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助力教育改革一所民办学校的智慧教育实践之路
浚县科达中学
-
-
内容导图
浚县科达中学隶属于河南鹤壁科达教育集团,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初级中学,始建于2001年。学校位于鹤壁市浚县城北,现有76个教学班,在校生4300余人。自建校以来,学校以“科学成就未来,达者造福社会”为使命,以“科达教育,领先一步”的宏大气魄,着眼未来办教育,走内涵式发展新路。近年来,以“智慧教育,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灵活的优势,自2013年起,学校陆续为学生人手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搭建了校园万兆无线网络环境,部署了科达智慧教学云平台,开展了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并成立了科达智慧教育研究院,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常态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三年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今年首届毕业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1400余名学生在2017年河南省中招统考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提前批录取人数较去年增长184.6%,统招生录取人数增长超25%,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信息化教学初见成效,闯出了一条全面常态化的信息教学实践之路。
困境: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难题
学校在全面推进信息化之前,科达中学中考成绩已连续10年全县第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中“一个老师讲,全班学生听”的整体同步推进的教学模式,对生长在信息化时代的00后学生越来越不适用,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第二,学校年轻老师占比较高,年轻老师缺少教学经验,对学情掌握不清,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撑;第三,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导致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资源的流失,成功的经验很难得到传承;第四,科达中学是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在校,缺少父母的照顾,教师既要备课批改作业,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负担繁重。种种问题让学校感受到危机,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只有改革才能持续发展。
崛起: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
2012年,教育信息化的东风扑面而来,我们意识到或许信息技术可以成为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学校抓住了这一机遇,进行课堂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2012年,在陈红军校长的主导下,学校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改革之路,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解决学校存在的矛盾,促进教育创新。
2014年,学校引进了北京某公司的学习平台,全校26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实践,发现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课件到学生端变形、老师在线备课麻烦、数据分析不完整等时有发生,2015年学校又引进了上海某知名公司的教学平台,全校52个教学班3100多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但是,平台设计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不符,导致平台无法支撑学校教学。学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但是该平台设计理念是为传统教学服务,为教师控制课堂和控制学生提供工具,并且由于该平台低层架构设计问题,大规模同时间播放视频卡顿。经过几年的波折,科达决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研发平台,量身定制。
实施:技术必须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发平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平台为浚县科达中学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量身定制,然后,学生借助智慧教学系统,从自己的基本学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并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学习进度;教师根据平台大数据分析,准确及时地进行个别指导,按需助学,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在探索总结的基础,构建了具有科达特色的“六一三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技助力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在科达中学,新生入学首先进行“过自学关”培训,训练学生自学习惯。过自学关是每一个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正式学习之前,每一位学生必须通过如何使用平板电脑自主学习训练。教师根据学习流程开发数字化课程——学习包。但是,传统的课件形式无法实现数字课程的结构化,学校委托科技公司开发数字化课程编辑工具,实现自定义学习流程,将学校多年探索的自学流程固化到学习终端中,达到学生学习过程流程化,学习内容结构化效果。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将动画、动漫、音频、视频、微课融入学习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科达中学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做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展示,这在科达中学的课堂学习中已不是传说。
学生借助学习包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有规范的学习流程。学生打开平板电脑,首先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而后自学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圈、点、勾、划、批,并在初学的基础上伴随深入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对于怎样思考,从哪方面提问都作出明确要求。并告诉学生提问方式,如“六何”问题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悟何),使学生的提问不再盲目,漫无边际。通过反复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熟练化、习惯化,自主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能指导、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可操作的概括化的认识系统。
图1: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自主学习
图2:基于智慧学习包的自主学习流程图
(二)数据反馈学情,减轻教师负担。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难点和易错点,将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判定给谁讲、讲什么和谁来讲(由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讲还是由任课教师讲解),哪里不会讲哪里,哪个学生不懂给哪个学生讲,进而实现精准帮学,在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权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授课效率,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理想教学境界。在学生测评或练习过程中,智慧教学平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分别推送不同层次的测试或练习题,并通过通关式测评和智能化推送,指导学生开展补偿学习、精熟学习和拓展学习,帮助学生精细化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同时,通过相关数据的精细化分析,为教师和家长确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诊断、改进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依据。
图3: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
图4:基于智慧学习包的精准帮学图
