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教学生态 打造智慧学习乐园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
-
内容导图
丝路要塞,塞上江南,丹霞故乡,红色圣地……这是人们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临泽的美誉,临泽县第二中学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县城。
始建于1973年的临泽县第二中学是一所独立初中,占地面积28000多㎡,建筑面积16400多㎡,在校学生1500多人,教学班34个,教职工130人。多年的发展积淀,学校形成了“素质,个性,责任,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责任教育”为品牌,以信息化、素质化、个性化为特色的智慧教育办学模式。
学校虽然地处偏远,但绝不落后,这完全得益于学校牢牢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分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和“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学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校”,并先后于2016年承办了全国20多个省市150多名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和2017年全国8个省市150多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17年,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试点校,201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优秀试点单位”称号。近三年,省内外30多个团队来校考察学习,学校多个案例入选全省和全国优秀案例。
为顺应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学校针对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中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知识轻能力,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等问题,从智慧学习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物理环境、虚拟环境、教学者与学习者)着手,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为依托,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融合创新应用为手段,以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生态圈和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深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实施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建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创客中心六类空间,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建立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高清录播研训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校园智慧管理平台、家校互动学习平台、STEAM实验中心六大应用平台,构建起基于网络云空间的学校智能管理新体系、智慧教学新课堂、泛在学习新生态、教师研训新常态、大数据督学新形态、阳光评价新机制和创客教育新天地,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研—考—评——督”一体化的信息化融合应用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打造了学生智慧学习乐园,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现代化步伐。
图1: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智慧课堂:启智启能新生态
“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同学同上《爱莲说》,这感觉太棒了。”“还能和上海的老师和同学实时互动,讨论问题,我觉得既新鲜,又高大上。”这是初二(1)班同学们在远程互动教室上课后的感受。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学校实施宽带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建成“一体机多媒体课堂”“电子书包智慧课堂”“远程互动智慧课堂”三种模式的智慧课堂教学环境。
学校依托各类智慧教室,利用教育云平台中的优秀教学资源和各类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智慧学习新生态。课前,教师利用甘肃教学通平台精心备课,将学习目标、资源、微课、练习、讨论、活动等要求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将学习成果提交给教师;教师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以学定教”。课中,师生利用畅通的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移动终端,有效完成“教”“学”“测”“评”各环节教学任务。课后,教师通过班级空间发布作业、课后辅导、批阅作业,学生在线作业、微课助学,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检查作业并与教师沟通。智慧课堂让学生在任务或项目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高效,实现了“课堂”向“学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即时精准的掌握学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图2: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个性空间:智慧学习新乐园
让所有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全面互动,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之中,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终极目标。如何有选择性的用好这些空间,使不同空间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以国家平台应用为基础,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素质评价、考试测评、家校互动等教育教学领域,逐步向下延伸、向外拓展,探索形成了以“国家平台重点用、省级平台常态用、市县平台特色用、企业平台补充用”的教育资源平台应用机制。
这是李老师执教《爱莲说》一课,在“学生质疑”环节,一位同学问到:“老师,不是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两种说法矛盾吗?”老师一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确实没涉及到,恐怕有疑问的不止这一位同学。想到临近下课,这个问题又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李老师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课后大家一起到云空间讨论。”课后,学生登录个人空间,在“班级论坛”中看到了老师发起的讨论题目以及推介的资源(荀子的名言,孟母三迁和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的故事),师生展开交流,最终总结出了“人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观点,课堂遗留的问题迎刃而解。
又到周末,初二1班张楠同学像往常一样,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个人空间,点击“文章”,敲击键盘记录下了这一周参加英语竞赛失败的感受。进入“班级空间”,点击“班级文章”,一篇《生命有限,努力无限》的文章映入眼帘,细读之后,心情不再颓唐。点击“班级相册”,看到老师抓拍的照片,同学们笑脸灿烂,身影矫健,感受着集体的温暖,精神倍感振奋。点击“班级资源”,查看老师整理的知识要点、学习课件、微课资源等,一周所学历历在目,张楠同学感觉收获满满。
图3:学校、教师、学生空间
课堂上,师生使用在空间购买的动画课堂、敏特英语、优学360、易题库、仿真实验、几何王等教学应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课下,学生依托学习空间展示个人风采,分享学习成果,发表或转载优秀日志、优秀作文、读书心得、百科知识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二中校园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家庭、从线上到线下,到处呈现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景象。
图4:学校开放式学习模式
恩师导学:课外辅导新模式
“请以下六名同学将物理假期作业第5页拍下来微信亮相,抽查哦!”
