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品牌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介 分享
  •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2014年,学校申报的信息化成果《基于多平台信息融合的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仅三家单位获此殊荣。学校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高中约1800人。从2008年的一所薄弱子弟学校发展到今天,信息化推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全面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江西省全面实施新课改。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等等。新课程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真正提升其学习能力?如何让教师的观念快速转变过来并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高效?如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如何让学生过程评价落到实处?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而不会加重师生的负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南昌大学附中经过深思熟虑,综合内外因素,最终选择走信息化之路,探索以信息化手段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弯道超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走信息化之路

    选择信息化之路,有五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让很多家长担心、让部分学生迷失自我,同时信息技术本身所特有的高效、生动、迅猛发展的特点又带给人无限遐想,蕴藏着教育的无限可能,学校理应主动适应时代,去扬长避短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二是基于学校发展的现实考虑,当时南昌大学附中总体还是一所薄弱的子弟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打破常规走出一条新途径。三是作为高校的附属中学,大学的信息技术和学生信息素养相对具有一定优势。四是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以及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第五就是新课改的契机。信息化的多媒体呈现方式、链接互联网、即时记录、开放共享、互动频繁等特点与新课改理念相契合。

    为确保信息化探索顺利推进,学校从六个方面构建推进信息化的保障机制。一是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各项工作。二是组建专门的IS中心,负责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技术维护。三是建立信息员制度,包括部门信息员、班级信息员,辅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四是实行渐进式改革,年轻老师带动老教师。五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试点,在初三、高三年级试点开展信息化教学,取得效果再进行全校推广。六是组织开展信息化系列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8年——2009年):因需开发,逐步完善

    2008年起步之际,开始想借助商业公司来做。后来发现其不太贴合学校管理以及教与学的实际,而且各功能无法有效融合,反而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和麻烦。于是,学校决定自己开发软件平台。日常教育教学需要什么功能,就添加什么功能,因需开发,同时在应用中发现不足又继续研究完善。本阶段主要开发了各项办公管理功能及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涵盖学生的校内各项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及历次考试成绩,全面详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全面科学评价学生提供数据支持。

    2.发展阶段(2010年——2012年):资源整合,改善硬件

    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陆续融合了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学学科网、中华资源网等,融合了南昌大学电子图书馆,还自主开发了高中各学科学案、备课组资源、微课,资源不断丰富,为教师的备课、学习、专业成长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资源支持。在此期间,学校在全部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完善了无线网的铺设。2010年,新平台被正式命名为IS平台,即Information service,信息服务之意,并获得了国家著作权。

    3.融合阶段(2013年——2014年):初步实现多平台信息融合

    随着IS平台正式获得国家著作权,其功能日趋完善,主要融合了四大平台:课堂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平台、教育科研平台。每一块平台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融合了新的功能。教师和学生都想用、会用、善用,从而真正改变了学校教与学的方式。多平台融合更加便利了师生的信息化应用,IS平台开始深入到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4.深化阶段(2015—— ):深化校内应用,加强帮扶推广

    2015年南昌大学附中开始对IS平台进行模块化整合,继续新开发了工作流平台、电子班牌、电子错题本、pad作业、物联网等功能,继续深化校内应用。在此期间,学校将原先已经落后老旧的电子白板全部更新为一体机,组建了pad班,新建了高清录播教室;在各学科全面开展基于IS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和实践,开展“我与IS平台共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多所学校进行信息化帮扶,促进资源共享。

    三、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成果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主要成果是IS平台。IS(Information service,即信息服务)平台是南昌大学附中自主开发的,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通过有效融合计算机、一体机等硬件设备,实现教育教学全覆盖的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IS平台集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数字化资源、大数据分析、教研、过程评价、家校合作、办公管理、开放共享等功能于一体,丰富而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师生的全方位需要,深刻地改变了学校的教与学。

    image001.jpg

    (二)八个创新点

    在推进IS平台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八个特色亮点。

    1.课堂教学。IS平台是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IS课堂包括微课录制、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练习反馈四个部分,以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问题引导、互动提高”理论为指导,依托IS平台内含的6000多G海量数字化资源库,借助IS平台、互联网、一体机、平板电脑的软硬件环境,轻松实现直观、生动、自主、高效的课堂新体验。到2017年9月,应用IS平台上课总课时达6万余课时,人均每周8课时。IS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012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19人、一本57人,2017年达到二本611人、一本256人。6年来一本、二本上线人数连年上台阶,共有5位同学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00多人被全国一流名校录取。优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学生学习。IS平台是创新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绝佳帮手。通过IS平台,我们构建起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极大地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打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IS平台给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其中包括各类学习资源,以及基于学生个人作业、考试自动生成的电子错题本,根据学生历次考试成绩自动生成的分析柱状图、预警短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及考试情况,自主点开各类学习资源,比如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者点开电子错题本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借助IS平台,我们还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了极富个性、极其灵活的第二课堂和网络个人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目前,学生登录IS平台近2000万人次,平均每人每天5次左右,发送电子作业每周5次左右,网上学习时间平均每天40分钟左右,学生学习质量大大提升。

