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新’驱动力下的趣学数字校园
重庆第二十九中
-
-
内容导图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简称“重庆二十九中”)地处直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中区,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丰富经验,具有明显优势。这也促使学校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国际教育思想、国家教育格局接轨,努力思考“如何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学校确定了“打造‘双新’驱动力下的趣学数字校园”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在“新思想、新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让传统教学更有趣味性,焕发新生命力。
新技术助力传统教学,“互联网+”遇见云教学
2014年,“互联网+”所代表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的经济形态涌入公众视线,教育领域也开始“互联网+教育”的尝新。
在此背景中,学校借助自身网络和设备上的优势,在经过思考、调研后,打算开展“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学习”的云教学实践。
图1: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实施基础环境
“云教学”是将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用于辅助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应用方式。学校“云教学”班级是自愿申请的,在综合考量下,于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中分别确定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所用平板前期目前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2015年开始的实验阶段,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先提供平板,学校提供教学资源;第二阶段,即为目前的成熟阶段,学生可采用自带设备的方式,选择自身喜欢的终端。有网络、平板准备就绪的前提,实验开展较为迅速,于2015年9月正式进行。
实验班采用“双线课堂”模式,既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教学相结合,先期使用过程中亦出现抵触、质疑等情绪。学校及时组织实验班教师、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分析运用困惑之处,发现教师对“教学与技术”主次位置理解颠倒,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学校引导教师树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主导者”、“教育技术是辅助手段”的观念,将教育视角落脚在教学上,把技术作为辅助性手段,更好地帮助建立深层教学体验。
图2:重庆二十九中“ 云教学”学习过程图
在教学中,实验班级学生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运用+课后浏览”的方式记录,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是:云教学能将整个过程呈线性地记录下来。
课前预习环节,采用教师资料发送、话题发布、学生小组讨论、话题分享等方式,全面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度,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运用环节,可采用课件推送、异地同步开课、课堂练习实时统计、作品分享等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课堂参加程度;在课后浏览环节,保留教师上课时的课件、笔记以及学生的错题集(依据错题,再进行类似题目推送)、课后作业上传等功用。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兴趣课程,对教学知识延伸,学生范围不仅局限于实体班级,更扩大到同项目学校间,学生可以依据教学风格、教学主题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
整个学习过程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在平板上留下的学习印记,形成学习轨迹。教育者可全面、科学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针对数据重建学生个性学习计划。
案例:在地理课“畜牧业”这节课前,教师将有关“畜牧业”的知识文本、PPT课件、教学微视频等分享在“云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并在“话题讨论”栏目中与老师、同学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推送课件、视频、音频等,学生将老师推送的资源保存、归纳并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分享至“公屏”。在“公屏”中可以进行跨组学习,浏览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老师能将典型作品及时点击供全班共赏,这种高效率的互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不仅仅在教学方面,在学校管理、家校合作方面,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也有新运用。目前已经开展家校合作方面的尝试(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听教师的直播课,或者随时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管理者数据采集(学校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学校教师平板上课情况以及教务方面工作)。
图3: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功用图
一学期后,学校及时组织实验班级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级在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体验上较非实验班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且学生积极性较之前有所增强。遂决定于全校逐步推广云教学,在2016年9月前,重庆二十九中解放碑校区约24个班级已有计划地开展云教学。
到2017年年初,云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师、学生的日常教学状态中去,探索出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异地联合开课,获取其他学校的优质师资;教师直播开课,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教师的直播课堂,开阔眼界;学生比赛统计,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诗词大会”,通过云教学平台,快速抢答、统计选手得分等。
在云教学实践中,学校一方面将云教学的建设落到实处,从学生本位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将繁重的作业批改,错题搜集,转变为课堂实时反馈,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思想活跃呆板课堂,“创客教育”中的蚂蚁梦工场