“请下面在名单中的各位家长把孩子的英语寒假作业7—8页拍照发到群中,谢谢。”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王老师,数学周末作业第2题解方程式,我不会,请您讲解一下,好吗?”
“邢自强同学,请打开微信的视频通话,老师帮你现场解答。”
“请各位家长抽空读一读这篇文章,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哦。”
图5:图5:教师利用微信开展“恩师导学”
这是临泽二中的老师们利用微信等新技术,给家长、学生送去假期指导的情形。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的恩师,让每一位学生人生前程有人指、求学途中有人带、生活困难有人帮;让师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师者的睿智开启每一位学生智慧的大门。这是临泽二中推出“恩师导学”活动的初衷。开校初,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牵头,根据学生个人意愿、教师教育教学特点,给每位学生选配一名“恩师”。导师除全面了解所帮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制订中长期学习成长目标,为学生排忧解困外,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可行性策略,做好对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自主学习的指导,通过空间、QQ群、微信群进行在线交流、解疑答难、方法指导、进度跟进、督查落实。在线导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行性保障,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有了实质性进展,良好的校园风尚已逐渐形成。
STEAM课程:创客教育新天地
在3D打印室,学生们正在将自己的创新设计打印出来,变成一件件物化作品,不断地用灵巧的双手表达自信的大脑。2017年,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新建了3D打印室、机器人制作室、电子竞技室、航模活动室、创意工作坊,整合理化生实验室、云计算机教室、西画国画教室和奥尔夫音乐教室,建立起STEAM实验中心。经过探索实践构建起涵盖趣味互动实验、创意发布展示、作品创造加工、科技体育竞赛、特色主题学习五大模块的STEAM课程体系,开设Wcratch编程、虚拟实验、Makeblock机器人、Wer电子竞技、3D打印、网络艺术、七彩丹霞等多门STEAM校本课程。采取菜单式选课、走班制学习、网格化管理、学分制评价方式,横向上开设“选修+必修”课程,纵向上组建“普及型+社团型+精英型”的课堂,通过“实景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直接接触现实问题和真实工作场景,借助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理念,组织项目学习,鼓励创新、分享与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图6:机器人制作室里师生互动
阳光评价:个性发展新动力
这是王彩虹老师的语文课上,老师即时点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页面,对表现突出的王自强同学进行“课堂优化评价”。2014年,学校构建了涵盖督学责任区的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立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天、每一周学生表现的全程性评价。通过以“课堂优化”为主的即时评价,“标志性发展评价卡”为主的激励评价、开展“红旗班级评选”“共同守护班级100分”的捆绑评价,全面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践与操作五项素质,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过程化、信息化。平台记录了学生每一天的日常表现和每学期的评价结果,形成完整的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开通手机APP,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孩子表现,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图7:学校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精准督学:家校沟通新途径
李长军是临泽二中初一(3)班学生家长,晚上,他打开手机登陆临泽二中“智学网云阅卷”系统,查看期中考试班级报告、学科报告、学生报告及发展性报告,并认真研读分析。2015年,学校启用智学网“云阅卷”,实现了网络组卷、阅卷,形成了云数据报告。云数据报告为师生和家长了解教情学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充分挖掘了考试价值,为师生后续教学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和个性化的“学”的依据,同时为家长针对性的“督”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教”“学”“督”的智能化。家长还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班级空间等途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老师及时交流沟通,加强 家校合。
图8:智学网形成的云数据报告
智课教研:教师发展新平台
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中,临泽二中先后有20多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获奖比例在甘肃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
“一张会议桌,大家排排坐,老师先发言,领导后总结。”多年来,传统的公开课评议通常就在这样一种单一呆板的形式中进行。为破解这一僵局,学校投入30多万元,建成了高清录播教室,并于2018年将现有录播教室改建为“智课教室”。依托智课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室,实时将课程教学存储为数字化资源,为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诊断,提供了专业化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建设基于校本研修的本土化精品课程。开展基于网络云环境下的同步课堂、在线听课、优质课评选、名师讲堂、主题教研活动,建构了校内和教学联盟内的同步课堂直播、网上听课点评、网络优课评选、区域网络教研、网上录课晒课等多种教研新形态,形成了“网络研修+现场研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新模式,增强校本研训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图9:学校混合教研模式
智慧学习生态的建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办学效益不断提升。一是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进行备课上课和辅导,破解了电子备课改革的难题,增强了课堂互动频次,丰富了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实现了教师教学轻负高效的愿望。二是改变了教师研训方式。录播平台和教师空间的应用,突破了教师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三是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互动平台及学生空间的应用,使自主、探究、移动学习变为现实,智能题库、网络测评代替了教辅数据,微课助学、在线辅导代替了校外补课,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四是改变了阅卷方式。云阅卷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组卷、阅卷的效率,为教师、学生、家长的教、学、督提供了依据。五是改变了学生评价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应用,破解了困惑多年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评价难题,减少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随意性,从多维度发现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动力。
