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充满智慧

湖北省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介 分享
  • 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贺老师,2010年9月参加工作,到2016年9月工作六年,每年都是两个教学班,平均每个班60人左右。到2016的9月份为止,一共教了多少名学生?

    她反思自己的6年教学生涯,她给的答案是“1”。 因为这六年都是把的学生假想成一个模子,然后用一个方法一个模式去教这一个学生。所以在她看来,这六年只教了一个心中假想的那名一教就懂,一说就会的优等生。

    而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同样是带两个教学班,一个八年级普通班56名学生,一个七年级电子书包班53名学生,从去年到今年,有多少名弟子?她的答案是“大于1”。这一年,她终于可以把电子书包班的53名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他们教不一样的课程,留不一样的作业,让他们学成了自己该学成的样子。

    能在这一年有这样的改变,正是因为学校在这些年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了电子书包试点班,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实现了教学生态圈的改变。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一、探索创新、打造智慧校园。

    1、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4年,现有22个教学班,教职工102人,在校学生1222人。2015年,学校被定为恩施州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三年来,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学校建成了中心机房、未来教室、录播教室、创客空间和教师集体备课室;所有班级配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千兆网进校园,学校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无线上网;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办公电脑。

    image001.jpg

    image002.jpg

    160平方的创客制作交流影像中心

    2、注重顶层设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一是在学校管理上,学校全面推行一款基于微信的应用:微校。可以实现行政审批、考勤管理、设备报修、学校通知、班级管理、校务巡查、家校沟通等多项功能。二是在教育教学上,我们用了集备课、智慧课堂、练习检测、网上阅卷、分析管理于一体的跨终端教学应用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和智能的进行一对一教学,实现大数据下的智能化分层教学,让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3、多渠道信息交互,沟通方便快捷。

    学校建有学校网站,校务公开网络化,获得2016年湖北省优秀网站;建有微信公众平台,是全县办得最好的学校公众号,很多文章阅读量都在一万加以上;家校沟通不再使用QQ群、微信群,而是用微校沟通。虽然,微信群也能沟通,但是老师发布一条消息,家长的回复很快就会淹没主题,微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注重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应用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定期组织交互平板、互联网+教育、微课制作、课例开发等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每年都派出大量学科教师远赴武汉、青岛、重庆、西安、南京、长沙等地学习。大多数老师都还通过网络学院、名师工作室等进行自主学习。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培训和研讨,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image005.jpg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老师量身打造的个人成长规划

    5、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教师有 20人获得省优,有7人获得部优。

    2014年,实验中学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全校教师100%参赛。学校打印室的工人都制作了打印室工作流程微课。2015年起,王薪、杜永辉老师的微课获得师本杯微课大赛全国一等奖。贺琼等23名老师获得湖北省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一、二等奖。

    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建设了16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开设了信息技术课、3D打印课、计算思维编程课、动漫制作课程、传统工艺转化课、竞赛机器人、开源无人机等课程,2015年以来有近200名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和NOC大赛,40多人获得湖北省一、二等奖。

    6、建立大数据云平台

    2016年以前,学校有电子备课平台、班班通管理平台、机房管理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家校互动沟通平台、网阅平台等多个应有平台,功能分散,每个功能都用不同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互通,用起来极为不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很难。2017年,学校建立了统一认证入口、统一接口、数据互通的大数据云平台。老师们再也不用记多个用户名和密码了,大数据平台只需要一个账户登录即可使用多个应用系统,而大数据的统一数据分析也让学校领导在一个页面即可看到多个应用系统的整体数据。

    image006.jpg

    学校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适时掌握一目了然

    7、开办电子书包班,探索翻转课堂。

    信息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6年,学校开始在七年级试点电子书包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初步形成了建始县实验中学智慧校园环境下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行知课堂,就不能理解为在原有的传统教学环节中加入信息化手段就是教育信息化,而是立足于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环节,围绕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核心素养。所以,结合学情,经过团队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行知课堂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的 “两备四学五环节”。