学校在做云教学的同时,发现教学资源虽逐渐整合,但是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却呈分散状态。在首次接触创客教育时,学校想到能否利用这一新理念,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贯通,以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环境和课程两方面入手开展创客。在环境上,建成了校园创客空间—“蚂蚁梦工场”,并将其分为“人文艺术区”和“工程技术区”两块,力求为学生学习提供环境和设施保障。
图4:重庆二十九中校园创客空间环境图
在课程上,因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掌握了部分编程基础,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校以此为基点,联合部分学科,逐步进行学科知识整合。
但学校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师资问题;二是课程问题。尤其是课程问题,这是教学的灵魂,经过讨论,学校决定将创客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即与信息技术中的编程和科技特色相结合。
探索前期为保持平衡,在文科和理科中,分别选择了美术、物理学科加入,做小范围的选修课,由各科教师先备课、磨合,最终定下课程形式、教学方式。在课程形式上,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固先采用的是选修课形式。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由于学生一直在信息技术学科有不间断学习,编程基础掌握得较为牢固,备课组教师决定将编程与物理、美术以项目主题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物理课堂中抽取学习内容,如“凸透镜成像现象”以及“生活用电”等知识,与编程结合,或者单独为主题,让学生在物理中先学习理论知识,在创客课堂中,经过教师引导生成情景,再用理论知识去实践“项目”,最后形成作品,在其中可用美术去装点作品。这一套流程下来,学生已经将所学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做出来。
首次选修课程于2015年12月正式开课,采用混合式班级组织,共有约20位学生参与。课程分为四阶段,包括基础学习、项目确定、项目完成以及路演。之前担心的师资问题,在本选修课中得到解决,课程采用分阶段导师制,既在基础学习阶段、项目完成阶段,分别是不同的导师,但学生可以随时请求帮助
项目先预设学生通过学习可能会用到的技术知识、材料,按照兴趣在“定向项目和非定向项目”中自行选择(其中定向项目由物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通过整合确定),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组队完成(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教师要全程跟踪学生情况),并通过路演的方式,向其他人推荐自己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学校为推动区域创客教育发展,组织成立了“重庆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以促进区域创客教育发展。
创客教育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受地点(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群(如专业科研人员)的限制。在校园内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他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3D打印技术和各种开源软件是他们的拐杖,创意、实践和分享是他们的步伐,前行在教育信息化这条康庄大道上。
典型案例带动区域共进,教师成长的慧学工作坊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搭建一个区域共同体,更有利于学校间的交流与成长,也为教师搭建了互学互助的桥梁。在云教学和创客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学校依托重庆名师罗化瑜工作室(重庆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成立的慧学工作坊,开展对外交流,邀请专家、教师们走进重庆二十九中。
目前,自2015年开展创客教育、云教学两种活动以来,重庆二十九中已经接待来自国内外约5000余人次,既有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外客人,也有北京、浙江、云南等国内客人,当然区域内的兄弟学校来往更为密切。在其中,重庆二十九中也带头发起“千校教育云”项目,呼吁更多学校参与进资源共享、师生共同交流的项目,该项目中参与学校将可以共享教师课件、教师课程等,是区域间教师交流的重要渠道,搭建起区域教师交流的慧学工作坊。
慧学工作坊除之间交流外,还专门开设公众号“罗化瑜名师工作室”,每天推送教育信息化相关资讯、新闻或者文章;QQ群、微信群则以其便捷交流而得到成员们的欢迎,因此,目前工作室开设了“罗化瑜慧学一群”“罗化瑜慧学二群”以及创客交流群将有共同志趣的学习者集中起来,进行群体对话、在线交流;而工作室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教育云知识共同体”平台的建设工作,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建成一个区域知识共同体,方便教师群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目前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得到数万名粉丝关注,为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学习与资源分享提供了载体,而QQ群等受众近8000人,促进“微时代、微分享、微成长”的知识共同体建设。
专家点评
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各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教育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间接反映,也面临着革新。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丰富了知识的传播途径,但却使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遭遇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日益优化的信息网络,密切了世界关联,也增强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对周转在传统教学和教育改革中的学校来说,可谓是一场“挑战”。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能在明确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处理好网络、设备问题,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积极开展云教学、创客教育等项目。云教学为学生带来了突破时空界限的学习革命,开阔学生眼界,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创客教育则对突破现有教学模式中知识与实践的隔阂有巨大裨益,通过创客课程,促使学生把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提升综合素养,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为区域教育信息化进步搭建桥梁,“慧学工作坊、千校教育云、创客教育”等项目在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学校探索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具有典型意义。
