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撬动教育未来

青岛二中

入选年份:2016年
简介 分享
  • 内容导图

    image001.jpg

    要做时代教育的领导者

    作为一所已经走过了90多年历程的名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青岛二中坚持“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支持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做时代教育的领导者。”这是青岛二中孙先亮校长一直的教育追求。孙先亮校长曾多次谈及当下时代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他说到:“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初露端倪,颠覆性的观念将对传统进行破坏性的创造。互联网+教学改革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价值,它将实现学校教育平台化、教师创客化和学生个性化。抓住了互联网,就抓住了教育的未来。这个时代教育者只有认真研究、主动调整、敢于超越,进化学校和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在孙校长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全体二中人共同的努力下,青岛二中走上了“互联网+”教学的探索之路:2013年8月青岛二中加入C20慕课联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讨;2013年12月、2014年5月举办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全国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015年5月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学校作为唯一高中学校向与会嘉宾展示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2016年2月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全面推进阶段。

    这期间,学校鼓励教师们开展“教学微视频”制作等活动,用多种形式开展自己的“互联网+”教学创新。许多老师参加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微视频大奖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生物组青年教师朱霞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师范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全国一等奖。之所以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朱霞老师谈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正改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一场教育技术海啸。自2013年8月,青岛二中作为首批参与者加入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发起的C20慕课联盟。微视频是一种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图文结合的学习资源,它可以对大脑提供多样化的刺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再有,由于它短小精练,学生可以随时随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微视频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并带着新产生的问题去课堂,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此外,随着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的普及,优质的教学资源将惠及更多的学生,促使中国基础教育更快地走向均衡和公平。”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二中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

    生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思考主体、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问题解决、发展方向的主导。一切将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教师、课程、资源、学校均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平台。

    合作内化: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在互动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师教为要: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点拨升华:在学生解决共性问题后将学生引向更加高端的思维境界,教师发挥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一个字、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让教学绝处逢生、别开生面。这必然实现师生共同在跑道上奔跑,让学生在方法上新生,让师生在思想上共鸣。

    在此过程中,学生如何高效地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如何及时并全面地接收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通过怎样的途径能快捷实现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交流,如何搭载集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定制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孙先亮校长提出: “传统的升学教育,需要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互联网时代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无限拓展,让传统的教育能够突破原有的边界,实现教育资源、教育协作和教学方式跨时空的自由穿越、流动和交互。因此随着教育对于学生发展支持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资源的需求将是无限的,学校的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由此,青岛二中不断探寻最利于实现这种师生间交互式学习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基于互联网的平板教学,通过平板这一交互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互动讨论区”“答疑区”等云平台实现生生及师生互动,使得反馈更加全面高效。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常态课

    场景一:

    image002.jpg

    图1:学生以学习社区为单位相互讨论

    邱浩健: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啊?有哪些表现吗?

    贾立人:比如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体现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啊。

    陈燕妮:近代追求工业化的结局如何?

    邱浩健:应该是失败的吧,因为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杨明洋:同意贾立人举得例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应该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有关,一方面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有反抗性,一方面又依赖外资,受封建主义庇护,所以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吧。不知道对不对?

    张雯捷:为什么中国近代工业都是轻工业呢?

    老 师:杨明洋关于民族资产解决软弱性和妥协性问题分析的很到位。张雯捷这个问题的表述是错误的,自己发现了吗?怎么修改你的问题?

    张雯捷:哦,对。应该是为什么中国近代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齐泓深:轻工业和重工业相比,规模小,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比较低。而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这是学生根据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微视频、拓展性文本阅读材料、学习任务单等)自主学习之后,以学习社区为单位提交疑难问题并相互解决的场景。在这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讨论进行点拨。平板电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老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掌握了学习自学的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探究。

    场景二:

    image003.jpg

    图2:学生自主学习反馈,老师点拨答疑

    教 师:从课前提交到平台里的思维导图、疑难问题和习题完成情况来看,大家对民族工业的时间、分期、每个分期的原因及特点掌握的不错,但对民族工业和其他经济形态的对比、关系掌握的不是特别好。除了民族工业,近代还有哪些经济形态?