    image007.jpg

    电子书包经验交流公开课

    二、转变观念、践行行知课堂

    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的 “三个阶段的‘两备四学五环节’”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1、第一阶段的“两备”包含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主要包括整体化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资料题包的准备四个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中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两备”的重中之重。微课的“三有三度”,微课制作要“三有三度”,微课的形式有很多,从最开始简单的录制屏幕,后来教师出镜式微课,学生制件的微课。以及在手机端通过平台上的微课件制作功能随时随地多场景地录制微课。老师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对教学有用的素材(例如:某处风景、某个图形、人物、活动、现象等),利用移动端的微课件功能使用摄像头和话筒录音可以随时将这些素材拍下来制作成的微课发送给学生学习。老师制作课件方便快捷、场景真实,素材珍贵,学生学习也更加有趣味性。

    2、第二阶段是知识学习“四学”阶段

    四学即课本自学,微课助学,同伴互学,在线测学。

    在这里可以给同学们推送个性化、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可以选择,按需观看。这也是个性化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老师与领导与家长的关系故事

    老师在平台上给同学们推送各种难度不一的练习题包进行在线测学,通过客观题的“自动批阅功能”可以实现作业环节的“及做及改及反馈”。作业的批改可能不仅是老师心中的痛,也是校长心中的痛。有一次开大会,讲到批改作业,校长痛心疾首地说;“老师们一定要认真批改作业,不要一页只打一个大勾,不要一个大题只打一个大勾!”那这个勾要怎么打啊?要每个小题都打一个勾。但是现在我只有一句口号了,“校长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业批改”。而且改完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学情报告。

    做老师的,有时候觉得最难搞定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家长,他隔三差五地碰到你,就只会跟你说一句话,“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回事啊,成绩又不理想?”有时候,你听着听着觉得他这句话更像是“老师你怎么回事啊,我们家孩子的成绩又不理想”。你又不可能随时抱着练习本在街上走。现在我随时可以把学情报告发送给家长看,然后家长就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上街再也碰不到家长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让教学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3、第三阶段是知识内化“五环节”阶段

    即疑难突破,合作探究,能力展示,评价反馈,反思总结。

    走进课堂,会看到教室里“闹哄哄”的,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序,他与传统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课堂也有小组合作探究和能力展示,但从本质上看,老师还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进度,最后的还是要么没吃饱,要么没吃到。现在我们借助信息化教学,学生可自选微课资源,自定步调完成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实现个性化的学和练。老师也从“喂饭”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行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这种自定步调、自选内容的学习模式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学得多,也学得不错。他们觉得得到了解放,我真真切切觉得得到了“解放”,这种解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还有课堂外的。

    贺老师的课堂故事

    老师的外出学习是进步提升的好机会,可是有一种外出学习的痛叫“请不到代课老师”。去年11月份贺老师要去青岛观摩学习,来来回回要一个多星期,恰好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像她这种跨年级带两个班的情况根本请不到代课老师。班主任都愁坏了。可是她一点都不着急。因为知道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所以贺老师提前就准备好了这一个星期的微课和学习资料包。同学们对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早就驾轻就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哪样的课程该用哪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加上有得力的小组长和科代表,班主任只要偶尔进去象征性地巡视一圈就可以了。同学们在线提交作业,通过学情报告,他们的掌握情况在手机上就能一目了然。走的第一天,贺老师就在火车上就收到了班主任发给她的孩子们学习的小视频,还有她大大的惊讶表情包。班主任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能这样彻底对孩子们放手。

    在这阶段也讲讲疑难突破环节中的一个小体会。每次碰到学生没考好,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请到办公室;第二件事就是搬出千年不变的台词,“你怎么回事,又没考好,到底是哪里没搞懂。”但是大部分学生自己压根儿也不知道哪里没搞懂,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他讲一大堆,很多学生最后还是没有进步。于是老师们经常就恨铁不成钢的说:你怎么这么笨。其实不止学生笨,老师也笨。老师没有帮学生找到他们的“任督”二脉,当然他们也学不会了。但是这也怪不了老师,因为老师无法获得学生精准的学习数据,也就无法提供精确的指导了。现在这个问题就可以迎着信息化教学的刀刃而得以解决了。