(扫描二维码 可观看重庆二十九中校园创客空间)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简称“重庆二十九中”)地处直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中区,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丰富经验,具有明显优势。这也促使学校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国际教育思想、国家教育格局接轨,努力思考“如何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学校确定了“打造‘双新’驱动力下的趣学数字校园”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在“新思想、新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让传统教学更有趣味性,焕发新生命力。
新技术助力传统教学,“互联网+”遇见云教学
2014年,“互联网+”所代表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的经济形态涌入公众视线,教育领域也开始“互联网+教育”的尝新。
在此背景中,学校借助自身网络和设备上的优势,在经过思考、调研后,打算开展“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学习”的云教学实践。
图1: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实施基础环境
“云教学”是将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用于辅助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应用方式。学校“云教学”班级是自愿申请的,在综合考量下,于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中分别确定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所用平板前期目前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2015年开始的实验阶段,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先提供平板,学校提供教学资源;第二阶段,即为目前的成熟阶段,学生可采用自带设备的方式,选择自身喜欢的终端。有网络、平板准备就绪的前提,实验开展较为迅速,于2015年9月正式进行。
实验班采用“双线课堂”模式,既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教学相结合,先期使用过程中亦出现抵触、质疑等情绪。学校及时组织实验班教师、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分析运用困惑之处,发现教师对“教学与技术”主次位置理解颠倒,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学校引导教师树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主导者”、“教育技术是辅助手段”的观念,将教育视角落脚在教学上,把技术作为辅助性手段,更好地帮助建立深层教学体验。
图2:重庆二十九中“ 云教学”学习过程图
在教学中,实验班级学生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运用+课后浏览”的方式记录,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是:云教学能将整个过程呈线性地记录下来。
课前预习环节,采用教师资料发送、话题发布、学生小组讨论、话题分享等方式,全面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度,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运用环节,可采用课件推送、异地同步开课、课堂练习实时统计、作品分享等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课堂参加程度;在课后浏览环节,保留教师上课时的课件、笔记以及学生的错题集(依据错题,再进行类似题目推送)、课后作业上传等功用。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兴趣课程,对教学知识延伸,学生范围不仅局限于实体班级,更扩大到同项目学校间,学生可以依据教学风格、教学主题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
整个学习过程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在平板上留下的学习印记,形成学习轨迹。教育者可全面、科学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针对数据重建学生个性学习计划。
案例:在地理课“畜牧业”这节课前,教师将有关“畜牧业”的知识文本、PPT课件、教学微视频等分享在“云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并在“话题讨论”栏目中与老师、同学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推送课件、视频、音频等,学生将老师推送的资源保存、归纳并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分享至“公屏”。在“公屏”中可以进行跨组学习,浏览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老师能将典型作品及时点击供全班共赏,这种高效率的互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不仅仅在教学方面,在学校管理、家校合作方面,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也有新运用。目前已经开展家校合作方面的尝试(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听教师的直播课,或者随时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管理者数据采集(学校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学校教师平板上课情况以及教务方面工作)。
图3:重庆二十九中云教学功用图
一学期后,学校及时组织实验班级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级在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体验上较非实验班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且学生积极性较之前有所增强。遂决定于全校逐步推广云教学,在2016年9月前,重庆二十九中解放碑校区约24个班级已有计划地开展云教学。
到2017年年初,云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师、学生的日常教学状态中去,探索出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异地联合开课,获取其他学校的优质师资;教师直播开课,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教师的直播课堂,开阔眼界;学生比赛统计,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诗词大会”,通过云教学平台,快速抢答、统计选手得分等。
在云教学实践中,学校一方面将云教学的建设落到实处,从学生本位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将繁重的作业批改,错题搜集,转变为课堂实时反馈,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思想活跃呆板课堂,“创客教育”中的蚂蚁梦工场
