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5页的成绩报告单——数据驱动、评价变革

浙江省衢州市书院中学

入选年份:2017年
简介 分享
  • 1.png

    image002.jpg

    中国教育报报道

    image003.jpg

    视频资料

    image004.jpg

    学生成绩报告单

    信息化技术究竟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学校里的大数据究竟能怎么用?2014年以来, 衢州市书院中学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为学校的每位学生提供了长达15页的“私人定制”的“报告单”。这些报告单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描述分析了每个科目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个人能力做了综合评价,就像一份细致全面的“体检诊断报告”。据此,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一、挖掘分数蕴藏的价值

    2016年2月,期末试结束后不久,又到了拿成绩报告单的时候。书院中学初二(4)班的江莹同学在座位上焦急又忐忑地等着。等老师把成绩单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她不禁吃了一惊:原本半张A4 纸大小的报告单怎么变成了厚厚的一沓纸?考试的成绩不就几个分数吗,怎么有这么多页内容?

    她好奇地翻开这份足足有15 页的《成绩及各科知识点、能力综合评价报告单》,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图表:首先是传统的成绩报告单,有一个表格呈现了自己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这5 门科目的分别得分以及总分,还有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以及班级和年级最高分;表格下面用柱状图,直观地呈现了个人的单科得分以及总分,与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班级和年级最高分之间的对比情况。

    而接下来的内容是她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表,对自己在每一门科目考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做了具体分析。比如语文方面,报告单说她“语言运用”这个点“掌握偏弱,基础不稳,需要重点提升”,“写法分析”“主题理解”“行文思路分析”“文言翻译”“内容分析”这些方面“比较有难,但你有提高的潜力”,而其他的知识点都“掌握较好”。分析表下面还附有一个雷达图,让她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有欠缺,而哪些方面的表现超过了班级平均水平。

    image005.jpg

    图注:《“雷达”图》,通过“雷达”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最后还有一个个人能力层级综合评价表,呈现了自己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优秀、良好,还是一般。

    完整地看了这份报告单之后,江莹觉得,以前觉得“触目惊心”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在这里似乎变得没那么刺目和重要了,自己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和能力评价的印象和兴趣,比对分数强烈多了。

    “学生第一次看到这份报告单都挺震撼的,家长也感到挺惊喜的”,初三年级组长、语文教师聂天敏觉得,以前的成绩单很简单,其实学生早就知道分数了,拿到成绩单也不会细看,但这份报告有很多方面可以研究,还可以和试卷匹配起来看,明确了自己的欠缺之后就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补差。

    image007.jpg

    图注:《“门牙”图》,最新改进的诊断报告形式,通过“蛀牙”的“缺牙”的形态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出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同时增加了频次的选项,有利于教师做出考察频次的调整。

    考试评价是初中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书院中学认识到,考试评价走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过分数描述,学生、教师、家长所获得的信息是各学科的成绩、排名及进退情况,数据主要体现区分、排位、选拔的功能;其次是通过“小题的得分情况、三率分析、学科均衡度、超均率”等多个角度的统计,呈现出了“规模单位”间的差距,能够为学校客观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这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依旧存在迭代的需要;随着2012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怎么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分数呈现意义”,更好地凸显出评价对学生和教师个体发展的作用,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

    二、大数据下的二维精细诊断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打破时空分割的“泛在教育”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目前网络上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如何让这些资源更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第一步要做的是“精确的诊断”,而学校作为一个专业诊断机构的角色也显得更为关键”。

    2016年底,书院中学深化了基于大数据的“二维教学质量诊断系统”开发研究。所谓的“二维”,指的是“知识+ 能力”的结构。每次实施教学质量诊断前,首先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知识+ 能力”以及本校学生情况设计“双向细目表”,以确定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的确立,为下一步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基础。这就好比医院里有了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并呈现精细指标结果的诊断谱系。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置了新的测试工作流程,按照“制定测评标准、形成测评工具、实施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样本、促进行为改进”五个环节开展学业水平诊断工作。

    最终系统可以围绕“知识、能力”两个维度合成出“学生、教师、班级、学科”四类数据。学生能最终在报告单上看到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能力水平;教师除了能看到自己所教班级和科目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况,还能将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作对比,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校则可以综合观察学生个人、教师个体、班级、学科集体的情况,并做出诊断。

    image008.jpg

    图注:这是班级层面“知识+能力”的诊断图形,“蓝色、绿色”是“和谐指标”,“红色、黄色”是“警示指标”。通过班级案例观察,发现社会学科的“警示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结合数据对照学科分析,启发了对“政、史、地”合科以后的“社会学科”测量问题的思考。

    三、合理配负,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从分数描述到“诊断报告”,再到个性化错题本的自动推送,书院中学的“教学诊断数据化”工作使得学生层面的“补短板”行为可以大规模的实现。目前,学校跟踪到了学生在数据驱动之下、在习材的推送引导之下,有针对性的、反复的刻意练习的行为。这是数据化工作带来最大的价值。客观的说,怎么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刻意练习”得以发生,实质上是从“减负”思维走向“合理配负”的思维,是下一步“学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的开始,更是建构“主题式学习”、建设“社区型学习环境”的关键节点所在。