    在疑难突破这个版块,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检测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题,系统根据每道错题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形成详细的知识点分析,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送个性化巩固练习与学习资源。突破错题,很大程度上也突破了疑难题,而且是“做少题做好题做该做的题”。

    另外这种课堂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对于学得快的同学,他们会学得更多,练得更多,能力更强,在英语的科目里面反映出来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口语和写作特别好。这是因为通过翻转教学可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用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反馈。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有学习轨迹进行过程评价。通过平台统计分析,就可以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个性化教学就不止是单一的口号而已。

    image008.jpg

    班级学生评价分析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基本实现。

    三、构建蓝图、筑梦智慧教学

    作为山区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主动站在风口,不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就会永远落后!因些需要学校不断筑梦智慧教学。

    1、“创客教育”及STEAM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智慧校园”为核心,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和家校沟通模式;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创客行动”建设及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能力和泛在学习能力以及责任担当。

    2、建立大数据平台,决策教育教学

    继续做好大数据平台下的各类应用数据统一汇聚和呈现。老师、学生的各类应用数据,包括备课数据、教学数据、作答数据、批改数据、辅导数据、教研与管理数据、家校互动数据等,进行动态大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尝试和引进人工智能因素进入课堂。

    3、建立区域学科研学共同体

    探索和建立区域学科共同体建设,并引入各级教研机构专家指导各个学科的发展,全面大幅提升教师的水平。

    4、创新校本课程开发

    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深度开发和建立校本资源库,让每个老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资源。大幅度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师生全面发展,形成信息社会环境的教育生态圈

    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和取得的成果,提高社会各界对信息化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技术对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进行信息化融合,以应用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为发展点,以网络教研协作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提升点,以智慧学习为生长点,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应用特色,逐渐形成基互联网+教育云平台的行知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以及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创客学习模式的教育生态环境。

    最后分享一个学生的故事!

    (支撑材料学生的故事)

    四、专家点评

    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思想,有思路,有抓手,有重点,有核心,制度规范完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深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经验和资源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支撑材料1.rar 下载
  • 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贺老师,2010年9月参加工作,到2016年9月工作六年,每年都是两个教学班,平均每个班60人左右。到2016的9月份为止,一共教了多少名学生?

    她反思自己的6年教学生涯,她给的答案是“1”。 因为这六年都是把的学生假想成一个模子,然后用一个方法一个模式去教这一个学生。所以在她看来,这六年只教了一个心中假想的那名一教就懂,一说就会的优等生。

    而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同样是带两个教学班,一个八年级普通班56名学生,一个七年级电子书包班53名学生,从去年到今年,有多少名弟子?她的答案是“大于1”。这一年,她终于可以把电子书包班的53名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他们教不一样的课程,留不一样的作业,让他们学成了自己该学成的样子。

    能在这一年有这样的改变,正是因为学校在这些年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了电子书包试点班,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实现了教学生态圈的改变。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一、探索创新、打造智慧校园。

    1、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4年,现有22个教学班,教职工102人,在校学生1222人。2015年,学校被定为恩施州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三年来,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学校建成了中心机房、未来教室、录播教室、创客空间和教师集体备课室;所有班级配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千兆网进校园,学校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无线上网;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办公电脑。

    image001.jpg

    image002.jpg

    160平方的创客制作交流影像中心

    2、注重顶层设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一是在学校管理上,学校全面推行一款基于微信的应用:微校。可以实现行政审批、考勤管理、设备报修、学校通知、班级管理、校务巡查、家校沟通等多项功能。二是在教育教学上,我们用了集备课、智慧课堂、练习检测、网上阅卷、分析管理于一体的跨终端教学应用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和智能的进行一对一教学,实现大数据下的智能化分层教学,让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3、多渠道信息交互,沟通方便快捷。