    齐海昕:还有自然经济、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教 师:对,关于这五种经济形态的存在时间以及特点,大家要有清晰的概念。这是近代五种经济经济形态的曲线图,判断ABCDE分别是哪种经济形态?王嘉龙,你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王嘉龙:A曲线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自然经济。B曲线是从1840年才产生的,并在一战期间比重有所下降,是外国资本主义。C曲线只存在于19世纪60-90年代,因此是洋务经济。D曲线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且在一战时期和抗战前比重上升,是民族资本主义。E产生于1927年,是官僚资本主义。

    教师:非常好,思路清晰,分析全面。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重新的认识。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景。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教师提前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知识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薄弱基础知识的掌握。

    场景三:

    3

    image004.jpg

    图3: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引导解析

    教 师: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后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难问题,有些问题大家在讨论区已经进行充分的讨论,所以课上我们就重点探究大家课前未能解决的疑问。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近代追求工业化结果如何?近代的实业家们为什么要追求工业化?为什么创办近代工业?

    学 生:实业救国。

    教 师:实业救国到底能不能救国?能还是不能,请大家快速做出选择。

    老 师:双方势均力敌。贾立人,你为什么认为它能救国?

    贾立人:创办实业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经济侵略。同时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冲击传统思想。

    老 师:你是从它在经济、思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来谈的。有补充吗?

    齐泓深:我觉得在政治上也有积极作用。它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也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老 师:非常好。看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王紫来,你是持反对意见的。谈谈你的理由。

    王紫来:实业家们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老 师:那为什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呢?

    于搏涛:(举手)因为双半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受封建主义庇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他不能带领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曾昌怀:(举手)我也认为不能救中国,因为中国最后也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没有使中国独立。

    老 师:双方的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正方看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反方看到了他的局限性。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现在对最初的问题“近代追求工业化结果如何”应该有答案了。

    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课前学生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平台的众多功能创新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兴趣,引领了思维发展。同时使得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

    “互联网+”教学推进及融合方案

    “互联网+”教学的推进方案

    为更好贯彻“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在前期达标活动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教学实施,树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先进典型,实现教学流程再造,学校特组织多次听课评奖活动。

    参加范围为所有使用平板教学的教师,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随机听课,在固定时间举行全体教师“互联网+”教学研讨大会,大会期间,优秀教师开设示范课。并由诸贝贝、李晓轮、严贤付、闫云龙、张新江、赵福涛、李玉晓、郝敬宏、周锋、马颖梅、李拥军、陈泽叶、卜宪娜、高保卫、梁影、董洪等领导老师组成评价委员会。

    课堂教学流程再造要求

    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资源(任务单、微视频等)和学法指导进行完整的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合作学习,产生出共性问题提报给任课老师。

    第二步:课中前25分钟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学生共性问题,根据学生共性问题的解决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出高阶思维问题或深度学习项目;最后15分钟任课教师提供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单、资源和学法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下一节内容,也可以巩固本节内容,教师进行个别答疑。

    课堂评价委员会成员工作要求

    一名干部带领一名集备长按照附件中评价表客观公正评价,听课活动结束后,干部和集备长合作给出综合评价,对不合格的教师要指出教学中国的问题、措施和建议。

    发研室及教师要求

    1.每一名教师都要课堂教学达标。

    2.教师按照学校学习社区建设规定利用好学习社区,学生分工要明确。

    3.发研室组织教师按照章节系统做好微视频。

    4.发研室定期组织室内教师课堂教学研讨,研讨时将时间地点告之学生发展一处。

    活动奖惩措施

    1.课堂教学优秀奖。

    2.微视频之星奖。

    3.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之星奖。

    4.教师个性化指导奖。

    对不合格教师限期一周内整改,并由另一名干部带领集备长随机听课。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方案

