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力量倍增器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介 分享
  • image001.gif

    2013年,成为天津市首批高中现代化学校的十四中学,有着能够进行统一协调运转的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制度、规程、指标等标准,在本区域是一所高标准的规范化学校。但学校就像是一尊精准的钟表,按部就班按照规定动作小心翼翼地运转着,对于创新有向往但似乎又缺乏应有的勇气。这所2008年扩建的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学校的确很大,也被冠以“当年市内六区最大学校”的称号。但这样的“大”只是空间概念而不是文化的概念,这样的“大”让人略感欣喜的同时也感到遗憾。

    2013年,申报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坚定了学校领导层的信念,确定“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为核心教育价值观,以“全面发展,科技见长”为特色申报市教委项目学校。敢想更要敢做,想到更要做到,这样才叫将出奇的头脑风暴转化为办学中的生产力。高虎校长总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和要求他的团队:凡是别人觉得约定俗成的事,停一停、想一想、改一改,必定出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特色。十四中学的每个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三年的创建过程,以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为路径,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学校发展的提升点,以课程与课堂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和探索点,从课程建设、课堂模式、团队协作、特色活动入手,带动教育技术的变革、教育观念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升级、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力量倍增器,2017年11月十四中学获得天津市特色项目最高等级“特色鲜明学校”荣誉称号!

    一、制度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支撑点

    信息化变革的成败取决于学校顶层设计,信息化推进的深度取决于中层执行力,信息化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教师行动力。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高虎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变革领导小组,与外聘专家一起组成了项目规划专家组。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保障制度,将信息化应用列入教师基本教学规范及教研规范,并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激励、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师生校园生活等方面的融合,以此保障、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

    3.人员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014年12月19日,该校正式成立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研究室立足于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专项研究,通过课堂模式创新、网络教学、平板教学、白板交互教学等系列实践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分阶段、分课型、以点带面地开展信息化教与学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研究室统筹,骨干带动,学科推进”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之路。

    4.资金保障 。学校每年拨出专款用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其中包括设备更新、专家讲座、师生培训、学访交流、学生实践、师生竞赛等一系列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二、环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呈现点

    教育信息化落脚到办学层面就是校园的数字化,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基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大数据三大技术领域,与课程、课堂建设紧密结合,以数字化提升教育的品质、品位和品德,将数字化的体验融入品牌建设之中,让师生在数字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教育以人为本的魅力,数字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校园文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土壤。

    image002.jpg

    苹果电脑电子备课室

    image003.jpg

    虚拟现实设备

    学校以图书馆为核心阵地,建成并完善了以下功能教室和区域,并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建成苹果课件制作中心,便于教师进行基于ios系统的课件研发以及数字化教材的制作。数字化阅读、信息化教学研究、大数据社团、高中科创社等社团实践活动都在这里相继开展起来;建成无线网络覆盖的iPad交互教室,先后多次面向全市展示了生物、英语、数学等学科的iPad交互课程;建成3D影音中心,开发海洋生物课程,利用影音设备和3D眼镜,拓展浸润式学习的内容和体验;建成VR体验区,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研发,师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开展多领域的教与学的实践和探索;建成数字博物馆,与国内外一流博物馆的经典展览完美对接,360度的全景视图引人入胜,为美术、历史、生物等跨学科、宽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学校大厅设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触摸屏,不仅为适应学生当前新媒体阅读方式,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有选择,才有影响,学生真正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体验者。学校还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中心、创意工场等,在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尤其注重以人为本的过程体验。2014年该校的网站被评为天津市首届优秀校园网站,源于其国际化的清新设计风格,源于其中英文版的国际视野,源于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手机定制版,更为重要的是源于大数据统计为网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持。数字化校园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学校建立超星学习通平台,数字化的沟通方式融入了校园生活。

    image004.jpg

    数字博物馆借助网络教学

    image005.jpg

    数字博物馆开展立体阅读

    三、数字化课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载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数字化的过程,该校以此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架构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桥梁,获得了教与学的最大收益。

    image007.jpg

    校本课程方案截图

    image006.jpg

    校本课程方案获奖证书

    首先,将数字化本身作为课程内容。在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机器人必修课程,在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编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该校提供3D打印技术与应用选修课程,利用计算机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image009.gif