    学校建有学校网站,校务公开网络化,获得2016年湖北省优秀网站;建有微信公众平台,是全县办得最好的学校公众号,很多文章阅读量都在一万加以上;家校沟通不再使用QQ群、微信群,而是用微校沟通。虽然,微信群也能沟通,但是老师发布一条消息,家长的回复很快就会淹没主题,微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注重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应用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定期组织交互平板、互联网+教育、微课制作、课例开发等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每年都派出大量学科教师远赴武汉、青岛、重庆、西安、南京、长沙等地学习。大多数老师都还通过网络学院、名师工作室等进行自主学习。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培训和研讨,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image005.jpg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老师量身打造的个人成长规划

    5、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教师有 20人获得省优,有7人获得部优。

    2014年,实验中学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全校教师100%参赛。学校打印室的工人都制作了打印室工作流程微课。2015年起,王薪、杜永辉老师的微课获得师本杯微课大赛全国一等奖。贺琼等23名老师获得湖北省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一、二等奖。

    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建设了16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开设了信息技术课、3D打印课、计算思维编程课、动漫制作课程、传统工艺转化课、竞赛机器人、开源无人机等课程,2015年以来有近200名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和NOC大赛,40多人获得湖北省一、二等奖。

    6、建立大数据云平台

    2016年以前,学校有电子备课平台、班班通管理平台、机房管理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家校互动沟通平台、网阅平台等多个应有平台,功能分散,每个功能都用不同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互通,用起来极为不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很难。2017年,学校建立了统一认证入口、统一接口、数据互通的大数据云平台。老师们再也不用记多个用户名和密码了,大数据平台只需要一个账户登录即可使用多个应用系统,而大数据的统一数据分析也让学校领导在一个页面即可看到多个应用系统的整体数据。

    image006.jpg

    学校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适时掌握一目了然

    7、开办电子书包班,探索翻转课堂。

    信息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6年,学校开始在七年级试点电子书包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初步形成了建始县实验中学智慧校园环境下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行知课堂,就不能理解为在原有的传统教学环节中加入信息化手段就是教育信息化,而是立足于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环节,围绕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核心素养。所以,结合学情,经过团队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行知课堂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的 “两备四学五环节”。

    image007.jpg

    电子书包经验交流公开课

    二、转变观念、践行行知课堂

    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的 “三个阶段的‘两备四学五环节’”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1、第一阶段的“两备”包含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主要包括整体化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资料题包的准备四个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中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两备”的重中之重。微课的“三有三度”,微课制作要“三有三度”,微课的形式有很多,从最开始简单的录制屏幕,后来教师出镜式微课,学生制件的微课。以及在手机端通过平台上的微课件制作功能随时随地多场景地录制微课。老师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对教学有用的素材(例如:某处风景、某个图形、人物、活动、现象等),利用移动端的微课件功能使用摄像头和话筒录音可以随时将这些素材拍下来制作成的微课发送给学生学习。老师制作课件方便快捷、场景真实,素材珍贵,学生学习也更加有趣味性。

    2、第二阶段是知识学习“四学”阶段

    四学即课本自学,微课助学,同伴互学,在线测学。

    在这里可以给同学们推送个性化、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可以选择,按需观看。这也是个性化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老师与领导与家长的关系故事

    老师在平台上给同学们推送各种难度不一的练习题包进行在线测学,通过客观题的“自动批阅功能”可以实现作业环节的“及做及改及反馈”。作业的批改可能不仅是老师心中的痛,也是校长心中的痛。有一次开大会,讲到批改作业,校长痛心疾首地说;“老师们一定要认真批改作业,不要一页只打一个大勾,不要一个大题只打一个大勾!”那这个勾要怎么打啊?要每个小题都打一个勾。但是现在我只有一句口号了,“校长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业批改”。而且改完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学情报告。

    做老师的,有时候觉得最难搞定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家长,他隔三差五地碰到你,就只会跟你说一句话,“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回事啊,成绩又不理想?”有时候,你听着听着觉得他这句话更像是“老师你怎么回事啊,我们家孩子的成绩又不理想”。你又不可能随时抱着练习本在街上走。现在我随时可以把学情报告发送给家长看,然后家长就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上街再也碰不到家长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让教学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3、第三阶段是知识内化“五环节”阶段