    3.教师教研。IS平台是创新教研、推动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帮手。通过IS平台录播系统、一体机的保存功能,可以将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整堂课完整记录下来,为教师的课后反思、研讨提供了最生动、最原始的科研素材。通过IS平台内部的考试、作业等即时数据,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生成科学数据,使教师的教研反思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依托IS平台海量资源库,为教师的备课、学习、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撑。电子备课平台为教师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2015年《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优秀案例。2014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等,出版了《教材微解读》十册系列专著。在应用IS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推动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到2017年底,学校1人被评为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1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被评为省、市优秀班主任,30多位教师获得过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4.数字资源库。IS平台是一个海量、优质、自动生成、面向师生开放的数字资源库。IS平台资源库借助互联网,形成个人资源、班级资源、学校资源、公共资源四种类型资源,支持视频、文档等多种格式。资源可以在空间之间自动汇集和相互推送,达到优质资源人人通,使广泛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在网络环境下成为现实。目前,教师向IS平台上传资源总数10万余件,课堂评价200余万条,IS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源源不绝、取之不尽的数据宝库。

    5.成长大数据。IS平台是科学、精细化测评的有效依据。IS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成长档案,翔实地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成长足迹,包括历次考试成绩及其分析、作业情况、课程学分、考勤记录、课堂表现、违纪情况、奖励情况、体检信息、个性特长、社会实践综合活动等,为教师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IS平台班务日志记录的班级日常情况,以及班级成绩及各班对比数据,为学校科学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提供了精细化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更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6.家校平台。IS平台是家校一体、合作育人的重要桥梁。家长可以采取短信、邮件、IS点对点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可以进行快捷有效的网上查询和电话查询。IS平台促使更多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成功的家校联结,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办学效益的提升。

    7.办公管理。IS平台是一套“安全、高效、规范、透明、绿色”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设置账号、指纹、二维码三种登录方式,为师生提供全面立体的信息服务,涵盖学生、教师、班主任、职能部门、校领导等全体人员,依托内部办公软件、校园电子监控等手段,实现了校务管理的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

    8.开放共享。IS平台是突破“时空限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育帮扶促共享,对瑞金四中、南昌县富山中学、北师大外语学校、罗湖外语学校、深圳市松泉学校等进行对口支援,为当地学校免费提供信息化软件平台,无偿提供信息化培训。二是构建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香港以及江西省内一百多所学校在内的IS云联盟。三是接待了广东、福建、上海、云南、湖北及江西省内参观学习团超过5000人次。四是多次获邀参加全国性教育信息化发展论坛和展会,以及承办省市级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五是通过媒体报道促共享。2012年以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十多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实现了更广泛的交流共享。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办学特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2014年5月28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亲临我校视察指导信息化工作,对我校在信息化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我校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教育均衡的做法表示赞赏。2014年时任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对我校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向全省推广我校信息化经验。同年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南昌大学附中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情况通报》,表彰学校的信息化工作。

    目前,我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高,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校的信息化特色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2012年以来,我校被授予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

    四、下一步展望

    教育信息化发展没有止境。当今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风起云涌,新高考改革即将到来。日新月异的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使之发挥更大作用。(1)着力开发基于校情学情的信息化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2)加强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让信息化更好更深入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3)继续完善IS平台功能,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校园网速,深化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缩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水平差距,促进各学科平衡发展。(4)基于2018年将开始实施的新高考改革,开发新的选课功能,为学生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同时继续完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撑。

    专 家 评 价

    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黄利华主任:

    南昌大学附中信息化经过十年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成为江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面旗帜。该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措施保障有力,推进过程循序渐进,突出教与学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自主开发的IS平台,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研、数字资源库、大数据分析、家校沟通、办公管理、开放共享等八个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IS平台,该校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切实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该校在高中的成功应用,对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化推广应用具有示范意义,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颠覆。2014年,该校申报的信息化成果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原江西省副省长朱虹、江西省教育厅先后对该校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向全省推广。从实际来看,该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其自身发展,而且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切实发挥了示范校辐射作用。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2014年,学校申报的信息化成果《基于多平台信息融合的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省仅三家单位获此殊荣。学校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高中约1800人。从2008年的一所薄弱子弟学校发展到今天,信息化推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全面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江西省全面实施新课改。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等等。新课程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真正提升其学习能力?如何让教师的观念快速转变过来并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高效?如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如何让学生过程评价落到实处?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而不会加重师生的负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南昌大学附中经过深思熟虑,综合内外因素,最终选择走信息化之路,探索以信息化手段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弯道超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走信息化之路