    机器人课程

    image008.gif

    3D打印课程

    其次,将信息技术嵌入其他课程之中,不断突破原有课程疆界。该校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紧密结合,开设创意美术选修课程,先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再利用创意工场中的激光雕刻机、木雕机、拷贝机等设备呈现实体作品,培养学生数字化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设注意力训练选修课程,以iPad为媒介,辅以娱乐性的APP软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逐步提升学生注意力品质,进而整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image010.jpg

    创意工场及创客实验基地

    image011.jpg

    创意工场提供的部分项目

    最后,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该校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解决现有教材存在的内容更新缓慢,缺少个性化学习内容,缺乏交互性等问题,在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数字化研发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该校的数字化教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适用于移动终端;二是具有互动性。它以二维码为内容载体,以iPad为移动终端,以APP实现互动和数据采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比较而言,数字化校本教材可以微观到学校层面,教材文本来自于学生在学校中所经历的生活片段,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数字化教材也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学生学习的语言素材始终是最鲜活的;数字化教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灵活调整语言素材的难易程度;数字化的教材为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提供了范本,可以重构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内驱力。

    image012.jpg

    数字化英语教材截图1

    image013.jpg

    数字化英语教材截图2

    四、数字化课堂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途径

    该校以“问思行合一”基础教学模式作为“智慧课堂”建设的思想源泉,探索以问题-探究-行动为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为了顺利推进课题研究与实践,该校搭建了“e校助手”平台,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的带领下,利用天津市人人通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一起作业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e校助手”平台、四叶草云课堂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先后实践并展示了SMART白板交互课、iPad交互课、iPad辅助翻转课堂、盒子鱼英语、校际网络直播课等互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学科组实践了“一起作业”APP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成果得到天津网和搜狐网的宣传报道;高中数学组践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易分层APP,实现了作业和习题数据的直接反馈;初中英语组积极探索盒子鱼APP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人大附中、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分享数字化教学的成经验;高中英语组和物理组共同研发数字化教材,制作学科数字化教材;高中理、化、生学科教师积极践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系统性地制作微课视频,提高了教与学的效力。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成为该校数字化课堂的亮点。

    2014年5月,在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会上该校率先呈现翻转课堂;2015年1月,天津市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主题教研年会在该校举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5月,该校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向与会者展示了高中英语数字化教材、VR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2015年11月课程数字化研究室刘秋蔚主任在天津市教育学会主办的京津冀数字化学校合作高峰论坛上做典型发言;2016年4月15日,在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天津市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侯慧霞老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iPad辅助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前的学习检测反馈与课中知识内化程度的检测、师与生、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展示了该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2016年5月25日,该校与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初中英语组联合,在该校八年级进行了三节盒子鱼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课;2016年12月,该校再次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意工场、高中英语数字化教材吸引了众多参观者;2017年4月26日,该校承办“河北区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活动,八节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观摩课展示了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探索,对河北区其他学校起到了借鉴和启示作用。

    实验室管理系统由理化生学科教师自主研发设计,包括个人中心、实验申报、查询、实验室预约、物品借还、物品维修、实验模板管理、实验室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10个模块。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实验数字传感器,凭借网络优势,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在线共享以及实验工作的在线管理,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的重复性工作,收集整理了各项实验历史数据,为实验教学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五、数字化体验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要解决好人的信息化问题,人的信息化建立在数字化的体验基础之上,其核心就是教师对数字化的教的体验和学生对数字化的学的体验。

    该校通过参与式培训使教师贴近数字化教学,并以此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该校开展一系列培训,培训后开展相关教学展示活动,将培训与展示中发现的问题生成小课题,将培训与展示紧密结合,培训与实践交错进行,培训与科研交相呼应,以科研带动整体信息化体验的提升。

    其实,刚刚接触信息化手段时,有老师认为新科技的成本高,操作起来也有难度,不如基于经验的教学来得简单直接。但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入,这些想法也随着好效果的显现而烟消云散了。以下是资深教师刘秋蔚老师面对教育信息化积极做出调整改变后的一段感悟:

    “我存在于一个优秀的团队。课程数字化研究室和教科研中心的协同指导,行政服务中心技术配合支持,明思路,做视频,出学案,备课堂。

    孩子们的给力也令我欣慰。他们在我们自己的E校助手网络学习平台上,留下了轻松学习的足迹,小小的平台承载的是一节节饱含希望的微课和一次次语重心长的交流,那是对学习大大的渴望。IPAD教室里,留下了他们青春探索的奋发,背单词,领略提高集中力的专属技能的神奇。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大气磅礴的现代化技术助力学生梦想起飞,假以时日,他们或成宗师巨匠。

    如今,站在讲台上,我突然有了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主动、积极、创造,我做到了!我的孩子们做到了!”