    初一(9)班的邹文茜同学说,新的成绩报告单和自己的错题本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帮助她找到了薄弱的环节,各种对比图让自己和家长知道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比如,她的很关注科学,报告单分析她在“运动和力”方面尤其需要加强,于是她就通过查辅导书、询问老师等方法,专门强化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练习,“后面这块几乎都没怎么错了”。

    image010.jpgimage009.jpg

    图注:基于诊断分析后的个性化错题推送。

    科学老师叶绍华体会到,运用“织布机”教学测评系统的好处一是快速,二是精细,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一次考试后,他发现自己班和另一个班在“血液循环”这个知识点上存在较大差距,于是他就去问了那个班的科学老师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教学的,然后对比了自己的方法,感到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某些内容在讲授时还不够点到位,导致学生没能很好地从整体上认识血液循环系统。于是,他针对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了更正和补救,以后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了。

    从学生到教师,在数据驱动之下,学与教的行为双双得以反拨,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正是学校实施探索最期待的效应。

    四、服务高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成长

    “今天我们的教学评测总体上是基于内容的精熟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怎么在现行的教学测评体系中,更好的培育人的高阶能力?怎么建构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关联?”这些问题又构成了学校实践的新思考。

    2017年以来,书院中学又着重推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二维诊断系统中细化研究。每一道题知识点的梳理其实并不困难,这也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难就难在知识背后的能力层级评价上,而这个难点也是未来推进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学校希望在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帮助下,在现有的二维诊断系统之上通过课程搭建起基于“高阶能力”校本课程,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此,除了学业水平评价外,学校还搭建了综合素质的评价框架,从品德素 养、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四大方面,以评价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image011.jpg

    图注:数据化背景下学校已经形成的评价工作流程。

    未来,怎么应用信息化的技术,通过评价变革,对一个学生综合画像,将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借力大数据,书院中学的“成绩报告单”将会发展为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五、专家点评

    专家一:“书院中学的探索,运用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改进了教学质量的诊断模型,将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并反馈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分数呈现了更大的意义,是一项务实有效的实践。”

    专家二:书院中学的工作,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实际融合应用的实践。数据化的工作不仅仅改变了分数的表现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折射了教材组织、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式的一系列问题及思考,这方面的意义值得重视。如果我们从“建立更大样本常模”的角度出发,书院中学的实践值得推广。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1.png

    image002.jpg

    中国教育报报道

    image003.jpg

    视频资料

    image004.jpg

    学生成绩报告单

    信息化技术究竟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学校里的大数据究竟能怎么用?2014年以来, 衢州市书院中学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为学校的每位学生提供了长达15页的“私人定制”的“报告单”。这些报告单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描述分析了每个科目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个人能力做了综合评价,就像一份细致全面的“体检诊断报告”。据此,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一、挖掘分数蕴藏的价值

    2016年2月,期末试结束后不久,又到了拿成绩报告单的时候。书院中学初二(4)班的江莹同学在座位上焦急又忐忑地等着。等老师把成绩单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她不禁吃了一惊:原本半张A4 纸大小的报告单怎么变成了厚厚的一沓纸?考试的成绩不就几个分数吗,怎么有这么多页内容?

    她好奇地翻开这份足足有15 页的《成绩及各科知识点、能力综合评价报告单》,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图表:首先是传统的成绩报告单,有一个表格呈现了自己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这5 门科目的分别得分以及总分,还有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以及班级和年级最高分;表格下面用柱状图,直观地呈现了个人的单科得分以及总分,与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班级和年级最高分之间的对比情况。

    而接下来的内容是她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表,对自己在每一门科目考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做了具体分析。比如语文方面,报告单说她“语言运用”这个点“掌握偏弱,基础不稳,需要重点提升”,“写法分析”“主题理解”“行文思路分析”“文言翻译”“内容分析”这些方面“比较有难,但你有提高的潜力”,而其他的知识点都“掌握较好”。分析表下面还附有一个雷达图,让她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有欠缺,而哪些方面的表现超过了班级平均水平。

    image005.jpg

    图注:《“雷达”图》,通过“雷达”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最后还有一个个人能力层级综合评价表,呈现了自己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优秀、良好,还是一般。

    完整地看了这份报告单之后,江莹觉得,以前觉得“触目惊心”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在这里似乎变得没那么刺目和重要了,自己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和能力评价的印象和兴趣,比对分数强烈多了。

    “学生第一次看到这份报告单都挺震撼的,家长也感到挺惊喜的”,初三年级组长、语文教师聂天敏觉得,以前的成绩单很简单,其实学生早就知道分数了,拿到成绩单也不会细看,但这份报告有很多方面可以研究,还可以和试卷匹配起来看,明确了自己的欠缺之后就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补差。

    image007.jpg

    图注:《“门牙”图》,最新改进的诊断报告形式,通过“蛀牙”的“缺牙”的形态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出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同时增加了频次的选项,有利于教师做出考察频次的调整。