    选择信息化之路,有五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让很多家长担心、让部分学生迷失自我,同时信息技术本身所特有的高效、生动、迅猛发展的特点又带给人无限遐想,蕴藏着教育的无限可能,学校理应主动适应时代,去扬长避短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二是基于学校发展的现实考虑,当时南昌大学附中总体还是一所薄弱的子弟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打破常规走出一条新途径。三是作为高校的附属中学,大学的信息技术和学生信息素养相对具有一定优势。四是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以及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第五就是新课改的契机。信息化的多媒体呈现方式、链接互联网、即时记录、开放共享、互动频繁等特点与新课改理念相契合。

    为确保信息化探索顺利推进,学校从六个方面构建推进信息化的保障机制。一是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各项工作。二是组建专门的IS中心,负责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技术维护。三是建立信息员制度,包括部门信息员、班级信息员,辅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四是实行渐进式改革,年轻老师带动老教师。五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试点,在初三、高三年级试点开展信息化教学,取得效果再进行全校推广。六是组织开展信息化系列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8年——2009年):因需开发,逐步完善

    2008年起步之际,开始想借助商业公司来做。后来发现其不太贴合学校管理以及教与学的实际,而且各功能无法有效融合,反而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和麻烦。于是,学校决定自己开发软件平台。日常教育教学需要什么功能,就添加什么功能,因需开发,同时在应用中发现不足又继续研究完善。本阶段主要开发了各项办公管理功能及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涵盖学生的校内各项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及历次考试成绩,全面详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全面科学评价学生提供数据支持。

    2.发展阶段(2010年——2012年):资源整合,改善硬件

    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陆续融合了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学学科网、中华资源网等,融合了南昌大学电子图书馆,还自主开发了高中各学科学案、备课组资源、微课,资源不断丰富,为教师的备课、学习、专业成长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资源支持。在此期间,学校在全部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完善了无线网的铺设。2010年,新平台被正式命名为IS平台,即Information service,信息服务之意,并获得了国家著作权。

    3.融合阶段(2013年——2014年):初步实现多平台信息融合

    随着IS平台正式获得国家著作权,其功能日趋完善,主要融合了四大平台:课堂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平台、教育科研平台。每一块平台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融合了新的功能。教师和学生都想用、会用、善用,从而真正改变了学校教与学的方式。多平台融合更加便利了师生的信息化应用,IS平台开始深入到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4.深化阶段(2015—— ):深化校内应用,加强帮扶推广

    2015年南昌大学附中开始对IS平台进行模块化整合,继续新开发了工作流平台、电子班牌、电子错题本、pad作业、物联网等功能,继续深化校内应用。在此期间,学校将原先已经落后老旧的电子白板全部更新为一体机,组建了pad班,新建了高清录播教室;在各学科全面开展基于IS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和实践,开展“我与IS平台共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多所学校进行信息化帮扶,促进资源共享。

    三、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成果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主要成果是IS平台。IS(Information service,即信息服务)平台是南昌大学附中自主开发的,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通过有效融合计算机、一体机等硬件设备,实现教育教学全覆盖的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IS平台集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数字化资源、大数据分析、教研、过程评价、家校合作、办公管理、开放共享等功能于一体,丰富而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师生的全方位需要,深刻地改变了学校的教与学。

    image001.jpg

    (二)八个创新点

    在推进IS平台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八个特色亮点。

    1.课堂教学。IS平台是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IS课堂包括微课录制、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练习反馈四个部分,以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问题引导、互动提高”理论为指导,依托IS平台内含的6000多G海量数字化资源库,借助IS平台、互联网、一体机、平板电脑的软硬件环境,轻松实现直观、生动、自主、高效的课堂新体验。到2017年9月,应用IS平台上课总课时达6万余课时,人均每周8课时。IS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012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19人、一本57人,2017年达到二本611人、一本256人。6年来一本、二本上线人数连年上台阶,共有5位同学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00多人被全国一流名校录取。优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学生学习。IS平台是创新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绝佳帮手。通过IS平台,我们构建起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极大地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打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IS平台给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其中包括各类学习资源,以及基于学生个人作业、考试自动生成的电子错题本,根据学生历次考试成绩自动生成的分析柱状图、预警短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及考试情况,自主点开各类学习资源,比如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者点开电子错题本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借助IS平台,我们还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了极富个性、极其灵活的第二课堂和网络个人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目前,学生登录IS平台近2000万人次,平均每人每天5次左右,发送电子作业每周5次左右,网上学习时间平均每天40分钟左右,学生学习质量大大提升。