    随着数字化教学体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开发或利用学校数字化资源。在学校举行的教具学具创新大赛中,一批批具有信息化基因的创新教具、学具脱颖而出。两位物理教师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仪器和水凸透镜的关键部件,不仅提升了实验效果,更为学校节省了上万元的资金。

    该校心育中心对所有新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利用软件生成每个学生的职业兴趣取向报告,学生以此为依据,在100余门校本课程,34个社团中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传媒社团成员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他们自发录制微电影和MV,《舌尖上的十四》《有梦想就有奇迹》《爱》等等,一切只为表达他们对数字化校园的钟爱。学生们还DIY二分钟铃,在铃声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每一段铃声都蕴含着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讲述着一段段关于成长的故事。

    该校机器人社团成立于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第十五届天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FLL项目中一举包揽高中组冠、亚、季军,又获全国选拔赛金奖,7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跻身世界前十名。分析其中原因:成功源于兴趣,源于付出,更源于教师数字化的教与学生数字化的学之间的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天津市第十四中学的鲜明印记,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历程也入选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当学生坐在林荫下使用无线网络学习时;当教师在移动社区与家长交流时;当各种分析统计数据自动推送到教师、家长手机上时,这就是该校呈现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这里师生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相长的合作体,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教师们在信息化教学中有发展,学生们在数字化学习中进步,师生在数字化校园中共同收获了自信和成长!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书记兼主任何穆斌 点评: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2017年获得“天津市特色鲜明学校”荣誉称号。该校以教育信息化做为“全面发展,科技见长”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点;以“基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大数据三大技术领域”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科建设、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创意竞赛等方面提供支持,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校园文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土壤;以“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统筹,中层干部骨干带动,学科团队实践推进”的路径完成信息化辅助课堂教学的探索,利用各种平台、平板、技术为辅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即时反馈、远程教学、内容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打造智慧课堂,多次承办全国、市区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展示活动;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架构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与学的收益。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希望学校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阶段,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管理,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image001.gif

    2013年,成为天津市首批高中现代化学校的十四中学,有着能够进行统一协调运转的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制度、规程、指标等标准,在本区域是一所高标准的规范化学校。但学校就像是一尊精准的钟表,按部就班按照规定动作小心翼翼地运转着,对于创新有向往但似乎又缺乏应有的勇气。这所2008年扩建的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学校的确很大,也被冠以“当年市内六区最大学校”的称号。但这样的“大”只是空间概念而不是文化的概念,这样的“大”让人略感欣喜的同时也感到遗憾。

    2013年,申报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坚定了学校领导层的信念,确定“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为核心教育价值观,以“全面发展,科技见长”为特色申报市教委项目学校。敢想更要敢做,想到更要做到,这样才叫将出奇的头脑风暴转化为办学中的生产力。高虎校长总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和要求他的团队:凡是别人觉得约定俗成的事,停一停、想一想、改一改,必定出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特色。十四中学的每个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三年的创建过程,以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为路径,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学校发展的提升点,以课程与课堂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和探索点,从课程建设、课堂模式、团队协作、特色活动入手,带动教育技术的变革、教育观念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升级、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力量倍增器,2017年11月十四中学获得天津市特色项目最高等级“特色鲜明学校”荣誉称号!

    一、制度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支撑点

    信息化变革的成败取决于学校顶层设计,信息化推进的深度取决于中层执行力,信息化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教师行动力。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高虎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变革领导小组,与外聘专家一起组成了项目规划专家组。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保障制度,将信息化应用列入教师基本教学规范及教研规范,并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激励、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师生校园生活等方面的融合,以此保障、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

    3.人员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014年12月19日,该校正式成立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研究室立足于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专项研究,通过课堂模式创新、网络教学、平板教学、白板交互教学等系列实践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分阶段、分课型、以点带面地开展信息化教与学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研究室统筹,骨干带动,学科推进”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之路。

    4.资金保障 。学校每年拨出专款用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其中包括设备更新、专家讲座、师生培训、学访交流、学生实践、师生竞赛等一系列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二、环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呈现点