    即疑难突破,合作探究,能力展示,评价反馈,反思总结。

    走进课堂,会看到教室里“闹哄哄”的,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序,他与传统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课堂也有小组合作探究和能力展示,但从本质上看,老师还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进度,最后的还是要么没吃饱,要么没吃到。现在我们借助信息化教学,学生可自选微课资源,自定步调完成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实现个性化的学和练。老师也从“喂饭”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行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这种自定步调、自选内容的学习模式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学得多,也学得不错。他们觉得得到了解放,我真真切切觉得得到了“解放”,这种解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还有课堂外的。

    贺老师的课堂故事

    老师的外出学习是进步提升的好机会,可是有一种外出学习的痛叫“请不到代课老师”。去年11月份贺老师要去青岛观摩学习,来来回回要一个多星期,恰好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像她这种跨年级带两个班的情况根本请不到代课老师。班主任都愁坏了。可是她一点都不着急。因为知道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所以贺老师提前就准备好了这一个星期的微课和学习资料包。同学们对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早就驾轻就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哪样的课程该用哪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加上有得力的小组长和科代表,班主任只要偶尔进去象征性地巡视一圈就可以了。同学们在线提交作业,通过学情报告,他们的掌握情况在手机上就能一目了然。走的第一天,贺老师就在火车上就收到了班主任发给她的孩子们学习的小视频,还有她大大的惊讶表情包。班主任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能这样彻底对孩子们放手。

    在这阶段也讲讲疑难突破环节中的一个小体会。每次碰到学生没考好,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请到办公室;第二件事就是搬出千年不变的台词,“你怎么回事,又没考好,到底是哪里没搞懂。”但是大部分学生自己压根儿也不知道哪里没搞懂,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他讲一大堆,很多学生最后还是没有进步。于是老师们经常就恨铁不成钢的说:你怎么这么笨。其实不止学生笨,老师也笨。老师没有帮学生找到他们的“任督”二脉,当然他们也学不会了。但是这也怪不了老师,因为老师无法获得学生精准的学习数据,也就无法提供精确的指导了。现在这个问题就可以迎着信息化教学的刀刃而得以解决了。

    在疑难突破这个版块,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检测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题,系统根据每道错题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形成详细的知识点分析,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送个性化巩固练习与学习资源。突破错题,很大程度上也突破了疑难题,而且是“做少题做好题做该做的题”。

    另外这种课堂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对于学得快的同学,他们会学得更多,练得更多,能力更强,在英语的科目里面反映出来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口语和写作特别好。这是因为通过翻转教学可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用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反馈。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有学习轨迹进行过程评价。通过平台统计分析,就可以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个性化教学就不止是单一的口号而已。

    image008.jpg

    班级学生评价分析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基本实现。

    三、构建蓝图、筑梦智慧教学

    作为山区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主动站在风口,不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就会永远落后!因些需要学校不断筑梦智慧教学。

    1、“创客教育”及STEAM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智慧校园”为核心,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和家校沟通模式;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创客行动”建设及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能力和泛在学习能力以及责任担当。

    2、建立大数据平台,决策教育教学

    继续做好大数据平台下的各类应用数据统一汇聚和呈现。老师、学生的各类应用数据,包括备课数据、教学数据、作答数据、批改数据、辅导数据、教研与管理数据、家校互动数据等,进行动态大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尝试和引进人工智能因素进入课堂。

    3、建立区域学科研学共同体

    探索和建立区域学科共同体建设,并引入各级教研机构专家指导各个学科的发展,全面大幅提升教师的水平。

    4、创新校本课程开发

    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深度开发和建立校本资源库,让每个老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资源。大幅度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师生全面发展,形成信息社会环境的教育生态圈

    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和取得的成果,提高社会各界对信息化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技术对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进行信息化融合,以应用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为发展点,以网络教研协作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提升点,以智慧学习为生长点,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应用特色,逐渐形成基互联网+教育云平台的行知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以及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创客学习模式的教育生态环境。

    最后分享一个学生的故事!

    (支撑材料学生的故事)

    四、专家点评

    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思想,有思路,有抓手,有重点,有核心,制度规范完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深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经验和资源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支撑材料1.rar 下载

简介

学校近年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了电子书包试点班,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实现了教学生态圈的改变。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