    3.教师教研。IS平台是创新教研、推动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帮手。通过IS平台录播系统、一体机的保存功能,可以将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整堂课完整记录下来,为教师的课后反思、研讨提供了最生动、最原始的科研素材。通过IS平台内部的考试、作业等即时数据,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生成科学数据,使教师的教研反思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依托IS平台海量资源库,为教师的备课、学习、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撑。电子备课平台为教师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2015年《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优秀案例。2014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等,出版了《教材微解读》十册系列专著。在应用IS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推动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到2017年底,学校1人被评为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1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被评为省、市优秀班主任,30多位教师获得过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4.数字资源库。IS平台是一个海量、优质、自动生成、面向师生开放的数字资源库。IS平台资源库借助互联网,形成个人资源、班级资源、学校资源、公共资源四种类型资源,支持视频、文档等多种格式。资源可以在空间之间自动汇集和相互推送,达到优质资源人人通,使广泛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在网络环境下成为现实。目前,教师向IS平台上传资源总数10万余件,课堂评价200余万条,IS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源源不绝、取之不尽的数据宝库。

    5.成长大数据。IS平台是科学、精细化测评的有效依据。IS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成长档案,翔实地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成长足迹,包括历次考试成绩及其分析、作业情况、课程学分、考勤记录、课堂表现、违纪情况、奖励情况、体检信息、个性特长、社会实践综合活动等,为教师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IS平台班务日志记录的班级日常情况,以及班级成绩及各班对比数据,为学校科学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提供了精细化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更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6.家校平台。IS平台是家校一体、合作育人的重要桥梁。家长可以采取短信、邮件、IS点对点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可以进行快捷有效的网上查询和电话查询。IS平台促使更多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成功的家校联结,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办学效益的提升。

    7.办公管理。IS平台是一套“安全、高效、规范、透明、绿色”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设置账号、指纹、二维码三种登录方式,为师生提供全面立体的信息服务,涵盖学生、教师、班主任、职能部门、校领导等全体人员,依托内部办公软件、校园电子监控等手段,实现了校务管理的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

    8.开放共享。IS平台是突破“时空限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育帮扶促共享,对瑞金四中、南昌县富山中学、北师大外语学校、罗湖外语学校、深圳市松泉学校等进行对口支援,为当地学校免费提供信息化软件平台,无偿提供信息化培训。二是构建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香港以及江西省内一百多所学校在内的IS云联盟。三是接待了广东、福建、上海、云南、湖北及江西省内参观学习团超过5000人次。四是多次获邀参加全国性教育信息化发展论坛和展会,以及承办省市级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五是通过媒体报道促共享。2012年以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十多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实现了更广泛的交流共享。

    南昌大学附中的信息化办学特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2014年5月28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亲临我校视察指导信息化工作,对我校在信息化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我校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教育均衡的做法表示赞赏。2014年时任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对我校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向全省推广我校信息化经验。同年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南昌大学附中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情况通报》,表彰学校的信息化工作。

    目前,我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高,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校的信息化特色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2012年以来,我校被授予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

    四、下一步展望

    教育信息化发展没有止境。当今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风起云涌,新高考改革即将到来。日新月异的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使之发挥更大作用。(1)着力开发基于校情学情的信息化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2)加强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让信息化更好更深入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3)继续完善IS平台功能,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校园网速,深化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缩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水平差距,促进各学科平衡发展。(4)基于2018年将开始实施的新高考改革,开发新的选课功能,为学生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同时继续完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撑。

    专 家 评 价

    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黄利华主任:

    南昌大学附中信息化经过十年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成为江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面旗帜。该校信息化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措施保障有力,推进过程循序渐进,突出教与学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自主开发的IS平台,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研、数字资源库、大数据分析、家校沟通、办公管理、开放共享等八个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IS平台,该校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切实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该校在高中的成功应用,对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化推广应用具有示范意义,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颠覆。2014年,该校申报的信息化成果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原江西省副省长朱虹、江西省教育厅先后对该校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向全省推广。从实际来看,该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其自身发展,而且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切实发挥了示范校辐射作用。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学校自主开发的IS平台,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研、数字资源库、大数据分析、家校沟通、办公管理、开放共享等八个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IS平台,该校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切实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