    教育信息化落脚到办学层面就是校园的数字化,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基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大数据三大技术领域,与课程、课堂建设紧密结合,以数字化提升教育的品质、品位和品德,将数字化的体验融入品牌建设之中,让师生在数字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教育以人为本的魅力,数字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校园文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土壤。

    image002.jpg

    苹果电脑电子备课室

    image003.jpg

    虚拟现实设备

    学校以图书馆为核心阵地,建成并完善了以下功能教室和区域,并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建成苹果课件制作中心,便于教师进行基于ios系统的课件研发以及数字化教材的制作。数字化阅读、信息化教学研究、大数据社团、高中科创社等社团实践活动都在这里相继开展起来;建成无线网络覆盖的iPad交互教室,先后多次面向全市展示了生物、英语、数学等学科的iPad交互课程;建成3D影音中心,开发海洋生物课程,利用影音设备和3D眼镜,拓展浸润式学习的内容和体验;建成VR体验区,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研发,师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开展多领域的教与学的实践和探索;建成数字博物馆,与国内外一流博物馆的经典展览完美对接,360度的全景视图引人入胜,为美术、历史、生物等跨学科、宽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学校大厅设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触摸屏,不仅为适应学生当前新媒体阅读方式,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有选择,才有影响,学生真正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体验者。学校还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中心、创意工场等,在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尤其注重以人为本的过程体验。2014年该校的网站被评为天津市首届优秀校园网站,源于其国际化的清新设计风格,源于其中英文版的国际视野,源于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手机定制版,更为重要的是源于大数据统计为网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持。数字化校园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学校建立超星学习通平台,数字化的沟通方式融入了校园生活。

    image004.jpg

    数字博物馆借助网络教学

    image005.jpg

    数字博物馆开展立体阅读

    三、数字化课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载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数字化的过程,该校以此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架构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桥梁,获得了教与学的最大收益。

    image007.jpg

    校本课程方案截图

    image006.jpg

    校本课程方案获奖证书

    首先,将数字化本身作为课程内容。在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机器人必修课程,在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编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该校提供3D打印技术与应用选修课程,利用计算机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image009.gif

    机器人课程

    image008.gif

    3D打印课程

    其次,将信息技术嵌入其他课程之中,不断突破原有课程疆界。该校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紧密结合,开设创意美术选修课程,先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再利用创意工场中的激光雕刻机、木雕机、拷贝机等设备呈现实体作品,培养学生数字化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设注意力训练选修课程,以iPad为媒介,辅以娱乐性的APP软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逐步提升学生注意力品质,进而整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image010.jpg

    创意工场及创客实验基地

    image011.jpg

    创意工场提供的部分项目

    最后,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该校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解决现有教材存在的内容更新缓慢,缺少个性化学习内容,缺乏交互性等问题,在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数字化研发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该校的数字化教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适用于移动终端;二是具有互动性。它以二维码为内容载体,以iPad为移动终端,以APP实现互动和数据采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比较而言,数字化校本教材可以微观到学校层面,教材文本来自于学生在学校中所经历的生活片段,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数字化教材也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学生学习的语言素材始终是最鲜活的;数字化教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灵活调整语言素材的难易程度;数字化的教材为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提供了范本,可以重构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内驱力。

    image012.jpg

    数字化英语教材截图1

    image013.jpg

    数字化英语教材截图2

    四、数字化课堂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途径

    该校以“问思行合一”基础教学模式作为“智慧课堂”建设的思想源泉,探索以问题-探究-行动为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为了顺利推进课题研究与实践,该校搭建了“e校助手”平台,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的带领下,利用天津市人人通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一起作业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e校助手”平台、四叶草云课堂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先后实践并展示了SMART白板交互课、iPad交互课、iPad辅助翻转课堂、盒子鱼英语、校际网络直播课等互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学科组实践了“一起作业”APP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成果得到天津网和搜狐网的宣传报道;高中数学组践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易分层APP,实现了作业和习题数据的直接反馈;初中英语组积极探索盒子鱼APP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人大附中、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分享数字化教学的成经验;高中英语组和物理组共同研发数字化教材,制作学科数字化教材;高中理、化、生学科教师积极践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系统性地制作微课视频,提高了教与学的效力。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成为该校数字化课堂的亮点。