    基于平板和云教学平台,“十六字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体现为以下环节:

    (一)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印刷品及音像等),充分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自主认识、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基于生生互动答疑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借助在线测评软件,即时而准确的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基于云教学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教学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的共性问题。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同时教师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通过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建立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

    (三)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进行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反馈,展示课前生成的共性问题与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云平台实时展示、实时共享讨论成果,师生全体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当遇到学生合作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在课堂的讨论、互动、质疑与点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思维成长与能力培养。

    这样的教学环节势必会使课堂在时间分配和授课方式上产生大的变革,为了促成这样的变革,结合教学实践,青岛二中又进一步制定出了以“十六字教学原则”为指导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资源(任务单、微视频等)和学法指导进行完整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产生出共性问题提报给任课老师。

    第二步:课中前25分钟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共性问题,并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出高阶思维问题或深度学习项目;后15分钟任课教师提供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单、资源和学法指导,学生可进行下一课的自主学习或本课的巩固复习。

    这一课堂教学流程在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时间分配,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也推动着每一位教师更主动地进行课堂变革与创新,将“互联网+”教学落到实处,提升教育的质量与品质。

    一步步走来,青岛二中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也亲身经历着教育变革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我们一起聆听“互联网+”教学对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政治学科发展研究室主任曹淑霞老师作为一位老教师,在经历这样一场教育变革时有很多感慨,她在谈到二中现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时深有体会地说:“在互联网+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努力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注重信息化教学、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的深度学习相融合。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课前环节不仅明确学习任务,还有拓展资料和自主检测,帮助学习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阅读和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以学生的认识误区、质疑点、兴趣点为导向,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注重教学生成。主要包括:释疑解惑、深度思考、拓展创新、评价反馈等环节,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互动和研讨,实现即时的检测与反馈,实现迅速的信息搜索与社会参与。通过头脑风暴、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研究和活动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学习要素灵动起来,使教学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有机整体。”

    历史学科发展研究室的许丽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多次开设“互联网+”研究性课堂,她对这一变革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深有感触:“‘互联网+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同时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平板使得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或合作解决。同时,平板的众多功能创新学生学习的形式,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深度、效益,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学习。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高效学习方式和解开学习疑惑的答案。”

    而作为“互联网+”教学的受益者,二中的学生们也在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中产生了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会。高一学生李玉玺说道:“我们很幸运能够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更有实效性,平板是我们有效学习的工具,恰当使用能够促进我们高效学习。”高一学生戚恒源则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带给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师生间零距离的互动,他说“我想,互联网+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一个电子平台而最大程度地拉近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在线答疑窗口向老师进行提问,并迅速获得解答。这使得我们不必四处寻找老师而可以便捷地与老师沟通,既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也节省了老师们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双方的效率。这对于高中学习来说无疑是十分可贵的。”

    2015年5月25日,学校作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展示现场,全面展示了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5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以《青岛共享“云课堂”——信息技术重塑教育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为题报道了该展示活动。《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青岛二中借力“互联网+”,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了专题报道。

    该教学改革案例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杜占元副部长的高度好评。同时该改革项目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奖。每学期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参观交流300多人次,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专家点评

    青岛二中的案例,展示的是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支持学生终身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常态化教学的探索之路。首先以清晰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学为基础,根本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体现在教学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发展上;其次是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创新突破,在其所总结的 “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中,关注点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再次是以云教学技术进入常态化课堂为创新路径,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借助云教学技术显著助力于课堂效率与效益。在推进云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出了系统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步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走在了“互联网+教育”这一浪潮的前沿。在外部层面,青岛二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建设项目;内部层面,各学科均组建“微视频制作团队”和“慕课和翻转课堂”研究专家团队,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资源的分享是青岛二中的又一举措,该校将建设的“微课”资源为全市学生分享,教师校内的研讨与设计交流,也助力了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议继续坚持发展和资源积累,促进技术在课堂的“生根发芽”,并且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之中。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内容导图