专家点评: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顺应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人工智能发展要求,通过实施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了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高清录播研训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校园智能管理平台、家校互动学习平台、STEAM实验中心等六大平台为支撑,以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创客等六类空间学习为依托的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新形态;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空间泛在学习、课外教辅模式、大数据督学、学生阳光评价、STEAM创客教育、教师混合式研修、家校育人途径等研究,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研—考—评—督”一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机制,把学校打造成师生智慧学习的乐园,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水平。
“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打造智慧学习乐园”的案例,对推动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体系提供了范本,为推动区域内外学校智慧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临泽县第二中学在智慧学习生态构建、智慧学习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的成绩,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动密不可分,但如何使“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生态圈发挥最大效益,激活师生、家校智慧学习热情,是学校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丝路要塞,塞上江南,丹霞故乡,红色圣地……这是人们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临泽的美誉,临泽县第二中学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县城。
始建于1973年的临泽县第二中学是一所独立初中,占地面积28000多㎡,建筑面积16400多㎡,在校学生1500多人,教学班34个,教职工130人。多年的发展积淀,学校形成了“素质,个性,责任,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责任教育”为品牌,以信息化、素质化、个性化为特色的智慧教育办学模式。
学校虽然地处偏远,但绝不落后,这完全得益于学校牢牢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分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和“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学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校”,并先后于2016年承办了全国20多个省市150多名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和2017年全国8个省市150多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17年,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试点校,201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优秀试点单位”称号。近三年,省内外30多个团队来校考察学习,学校多个案例入选全省和全国优秀案例。
为顺应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学校针对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中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知识轻能力,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等问题,从智慧学习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物理环境、虚拟环境、教学者与学习者)着手,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为依托,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融合创新应用为手段,以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生态圈和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深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实施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建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创客中心六类空间,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建立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高清录播研训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校园智慧管理平台、家校互动学习平台、STEAM实验中心六大应用平台,构建起基于网络云空间的学校智能管理新体系、智慧教学新课堂、泛在学习新生态、教师研训新常态、大数据督学新形态、阳光评价新机制和创客教育新天地,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研—考—评——督”一体化的信息化融合应用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打造了学生智慧学习乐园,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现代化步伐。
图1: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智慧课堂:启智启能新生态
“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同学同上《爱莲说》,这感觉太棒了。”“还能和上海的老师和同学实时互动,讨论问题,我觉得既新鲜,又高大上。”这是初二(1)班同学们在远程互动教室上课后的感受。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学校实施宽带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建成“一体机多媒体课堂”“电子书包智慧课堂”“远程互动智慧课堂”三种模式的智慧课堂教学环境。
