开平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初,就确定了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并不断完善城域网络,搭建区域教育基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各应用平台,在整合原有应用平台和资源库的基础上,最终建成集教学、教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多措并举,推动开平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二)团队支撑,高校引领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具备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团队支撑。自2007年至今,开平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信息化实验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生课程班及教育硕士连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开平区“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智慧教育暨高效课堂研究、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入合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建立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和软件,真正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为推动开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理念先行

    开平区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注重研究过程,形成了以国家级课题为引领,省、市级课题为推动,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态势。我区申报的《构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被中央电教馆立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强大的理论支撑。

    (四)健全组织,全面推进

    教育信息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除了软硬件建设、师资培训、应用建设,还需要从行政推动、管理建设到活动促进等全方位推进,协调发展。在行政方面,开平区教育局与各学校均成立了以一把手领导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绩效政策,定期公布学校信息化建设进度,确保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各中小学特设立了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学校设专职主任一名,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下的学校设兼职主任或副主任一名,该职位领导属中层领导,直接归一把手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成立,对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专家点评

    唐山市开平区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之一。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依托教育城域网,在整合原有各类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建成的区域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了易学、易教、易用的信息化环境。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四个课堂”在全区乃至国内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极大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平区已初步建立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

    唐山市开平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近年来,开平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导向,不断完善光纤城域网络;建设了开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研修培训体系;建立了灵活易用的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打造了集视频教学、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巡考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区域录播系统;...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