    image001.jpg

    要做时代教育的领导者

    作为一所已经走过了90多年历程的名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青岛二中坚持“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支持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做时代教育的领导者。”这是青岛二中孙先亮校长一直的教育追求。孙先亮校长曾多次谈及当下时代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他说到:“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初露端倪,颠覆性的观念将对传统进行破坏性的创造。互联网+教学改革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价值,它将实现学校教育平台化、教师创客化和学生个性化。抓住了互联网,就抓住了教育的未来。这个时代教育者只有认真研究、主动调整、敢于超越,进化学校和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在孙校长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全体二中人共同的努力下,青岛二中走上了“互联网+”教学的探索之路:2013年8月青岛二中加入C20慕课联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讨;2013年12月、2014年5月举办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全国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015年5月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学校作为唯一高中学校向与会嘉宾展示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2016年2月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全面推进阶段。

    这期间,学校鼓励教师们开展“教学微视频”制作等活动,用多种形式开展自己的“互联网+”教学创新。许多老师参加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微视频大奖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生物组青年教师朱霞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师范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全国一等奖。之所以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朱霞老师谈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正改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一场教育技术海啸。自2013年8月,青岛二中作为首批参与者加入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发起的C20慕课联盟。微视频是一种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图文结合的学习资源,它可以对大脑提供多样化的刺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再有,由于它短小精练,学生可以随时随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微视频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并带着新产生的问题去课堂,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此外,随着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的普及,优质的教学资源将惠及更多的学生,促使中国基础教育更快地走向均衡和公平。”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二中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

    生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思考主体、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问题解决、发展方向的主导。一切将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教师、课程、资源、学校均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平台。

    合作内化: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在互动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师教为要: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点拨升华:在学生解决共性问题后将学生引向更加高端的思维境界,教师发挥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一个字、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让教学绝处逢生、别开生面。这必然实现师生共同在跑道上奔跑,让学生在方法上新生,让师生在思想上共鸣。

    在此过程中,学生如何高效地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如何及时并全面地接收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通过怎样的途径能快捷实现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交流,如何搭载集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定制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孙先亮校长提出: “传统的升学教育,需要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互联网时代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无限拓展,让传统的教育能够突破原有的边界,实现教育资源、教育协作和教学方式跨时空的自由穿越、流动和交互。因此随着教育对于学生发展支持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资源的需求将是无限的,学校的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由此,青岛二中不断探寻最利于实现这种师生间交互式学习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基于互联网的平板教学,通过平板这一交互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互动讨论区”“答疑区”等云平台实现生生及师生互动,使得反馈更加全面高效。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常态课

    场景一:

    image002.jpg

    图1:学生以学习社区为单位相互讨论

    邱浩健: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啊?有哪些表现吗?

    贾立人:比如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体现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啊。

    陈燕妮:近代追求工业化的结局如何?

    邱浩健:应该是失败的吧,因为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杨明洋:同意贾立人举得例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应该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有关,一方面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有反抗性,一方面又依赖外资,受封建主义庇护,所以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吧。不知道对不对?

    张雯捷:为什么中国近代工业都是轻工业呢?

    老 师:杨明洋关于民族资产解决软弱性和妥协性问题分析的很到位。张雯捷这个问题的表述是错误的,自己发现了吗?怎么修改你的问题?

    张雯捷:哦,对。应该是为什么中国近代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齐泓深:轻工业和重工业相比,规模小,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比较低。而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这是学生根据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微视频、拓展性文本阅读材料、学习任务单等)自主学习之后,以学习社区为单位提交疑难问题并相互解决的场景。在这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讨论进行点拨。平板电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老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掌握了学习自学的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探究。

    场景二:

    image003.jpg

    图2:学生自主学习反馈,老师点拨答疑

    教 师:从课前提交到平台里的思维导图、疑难问题和习题完成情况来看,大家对民族工业的时间、分期、每个分期的原因及特点掌握的不错,但对民族工业和其他经济形态的对比、关系掌握的不是特别好。除了民族工业,近代还有哪些经济形态?