学校依托各类智慧教室,利用教育云平台中的优秀教学资源和各类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智慧学习新生态。课前,教师利用甘肃教学通平台精心备课,将学习目标、资源、微课、练习、讨论、活动等要求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将学习成果提交给教师;教师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以学定教”。课中,师生利用畅通的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移动终端,有效完成“教”“学”“测”“评”各环节教学任务。课后,教师通过班级空间发布作业、课后辅导、批阅作业,学生在线作业、微课助学,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检查作业并与教师沟通。智慧课堂让学生在任务或项目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高效,实现了“课堂”向“学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即时精准的掌握学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图2: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个性空间:智慧学习新乐园
让所有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全面互动,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之中,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终极目标。如何有选择性的用好这些空间,使不同空间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以国家平台应用为基础,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素质评价、考试测评、家校互动等教育教学领域,逐步向下延伸、向外拓展,探索形成了以“国家平台重点用、省级平台常态用、市县平台特色用、企业平台补充用”的教育资源平台应用机制。
这是李老师执教《爱莲说》一课,在“学生质疑”环节,一位同学问到:“老师,不是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两种说法矛盾吗?”老师一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确实没涉及到,恐怕有疑问的不止这一位同学。想到临近下课,这个问题又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李老师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课后大家一起到云空间讨论。”课后,学生登录个人空间,在“班级论坛”中看到了老师发起的讨论题目以及推介的资源(荀子的名言,孟母三迁和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的故事),师生展开交流,最终总结出了“人可以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观点,课堂遗留的问题迎刃而解。
又到周末,初二1班张楠同学像往常一样,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个人空间,点击“文章”,敲击键盘记录下了这一周参加英语竞赛失败的感受。进入“班级空间”,点击“班级文章”,一篇《生命有限,努力无限》的文章映入眼帘,细读之后,心情不再颓唐。点击“班级相册”,看到老师抓拍的照片,同学们笑脸灿烂,身影矫健,感受着集体的温暖,精神倍感振奋。点击“班级资源”,查看老师整理的知识要点、学习课件、微课资源等,一周所学历历在目,张楠同学感觉收获满满。
图3:学校、教师、学生空间
课堂上,师生使用在空间购买的动画课堂、敏特英语、优学360、易题库、仿真实验、几何王等教学应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课下,学生依托学习空间展示个人风采,分享学习成果,发表或转载优秀日志、优秀作文、读书心得、百科知识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二中校园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家庭、从线上到线下,到处呈现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景象。
图4:学校开放式学习模式
恩师导学:课外辅导新模式
“请以下六名同学将物理假期作业第5页拍下来微信亮相,抽查哦!”
“请下面在名单中的各位家长把孩子的英语寒假作业7—8页拍照发到群中,谢谢。”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王老师,数学周末作业第2题解方程式,我不会,请您讲解一下,好吗?”
“邢自强同学,请打开微信的视频通话,老师帮你现场解答。”
“请各位家长抽空读一读这篇文章,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哦。”
图5:图5:教师利用微信开展“恩师导学”
这是临泽二中的老师们利用微信等新技术,给家长、学生送去假期指导的情形。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的恩师,让每一位学生人生前程有人指、求学途中有人带、生活困难有人帮;让师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师者的睿智开启每一位学生智慧的大门。这是临泽二中推出“恩师导学”活动的初衷。开校初,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牵头,根据学生个人意愿、教师教育教学特点,给每位学生选配一名“恩师”。导师除全面了解所帮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制订中长期学习成长目标,为学生排忧解困外,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可行性策略,做好对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自主学习的指导,通过空间、QQ群、微信群进行在线交流、解疑答难、方法指导、进度跟进、督查落实。在线导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行性保障,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有了实质性进展,良好的校园风尚已逐渐形成。
STEAM课程:创客教育新天地
在3D打印室,学生们正在将自己的创新设计打印出来,变成一件件物化作品,不断地用灵巧的双手表达自信的大脑。2017年,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新建了3D打印室、机器人制作室、电子竞技室、航模活动室、创意工作坊,整合理化生实验室、云计算机教室、西画国画教室和奥尔夫音乐教室,建立起STEAM实验中心。经过探索实践构建起涵盖趣味互动实验、创意发布展示、作品创造加工、科技体育竞赛、特色主题学习五大模块的STEAM课程体系,开设Wcratch编程、虚拟实验、Makeblock机器人、Wer电子竞技、3D打印、网络艺术、七彩丹霞等多门STEAM校本课程。采取菜单式选课、走班制学习、网格化管理、学分制评价方式,横向上开设“选修+必修”课程,纵向上组建“普及型+社团型+精英型”的课堂,通过“实景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直接接触现实问题和真实工作场景,借助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理念,组织项目学习,鼓励创新、分享与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图6:机器人制作室里师生互动
阳光评价:个性发展新动力