学校在做云教学的同时,发现教学资源虽逐渐整合,但是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却呈分散状态。在首次接触创客教育时,学校想到能否利用这一新理念,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贯通,以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环境和课程两方面入手开展创客。在环境上,建成了校园创客空间—“蚂蚁梦工场”,并将其分为“人文艺术区”和“工程技术区”两块,力求为学生学习提供环境和设施保障。
图4:重庆二十九中校园创客空间环境图
在课程上,因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掌握了部分编程基础,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校以此为基点,联合部分学科,逐步进行学科知识整合。
但学校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师资问题;二是课程问题。尤其是课程问题,这是教学的灵魂,经过讨论,学校决定将创客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即与信息技术中的编程和科技特色相结合。
探索前期为保持平衡,在文科和理科中,分别选择了美术、物理学科加入,做小范围的选修课,由各科教师先备课、磨合,最终定下课程形式、教学方式。在课程形式上,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固先采用的是选修课形式。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由于学生一直在信息技术学科有不间断学习,编程基础掌握得较为牢固,备课组教师决定将编程与物理、美术以项目主题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物理课堂中抽取学习内容,如“凸透镜成像现象”以及“生活用电”等知识,与编程结合,或者单独为主题,让学生在物理中先学习理论知识,在创客课堂中,经过教师引导生成情景,再用理论知识去实践“项目”,最后形成作品,在其中可用美术去装点作品。这一套流程下来,学生已经将所学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做出来。
首次选修课程于2015年12月正式开课,采用混合式班级组织,共有约20位学生参与。课程分为四阶段,包括基础学习、项目确定、项目完成以及路演。之前担心的师资问题,在本选修课中得到解决,课程采用分阶段导师制,既在基础学习阶段、项目完成阶段,分别是不同的导师,但学生可以随时请求帮助
项目先预设学生通过学习可能会用到的技术知识、材料,按照兴趣在“定向项目和非定向项目”中自行选择(其中定向项目由物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通过整合确定),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组队完成(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教师要全程跟踪学生情况),并通过路演的方式,向其他人推荐自己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学校为推动区域创客教育发展,组织成立了“重庆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以促进区域创客教育发展。
创客教育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受地点(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群(如专业科研人员)的限制。在校园内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他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3D打印技术和各种开源软件是他们的拐杖,创意、实践和分享是他们的步伐,前行在教育信息化这条康庄大道上。
典型案例带动区域共进,教师成长的慧学工作坊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搭建一个区域共同体,更有利于学校间的交流与成长,也为教师搭建了互学互助的桥梁。在云教学和创客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学校依托重庆名师罗化瑜工作室(重庆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成立的慧学工作坊,开展对外交流,邀请专家、教师们走进重庆二十九中。
目前,自2015年开展创客教育、云教学两种活动以来,重庆二十九中已经接待来自国内外约5000余人次,既有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外客人,也有北京、浙江、云南等国内客人,当然区域内的兄弟学校来往更为密切。在其中,重庆二十九中也带头发起“千校教育云”项目,呼吁更多学校参与进资源共享、师生共同交流的项目,该项目中参与学校将可以共享教师课件、教师课程等,是区域间教师交流的重要渠道,搭建起区域教师交流的慧学工作坊。
慧学工作坊除之间交流外,还专门开设公众号“罗化瑜名师工作室”,每天推送教育信息化相关资讯、新闻或者文章;QQ群、微信群则以其便捷交流而得到成员们的欢迎,因此,目前工作室开设了“罗化瑜慧学一群”“罗化瑜慧学二群”以及创客交流群将有共同志趣的学习者集中起来,进行群体对话、在线交流;而工作室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教育云知识共同体”平台的建设工作,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建成一个区域知识共同体,方便教师群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目前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得到数万名粉丝关注,为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学习与资源分享提供了载体,而QQ群等受众近8000人,促进“微时代、微分享、微成长”的知识共同体建设。
专家点评
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各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教育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间接反映,也面临着革新。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丰富了知识的传播途径,但却使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遭遇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日益优化的信息网络,密切了世界关联,也增强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对周转在传统教学和教育改革中的学校来说,可谓是一场“挑战”。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能在明确自身优势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处理好网络、设备问题,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积极开展云教学、创客教育等项目。云教学为学生带来了突破时空界限的学习革命,开阔学生眼界,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创客教育则对突破现有教学模式中知识与实践的隔阂有巨大裨益,通过创客课程,促使学生把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提升综合素养,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为区域教育信息化进步搭建桥梁,“慧学工作坊、千校教育云、创客教育”等项目在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学校探索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具有典型意义。
(扫描二维码 可观看重庆二十九中校园创客空间)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