(三)博采众家之长,传承优质资源。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系统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免费资源教材版本不配套,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质资源的匮乏是学校发展的瓶颈,同时校内以老教师为核心的优质教育智慧、教育资源无法得到传承,为此学校决定选拔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组建研究室,经过听课、研讨、调研,集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按教研组进行分工,由教研组长审核,开发以数字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并通过智慧教学系统实现校内优质课程共享和传承。老师上课只需根据班情、学情做适当调整,即可推送给学生使用。教研组集体备课,集大家智慧形成的学习包,经上传平台得以保存,形成数字资源,得以传承。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引用或下载。实现了校内教育公平最大化,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解决了因教师流动,优质资源流失的问题。
(四)创新育人模式,追求全人发展。
我们将德育工作融进智慧教育网络环境中,创建了“晨钟暮鼓”“三省教育”自我教育模式。
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习惯,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晨钟”即智慧教学云平台按每月的德育主题为学生推送一个榜样人物图像和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典故、感人的故事等。学生在上午上课前3分钟演讲中讲给全班同学听,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平台所推送的榜样人物有来自学生身边的学校历届优秀毕业生,有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等,学生每天耳闻目染,浸润在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倍受激励鼓舞。
“暮鼓”即该校学生每晚要在智慧平台上写好“三省日记”,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生每天坚持不懈,日省一事,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天长日久,思想纯正,好习惯自然形成,自主、自觉、自立能力显著提高。
现在,学生每天第一次打开平板时,映入眼帘的是榜样人物的画面,接着,榜样人物的事迹呈现在面前,这是一份精神大餐,是一份正能量大餐。学生每天耳闻目染,耳熟能详的沉浸在榜样的熏陶中,学习动力得到提高,精神情操得到陶冶。
2015年,浚县科达中学联合华东师大打造学校创客空间,开设有3D打印、创意电子、Scratch编程等科外课程。例如,学校开设的集设计和3D打印于一体的“边学边做”课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将数学、物理课中的众多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模具、装置和电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科达中学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架构无缝学习环境,走向生态化的智慧教学,真正锻造出了过硬的“智慧教育全人发展”特色育人品牌。在智慧教学模式下,科达中学的教育教学流程得到了信息化的武装,每一个班级,都呈现出一派“生生会学、生生乐学、生生优秀”的和谐生态景象,在充盈信息技术含量的智慧课堂生态下,教师和学生身上洋溢着智慧学习的风采和阳光向上的气息。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架构无缝学习环境,走向生态化的智慧教学,重构课堂生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浚县科达中学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专家点评
浚县科达中学作为一所民办校,自2011年开始探索信息化,2015年4月加盟了全国教育科学2014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采取积极开放的姿态,在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华中师大等各路专家的指导下,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点,采取BYOD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研发了基于私有云架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了与课标关联的体系化学习包,积极推进教学结构变革,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成为新常态。尤其是通过实践形成了智慧教学的“六学“模式:自主钻学、同伴互学;问题导学、微课助学;以评促学、精准帮学。该校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转观念,调结构,转方式,改方法,带来了教与学的双重变革。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学习成绩大面积提升,学校各方面工作也有明显进步。2017年9月9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视察了浚县科达中学,对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模式与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浚县科达中学的智慧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
-
-
内容导图
浚县科达中学隶属于河南鹤壁科达教育集团,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初级中学,始建于2001年。学校位于鹤壁市浚县城北,现有76个教学班,在校生4300余人。自建校以来,学校以“科学成就未来,达者造福社会”为使命,以“科达教育,领先一步”的宏大气魄,着眼未来办教育,走内涵式发展新路。近年来,以“智慧教育,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灵活的优势,自2013年起,学校陆续为学生人手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搭建了校园万兆无线网络环境,部署了科达智慧教学云平台,开展了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并成立了科达智慧教育研究院,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常态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三年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今年首届毕业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1400余名学生在2017年河南省中招统考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提前批录取人数较去年增长184.6%,统招生录取人数增长超25%,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信息化教学初见成效,闯出了一条全面常态化的信息教学实践之路。
困境: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难题
学校在全面推进信息化之前,科达中学中考成绩已连续10年全县第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中“一个老师讲,全班学生听”的整体同步推进的教学模式,对生长在信息化时代的00后学生越来越不适用,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第二,学校年轻老师占比较高,年轻老师缺少教学经验,对学情掌握不清,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撑;第三,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导致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资源的流失,成功的经验很难得到传承;第四,科达中学是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在校,缺少父母的照顾,教师既要备课批改作业,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负担繁重。种种问题让学校感受到危机,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只有改革才能持续发展。
崛起: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
2012年,教育信息化的东风扑面而来,我们意识到或许信息技术可以成为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学校抓住了这一机遇,进行课堂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2012年,在陈红军校长的主导下,学校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改革之路,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解决学校存在的矛盾,促进教育创新。
2014年,学校引进了北京某公司的学习平台,全校26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实践,发现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课件到学生端变形、老师在线备课麻烦、数据分析不完整等时有发生,2015年学校又引进了上海某知名公司的教学平台,全校52个教学班3100多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但是,平台设计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不符,导致平台无法支撑学校教学。学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但是该平台设计理念是为传统教学服务,为教师控制课堂和控制学生提供工具,并且由于该平台低层架构设计问题,大规模同时间播放视频卡顿。经过几年的波折,科达决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研发平台,量身定制。