这是王彩虹老师的语文课上,老师即时点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页面,对表现突出的王自强同学进行“课堂优化评价”。2014年,学校构建了涵盖督学责任区的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立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天、每一周学生表现的全程性评价。通过以“课堂优化”为主的即时评价,“标志性发展评价卡”为主的激励评价、开展“红旗班级评选”“共同守护班级100分”的捆绑评价,全面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践与操作五项素质,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过程化、信息化。平台记录了学生每一天的日常表现和每学期的评价结果,形成完整的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开通手机APP,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孩子表现,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图7:学校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精准督学:家校沟通新途径
李长军是临泽二中初一(3)班学生家长,晚上,他打开手机登陆临泽二中“智学网云阅卷”系统,查看期中考试班级报告、学科报告、学生报告及发展性报告,并认真研读分析。2015年,学校启用智学网“云阅卷”,实现了网络组卷、阅卷,形成了云数据报告。云数据报告为师生和家长了解教情学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充分挖掘了考试价值,为师生后续教学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和个性化的“学”的依据,同时为家长针对性的“督”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教”“学”“督”的智能化。家长还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班级空间等途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老师及时交流沟通,加强 家校合。
图8:智学网形成的云数据报告
智课教研:教师发展新平台
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中,临泽二中先后有20多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获奖比例在甘肃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
“一张会议桌,大家排排坐,老师先发言,领导后总结。”多年来,传统的公开课评议通常就在这样一种单一呆板的形式中进行。为破解这一僵局,学校投入30多万元,建成了高清录播教室,并于2018年将现有录播教室改建为“智课教室”。依托智课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室,实时将课程教学存储为数字化资源,为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诊断,提供了专业化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建设基于校本研修的本土化精品课程。开展基于网络云环境下的同步课堂、在线听课、优质课评选、名师讲堂、主题教研活动,建构了校内和教学联盟内的同步课堂直播、网上听课点评、网络优课评选、区域网络教研、网上录课晒课等多种教研新形态,形成了“网络研修+现场研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新模式,增强校本研训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图9:学校混合教研模式
智慧学习生态的建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办学效益不断提升。一是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进行备课上课和辅导,破解了电子备课改革的难题,增强了课堂互动频次,丰富了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实现了教师教学轻负高效的愿望。二是改变了教师研训方式。录播平台和教师空间的应用,突破了教师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三是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互动平台及学生空间的应用,使自主、探究、移动学习变为现实,智能题库、网络测评代替了教辅数据,微课助学、在线辅导代替了校外补课,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四是改变了阅卷方式。云阅卷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组卷、阅卷的效率,为教师、学生、家长的教、学、督提供了依据。五是改变了学生评价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应用,破解了困惑多年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评价难题,减少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随意性,从多维度发现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动力。
专家点评: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顺应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人工智能发展要求,通过实施网络提速工程、教学终端覆盖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应用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了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高清录播研训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校园智能管理平台、家校互动学习平台、STEAM实验中心等六大平台为支撑,以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创客等六类空间学习为依托的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新形态;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空间泛在学习、课外教辅模式、大数据督学、学生阳光评价、STEAM创客教育、教师混合式研修、家校育人途径等研究,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研—考—评—督”一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机制,把学校打造成师生智慧学习的乐园,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水平。
“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打造智慧学习乐园”的案例,对推动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体系提供了范本,为推动区域内外学校智慧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临泽县第二中学在智慧学习生态构建、智慧学习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的成绩,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动密不可分,但如何使“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生态圈发挥最大效益,激活师生、家校智慧学习热情,是学校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