    齐海昕:还有自然经济、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教 师:对,关于这五种经济形态的存在时间以及特点,大家要有清晰的概念。这是近代五种经济经济形态的曲线图,判断ABCDE分别是哪种经济形态?王嘉龙,你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王嘉龙:A曲线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自然经济。B曲线是从1840年才产生的,并在一战期间比重有所下降,是外国资本主义。C曲线只存在于19世纪60-90年代,因此是洋务经济。D曲线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且在一战时期和抗战前比重上升,是民族资本主义。E产生于1927年,是官僚资本主义。

    教师:非常好,思路清晰,分析全面。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重新的认识。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景。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教师提前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知识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薄弱基础知识的掌握。

    场景三:

    3

    image004.jpg

    图3: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引导解析

    教 师: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后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难问题,有些问题大家在讨论区已经进行充分的讨论,所以课上我们就重点探究大家课前未能解决的疑问。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近代追求工业化结果如何?近代的实业家们为什么要追求工业化?为什么创办近代工业?

    学 生:实业救国。

    教 师:实业救国到底能不能救国?能还是不能,请大家快速做出选择。

    老 师:双方势均力敌。贾立人,你为什么认为它能救国?

    贾立人:创办实业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经济侵略。同时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冲击传统思想。

    老 师:你是从它在经济、思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来谈的。有补充吗?

    齐泓深:我觉得在政治上也有积极作用。它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也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老 师:非常好。看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王紫来,你是持反对意见的。谈谈你的理由。

    王紫来:实业家们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老 师:那为什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呢?

    于搏涛:(举手)因为双半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受封建主义庇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他不能带领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曾昌怀:(举手)我也认为不能救中国,因为中国最后也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没有使中国独立。

    老 师:双方的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正方看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反方看到了他的局限性。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现在对最初的问题“近代追求工业化结果如何”应该有答案了。

    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课前学生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平台的众多功能创新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兴趣,引领了思维发展。同时使得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

    “互联网+”教学推进及融合方案

    “互联网+”教学的推进方案

    为更好贯彻“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在前期达标活动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教学实施,树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先进典型,实现教学流程再造,学校特组织多次听课评奖活动。

    参加范围为所有使用平板教学的教师,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随机听课,在固定时间举行全体教师“互联网+”教学研讨大会,大会期间,优秀教师开设示范课。并由诸贝贝、李晓轮、严贤付、闫云龙、张新江、赵福涛、李玉晓、郝敬宏、周锋、马颖梅、李拥军、陈泽叶、卜宪娜、高保卫、梁影、董洪等领导老师组成评价委员会。

    课堂教学流程再造要求

    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资源(任务单、微视频等)和学法指导进行完整的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合作学习,产生出共性问题提报给任课老师。

    第二步:课中前25分钟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学生共性问题,根据学生共性问题的解决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出高阶思维问题或深度学习项目;最后15分钟任课教师提供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单、资源和学法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下一节内容,也可以巩固本节内容,教师进行个别答疑。

    课堂评价委员会成员工作要求

    一名干部带领一名集备长按照附件中评价表客观公正评价,听课活动结束后,干部和集备长合作给出综合评价,对不合格的教师要指出教学中国的问题、措施和建议。

    发研室及教师要求

    1.每一名教师都要课堂教学达标。

    2.教师按照学校学习社区建设规定利用好学习社区,学生分工要明确。

    3.发研室组织教师按照章节系统做好微视频。

    4.发研室定期组织室内教师课堂教学研讨,研讨时将时间地点告之学生发展一处。

    活动奖惩措施

    1.课堂教学优秀奖。

    2.微视频之星奖。

    3.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之星奖。

    4.教师个性化指导奖。

    对不合格教师限期一周内整改,并由另一名干部带领集备长随机听课。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方案

    基于平板和云教学平台,“十六字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体现为以下环节:

    (一)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印刷品及音像等),充分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自主认识、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基于生生互动答疑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借助在线测评软件,即时而准确的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基于云教学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教学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的共性问题。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同时教师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通过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建立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

    (三)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进行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反馈,展示课前生成的共性问题与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云平台实时展示、实时共享讨论成果,师生全体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当遇到学生合作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在课堂的讨论、互动、质疑与点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思维成长与能力培养。

    这样的教学环节势必会使课堂在时间分配和授课方式上产生大的变革,为了促成这样的变革,结合教学实践,青岛二中又进一步制定出了以“十六字教学原则”为指导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资源(任务单、微视频等)和学法指导进行完整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产生出共性问题提报给任课老师。

    第二步:课中前25分钟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共性问题,并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出高阶思维问题或深度学习项目;后15分钟任课教师提供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单、资源和学法指导,学生可进行下一课的自主学习或本课的巩固复习。

    这一课堂教学流程在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时间分配,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也推动着每一位教师更主动地进行课堂变革与创新,将“互联网+”教学落到实处,提升教育的质量与品质。

    一步步走来,青岛二中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也亲身经历着教育变革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我们一起聆听“互联网+”教学对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政治学科发展研究室主任曹淑霞老师作为一位老教师,在经历这样一场教育变革时有很多感慨,她在谈到二中现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时深有体会地说:“在互联网+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努力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注重信息化教学、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的深度学习相融合。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课前环节不仅明确学习任务,还有拓展资料和自主检测,帮助学习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阅读和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以学生的认识误区、质疑点、兴趣点为导向,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注重教学生成。主要包括:释疑解惑、深度思考、拓展创新、评价反馈等环节,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互动和研讨,实现即时的检测与反馈,实现迅速的信息搜索与社会参与。通过头脑风暴、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研究和活动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学习要素灵动起来,使教学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有机整体。”

    历史学科发展研究室的许丽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多次开设“互联网+”研究性课堂,她对这一变革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深有感触:“‘互联网+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同时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平板使得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或合作解决。同时,平板的众多功能创新学生学习的形式,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深度、效益,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学习。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高效学习方式和解开学习疑惑的答案。”

    而作为“互联网+”教学的受益者,二中的学生们也在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中产生了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会。高一学生李玉玺说道:“我们很幸运能够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更有实效性,平板是我们有效学习的工具,恰当使用能够促进我们高效学习。”高一学生戚恒源则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带给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师生间零距离的互动,他说“我想,互联网+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一个电子平台而最大程度地拉近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在线答疑窗口向老师进行提问,并迅速获得解答。这使得我们不必四处寻找老师而可以便捷地与老师沟通,既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也节省了老师们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双方的效率。这对于高中学习来说无疑是十分可贵的。”

    2015年5月25日,学校作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展示现场,全面展示了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5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以《青岛共享“云课堂”——信息技术重塑教育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为题报道了该展示活动。《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青岛二中借力“互联网+”,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了专题报道。

    该教学改革案例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杜占元副部长的高度好评。同时该改革项目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奖。每学期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参观交流300多人次,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专家点评

    青岛二中的案例,展示的是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支持学生终身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常态化教学的探索之路。首先以清晰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学为基础,根本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体现在教学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发展上;其次是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创新突破,在其所总结的 “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课堂教学原则中,关注点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再次是以云教学技术进入常态化课堂为创新路径,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借助云教学技术显著助力于课堂效率与效益。在推进云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出了系统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步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走在了“互联网+教育”这一浪潮的前沿。在外部层面,青岛二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建设项目;内部层面,各学科均组建“微视频制作团队”和“慕课和翻转课堂”研究专家团队,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资源的分享是青岛二中的又一举措,该校将建设的“微课”资源为全市学生分享,教师校内的研讨与设计交流,也助力了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议继续坚持发展和资源积累,促进技术在课堂的“生根发芽”,并且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之中。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在推进云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出了系统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步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走在了“互联网+教育”这一浪潮的前沿。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