实施:技术必须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发平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平台为浚县科达中学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量身定制,然后,学生借助智慧教学系统,从自己的基本学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并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学习进度;教师根据平台大数据分析,准确及时地进行个别指导,按需助学,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在探索总结的基础,构建了具有科达特色的“六一三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技助力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在科达中学,新生入学首先进行“过自学关”培训,训练学生自学习惯。过自学关是每一个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正式学习之前,每一位学生必须通过如何使用平板电脑自主学习训练。教师根据学习流程开发数字化课程——学习包。但是,传统的课件形式无法实现数字课程的结构化,学校委托科技公司开发数字化课程编辑工具,实现自定义学习流程,将学校多年探索的自学流程固化到学习终端中,达到学生学习过程流程化,学习内容结构化效果。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将动画、动漫、音频、视频、微课融入学习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科达中学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做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展示,这在科达中学的课堂学习中已不是传说。
学生借助学习包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有规范的学习流程。学生打开平板电脑,首先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而后自学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圈、点、勾、划、批,并在初学的基础上伴随深入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对于怎样思考,从哪方面提问都作出明确要求。并告诉学生提问方式,如“六何”问题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悟何),使学生的提问不再盲目,漫无边际。通过反复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熟练化、习惯化,自主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能指导、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可操作的概括化的认识系统。
图1: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自主学习
图2:基于智慧学习包的自主学习流程图
(二)数据反馈学情,减轻教师负担。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难点和易错点,将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判定给谁讲、讲什么和谁来讲(由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讲还是由任课教师讲解),哪里不会讲哪里,哪个学生不懂给哪个学生讲,进而实现精准帮学,在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权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授课效率,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理想教学境界。在学生测评或练习过程中,智慧教学平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分别推送不同层次的测试或练习题,并通过通关式测评和智能化推送,指导学生开展补偿学习、精熟学习和拓展学习,帮助学生精细化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同时,通过相关数据的精细化分析,为教师和家长确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诊断、改进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依据。
图3: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
图4:基于智慧学习包的精准帮学图
(三)博采众家之长,传承优质资源。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系统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免费资源教材版本不配套,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质资源的匮乏是学校发展的瓶颈,同时校内以老教师为核心的优质教育智慧、教育资源无法得到传承,为此学校决定选拔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组建研究室,经过听课、研讨、调研,集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按教研组进行分工,由教研组长审核,开发以数字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并通过智慧教学系统实现校内优质课程共享和传承。老师上课只需根据班情、学情做适当调整,即可推送给学生使用。教研组集体备课,集大家智慧形成的学习包,经上传平台得以保存,形成数字资源,得以传承。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引用或下载。实现了校内教育公平最大化,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解决了因教师流动,优质资源流失的问题。
(四)创新育人模式,追求全人发展。
我们将德育工作融进智慧教育网络环境中,创建了“晨钟暮鼓”“三省教育”自我教育模式。
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习惯,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晨钟”即智慧教学云平台按每月的德育主题为学生推送一个榜样人物图像和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典故、感人的故事等。学生在上午上课前3分钟演讲中讲给全班同学听,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平台所推送的榜样人物有来自学生身边的学校历届优秀毕业生,有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等,学生每天耳闻目染,浸润在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倍受激励鼓舞。
“暮鼓”即该校学生每晚要在智慧平台上写好“三省日记”,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生每天坚持不懈,日省一事,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天长日久,思想纯正,好习惯自然形成,自主、自觉、自立能力显著提高。
现在,学生每天第一次打开平板时,映入眼帘的是榜样人物的画面,接着,榜样人物的事迹呈现在面前,这是一份精神大餐,是一份正能量大餐。学生每天耳闻目染,耳熟能详的沉浸在榜样的熏陶中,学习动力得到提高,精神情操得到陶冶。
2015年,浚县科达中学联合华东师大打造学校创客空间,开设有3D打印、创意电子、Scratch编程等科外课程。例如,学校开设的集设计和3D打印于一体的“边学边做”课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将数学、物理课中的众多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模具、装置和电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科达中学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架构无缝学习环境,走向生态化的智慧教学,真正锻造出了过硬的“智慧教育全人发展”特色育人品牌。在智慧教学模式下,科达中学的教育教学流程得到了信息化的武装,每一个班级,都呈现出一派“生生会学、生生乐学、生生优秀”的和谐生态景象,在充盈信息技术含量的智慧课堂生态下,教师和学生身上洋溢着智慧学习的风采和阳光向上的气息。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架构无缝学习环境,走向生态化的智慧教学,重构课堂生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浚县科达中学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专家点评
浚县科达中学作为一所民办校,自2011年开始探索信息化,2015年4月加盟了全国教育科学2014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采取积极开放的姿态,在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华中师大等各路专家的指导下,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点,采取BYOD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研发了基于私有云架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了与课标关联的体系化学习包,积极推进教学结构变革,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已成为新常态。尤其是通过实践形成了智慧教学的“六学“模式:自主钻学、同伴互学;问题导学、微课助学;以评促学、精准帮学。该校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转观念,调结构,转方式,改方法,带来了教与学的双重变革。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学习成绩大面积提升,学校各方面工作也有明显进步。2017年9月9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视察了浚县科达中学,对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模式与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浚县科达中学的智慧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
- 支撑材料.rar 下载