    2014年5月,在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会上该校率先呈现翻转课堂;2015年1月,天津市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主题教研年会在该校举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5月,该校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向与会者展示了高中英语数字化教材、VR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2015年11月课程数字化研究室刘秋蔚主任在天津市教育学会主办的京津冀数字化学校合作高峰论坛上做典型发言;2016年4月15日,在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天津市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侯慧霞老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iPad辅助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前的学习检测反馈与课中知识内化程度的检测、师与生、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展示了该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2016年5月25日,该校与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初中英语组联合,在该校八年级进行了三节盒子鱼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课;2016年12月,该校再次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意工场、高中英语数字化教材吸引了众多参观者;2017年4月26日,该校承办“河北区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活动,八节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观摩课展示了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探索,对河北区其他学校起到了借鉴和启示作用。

    实验室管理系统由理化生学科教师自主研发设计,包括个人中心、实验申报、查询、实验室预约、物品借还、物品维修、实验模板管理、实验室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10个模块。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实验数字传感器,凭借网络优势,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在线共享以及实验工作的在线管理,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的重复性工作,收集整理了各项实验历史数据,为实验教学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五、数字化体验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要解决好人的信息化问题,人的信息化建立在数字化的体验基础之上,其核心就是教师对数字化的教的体验和学生对数字化的学的体验。

    该校通过参与式培训使教师贴近数字化教学,并以此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该校开展一系列培训,培训后开展相关教学展示活动,将培训与展示中发现的问题生成小课题,将培训与展示紧密结合,培训与实践交错进行,培训与科研交相呼应,以科研带动整体信息化体验的提升。

    其实,刚刚接触信息化手段时,有老师认为新科技的成本高,操作起来也有难度,不如基于经验的教学来得简单直接。但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入,这些想法也随着好效果的显现而烟消云散了。以下是资深教师刘秋蔚老师面对教育信息化积极做出调整改变后的一段感悟:

    “我存在于一个优秀的团队。课程数字化研究室和教科研中心的协同指导,行政服务中心技术配合支持,明思路,做视频,出学案,备课堂。

    孩子们的给力也令我欣慰。他们在我们自己的E校助手网络学习平台上,留下了轻松学习的足迹,小小的平台承载的是一节节饱含希望的微课和一次次语重心长的交流,那是对学习大大的渴望。IPAD教室里,留下了他们青春探索的奋发,背单词,领略提高集中力的专属技能的神奇。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大气磅礴的现代化技术助力学生梦想起飞,假以时日,他们或成宗师巨匠。

    如今,站在讲台上,我突然有了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主动、积极、创造,我做到了!我的孩子们做到了!”

    随着数字化教学体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开发或利用学校数字化资源。在学校举行的教具学具创新大赛中,一批批具有信息化基因的创新教具、学具脱颖而出。两位物理教师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仪器和水凸透镜的关键部件,不仅提升了实验效果,更为学校节省了上万元的资金。

    该校心育中心对所有新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利用软件生成每个学生的职业兴趣取向报告,学生以此为依据,在100余门校本课程,34个社团中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传媒社团成员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他们自发录制微电影和MV,《舌尖上的十四》《有梦想就有奇迹》《爱》等等,一切只为表达他们对数字化校园的钟爱。学生们还DIY二分钟铃,在铃声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每一段铃声都蕴含着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讲述着一段段关于成长的故事。

    该校机器人社团成立于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第十五届天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FLL项目中一举包揽高中组冠、亚、季军,又获全国选拔赛金奖,7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跻身世界前十名。分析其中原因:成功源于兴趣,源于付出,更源于教师数字化的教与学生数字化的学之间的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天津市第十四中学的鲜明印记,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历程也入选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当学生坐在林荫下使用无线网络学习时;当教师在移动社区与家长交流时;当各种分析统计数据自动推送到教师、家长手机上时,这就是该校呈现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这里师生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相长的合作体,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教师们在信息化教学中有发展,学生们在数字化学习中进步,师生在数字化校园中共同收获了自信和成长!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书记兼主任何穆斌 点评: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2017年获得“天津市特色鲜明学校”荣誉称号。该校以教育信息化做为“全面发展,科技见长”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点;以“基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大数据三大技术领域”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科建设、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创意竞赛等方面提供支持,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校园文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土壤;以“课程数字化研究室统筹,中层干部骨干带动,学科团队实践推进”的路径完成信息化辅助课堂教学的探索,利用各种平台、平板、技术为辅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即时反馈、远程教学、内容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打造智慧课堂,多次承办全国、市区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展示活动;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架构起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与学的收益。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希望学校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阶段,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管理,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学校以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为路径,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学校发展的提升点,以课程与课堂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和探索点,从课程建设、课堂模式、团队协作、特色活动入手,带动教育技术的变革、教育观念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升级、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