    考试评价是初中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书院中学认识到,考试评价走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过分数描述,学生、教师、家长所获得的信息是各学科的成绩、排名及进退情况,数据主要体现区分、排位、选拔的功能;其次是通过“小题的得分情况、三率分析、学科均衡度、超均率”等多个角度的统计,呈现出了“规模单位”间的差距,能够为学校客观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这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依旧存在迭代的需要;随着2012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怎么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分数呈现意义”,更好地凸显出评价对学生和教师个体发展的作用,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

    二、大数据下的二维精细诊断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打破时空分割的“泛在教育”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目前网络上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如何让这些资源更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第一步要做的是“精确的诊断”,而学校作为一个专业诊断机构的角色也显得更为关键”。

    2016年底,书院中学深化了基于大数据的“二维教学质量诊断系统”开发研究。所谓的“二维”,指的是“知识+ 能力”的结构。每次实施教学质量诊断前,首先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知识+ 能力”以及本校学生情况设计“双向细目表”,以确定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的确立,为下一步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基础。这就好比医院里有了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并呈现精细指标结果的诊断谱系。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置了新的测试工作流程,按照“制定测评标准、形成测评工具、实施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样本、促进行为改进”五个环节开展学业水平诊断工作。

    最终系统可以围绕“知识、能力”两个维度合成出“学生、教师、班级、学科”四类数据。学生能最终在报告单上看到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能力水平;教师除了能看到自己所教班级和科目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况,还能将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作对比,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校则可以综合观察学生个人、教师个体、班级、学科集体的情况,并做出诊断。

    image008.jpg

    图注:这是班级层面“知识+能力”的诊断图形,“蓝色、绿色”是“和谐指标”,“红色、黄色”是“警示指标”。通过班级案例观察,发现社会学科的“警示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结合数据对照学科分析,启发了对“政、史、地”合科以后的“社会学科”测量问题的思考。

    三、合理配负,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从分数描述到“诊断报告”,再到个性化错题本的自动推送,书院中学的“教学诊断数据化”工作使得学生层面的“补短板”行为可以大规模的实现。目前,学校跟踪到了学生在数据驱动之下、在习材的推送引导之下,有针对性的、反复的刻意练习的行为。这是数据化工作带来最大的价值。客观的说,怎么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刻意练习”得以发生,实质上是从“减负”思维走向“合理配负”的思维,是下一步“学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的开始,更是建构“主题式学习”、建设“社区型学习环境”的关键节点所在。

    初一(9)班的邹文茜同学说,新的成绩报告单和自己的错题本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帮助她找到了薄弱的环节,各种对比图让自己和家长知道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比如,她的很关注科学,报告单分析她在“运动和力”方面尤其需要加强,于是她就通过查辅导书、询问老师等方法,专门强化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练习,“后面这块几乎都没怎么错了”。

    image010.jpgimage009.jpg

    图注:基于诊断分析后的个性化错题推送。

    科学老师叶绍华体会到,运用“织布机”教学测评系统的好处一是快速,二是精细,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一次考试后,他发现自己班和另一个班在“血液循环”这个知识点上存在较大差距,于是他就去问了那个班的科学老师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教学的,然后对比了自己的方法,感到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某些内容在讲授时还不够点到位,导致学生没能很好地从整体上认识血液循环系统。于是,他针对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了更正和补救,以后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了。

    从学生到教师,在数据驱动之下,学与教的行为双双得以反拨,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正是学校实施探索最期待的效应。

    四、服务高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成长

    “今天我们的教学评测总体上是基于内容的精熟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怎么在现行的教学测评体系中,更好的培育人的高阶能力?怎么建构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关联?”这些问题又构成了学校实践的新思考。

    2017年以来,书院中学又着重推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二维诊断系统中细化研究。每一道题知识点的梳理其实并不困难,这也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难就难在知识背后的能力层级评价上,而这个难点也是未来推进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学校希望在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帮助下,在现有的二维诊断系统之上通过课程搭建起基于“高阶能力”校本课程,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此,除了学业水平评价外,学校还搭建了综合素质的评价框架,从品德素 养、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四大方面,以评价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image011.jpg

    图注:数据化背景下学校已经形成的评价工作流程。

    未来,怎么应用信息化的技术,通过评价变革,对一个学生综合画像,将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借力大数据,书院中学的“成绩报告单”将会发展为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五、专家点评

    专家一:“书院中学的探索,运用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改进了教学质量的诊断模型,将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并反馈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分数呈现了更大的意义,是一项务实有效的实践。”

    专家二:书院中学的工作,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实际融合应用的实践。数据化的工作不仅仅改变了分数的表现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折射了教材组织、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式的一系列问题及思考,这方面的意义值得重视。如果我们从“建立更大样本常模”的角度出发,书院中学的实践值得推广。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简介

书院中学的探索,运用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改进了教学质量的诊断模型,将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并反馈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分数呈现了更大的意义。
分享 结束 -->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